“吳教員,您在延安可要保重身體啊!”


    “吳教員,我們等著您迴來!”


    ……


    送別的人群中,戰士們和老鄉們紛紛表達著對吳龍的依依不舍之情。


    這兩年多來,吳龍已經成為了他們心中最敬佩、最信賴的人。


    是他,帶領大家開荒種地,發展生產,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讓南泥灣從一個荒涼貧瘠的地方,變成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家園。


    “同誌們,鄉親們,感謝大家這兩年多來對我的支持和幫助!”


    吳龍向著送別的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沒有大家的辛勤付出,就沒有南泥灣的今天!我相信,在趙連長的帶領下,在李哥、趙大叔的協助下,南泥灣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吳教員,您放心,我們一定按照您的囑托,繼續發揚南泥灣精神,把南泥灣建設得更好!”趙連長堅定地說道。


    “嗯,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做到的!”吳龍點了點頭,然後轉身對趙連長說道,“趙連長,南泥灣就交給您了!這裏的一草一木,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拜托您了!”


    “吳教員,您放心,我一定盡我所能,帶領大家把南泥灣建設好!”趙連長鄭重地說道,“倒是您,到了延安,要麵對更複雜的環境和更艱巨的任務,您自己要多保重啊!”


    “我會的,謝謝您,趙連長!”吳龍說道。


    吳龍又轉向李位:“李哥,你現在成熟了許多,也鍛煉出來了,要好好協助趙連長,繼續把咱們‘農業技術推廣隊’的工作做好,把‘新式種地法’和各種農業技術推廣到更多的村莊、更多的農戶中去。”


    “放心吧,吳教員,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李位用力地點了點頭。


    “趙大叔,您年紀大了,要多注意身體,不要太勞累了。”吳龍又對趙占魁說道,“生產上的事情,您多操心,多指導,把您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


    “吳教員,您放心,我這把老骨頭還硬朗著呢,還能為南泥灣再幹幾年!”趙占魁笑著說道。


    吳龍最後環視了一圈送別的人群,他的目光在一個個熟悉的麵孔上掠過,心中充滿了感激和不舍。他看到了一張張淳樸的笑臉,一雙雙期盼的眼神,還有那一雙雙揮動的手……


    “同誌們,鄉親們,我走了!”吳龍大聲說道,“但是,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在延安再見麵的!”


    “吳教員,您保重!”


    “吳教員,您一路順風!”


    ……


    在大家的送別聲中,吳龍登上了前往延安的馬車。他迴頭望去,隻見南泥灣的山山水水,田野村莊,正逐漸消失在視線中。他的眼眶濕潤了,但他知道,自己肩負著更重要的使命,他必須向前走,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吳龍終於到達了延安。這座革命聖地,到處都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有穿著軍裝的八路軍戰士,有穿著便裝的幹部和學生,還有來自各地的老百姓。


    吳龍被安排到了一間簡陋的窯洞裏,這裏將是他未來一段時間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他放下行李,簡單地收拾了一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工作。


    就在這時,窯洞的門被敲響了。


    “請進!”吳龍說道。


    門開了,一位身穿軍裝、身材高大、麵容和藹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您就是吳龍同誌吧?我是邊區政府的王主任,是來接您到邊區政府的。”中年男子說道。


    “您好,王主任,我是吳龍。”吳龍連忙說道。


    “吳龍同誌,您在南泥灣的事跡,我們都已經聽說了,您真是太了不起了!”


    王主任笑著,遞給他一杯茶,“您不僅是一位農業專家,還是一位科技專家,更是一位群眾領袖啊!邊區現在正需要您這樣的人才!”


    “王主任,您過獎了,我隻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已。”吳龍接過茶,謙虛地迴應。


    “哈哈,您就別謙虛了。”王主任說道,“走吧,我帶您去見見邊區政府的幾位主要領導同誌,他們都想見見您這位‘大功臣’呢!”


    “好,那就麻煩您了,王主任。”吳龍說道。


    吳龍跟著王主任,來到了邊區政府的辦公地點。在一間簡樸的會議室裏,他見到了幾位邊區政府的主要領導同誌。


    “這位就是吳龍同誌,他在南泥灣可是立了大功啊!”王主任向幾位領導介紹道。


    “吳龍同誌,歡迎您來延安!”


    一位領導模樣的人親切地握著吳龍的手,“您在南泥灣的工作,我們都聽說了,非常出色!您為我們邊區的農業生產和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啊!”


    “首長,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吳龍說道。


    “好,好,不驕不躁,很好!”那位領導讚賞地點了點頭,“這次把您調到延安來,就是希望您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咱們邊區的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請首長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決不辜負組織的期望!”吳龍堅定地說道。


    “嗯,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做好的。”那位領導說道,“根據您的特長,組織上決定,任命您為邊區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兼任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協助邊區政府領導農業和科技工作。另外,您之前提出的那個‘農業科技大學’的計劃,我們也進行了研究,覺得非常可行,決定盡快籌建!”


    “謝謝組織的信任!”吳龍激動地說道,“我一定盡心竭力,做好邊區的農業和科技工作!”


    “好,那您就盡快開展工作吧。”那位領導說道,“有什麽困難,可以直接來找我。”


    “是,首長!”吳龍說道。


    從邊區政府出來,吳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他知道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他有信心,也有能力,做好邊區工作,為抗戰勝利做出更大貢獻!


    而此時的南泥灣,軍民們正在趙連長的帶領下,繼續進行著生產建設。他們牢記著吳龍的囑托,要把南泥灣建設得更加美好。


    “同誌們,鄉親們,雖然吳教員離開了我們,到延安去了,但我們要繼續發揚南泥灣精神,把吳教員留下的事業繼續推向前進!”趙連長在一次軍民大會上說道。


    “對,我們要繼續推廣‘新式種地法’,爭取明年再打一個大勝仗!”李位也說道。


    “我們還要把吳教員留下的那些機器設備都維護好、利用好,讓它們發揮更大的作用!”王木匠說道。


    “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吳教員教給我們的各種技術,不斷提高我們的生產水平!”戰士們和老鄉們也紛紛說道。


    “好,大家說的都很好!”趙連長說道,“我相信,隻要我們團結一心,繼續努力,南泥灣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對,南泥灣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大家齊聲說道。


    雖然吳龍離開了南泥灣,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這裏,激勵著南泥灣的軍民們繼續前進。而吳龍,也將在延安開始他新的征程,為邊區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鋤頭挖迴1941:南泥灣種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秋未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秋未晚並收藏一鋤頭挖迴1941:南泥灣種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