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魏帝的助攻!
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信陵君其實不希望打宋州之戰。
從政治鬥爭方麵來看,目前是賈政道掌握魏國在宋州的十萬精銳。
一旦宋州不投降,雙方開戰,賈政道對南線的軍隊滲透就會進一步加強。
太子在北線的影響已經在擴大,如果賈政道把手伸到南線,那太子黨的勢力就會更大。
實際上,魏銘的死,也給信陵君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魏銘在魏國諸多皇子中屬於非常優秀的那種,信陵君一直在扶持魏銘,與太子做對抗。
現在魏銘死了,賈政道又拿到了宋州兵權,信陵君感受到了危機。
從整個大局來看,魏國在南下的兵馬本身就不多,主要集中在宋州的下邑城一帶,如果打宋州,即便占領了睢陽,也無法繼續南下過劍門關。
這種戰術層麵的勝利,不僅僅無法改變大局,反而給了韓世忠反應的時間。
而以魏無忌對賈政道的了解,賈政道現在知道周衍被殺,必然會調集精銳南下攻打睢陽。
現在最好的操作是將主力調集到徐州,收編陸抗的兵馬,再從徐州南下,迅速占領常州和蘇州,不給韓世忠任何反應時間。
想到這裏,魏無忌深吸了一口氣。
“秦州有消息嗎?”
“秦州路途遙遠,估計還需要十日才會有消息傳來。”剛才那個胖子章俊說道。
“宋州有變,說明韓世忠早已先於我們行動,秦州恐怕也派人去了,盯緊一些。”
“是!”
三月初十,周衍被殺的消息快馬加鞭送到了魏帝的麵前。
當然,也帶了一封奏疏。
這封信是賈政道的奏疏。
賈政道在奏疏裏提到了周衍被殺,宋州局勢突變一事,並且提出了他對目前局勢的見解和請求。
正如魏無忌所料,賈政道在奏疏裏大肆宣揚要出兵攻打睢陽城。
他的理由十分具備說服力,周衍被殺,說明江寧方麵對宋州已經開始布局,增兵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不立刻出兵拿下睢陽,等夏軍的援軍到了,就麻煩了。
魏崇延看完後,深以為然。
站在魏國的角度,嚴密地來分析,周衍被殺,的確說明江寧對宋州的重視,且必然已經開始增加援軍。
如果不快速發兵,等援軍一到,魏國在南下的主力很可能會陷入宋州戰場。
而現在若是發兵,可以在江寧援軍到之前,對睢陽形成絕對優勢,掃除宋州可能存在的威脅。
但接下來,魏無忌的奏疏也來了。
魏無忌的想法就跟賈政道完全不一樣了,在奏疏裏,魏無忌提到一個關鍵信息:陸康投魏了!
看到這個消息,魏崇延大喜。
但魏無忌的想法卻和賈政道相反。
首先,魏國在南線最多能快速拉出十萬精銳,這是極限。
這也是這些年,魏國對夏國采取溫水煮青蛙戰略的軍事外向化。
怎麽理解?
假設你靠自己的女兒,把敵人忽悠的團團轉,你一定會警惕對方是在裝傻,可能隨時給你一刀。
但你靠自己的女兒,把敵人忽悠的五年,這個敵人五年裏,錢、糧、城池和人口,給你的時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你會怎麽辦?
你要知道,你手裏的資源也是有限的,你已經五十歲,你是一個有雄心壯誌的人,你會把資源投向何處?
沒錯,西線、北線。
拿了雲中,驅逐了契丹。
這些都需要大量精銳和錢財。
而南邊那個廢物在你每次害怕的時候,都雙手再送上如山一樣的白銀和糧食。
你的害怕馬上就消失了,甚至還笑道:他比我親兒子還親!
久而久之,南線的兵力該調走的,自然都調走,去防禦契丹,去雲中駐紮準備對付晉國。
既然南線立刻響應的兵力有限,那就要合理化利用。
賈政道認為該打宋州睢陽,魏無忌卻認為要將精銳調到徐州,收編陸康的兵馬,然後快速南下占領常州和蘇州。
魏無忌也給出了十足的理由:韓世忠奪權,夏國內部強硬派抬頭,必然想辦法對付陸康,並且在常州與徐州的漢江河道設立防禦。
這個目的是為了保住常州和蘇州。
但這個防禦的建立需要時間,那麽現在出兵東線,就是上上策。
可以毫無阻攔地渡江,拿下常州。
隻要拿下了常州,取蘇州如探囊取物,這兩個地方拿到手,快速構建防線,切斷夏國賦稅,戰爭就贏了一大半了。
在魏無忌的策略裏,拿下蘇州和常州,再找江寧要人,也更好談。
兩份奏疏擺在麵前,魏崇延來迴走動。
似乎都有道理耶!
但在魏崇延看來,魏無忌的策略有一個致命點:視宋州夏軍為無物!
你把宋州的魏軍都調到徐州了,夏軍在睢陽一帶快速增援,直接反殺過來怎麽辦?
南線本來就空虛。
所以,魏崇延隻是猶豫了片刻,就下了一道命令,給賈政道下的命令:以報仇的名義,發兵攻打睢陽!
至於魏無忌,魏崇延也要給安撫的。
他給魏無忌的批示是:既然陸康已經投降,徐州就全部在我們手中了,命陸康快速南渡漢江,搶占渡口,為我軍主力後續抵達做準備。
與此同時,魏崇延還安撫魏無忌:秦州局麵你也不必多慮,即便秦州韋眘和周衍一樣被殺,以秦州之遠,江寧無法把控,必生錯亂。而且我們伐夏的主線路一定是徐州,秦州不足為慮。
除非……除非韓世忠親自過去,否則沒有人能搞定秦州的局麵。
無忌啊!你就放心吧,朕心中有數!
站在魏帝的角度,這麽安排實在無可厚非。
但問題是,魏帝的安排,是應對正常策略下的夏國邊防。
魏帝兵力砸到宋州,李彥卻早就提前開始撤離。
魏軍注定沒有實際斬獲。
與此同時,給了陸康充足的時間去招募兵馬,變相助攻了李彥的戰略落地。
給賈政道和魏無忌批複完,魏崇延還催促了送敕令的人必須加快速度。
就在魏夏局勢進一步變化的時候,魏國派出來的使者,也抵達了江寧。
從政治鬥爭方麵來看,目前是賈政道掌握魏國在宋州的十萬精銳。
一旦宋州不投降,雙方開戰,賈政道對南線的軍隊滲透就會進一步加強。
太子在北線的影響已經在擴大,如果賈政道把手伸到南線,那太子黨的勢力就會更大。
實際上,魏銘的死,也給信陵君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魏銘在魏國諸多皇子中屬於非常優秀的那種,信陵君一直在扶持魏銘,與太子做對抗。
現在魏銘死了,賈政道又拿到了宋州兵權,信陵君感受到了危機。
從整個大局來看,魏國在南下的兵馬本身就不多,主要集中在宋州的下邑城一帶,如果打宋州,即便占領了睢陽,也無法繼續南下過劍門關。
這種戰術層麵的勝利,不僅僅無法改變大局,反而給了韓世忠反應的時間。
而以魏無忌對賈政道的了解,賈政道現在知道周衍被殺,必然會調集精銳南下攻打睢陽。
現在最好的操作是將主力調集到徐州,收編陸抗的兵馬,再從徐州南下,迅速占領常州和蘇州,不給韓世忠任何反應時間。
想到這裏,魏無忌深吸了一口氣。
“秦州有消息嗎?”
“秦州路途遙遠,估計還需要十日才會有消息傳來。”剛才那個胖子章俊說道。
“宋州有變,說明韓世忠早已先於我們行動,秦州恐怕也派人去了,盯緊一些。”
“是!”
三月初十,周衍被殺的消息快馬加鞭送到了魏帝的麵前。
當然,也帶了一封奏疏。
這封信是賈政道的奏疏。
賈政道在奏疏裏提到了周衍被殺,宋州局勢突變一事,並且提出了他對目前局勢的見解和請求。
正如魏無忌所料,賈政道在奏疏裏大肆宣揚要出兵攻打睢陽城。
他的理由十分具備說服力,周衍被殺,說明江寧方麵對宋州已經開始布局,增兵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不立刻出兵拿下睢陽,等夏軍的援軍到了,就麻煩了。
魏崇延看完後,深以為然。
站在魏國的角度,嚴密地來分析,周衍被殺,的確說明江寧對宋州的重視,且必然已經開始增加援軍。
如果不快速發兵,等援軍一到,魏國在南下的主力很可能會陷入宋州戰場。
而現在若是發兵,可以在江寧援軍到之前,對睢陽形成絕對優勢,掃除宋州可能存在的威脅。
但接下來,魏無忌的奏疏也來了。
魏無忌的想法就跟賈政道完全不一樣了,在奏疏裏,魏無忌提到一個關鍵信息:陸康投魏了!
看到這個消息,魏崇延大喜。
但魏無忌的想法卻和賈政道相反。
首先,魏國在南線最多能快速拉出十萬精銳,這是極限。
這也是這些年,魏國對夏國采取溫水煮青蛙戰略的軍事外向化。
怎麽理解?
假設你靠自己的女兒,把敵人忽悠的團團轉,你一定會警惕對方是在裝傻,可能隨時給你一刀。
但你靠自己的女兒,把敵人忽悠的五年,這個敵人五年裏,錢、糧、城池和人口,給你的時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你會怎麽辦?
你要知道,你手裏的資源也是有限的,你已經五十歲,你是一個有雄心壯誌的人,你會把資源投向何處?
沒錯,西線、北線。
拿了雲中,驅逐了契丹。
這些都需要大量精銳和錢財。
而南邊那個廢物在你每次害怕的時候,都雙手再送上如山一樣的白銀和糧食。
你的害怕馬上就消失了,甚至還笑道:他比我親兒子還親!
久而久之,南線的兵力該調走的,自然都調走,去防禦契丹,去雲中駐紮準備對付晉國。
既然南線立刻響應的兵力有限,那就要合理化利用。
賈政道認為該打宋州睢陽,魏無忌卻認為要將精銳調到徐州,收編陸康的兵馬,然後快速南下占領常州和蘇州。
魏無忌也給出了十足的理由:韓世忠奪權,夏國內部強硬派抬頭,必然想辦法對付陸康,並且在常州與徐州的漢江河道設立防禦。
這個目的是為了保住常州和蘇州。
但這個防禦的建立需要時間,那麽現在出兵東線,就是上上策。
可以毫無阻攔地渡江,拿下常州。
隻要拿下了常州,取蘇州如探囊取物,這兩個地方拿到手,快速構建防線,切斷夏國賦稅,戰爭就贏了一大半了。
在魏無忌的策略裏,拿下蘇州和常州,再找江寧要人,也更好談。
兩份奏疏擺在麵前,魏崇延來迴走動。
似乎都有道理耶!
但在魏崇延看來,魏無忌的策略有一個致命點:視宋州夏軍為無物!
你把宋州的魏軍都調到徐州了,夏軍在睢陽一帶快速增援,直接反殺過來怎麽辦?
南線本來就空虛。
所以,魏崇延隻是猶豫了片刻,就下了一道命令,給賈政道下的命令:以報仇的名義,發兵攻打睢陽!
至於魏無忌,魏崇延也要給安撫的。
他給魏無忌的批示是:既然陸康已經投降,徐州就全部在我們手中了,命陸康快速南渡漢江,搶占渡口,為我軍主力後續抵達做準備。
與此同時,魏崇延還安撫魏無忌:秦州局麵你也不必多慮,即便秦州韋眘和周衍一樣被殺,以秦州之遠,江寧無法把控,必生錯亂。而且我們伐夏的主線路一定是徐州,秦州不足為慮。
除非……除非韓世忠親自過去,否則沒有人能搞定秦州的局麵。
無忌啊!你就放心吧,朕心中有數!
站在魏帝的角度,這麽安排實在無可厚非。
但問題是,魏帝的安排,是應對正常策略下的夏國邊防。
魏帝兵力砸到宋州,李彥卻早就提前開始撤離。
魏軍注定沒有實際斬獲。
與此同時,給了陸康充足的時間去招募兵馬,變相助攻了李彥的戰略落地。
給賈政道和魏無忌批複完,魏崇延還催促了送敕令的人必須加快速度。
就在魏夏局勢進一步變化的時候,魏國派出來的使者,也抵達了江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