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李保章的事情,由於當時鬧得非常厲害,有一段時間,這幾乎成為了整個柳林縣的談資,所以陳慶東對這件事也略有耳聞,隻不過沒有歐陽明知道的這麽詳細罷了。
但是,李保章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怎麽樣,陳慶東實在是沒有興趣去了解,因為李保章已經是被時代所淘汰的人物了。
相比於李保章,陳慶東對一建司的現任總經理蔡潤林則要關心的多了,因為蔡潤林如今才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一建司生殺大權的人物!
隻不過歐陽明有著老年人的通病,總喜歡去評判一下歷史,尤其是他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歷史,所以陳慶東隻能耐著心聽歐陽明說完這些,之後經過陳慶東委婉的提醒,歐陽明才開始談蔡潤林的情況。
李保章下台之後,一建司也隨之陷入了癱瘓,本來縣領導所屬意的mbo模式自然也宣告了終結!
大約一個月後,縣委把建委副主任蔡潤林調入一建司擔任總經理,負責一建司的改製事宜。
蔡潤林到任之後,還是按照原來李保章製定的那一套,把一建司的總資產作價兩千萬,以每股一元的價格分成兩千萬股,分給一建司的全部職工!
不過,在具體的分配標準上,相對於李保章的分配方式,蔡潤林做了大幅度的改變,主要表現在普通職工的持股比例大幅度增加,以最低五千股起步,但是跟職工的工齡掛鉤,每增加一年工齡,則增加一千股的股份,工齡越長的人,拿到的股份越多!
如此以來,一建司工齡最長的普通職工則拿到了將近三萬股的股份,工齡最短的普通職工隻能拿到五千股!
雖然那些工齡短的職工對這個分配方式很不滿,但是絕大部分元老級的職工都非常滿意,而在這些山頭林立的職工群中,話語權其實是掌握在那些元老級職工們手中的,所以元老級職工們滿意之後,那些年輕職工說什麽都沒用。
其實,蔡潤林的這個分配方式,相比較李保章的分配方式而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多拿到了好處,隻不過那時候整個一建司的人都在鬧事,現在結果出來了之後,有些工齡段的職工因為拿到手的好處較少,心裏有些不平衡,看那些老職工非常眼紅而已!
不過,蔡潤林才製定這個分配方案之後,也在全體職工大會上講到,由於之前的告狀問題,尤其是那些沒有組織、沒有紀律,往省裏、市裏告狀的人,更是激怒了縣領導!
現在,縣領導看在事出有因的份上,才不跟那些人一般見識,這事也不再查了!
但是,如果以後誰還敢再鬧事,一定把那個出頭的椽子揪出來,追究他的刑事責任,嚴懲不貸!
由於一建司已經沒有了動亂的基礎,那些本來心理不平衡,想要再鬧事的人,聽了蔡潤林這話,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後,也沒有人敢出頭了。
而原本的管理層所分到的股份比例雖然減少了不少,但是相比於普通職工,他們所持的股份還是非常多的!就算是有一些人心裏蠢蠢欲動,但是卻不敢挑頭,正所謂「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件事最後也就這麽定了下來。
經過蔡潤林這麽蘿蔔加大棒的方式,迅速的就把一建司「撥亂反正」了!因此,蔡潤林也極大的得到了縣委領導的信任。
隻不過,不知道是怎麽迴事,蔡潤林接手一建司之後,雖然很快就理順了一建司的秩序,也製定好了股份分配方案,但是具體的出售工作,半年多的時間都過去了,卻始終沒有什麽進展!
歐陽明告訴陳慶東,其實以一建司的實際資產情況和綜合實力來看,兩千萬的總價並不算高!當時有人告李保章的狀,說李保章買通了中介評價機構,讓其往低評估了一建司的資產總值,倒也不是空穴來風!
而且,在這半年多來,也有幾家有實力的公司曾經跟蔡潤林接觸過,但最後一直都沒有談妥,導致了一建司也成為了一個懸在那兒的老大難企業之一!
至於蔡潤林為什麽沒有跟那幾家有意向的企業談妥,這裏麵到底有什麽情況,歐陽明則並不清楚。
但是歐陽明又說,蔡潤林似乎有捂著一建司不想對外出售的意思。
陳慶東當時聽完歐陽明的這些敘述之後,當即便拜託歐陽明再幫他打聽一下一建司一直沒有出售出去的具體情況,歐陽明也很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隻不過從那以後,歐陽明還一直沒有跟他迴話。
從歐陽明那裏打聽到這些東西之後,陳慶東又從其他人那裏打聽了一番蔡潤林的其他情況。
大部分跟蔡潤林相識的人都對蔡潤林評價頗高,說他有勇有謀,而且鬼點子多,喜歡劍走偏鋒,是個難得的鬼才!
不過,曾經跟蔡潤林在縣委辦有過短暫公事的高坤卻對蔡潤林評價不是太好。高坤說蔡潤林這個人確實有勇有謀,歪點子也多!但是,高坤認為蔡潤林這個人實在是有點太大膽了!
當初,蔡潤林還給上一任的縣委副書記做秘書的時候,他就敢私自以縣委副書記的名義安排一些科局去為他做一些私事,甚至是幫助家人承攬一些工程,或者是安排一些工作!
雖然這種撈好處的事情,縣委辦有很多人都在做,領導秘書做的也是更多,不過絕大多數秘書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十分的小心翼翼,而且也不敢為自己撈太大的好處,更不敢私自打著自己主子的名義去「招搖撞騙!」
但是,沒有一個人敢像蔡潤林這樣玩的這麽大!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農村家庭出身的蔡潤林沒用幾年就實現了「個人生活的現代化」,發家致富了!
在高坤他們連個摩托車都還不捨得買的年代,蔡潤林就已經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了一輛二手富康小汽車當座駕了!
當時,在整個縣委辦,蔡潤林都是第一個擁有私人車輛的人!
不過,更讓高坤等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蔡潤林玩的這麽大,作風這麽高調,竟然還能一直屹立不倒!
在他的主子調到外縣擔任縣長之後,蔡潤林沒有跟著過去繼續幹秘書,但是卻撈到了建委副主任這麽一個肥缺,並且一直幹到現在,什麽事都沒出,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基於這個原因,高坤告誡陳慶東,絕對不要跟蔡潤林走的太近,因為他的膽子實在太大了!老是這麽搞下去,保不準什麽時候就會出事!人常在河邊走,哪還有不濕鞋的?
如果跟蔡潤林走的近了,受到他的牽連而出事,那就真的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現在坐在車上,陳慶東迴憶了這些東西之後,對蔡潤林的感覺非常複雜,覺得這個人既可以接觸接觸,但是又絕對不能跟他走的太近,更不能一塊謀事!
高坤說的很對,蔡潤林的膽子實在是太大了,保不齊哪天就會因為什麽事而落馬!
而陳慶東對一建司的感覺,同樣也是非常複雜,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可以說是又喜又怕!
喜的是一建司是一家老牌的建築企業,曾經也打造出過不少口碑非常好的建築,雖然現在經營困難,但是底子卻在那兒放著呢。更重要的是,一建司有著幾百名有著豐富施工經驗的一線工人!
二十一世紀什麽最重要?人才!
一建司的這些看似安置困難的一線工人就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人才!
如果能讓陳紅兵把一建司收購過來,那麽對於他們的地產、建築等領域的發展,將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陳慶東相信,一建司這些如今看著像是累贅一樣的工人,一旦到了他們兄弟手底下,再搭上房地產的大潮,那麽這些工人立馬就能「變廢為寶」,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而且,一建司現在的總價並不算高,趁著改製困難的機會,或許還可以再往下壓壓價,如果能趁著這個好機會把一建司吃下去,絕對是個穩賺不賠,而且長期收益巨大的買賣!
不過,讓陳慶東感覺到擔憂的則是蔡潤林的性格太不好捉摸,他在一建司當了半年多總經理都沒能把一建司賣出去,這裏麵絕對有問題!
因為陳慶東很清楚,能看到一建司好處的人,絕對不會是隻他一個!就像歐陽明所說的那些來跟一建司接觸過的大企業,肯定個個都能看的清楚一建司的潛在價值!但是一建司卻老是賣不出去,如果說什麽問題都沒有,隻是單純的價格問題,那陳慶東是絕對不會信的!
如果一建司還有什麽複雜的問題,尤其是最複雜的產權問題沒有理清楚,而蔡潤林又膽大包天的把這件事暫時遮掩過去以對外出售,那麽不管是誰買了一建司,就相當於是買了個燙手山芋,留也不是,丟也不是,到時候可就麻煩大了!
這時候,車已經到了綠野地產公司的門口。帶著這些擔憂,陳慶東走進來公司的大門。
</br>
但是,李保章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他最後的結局怎麽樣,陳慶東實在是沒有興趣去了解,因為李保章已經是被時代所淘汰的人物了。
相比於李保章,陳慶東對一建司的現任總經理蔡潤林則要關心的多了,因為蔡潤林如今才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著一建司生殺大權的人物!
隻不過歐陽明有著老年人的通病,總喜歡去評判一下歷史,尤其是他知道而別人不知道的歷史,所以陳慶東隻能耐著心聽歐陽明說完這些,之後經過陳慶東委婉的提醒,歐陽明才開始談蔡潤林的情況。
李保章下台之後,一建司也隨之陷入了癱瘓,本來縣領導所屬意的mbo模式自然也宣告了終結!
大約一個月後,縣委把建委副主任蔡潤林調入一建司擔任總經理,負責一建司的改製事宜。
蔡潤林到任之後,還是按照原來李保章製定的那一套,把一建司的總資產作價兩千萬,以每股一元的價格分成兩千萬股,分給一建司的全部職工!
不過,在具體的分配標準上,相對於李保章的分配方式,蔡潤林做了大幅度的改變,主要表現在普通職工的持股比例大幅度增加,以最低五千股起步,但是跟職工的工齡掛鉤,每增加一年工齡,則增加一千股的股份,工齡越長的人,拿到的股份越多!
如此以來,一建司工齡最長的普通職工則拿到了將近三萬股的股份,工齡最短的普通職工隻能拿到五千股!
雖然那些工齡短的職工對這個分配方式很不滿,但是絕大部分元老級的職工都非常滿意,而在這些山頭林立的職工群中,話語權其實是掌握在那些元老級職工們手中的,所以元老級職工們滿意之後,那些年輕職工說什麽都沒用。
其實,蔡潤林的這個分配方式,相比較李保章的分配方式而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多拿到了好處,隻不過那時候整個一建司的人都在鬧事,現在結果出來了之後,有些工齡段的職工因為拿到手的好處較少,心裏有些不平衡,看那些老職工非常眼紅而已!
不過,蔡潤林才製定這個分配方案之後,也在全體職工大會上講到,由於之前的告狀問題,尤其是那些沒有組織、沒有紀律,往省裏、市裏告狀的人,更是激怒了縣領導!
現在,縣領導看在事出有因的份上,才不跟那些人一般見識,這事也不再查了!
但是,如果以後誰還敢再鬧事,一定把那個出頭的椽子揪出來,追究他的刑事責任,嚴懲不貸!
由於一建司已經沒有了動亂的基礎,那些本來心理不平衡,想要再鬧事的人,聽了蔡潤林這話,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後,也沒有人敢出頭了。
而原本的管理層所分到的股份比例雖然減少了不少,但是相比於普通職工,他們所持的股份還是非常多的!就算是有一些人心裏蠢蠢欲動,但是卻不敢挑頭,正所謂「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這件事最後也就這麽定了下來。
經過蔡潤林這麽蘿蔔加大棒的方式,迅速的就把一建司「撥亂反正」了!因此,蔡潤林也極大的得到了縣委領導的信任。
隻不過,不知道是怎麽迴事,蔡潤林接手一建司之後,雖然很快就理順了一建司的秩序,也製定好了股份分配方案,但是具體的出售工作,半年多的時間都過去了,卻始終沒有什麽進展!
歐陽明告訴陳慶東,其實以一建司的實際資產情況和綜合實力來看,兩千萬的總價並不算高!當時有人告李保章的狀,說李保章買通了中介評價機構,讓其往低評估了一建司的資產總值,倒也不是空穴來風!
而且,在這半年多來,也有幾家有實力的公司曾經跟蔡潤林接觸過,但最後一直都沒有談妥,導致了一建司也成為了一個懸在那兒的老大難企業之一!
至於蔡潤林為什麽沒有跟那幾家有意向的企業談妥,這裏麵到底有什麽情況,歐陽明則並不清楚。
但是歐陽明又說,蔡潤林似乎有捂著一建司不想對外出售的意思。
陳慶東當時聽完歐陽明的這些敘述之後,當即便拜託歐陽明再幫他打聽一下一建司一直沒有出售出去的具體情況,歐陽明也很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隻不過從那以後,歐陽明還一直沒有跟他迴話。
從歐陽明那裏打聽到這些東西之後,陳慶東又從其他人那裏打聽了一番蔡潤林的其他情況。
大部分跟蔡潤林相識的人都對蔡潤林評價頗高,說他有勇有謀,而且鬼點子多,喜歡劍走偏鋒,是個難得的鬼才!
不過,曾經跟蔡潤林在縣委辦有過短暫公事的高坤卻對蔡潤林評價不是太好。高坤說蔡潤林這個人確實有勇有謀,歪點子也多!但是,高坤認為蔡潤林這個人實在是有點太大膽了!
當初,蔡潤林還給上一任的縣委副書記做秘書的時候,他就敢私自以縣委副書記的名義安排一些科局去為他做一些私事,甚至是幫助家人承攬一些工程,或者是安排一些工作!
雖然這種撈好處的事情,縣委辦有很多人都在做,領導秘書做的也是更多,不過絕大多數秘書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十分的小心翼翼,而且也不敢為自己撈太大的好處,更不敢私自打著自己主子的名義去「招搖撞騙!」
但是,沒有一個人敢像蔡潤林這樣玩的這麽大!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農村家庭出身的蔡潤林沒用幾年就實現了「個人生活的現代化」,發家致富了!
在高坤他們連個摩托車都還不捨得買的年代,蔡潤林就已經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了一輛二手富康小汽車當座駕了!
當時,在整個縣委辦,蔡潤林都是第一個擁有私人車輛的人!
不過,更讓高坤等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蔡潤林玩的這麽大,作風這麽高調,竟然還能一直屹立不倒!
在他的主子調到外縣擔任縣長之後,蔡潤林沒有跟著過去繼續幹秘書,但是卻撈到了建委副主任這麽一個肥缺,並且一直幹到現在,什麽事都沒出,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基於這個原因,高坤告誡陳慶東,絕對不要跟蔡潤林走的太近,因為他的膽子實在太大了!老是這麽搞下去,保不準什麽時候就會出事!人常在河邊走,哪還有不濕鞋的?
如果跟蔡潤林走的近了,受到他的牽連而出事,那就真的是倒了八輩子黴了!
現在坐在車上,陳慶東迴憶了這些東西之後,對蔡潤林的感覺非常複雜,覺得這個人既可以接觸接觸,但是又絕對不能跟他走的太近,更不能一塊謀事!
高坤說的很對,蔡潤林的膽子實在是太大了,保不齊哪天就會因為什麽事而落馬!
而陳慶東對一建司的感覺,同樣也是非常複雜,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可以說是又喜又怕!
喜的是一建司是一家老牌的建築企業,曾經也打造出過不少口碑非常好的建築,雖然現在經營困難,但是底子卻在那兒放著呢。更重要的是,一建司有著幾百名有著豐富施工經驗的一線工人!
二十一世紀什麽最重要?人才!
一建司的這些看似安置困難的一線工人就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人才!
如果能讓陳紅兵把一建司收購過來,那麽對於他們的地產、建築等領域的發展,將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陳慶東相信,一建司這些如今看著像是累贅一樣的工人,一旦到了他們兄弟手底下,再搭上房地產的大潮,那麽這些工人立馬就能「變廢為寶」,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而且,一建司現在的總價並不算高,趁著改製困難的機會,或許還可以再往下壓壓價,如果能趁著這個好機會把一建司吃下去,絕對是個穩賺不賠,而且長期收益巨大的買賣!
不過,讓陳慶東感覺到擔憂的則是蔡潤林的性格太不好捉摸,他在一建司當了半年多總經理都沒能把一建司賣出去,這裏麵絕對有問題!
因為陳慶東很清楚,能看到一建司好處的人,絕對不會是隻他一個!就像歐陽明所說的那些來跟一建司接觸過的大企業,肯定個個都能看的清楚一建司的潛在價值!但是一建司卻老是賣不出去,如果說什麽問題都沒有,隻是單純的價格問題,那陳慶東是絕對不會信的!
如果一建司還有什麽複雜的問題,尤其是最複雜的產權問題沒有理清楚,而蔡潤林又膽大包天的把這件事暫時遮掩過去以對外出售,那麽不管是誰買了一建司,就相當於是買了個燙手山芋,留也不是,丟也不是,到時候可就麻煩大了!
這時候,車已經到了綠野地產公司的門口。帶著這些擔憂,陳慶東走進來公司的大門。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