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邏些城,李輔國就讓封常清把李嗣業、岑參等安西軍將校以及阿多裴羅、尉遲曜等胡人可汗國王以及首領召集到行轅,宣讀聖旨。


    首先宣讀的是封賞胡人可汗國王及首領的敕書。


    “門下:茲有突騎施可汗阿多裴羅、於闐國王弟尉遲曜……等平滅吐蕃有功,勳職散官皆擢升三級,擇日隨安西節度封常清入京麵聖,賜宴花萼樓。”


    “喏!”阿多輩羅、尉遲曜等胡人可汗國王首領叉手齊齊叉手唱了一個肥喏。


    緊接著宣讀的是封賞岑參、陸溫、崔河、杜嶽以及裴真等安西軍將校的敕書。


    “門下:大唐隴右道安西大都護府下翊麾副尉岑參、宣節校尉陸溫、禦侮校尉崔河、陪戎副尉拉姆……等追隨於闐鎮守使李嗣業橫渡千裏羌塘,於平滅吐蕃之役立下不世之功,散官皆擢九級,以岑參為邏些鎮守使、崔河為蘇毗鎮守使、陸溫為山南鎮守使……”


    聽到這,那些沒有跟隨李嗣業橫跨羌塘奇襲邏些的安西軍將校頓時眼熱不已。


    好家夥,這真是一步登天了呀,這麽多校尉、副尉一下都升了將軍,而且當上了新置各軍的鎮守使,再進一步就是雄霸一方的節度使了。


    其中最讓人眼紅的無疑是陸溫,不到一年之前這家夥還隻是個隊正,連品級都沒有,可現在卻已經是從五品下的遊擊將軍,而且當上了山南鎮守使,鎮守使啊!


    看著叉手唱喏的陸溫,歸仁軍第九團副尉王萇等嫉妒得幾乎要瘋掉,陸溫這個乞兒,他究竟憑什麽?他憑什麽呀!


    然而杜嶽和裴真卻高興得不行。


    不光是替好兄弟陸溫感到高興,也為他們自己感到高興。


    因為宣旨太監剛才念到的一長串的名單中,也有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因為平蕃之功,他們也有了品級,雖然隻是正八品下的宣節副尉,但是對於寒門出身的他們兩個來說,這就相當於已經是鯉魚躍龍門了,多少老卒在安西當了一輩子的兵,熬到頭發胡子都白了,也仍然沒能得到品級,仍隻是兵!


    宣旨太監終於念完了,杜嶽和裴真便趕緊跟在陸溫等人跪倒在地上,叩謝聖恩,接著又爬起身從太監身邊的禁軍手中接過自己的誥身。


    李輔國緊接著又拿出另一封聖旨接著封賞安西軍的將校。


    李輔國今天有得忙了,因為大唐聖人準備了好幾封聖旨。


    封賞完了跟隨李嗣業奇襲邏些的安西軍將校,緊接著就是跟隨封常清出征羊同的安西軍將校,如歸仁軍第九團校尉田大甲、副尉王萇等,武散官也擢升了三級,雖然不如陸溫他們誇張,但是也非常不錯了,尤其是田大甲,終於也當上將軍。


    好不容易封賞完了安西軍將校,李輔國也是累得田喝了半碗酥油茶。


    安西軍的將校以及一眾胡人可汗國王及首領則把目光落在了封常清李嗣業身上。


    整個安西大都護府現在就隻剩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和於闐鎮守使李嗣業還沒封賞,卻不知道聖人對這兩人會有什麽樣的封賞?


    半碗酥油茶喝下了肚,李輔國感覺嗓子又潤了些。


    當下又取出一封聖旨接著念道:“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大唐隴右道安西大都護府下於闐軍大使李嗣業……勇冠三軍,震懾諸胡,此誠天授大唐也,茲敕封為冠軍大將軍,遷邏些道行軍副總管,兼山南節度使,蔭一子為從五品下遊擊將軍。”


    行轅內外頓時間一片嘩然,好家夥,一下子擢升正三品冠軍大將軍!


    大唐的武散官分九品29級,其中存在著三道巨大的鴻溝,第一道鴻溝是流外到從九品下的陪戎副官,這道鴻溝相當於從士官到軍官的距離,許多士官無論專業技能有多出色,但是一直到退役退休都當不上軍官。


    第二道鴻溝是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到從五品下的遊擊將軍。


    這道鴻溝相當於就是校官到將官間的差距,對於絕大多數軍官而言,幹到了大校也就基本上幹到頭了,想要再進一步晉升少將的難度簡直不亞於登天。


    第三道鴻溝就是正四品上的忠武將軍到從三品的雲麾將軍。


    這個就不能夠再進行類比了,反正大唐的武將絕大多數都止步於忠武將軍這個品級,隻有極少數能晉升從三品雲麾將軍。


    然而李嗣業卻直接跨過從三品雲麾將軍,晉升為正三品冠軍大將軍。


    封常清也是忍不住有些眼熱,隻不過他並不嫉妨,因為他非常清楚,聖人對他的封賞隻會更加豐厚,絕不會比李嗣業少。


    “臣李嗣業,叩謝聖恩。”李嗣業也激動得不行,恭敬的接過聖旨。


    借著遞交聖旨的間隙,李輔國又壓低聲音小聲說:“李副總管,咱家離開長安之前,太子特意托咱家向您問聲好,太子還交待咱家,說他會去一趟高陵縣。”


    太子去高陵縣做什麽,李輔國就沒有說,故意留給李嗣業想象空間。


    李嗣業臉上卻沒有什麽表情,隻是淡淡一叉手說:“喏,嗣業謝過太子。”


    對李嗣業的高冷,李輔國的臉上也沒有半點不悅,這次他就隻是探探李嗣業的口風,真正籠絡李嗣業當然得太子自己來。


    李輔國緊接著又取出一封聖旨。


    不用多說,這封聖旨肯定是給封常清的。


    隻不過眼尖的安西軍將校已經注意到了,在封常清的這封聖旨之後,居然還有一封?那最後一封聖旨給誰的?


    給封常清的聖旨,不再是絹書,而是改成了竹簡。


    唐製,一般性質的聖旨用麻紙,敕封聖旨用絹書,隻有特別重要的詔書如冊封皇後、太子以及登基詔書等等,才會用竹簡。


    李輔國展開聖旨,尖著嗓子念道:“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大唐隴右道安西節度使封常清……端恭敏毅歉遜,用兵如有神,一舉平滅吐蕃,為大唐立下萬世不朽之功勳,當為武官之翹楚,人臣之表率,茲擢升武散官為驃騎大將軍,職進太傅邏些道行軍大總管,並封爵安西郡王,實封三百戶。”


    行轅內外的安西軍將校又是一片嘩然。


    便是封常清自己也是有些意外,他想到了聖人一會對他有豐厚的封賞,卻沒有想到,封賞竟然會如此之厚重,從一品驃騎大將軍已經是武散官的極限,太傅和行軍大總管也是職官的極限,還有郡王也是爵位的極限。


    也就是說,他封常清的武散官、職官以及爵位都位極人臣。


    不知為何,封常清在高興之餘,竟然感覺到後背涼嗖嗖的。


    因為位極人臣、功高不賞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當臣子的功勳高到無法再賞賜之時,結局往往就隻有一個,就是——賜死!


    所以位極人臣實在不是什麽好事。


    同時封常清也是暗暗的下定決心,這次迴長安獻俘之後無論如何也不能再迴安西了,就留在長安當個安樂郡王吧。


    “安西郡王,接旨吧。”李輔國的一張醜臉笑得像朵菊花,諂媚的說,“咱家離開長安之前聖人特意叮囑,此番就由安西郡王親自率隊進長安獻俘闕下,儀式之後,聖人還要在花萼相輝樓大擺筵席,犒賞群臣及平蕃之戰的有功將士。”


    “臣封常清叩謝聖恩。”封常清恭敬的接過聖旨。


    李輔國轉身拿起最後的一副黃綾,從中取出聖旨。


    行轅內外又是一片嘩然,好家夥,竟然用的玉簡!


    是的,最後的這封聖旨,竟然是用玉簡串聯而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監控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寂寞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寂寞劍客並收藏監控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