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國債,一起發財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氣瘋了! 作者:天涯第一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知道百官不相信,李世民便將國債的具體形式講述了一遍。
「眾愛卿若是將錢存入皇家錢莊,購買國債,便能得到一張票證。」
「隻要你票證的日期滿,便能憑票證向錢莊支取此前的那筆錢,以及相應的利息。」
「朕在此承諾,最低利息不會低於每年五分(5%),至於具體如何,就要看諸位卿家的選擇以及當時的具體狀況了。」
聞言,百官一下子炸開了鍋。
「借錢?還有利息拿?」
「陛下,若是我要提前支取怎麽辦?」.
一名老臣開口問道。
李世民搖了搖頭:「不能提前支取,但你可以將自己手中的國債賣給其他需要之人,用以周轉。」
聞言,魏征驚訝道:「陛下,這難道是隻認票不認人的嗎?」
李世民搖搖頭:「自然不是。若是如此,巨額國債反而會引發殺生之禍。朕可不願此事發生。」
「那陛下,這轉賣國債是指?」
李世民開口道:「轉賣國債,也是需要去到錢莊,交易完成後,由皇家錢莊人員認證,方可更換國債持有人。」
有些人開始遲疑了。
長孫無忌當即加了一把火頭。
「諸位且聽我說。皇上發行的這國債,乃是由大唐擔保的。」
「所以根本無需擔心到時候會出現無法兌換或者取不出銀子的狀況。」
「此時,有朝廷兜底,有國庫兜底!虧不了大家的!」
聞言,有官員不解了:
「按照長孫丞相的說法,咱們借錢給朝廷的人倒是有銀子賺。」
「那朝廷豈不是虧了嗎?」
李世民笑了笑:「徐卿家說得好!不過你們且放心,朝廷是不會虧的。」
「這些自你們那裏接過來的銀兩,會被投入到大唐的各種建設之上,將來必將迴本!」
「就算是朝廷運氣不佳,幾年來收不抵支,那也有稅收撐著!」
「所以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
長孫無忌總結道:「陛下發行國債,便是想帶著大家一起賺錢。大家迴去以後可以好好斟酌一番。」
「不過也得注意時間,畢竟皇上每次發行的國債有限,你們若是來晚了,買完了,便隻能求著其他人轉賣了。」
國債之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不過群臣相不相信,能夠信幾分,這點就不得而知了。
李世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第二個想法:
「往年來,淮南抗洪,朝廷縱使會撥去大量抗災銀。」
「可每一年,都會有堤壩被衝毀,於是抗災變成了賑災!百姓也不得不出走外敵,成為了流民乞丐!」
「朕時常在想,這到底是誰的問題,要如何解決!」
「如今,朕想到了!」
李孟嚐撇撇嘴:陛下又在裝逼了,這分明是萬年縣聽來的,怎就變成陛下自己思考出來的了呢?
「從今日起,抗災銀照發!但淮南各處但凡吃俸祿的人。」
「上到知縣,下到小吏。都給我上堤壩去!」
「沒人都得負責一段堤壩!堤在,人在;堤亡,你就自求多福!」
「就是沒有死在洪水當中,等賑災結束以後,朕也要追究你的抗災不利之罪!」
李世民之言猶如戛玉鳴金,令眾人特別是南方的官員為之一凜。
魏征亦是皺了皺眉:「陛下,臣以為此事需三思。」
聞言,李世民朝他看去。
「鄭國公有何見解?」
魏征抱拳道:
「陛下,此舉是否對淮南官員太過苛刻?」
「曆來十數年都沒有守住的堤壩,讓他們必須守住,那不是強人所難?」
李世民微微一笑。
若是不知道那些官員貪汙抗災賑災款,他也是這麽認為的。
但是……
「魏征!你以為往年朝廷那些救災的款項都到哪裏去了?」
魏征理所當然道:「救災款自然是去了受災地區,分給了受災百姓。」
然而,剛說完,他便皺起了眉頭。
若是真的如此正常,陛下又何須多此一問?
可是曆年來,救災款的上報都沒有出現問題。
於是,他心頭一動:「陛下,還請將近幾年的賑災賬本給臣一覽。」
聞言,戶部尚書的腦門流下三滴汗珠。
他開口道:「鄭國公,我記得你好像不是管這一塊的呐?你若要查證賬冊,直接問老夫不就得了?」
魏征心中的違和感更甚三分,他開口道:
「就不勞煩尚書大人了!魏征可親自查證!」
「好了!」李世民喝止了魏征。
「過去的事情便過去吧!這賬也沒什麽好查的!」
「自今日起,何處淮南官員全都給朕領著抗災款去到最前線。」
「若是哪處堤壩垮了,便追責該段的負責官員!」
李世民話畢,在一次環視四周。
發現有不少人欲張口發言,但又互相之間相互觀望。
似乎是想找一個出頭羊。
於是,李世民便道:
「此時朕意已決,誰若是再勸,朕便將他丟到淮南一同抗災!」
「堤垮了就與淮南官員同責!」
「水患退去之前,不得迴朝廷!」
此言一出,原想即便是想要勸的,現在也緊緊閉住了嘴巴。
畢竟若是能勸阻陛下改變主意,他們無疑能夠從抗災款項之中分潤出一大筆錢財來。
可畢竟錢財乃身外之物。
若是因為再勸,真被陛下調去了淮南水災最前線。
小命沒了那再多的錢財也沒地方花了!
所以,在李世民淩厲的目光注視下,最終此事無人反對。
誰也不想去水災前夕的淮南呐!
不過也並非所有人都是這樣,就譬如說想要研究水壩如何製造以及諸多運行原理的李孟嚐。
隻見他上前一步,開口道:
「陛下,臣原前往淮南,近距離接觸洪災,看一看能否將自己所管轄的一片區域守住!」
李世民點點頭:「你去吧!」
事實上,李孟嚐前往淮南之時,是早在前一天歸來之時,便商量好的。
畢竟要去一個主管監督的人,否則難保那些個淮南本地官員會鬧出些幺蛾子來。
而且除了主管監督此製度方法的試行,更重要的是探查情況,測量數據。
確定修建大壩的合適位置。
這些,都得李孟嚐親自去前往,才能放心!
</p>
知道百官不相信,李世民便將國債的具體形式講述了一遍。
「眾愛卿若是將錢存入皇家錢莊,購買國債,便能得到一張票證。」
「隻要你票證的日期滿,便能憑票證向錢莊支取此前的那筆錢,以及相應的利息。」
「朕在此承諾,最低利息不會低於每年五分(5%),至於具體如何,就要看諸位卿家的選擇以及當時的具體狀況了。」
聞言,百官一下子炸開了鍋。
「借錢?還有利息拿?」
「陛下,若是我要提前支取怎麽辦?」.
一名老臣開口問道。
李世民搖了搖頭:「不能提前支取,但你可以將自己手中的國債賣給其他需要之人,用以周轉。」
聞言,魏征驚訝道:「陛下,這難道是隻認票不認人的嗎?」
李世民搖搖頭:「自然不是。若是如此,巨額國債反而會引發殺生之禍。朕可不願此事發生。」
「那陛下,這轉賣國債是指?」
李世民開口道:「轉賣國債,也是需要去到錢莊,交易完成後,由皇家錢莊人員認證,方可更換國債持有人。」
有些人開始遲疑了。
長孫無忌當即加了一把火頭。
「諸位且聽我說。皇上發行的這國債,乃是由大唐擔保的。」
「所以根本無需擔心到時候會出現無法兌換或者取不出銀子的狀況。」
「此時,有朝廷兜底,有國庫兜底!虧不了大家的!」
聞言,有官員不解了:
「按照長孫丞相的說法,咱們借錢給朝廷的人倒是有銀子賺。」
「那朝廷豈不是虧了嗎?」
李世民笑了笑:「徐卿家說得好!不過你們且放心,朝廷是不會虧的。」
「這些自你們那裏接過來的銀兩,會被投入到大唐的各種建設之上,將來必將迴本!」
「就算是朝廷運氣不佳,幾年來收不抵支,那也有稅收撐著!」
「所以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
長孫無忌總結道:「陛下發行國債,便是想帶著大家一起賺錢。大家迴去以後可以好好斟酌一番。」
「不過也得注意時間,畢竟皇上每次發行的國債有限,你們若是來晚了,買完了,便隻能求著其他人轉賣了。」
國債之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不過群臣相不相信,能夠信幾分,這點就不得而知了。
李世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第二個想法:
「往年來,淮南抗洪,朝廷縱使會撥去大量抗災銀。」
「可每一年,都會有堤壩被衝毀,於是抗災變成了賑災!百姓也不得不出走外敵,成為了流民乞丐!」
「朕時常在想,這到底是誰的問題,要如何解決!」
「如今,朕想到了!」
李孟嚐撇撇嘴:陛下又在裝逼了,這分明是萬年縣聽來的,怎就變成陛下自己思考出來的了呢?
「從今日起,抗災銀照發!但淮南各處但凡吃俸祿的人。」
「上到知縣,下到小吏。都給我上堤壩去!」
「沒人都得負責一段堤壩!堤在,人在;堤亡,你就自求多福!」
「就是沒有死在洪水當中,等賑災結束以後,朕也要追究你的抗災不利之罪!」
李世民之言猶如戛玉鳴金,令眾人特別是南方的官員為之一凜。
魏征亦是皺了皺眉:「陛下,臣以為此事需三思。」
聞言,李世民朝他看去。
「鄭國公有何見解?」
魏征抱拳道:
「陛下,此舉是否對淮南官員太過苛刻?」
「曆來十數年都沒有守住的堤壩,讓他們必須守住,那不是強人所難?」
李世民微微一笑。
若是不知道那些官員貪汙抗災賑災款,他也是這麽認為的。
但是……
「魏征!你以為往年朝廷那些救災的款項都到哪裏去了?」
魏征理所當然道:「救災款自然是去了受災地區,分給了受災百姓。」
然而,剛說完,他便皺起了眉頭。
若是真的如此正常,陛下又何須多此一問?
可是曆年來,救災款的上報都沒有出現問題。
於是,他心頭一動:「陛下,還請將近幾年的賑災賬本給臣一覽。」
聞言,戶部尚書的腦門流下三滴汗珠。
他開口道:「鄭國公,我記得你好像不是管這一塊的呐?你若要查證賬冊,直接問老夫不就得了?」
魏征心中的違和感更甚三分,他開口道:
「就不勞煩尚書大人了!魏征可親自查證!」
「好了!」李世民喝止了魏征。
「過去的事情便過去吧!這賬也沒什麽好查的!」
「自今日起,何處淮南官員全都給朕領著抗災款去到最前線。」
「若是哪處堤壩垮了,便追責該段的負責官員!」
李世民話畢,在一次環視四周。
發現有不少人欲張口發言,但又互相之間相互觀望。
似乎是想找一個出頭羊。
於是,李世民便道:
「此時朕意已決,誰若是再勸,朕便將他丟到淮南一同抗災!」
「堤垮了就與淮南官員同責!」
「水患退去之前,不得迴朝廷!」
此言一出,原想即便是想要勸的,現在也緊緊閉住了嘴巴。
畢竟若是能勸阻陛下改變主意,他們無疑能夠從抗災款項之中分潤出一大筆錢財來。
可畢竟錢財乃身外之物。
若是因為再勸,真被陛下調去了淮南水災最前線。
小命沒了那再多的錢財也沒地方花了!
所以,在李世民淩厲的目光注視下,最終此事無人反對。
誰也不想去水災前夕的淮南呐!
不過也並非所有人都是這樣,就譬如說想要研究水壩如何製造以及諸多運行原理的李孟嚐。
隻見他上前一步,開口道:
「陛下,臣原前往淮南,近距離接觸洪災,看一看能否將自己所管轄的一片區域守住!」
李世民點點頭:「你去吧!」
事實上,李孟嚐前往淮南之時,是早在前一天歸來之時,便商量好的。
畢竟要去一個主管監督的人,否則難保那些個淮南本地官員會鬧出些幺蛾子來。
而且除了主管監督此製度方法的試行,更重要的是探查情況,測量數據。
確定修建大壩的合適位置。
這些,都得李孟嚐親自去前往,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