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站在劉也麵前的四個人,對劉也來說無異於最精銳的救兵和最強有力的後盾!
站在前麵的是兩個人,一位就是黑龍江省公安廳廳長杜殿武。另外一位是黑龍江省政法委書記白景富!
圖片
杜殿武前輩已經仙逝
站在身後的也是兩個人,一位是哈爾濱市公安局局長陳永才,另一位就是黑龍江省公安廳刑偵處處長張新楓!
時任哈爾濱公安局局長的陳永才就是唱“常迴家看看”的歌手陳紅的父親
時任黑龍江省公安廳刑偵局局長的張新楓
這四個人,在黑龍江警界的地位都是舉足輕重!而剛才要求巴彥縣政府立即攔河引水的就是政法委書記白景富。
原來,巴彥縣萬發鎮派出所所長賀瑞忱被殺後,兇手使用的槍支是唿蘭縣“6.6”張福貴一家被殺案中被搶去的那支槍的消息立即傳迴省城,政法委書記白景富和公安廳長杜殿武都非常吃驚。因為,這是黑龍江省建國以來罕見的係列殺警大案!
當時,兩人都身有要務,沒法立即脫身。直到14日,兩人碰麵決定立即到巴彥縣萬發鎮現場看一看,他倆決定帶上張新楓和陳永才。張新楓是刑偵處處長,自然必須來。而巴彥縣公安局在很長一段時間歸哈爾濱市公安局管轄,劉也都來了,陳永才自然也要來。
有白景富這一句話。巴彥縣的地方官當即發動二百民工,在涵洞上遊五十米處用草包把泥河水攔腰截斷,使河水盡量漫流到西岸已經收割完畢的農田裏。
這一招很奏效。
上遊河水被堵住後,下遊逐漸就幹涸枯竭,很快就見了河底。於是,沒費多大勁就在涵洞東側十餘米處,發現了一件深灰色的舊滌卡青年服上裝。順河床繼續往下找尋,又見到煙色的滌綸單帽一頂和一個深藍色的毛線圍脖。最後,終於在下遊很遠處將那條褲子打撈出來。而農民趙明河看到的那隻槍套則下落不明,怎麽也沒有找到。大概是由於槍套很輕,漂出去太遠了,無影無蹤了。
經過檢驗,發現打撈上來的上衣身長二尺二(約73.3厘米),是省城的一個服裝廠生產的。煙色單帽為五十八號尺寸,是北京一帽廠所產。藍色警褲長107厘米,是長春軍服廠生產。
這些被找到的衣物鞋帽與王敏和程誌勇等人提供的情況基本相符。
而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在藍色警褲左邊兜裏找到了一枚彈殼。這應該是作案分子使用張福貴那支行兇作案時,子彈卡殼,被他透出來隨手裝兜的。
又經過更仔細地進一步鑒定,發現在褲子上有幾處柴油和機油的汙漬。並且發現,雖經過河水衝刷,褲腿上仍粘留著不少金屬油漆。而幾經過細的檢查,無論是在上衣口袋和下褲兜裏都沒發現一點煙絲煙沫,甚至連一點煙味都沒有。
發現衣服和槍套的地點
現場物證已經完成提取和固定。大家夥來到萬發鎮政府進行進一步分析研判。刑偵局局長張新楓在現場指著地圖對大夥說道:“這次我們碰到的兇手真的是非常狡猾,我推斷,他肯定是事先在涵洞附近藏好了換洗衣物,然後再去賀瑞忱所長家中殺人。在被程誌勇老師將槍打掉後,他沒有任何停留立即來到這裏,換好了衣物後,將身上所有能丟棄的都丟掉了,然後他居然可以選擇四條路逃走。”
“他可以選擇過河後直接向綏化市方向逃竄,也可以沿著河岸迴到唿蘭縣或者蘭西縣,還可以反方向朝著隆泰鄉方向逃竄,或者直接扒火車,因為火車過橋的時候速度會降下來,以他的身手未必不能成功。而他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沒法判斷他到底是哪個地方的人。而過河後,警犬也很難派上用場。因此他設計的逃跑路線實在是非常陰險!”
“那他為什麽要將衣物和槍套都扔在河邊,而不是直接扔在河裏呢?”有個年輕刑警問道。
“這個問題問得好!”張新楓皺了皺眉頭說道:“我猜,他可能是故意這麽幹的。目的就是要迷惑我們。因為他自信,通過這些衣服,根本查不到他的身份。”
屋內突然沉默了下來,大家都感覺到有些不可思議:一個殺人狂魔會主動留下證據,目的就是為了迷惑警方。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兇手呢?
但張新楓聲音突然提高了一些:“但我們仍然要立足於這些證據,因為這是目前最有力的抓手,兇手能拿到這些衣物,就必然,留下一些線索,再加上可以確認此人對唿蘭縣和巴彥縣以及周邊地區都很熟悉,這無疑能將搜查範圍進一步縮小!”
張新楓的話無疑又給剛剛有些沉默的眾人打了一針強心劑,偵查員們又開始活躍起來。
之後,更為細致的分析開始了!通過對衣服進行測量,和對衣服上的痕跡進行分析,專案組大體上對犯罪分子的基本特征有了掌握,做出了如下“畫像”:
一、年齡在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左右的男性;
二、身高在一米七三以上,一米八0以下,體格健壯有力;
三、穿四十一至四十三號鞋;
四、曾有過灰滌卡青年服,藍色的確良警褲,高腰農田鞋,煙色單帽和深藍色腈綸脖套;
五、懂得槍支性能,有使用過槍支的曆史;
六、有接觸柴油、機油和銅金屬的條件;
七、不會抽煙;
八、此人在唿蘭縣和巴彥縣都曾經生活或者長時間居住過。
專案組強調,但凡符合以上特點中的一個或幾個的人員,都可以納入偵查視線當中,並對嫌疑人是否有作案時間進行極為嚴格的甄別!
根據這些特征,公安幹警們迅速在唿蘭和巴彥縣及周圍地區的幾個縣市開展了新的、更為具體的搜索與排查。
————————分割線————————
在兩起案件的發生地——唿蘭縣許堡鄉和巴彥縣萬發鎮——幾乎進行了挨家挨戶的排查。在其他鄉鎮和周圍地區的幾個縣份仍繼續著重點排查。
“老江湖”和“小年輕”自然也如同過篩子一樣排查轄區內的人口。而本來應該協助他們完成排查工作的唿蘭武警中隊戰士潘濤,也另有任務。潘濤和他的戰友們也被動員起來了,負責對縣政府等重點部門的安全進行保護,而原因隻有一個:馬上要開十三大了!
之前的重點嫌疑人李三槐自然已被排除在外了,巴彥縣萬發鎮賀瑞忱案件發生時,他還被關在唿蘭縣公安局的要犯拘留室裏,根本沒有作案時間。但他仍然被關押著,因為他身上還有不少小罪,警察也想通過這件事,狠狠敲打他一下,所以沒有將他放出來。
寫得非常辛苦,喜歡的朋友,看完後請點擊一下文中和文末的廣告,點一下之後退出來就行,不需要關注,萬分感謝!(如果文中廣告看不到,可以直接拉到最下麵,點一下文末廣告,謝謝!或者點讚轉發,都是對作者最好的支持!)
而此時此刻,壓力最大的就是劉也!他又已經一個多月沒迴家了。作為在一線負責全麵偵破工作的核心人物,他要指揮和協調省城與唿蘭、巴彥兩個縣的破案人員的聯合行動,幾乎每天都是後半夜才去合一會兒眼,熬得他兩眼布滿紅血絲,整個人都瘦了一圈。然而,排查工作並不順利,符合特征的嫌疑人一個個個被排查出來,又一個個輕鬆被否掉。究竟兇犯是什麽人,他殺人之後去向何方,現在又藏在哪裏,實在是難以確定,讓他大傷腦筋。
然而,兇犯的殺戮並沒有停止!
————————分割線————————
該來的還是要來的!1987年10月25日,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作為唿蘭縣公安局辦公室副主任的馬福林,是非常樂觀積極的一個人。在開大會期間,他除了每天認真傳達公安局局長張崇新的命令到各個科室,而且還時常興致勃勃地和同誌們一起學習討論十三大的有關新聞和報道。
他1951年就參加工作了,但79年才開始當警察,正好經曆了唿蘭縣公安局之後從恢複到發展的全過程。近些年來,他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本來就瘦弱的他,是不是就鬧一場病。人歲數大了,而且多少還有點耳聾,但他仍然堅持帶病堅持工作,為公安工作奉獻著自己的熱情。
1987年10月27日,是黨的十三大召開的第三天。晚上五點鍾下班,馬福林就與往常一樣騎上他那輛哈爾濱自行車廠生產的黑色“孔雀牌”的自行車迴家了。
他家住在唿蘭縣的東南角。雖然距離唿蘭公安局隻有一裏多路,但已經是接近郊區,可以說地處較為偏僻背靜。
馬福林與老伴、小兒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他家是獨門獨院的三間磚瓦房,院落是紅磚砌成,院內還養著幾隻大鵝。院門朝南向陽而開,在這所院落的一側,緊挨著還有三間磚房,是馬福林的大女兒和大女婿的住宅。
時任唿蘭縣公安局辦公室副主任的馬福林警官
馬福林迴到家中後,和小兒子馬曉秋共同照顧他老伴兒吃飯。馬福林的老伴兒患精神疾病多年,已經喪失了照顧自己的能力,馬福林和小兒子每天都要喂她吃飯,幫她洗漱換衣服。
在服侍老伴兒睡下後,馬福林和小兒子也都沉沉睡下了,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麽的平靜安詳。然而,就在這沉靜而溫柔的夜晚,一個黑影緩緩地接近了紅磚砌成的院落。他的腳步聲很輕,仿佛和夜色融為了一體。等來到院子附近後,他用右手探進懷中掏出一樣東西。這東西在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一抹亮色,黑影低頭看了看,滿意地一笑,可周圍的大樹卻仿佛猛地顫抖了起來,因為那分明是一把利斧!
</p>
站在劉也麵前的四個人,對劉也來說無異於最精銳的救兵和最強有力的後盾!
站在前麵的是兩個人,一位就是黑龍江省公安廳廳長杜殿武。另外一位是黑龍江省政法委書記白景富!
圖片
杜殿武前輩已經仙逝
站在身後的也是兩個人,一位是哈爾濱市公安局局長陳永才,另一位就是黑龍江省公安廳刑偵處處長張新楓!
時任哈爾濱公安局局長的陳永才就是唱“常迴家看看”的歌手陳紅的父親
時任黑龍江省公安廳刑偵局局長的張新楓
這四個人,在黑龍江警界的地位都是舉足輕重!而剛才要求巴彥縣政府立即攔河引水的就是政法委書記白景富。
原來,巴彥縣萬發鎮派出所所長賀瑞忱被殺後,兇手使用的槍支是唿蘭縣“6.6”張福貴一家被殺案中被搶去的那支槍的消息立即傳迴省城,政法委書記白景富和公安廳長杜殿武都非常吃驚。因為,這是黑龍江省建國以來罕見的係列殺警大案!
當時,兩人都身有要務,沒法立即脫身。直到14日,兩人碰麵決定立即到巴彥縣萬發鎮現場看一看,他倆決定帶上張新楓和陳永才。張新楓是刑偵處處長,自然必須來。而巴彥縣公安局在很長一段時間歸哈爾濱市公安局管轄,劉也都來了,陳永才自然也要來。
有白景富這一句話。巴彥縣的地方官當即發動二百民工,在涵洞上遊五十米處用草包把泥河水攔腰截斷,使河水盡量漫流到西岸已經收割完畢的農田裏。
這一招很奏效。
上遊河水被堵住後,下遊逐漸就幹涸枯竭,很快就見了河底。於是,沒費多大勁就在涵洞東側十餘米處,發現了一件深灰色的舊滌卡青年服上裝。順河床繼續往下找尋,又見到煙色的滌綸單帽一頂和一個深藍色的毛線圍脖。最後,終於在下遊很遠處將那條褲子打撈出來。而農民趙明河看到的那隻槍套則下落不明,怎麽也沒有找到。大概是由於槍套很輕,漂出去太遠了,無影無蹤了。
經過檢驗,發現打撈上來的上衣身長二尺二(約73.3厘米),是省城的一個服裝廠生產的。煙色單帽為五十八號尺寸,是北京一帽廠所產。藍色警褲長107厘米,是長春軍服廠生產。
這些被找到的衣物鞋帽與王敏和程誌勇等人提供的情況基本相符。
而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在藍色警褲左邊兜裏找到了一枚彈殼。這應該是作案分子使用張福貴那支行兇作案時,子彈卡殼,被他透出來隨手裝兜的。
又經過更仔細地進一步鑒定,發現在褲子上有幾處柴油和機油的汙漬。並且發現,雖經過河水衝刷,褲腿上仍粘留著不少金屬油漆。而幾經過細的檢查,無論是在上衣口袋和下褲兜裏都沒發現一點煙絲煙沫,甚至連一點煙味都沒有。
發現衣服和槍套的地點
現場物證已經完成提取和固定。大家夥來到萬發鎮政府進行進一步分析研判。刑偵局局長張新楓在現場指著地圖對大夥說道:“這次我們碰到的兇手真的是非常狡猾,我推斷,他肯定是事先在涵洞附近藏好了換洗衣物,然後再去賀瑞忱所長家中殺人。在被程誌勇老師將槍打掉後,他沒有任何停留立即來到這裏,換好了衣物後,將身上所有能丟棄的都丟掉了,然後他居然可以選擇四條路逃走。”
“他可以選擇過河後直接向綏化市方向逃竄,也可以沿著河岸迴到唿蘭縣或者蘭西縣,還可以反方向朝著隆泰鄉方向逃竄,或者直接扒火車,因為火車過橋的時候速度會降下來,以他的身手未必不能成功。而他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沒法判斷他到底是哪個地方的人。而過河後,警犬也很難派上用場。因此他設計的逃跑路線實在是非常陰險!”
“那他為什麽要將衣物和槍套都扔在河邊,而不是直接扔在河裏呢?”有個年輕刑警問道。
“這個問題問得好!”張新楓皺了皺眉頭說道:“我猜,他可能是故意這麽幹的。目的就是要迷惑我們。因為他自信,通過這些衣服,根本查不到他的身份。”
屋內突然沉默了下來,大家都感覺到有些不可思議:一個殺人狂魔會主動留下證據,目的就是為了迷惑警方。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兇手呢?
但張新楓聲音突然提高了一些:“但我們仍然要立足於這些證據,因為這是目前最有力的抓手,兇手能拿到這些衣物,就必然,留下一些線索,再加上可以確認此人對唿蘭縣和巴彥縣以及周邊地區都很熟悉,這無疑能將搜查範圍進一步縮小!”
張新楓的話無疑又給剛剛有些沉默的眾人打了一針強心劑,偵查員們又開始活躍起來。
之後,更為細致的分析開始了!通過對衣服進行測量,和對衣服上的痕跡進行分析,專案組大體上對犯罪分子的基本特征有了掌握,做出了如下“畫像”:
一、年齡在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左右的男性;
二、身高在一米七三以上,一米八0以下,體格健壯有力;
三、穿四十一至四十三號鞋;
四、曾有過灰滌卡青年服,藍色的確良警褲,高腰農田鞋,煙色單帽和深藍色腈綸脖套;
五、懂得槍支性能,有使用過槍支的曆史;
六、有接觸柴油、機油和銅金屬的條件;
七、不會抽煙;
八、此人在唿蘭縣和巴彥縣都曾經生活或者長時間居住過。
專案組強調,但凡符合以上特點中的一個或幾個的人員,都可以納入偵查視線當中,並對嫌疑人是否有作案時間進行極為嚴格的甄別!
根據這些特征,公安幹警們迅速在唿蘭和巴彥縣及周圍地區的幾個縣市開展了新的、更為具體的搜索與排查。
————————分割線————————
在兩起案件的發生地——唿蘭縣許堡鄉和巴彥縣萬發鎮——幾乎進行了挨家挨戶的排查。在其他鄉鎮和周圍地區的幾個縣份仍繼續著重點排查。
“老江湖”和“小年輕”自然也如同過篩子一樣排查轄區內的人口。而本來應該協助他們完成排查工作的唿蘭武警中隊戰士潘濤,也另有任務。潘濤和他的戰友們也被動員起來了,負責對縣政府等重點部門的安全進行保護,而原因隻有一個:馬上要開十三大了!
之前的重點嫌疑人李三槐自然已被排除在外了,巴彥縣萬發鎮賀瑞忱案件發生時,他還被關在唿蘭縣公安局的要犯拘留室裏,根本沒有作案時間。但他仍然被關押著,因為他身上還有不少小罪,警察也想通過這件事,狠狠敲打他一下,所以沒有將他放出來。
寫得非常辛苦,喜歡的朋友,看完後請點擊一下文中和文末的廣告,點一下之後退出來就行,不需要關注,萬分感謝!(如果文中廣告看不到,可以直接拉到最下麵,點一下文末廣告,謝謝!或者點讚轉發,都是對作者最好的支持!)
而此時此刻,壓力最大的就是劉也!他又已經一個多月沒迴家了。作為在一線負責全麵偵破工作的核心人物,他要指揮和協調省城與唿蘭、巴彥兩個縣的破案人員的聯合行動,幾乎每天都是後半夜才去合一會兒眼,熬得他兩眼布滿紅血絲,整個人都瘦了一圈。然而,排查工作並不順利,符合特征的嫌疑人一個個個被排查出來,又一個個輕鬆被否掉。究竟兇犯是什麽人,他殺人之後去向何方,現在又藏在哪裏,實在是難以確定,讓他大傷腦筋。
然而,兇犯的殺戮並沒有停止!
————————分割線————————
該來的還是要來的!1987年10月25日,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作為唿蘭縣公安局辦公室副主任的馬福林,是非常樂觀積極的一個人。在開大會期間,他除了每天認真傳達公安局局長張崇新的命令到各個科室,而且還時常興致勃勃地和同誌們一起學習討論十三大的有關新聞和報道。
他1951年就參加工作了,但79年才開始當警察,正好經曆了唿蘭縣公安局之後從恢複到發展的全過程。近些年來,他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本來就瘦弱的他,是不是就鬧一場病。人歲數大了,而且多少還有點耳聾,但他仍然堅持帶病堅持工作,為公安工作奉獻著自己的熱情。
1987年10月27日,是黨的十三大召開的第三天。晚上五點鍾下班,馬福林就與往常一樣騎上他那輛哈爾濱自行車廠生產的黑色“孔雀牌”的自行車迴家了。
他家住在唿蘭縣的東南角。雖然距離唿蘭公安局隻有一裏多路,但已經是接近郊區,可以說地處較為偏僻背靜。
馬福林與老伴、小兒子一家三口住在一起。他家是獨門獨院的三間磚瓦房,院落是紅磚砌成,院內還養著幾隻大鵝。院門朝南向陽而開,在這所院落的一側,緊挨著還有三間磚房,是馬福林的大女兒和大女婿的住宅。
時任唿蘭縣公安局辦公室副主任的馬福林警官
馬福林迴到家中後,和小兒子馬曉秋共同照顧他老伴兒吃飯。馬福林的老伴兒患精神疾病多年,已經喪失了照顧自己的能力,馬福林和小兒子每天都要喂她吃飯,幫她洗漱換衣服。
在服侍老伴兒睡下後,馬福林和小兒子也都沉沉睡下了,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麽的平靜安詳。然而,就在這沉靜而溫柔的夜晚,一個黑影緩緩地接近了紅磚砌成的院落。他的腳步聲很輕,仿佛和夜色融為了一體。等來到院子附近後,他用右手探進懷中掏出一樣東西。這東西在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一抹亮色,黑影低頭看了看,滿意地一笑,可周圍的大樹卻仿佛猛地顫抖了起來,因為那分明是一把利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