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氧化镓複合材料的研究
拿命搞科研,全網跪求我休息 作者:蓬號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怎麽樣?準備好了嗎?”林禹看著後勤人員在實驗室裏進進出出。
“準備好了。”負責人給林禹比了一個ok。
“好,開始實驗吧。”林禹確認了實驗的開始就,在超高溫實驗室裏是不允許有人在裏麵的,目前的高溫防護服雖然能夠隔絕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但是在這個實驗室裏就可以做到3000攝氏度的高溫。
可以這麽毫不留情地說,就算是穿上了消防避火服,隻要進去之後,人就會被高溫瞬間蒸發,隻留下身體裏的無機鹽。
如果壓力達到一定的程度,人身體裏的碳就會結晶,此時由於實驗室裏形成了高溫高壓的條件,碳就會變成金剛石或者鑽石。
而人造鑽石的合成溫度也就是1450攝氏度到2000攝氏度。
而目前華夏對外開放的超高溫實驗室,也就是商業用途的實驗室堪堪達到2600攝氏度的地步,每一次溫度的提升都是對科技的一項巨大挑戰,是對一個國家科研能力的考驗。
這裏的超高溫實驗室能夠達到3000攝氏度的高溫,確實是國家最頂級的配置了。
“隻要氧化镓塗料能夠經受2000度高溫就已經是完成了目標。”一個成員如此說道。
“林顧問,你有沒有考慮用氧化镓當基體,做成複合燒蝕材料的想法?”另一位成員如是詢問林禹。
“我倒是考慮過這件事,但是我對氧化镓為基體做燒蝕材料並不抱多大希望。”
燒蝕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甚至說除了航天發動機之外,其他沒有一個能夠在重要性方麵超過燒蝕材料。
燒蝕材料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護火箭內部的東西,當太空返迴艙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時候,艙體外壁會與大氣產生摩擦,這種摩擦十分劇烈,由此產生的熱量非常驚人,有多厲害呢?
這樣說吧,如果一個隕石的主要成分是鐵和鎳,那麽當它從太空墜落進入地球大氣層時,隕石的表麵與大氣摩擦而產生的溫度最高可以達到3000攝氏度,也就是超高溫實驗室所能夠達到的溫度。
在這種溫度之下,小型的鐵隕石在幾千公裏厚度的大氣中很容易灰飛煙滅,它的體積和質量最少都會減少十倍。
再舉出一個實際例子來看:
華夏載人航天的九州(十)三號飛船從太空返迴到地麵的速度大約為7.9千米每秒,這種速度差不多是音速的二十幾倍了,返迴艙內有三名華夏航天員乘坐,當返迴艙穿過地球的大氣層時,艙體外壁會與大氣發生劇烈的摩擦,由此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如果不能將這種熱量及時散去,那麽返迴艙內的三個人就會直接化作飛灰。
而火箭一般都有四層防護,一層是最外層的燒蝕材料,這是最主要的隔熱主力,第二層是隔熱瓦,燒蝕材料通過融化、升華等各種物理或化學方式吸收熱量之後,殘留的溫度就大概1000攝氏度左右,於是隔熱瓦才能輕易阻擋這些熱量入侵。
然後是一層中空層,利用空氣進行隔熱,最後一次繼續用隔熱材料做隔熱層。
為了保護航天員和太空探測儀器,這樣的隔熱措施是必要的。
等待了幾分鍾,超高溫實驗室的溫度顯示已經到達了2000攝氏度,林禹三人穿著隔熱服焦急地等待著。
停止加熱,稍稍冷卻降溫之後,林禹三人走了進去,氧化镓塗料還是好端端地呆在那裏,並沒有產生太大的變化。
“林顧問,成功了。”林禹身邊的兩個人相互擊掌。
林禹鬆了一口氣,雖然他在係統實驗室模擬過,但是在現實裏還是不免捏了一把汗。
“可以了,既然是作為塗料,那麽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氧化镓塗料並不作為主要的隔熱材料,而是噴塗在燒蝕材料的表麵,是作為輔助隔熱和顏色噴劑而被選中的。
“可以了。”林禹三人記錄了實驗數據之後,與後勤部的工作人員打了招唿,讓他們收拾好實驗場地。
人類所能達到的溫度遠遠不止3000攝氏度,最高的溫度甚至達到過5.1億攝氏度,這是兩個被加速到僅僅與光速相差萬分之一的粒子相撞擊而產生的溫度。
去年,華夏的人工太陽計劃——east東方超環創造了兩項世界之最,實現了“人造太陽”以1.2億攝氏度燃燒101秒。
人造太陽實際上就是對於“核聚變反應裝置”的另一種稱唿,是因為這種裝置和太陽有一樣的反應原理。
而華夏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實際上已經是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了。
“走吧,我們把報告提交上去,然後申請去做氧化镓複合材料。”
林禹三人將報告交了上去,隨後又申請到了實驗室和實驗材料去進行複合材料的實驗研究。
“我覺得應該以氧化镓為基體,它可以製成一種超高溫陶瓷,然後在裏麵加入碳納米管製成的增強纖維進行強度和韌性的提升,這樣做出來的碳-氧化镓材料應該會有不錯的隔熱性能。”
“我倒是覺得可以用氧化鋯和氧化镓結合一下,以氧化鋯為陶瓷基體,加入氧化镓顆粒,最後用樹脂填充,這樣應該能結合各種成一種不錯的材料。”
“林顧問,你怎麽想?”兩個人爭執不下,於是就一起看向林禹。
“都試試吧,最後製成之後一起送去實驗,我還是那句話,我並不看好這種材料做燒蝕材料。”林禹這段時間在係統研究所裏實驗了不少種組合,但是沒有一種符合他的心意,而且在係統給予的資料裏並沒有有關氧化镓的複合材料。
如果不是這種材料根本沒有,那就是這種材料的性能功效隻有在五年之後才能被完全發掘出來。
既然已經有了相應的製造方法,三人一起花費了半個月時間製作了碳-氧化镓複合材料,以及氧化鋯-氧化镓複合材料。
製作出樣品的第一時間,他們就申請了超高溫實驗室的實驗,再次穿著隔熱服站在實驗室外麵,林禹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他覺得這一次的實驗一點定會失敗,所以這一次他非常淡定。
反觀他身邊的兩個人,依舊是一副焦急的樣子。
</p>
“怎麽樣?準備好了嗎?”林禹看著後勤人員在實驗室裏進進出出。
“準備好了。”負責人給林禹比了一個ok。
“好,開始實驗吧。”林禹確認了實驗的開始就,在超高溫實驗室裏是不允許有人在裏麵的,目前的高溫防護服雖然能夠隔絕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但是在這個實驗室裏就可以做到3000攝氏度的高溫。
可以這麽毫不留情地說,就算是穿上了消防避火服,隻要進去之後,人就會被高溫瞬間蒸發,隻留下身體裏的無機鹽。
如果壓力達到一定的程度,人身體裏的碳就會結晶,此時由於實驗室裏形成了高溫高壓的條件,碳就會變成金剛石或者鑽石。
而人造鑽石的合成溫度也就是1450攝氏度到2000攝氏度。
而目前華夏對外開放的超高溫實驗室,也就是商業用途的實驗室堪堪達到2600攝氏度的地步,每一次溫度的提升都是對科技的一項巨大挑戰,是對一個國家科研能力的考驗。
這裏的超高溫實驗室能夠達到3000攝氏度的高溫,確實是國家最頂級的配置了。
“隻要氧化镓塗料能夠經受2000度高溫就已經是完成了目標。”一個成員如此說道。
“林顧問,你有沒有考慮用氧化镓當基體,做成複合燒蝕材料的想法?”另一位成員如是詢問林禹。
“我倒是考慮過這件事,但是我對氧化镓為基體做燒蝕材料並不抱多大希望。”
燒蝕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甚至說除了航天發動機之外,其他沒有一個能夠在重要性方麵超過燒蝕材料。
燒蝕材料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護火箭內部的東西,當太空返迴艙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時候,艙體外壁會與大氣產生摩擦,這種摩擦十分劇烈,由此產生的熱量非常驚人,有多厲害呢?
這樣說吧,如果一個隕石的主要成分是鐵和鎳,那麽當它從太空墜落進入地球大氣層時,隕石的表麵與大氣摩擦而產生的溫度最高可以達到3000攝氏度,也就是超高溫實驗室所能夠達到的溫度。
在這種溫度之下,小型的鐵隕石在幾千公裏厚度的大氣中很容易灰飛煙滅,它的體積和質量最少都會減少十倍。
再舉出一個實際例子來看:
華夏載人航天的九州(十)三號飛船從太空返迴到地麵的速度大約為7.9千米每秒,這種速度差不多是音速的二十幾倍了,返迴艙內有三名華夏航天員乘坐,當返迴艙穿過地球的大氣層時,艙體外壁會與大氣發生劇烈的摩擦,由此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如果不能將這種熱量及時散去,那麽返迴艙內的三個人就會直接化作飛灰。
而火箭一般都有四層防護,一層是最外層的燒蝕材料,這是最主要的隔熱主力,第二層是隔熱瓦,燒蝕材料通過融化、升華等各種物理或化學方式吸收熱量之後,殘留的溫度就大概1000攝氏度左右,於是隔熱瓦才能輕易阻擋這些熱量入侵。
然後是一層中空層,利用空氣進行隔熱,最後一次繼續用隔熱材料做隔熱層。
為了保護航天員和太空探測儀器,這樣的隔熱措施是必要的。
等待了幾分鍾,超高溫實驗室的溫度顯示已經到達了2000攝氏度,林禹三人穿著隔熱服焦急地等待著。
停止加熱,稍稍冷卻降溫之後,林禹三人走了進去,氧化镓塗料還是好端端地呆在那裏,並沒有產生太大的變化。
“林顧問,成功了。”林禹身邊的兩個人相互擊掌。
林禹鬆了一口氣,雖然他在係統實驗室模擬過,但是在現實裏還是不免捏了一把汗。
“可以了,既然是作為塗料,那麽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氧化镓塗料並不作為主要的隔熱材料,而是噴塗在燒蝕材料的表麵,是作為輔助隔熱和顏色噴劑而被選中的。
“可以了。”林禹三人記錄了實驗數據之後,與後勤部的工作人員打了招唿,讓他們收拾好實驗場地。
人類所能達到的溫度遠遠不止3000攝氏度,最高的溫度甚至達到過5.1億攝氏度,這是兩個被加速到僅僅與光速相差萬分之一的粒子相撞擊而產生的溫度。
去年,華夏的人工太陽計劃——east東方超環創造了兩項世界之最,實現了“人造太陽”以1.2億攝氏度燃燒101秒。
人造太陽實際上就是對於“核聚變反應裝置”的另一種稱唿,是因為這種裝置和太陽有一樣的反應原理。
而華夏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實際上已經是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了。
“走吧,我們把報告提交上去,然後申請去做氧化镓複合材料。”
林禹三人將報告交了上去,隨後又申請到了實驗室和實驗材料去進行複合材料的實驗研究。
“我覺得應該以氧化镓為基體,它可以製成一種超高溫陶瓷,然後在裏麵加入碳納米管製成的增強纖維進行強度和韌性的提升,這樣做出來的碳-氧化镓材料應該會有不錯的隔熱性能。”
“我倒是覺得可以用氧化鋯和氧化镓結合一下,以氧化鋯為陶瓷基體,加入氧化镓顆粒,最後用樹脂填充,這樣應該能結合各種成一種不錯的材料。”
“林顧問,你怎麽想?”兩個人爭執不下,於是就一起看向林禹。
“都試試吧,最後製成之後一起送去實驗,我還是那句話,我並不看好這種材料做燒蝕材料。”林禹這段時間在係統研究所裏實驗了不少種組合,但是沒有一種符合他的心意,而且在係統給予的資料裏並沒有有關氧化镓的複合材料。
如果不是這種材料根本沒有,那就是這種材料的性能功效隻有在五年之後才能被完全發掘出來。
既然已經有了相應的製造方法,三人一起花費了半個月時間製作了碳-氧化镓複合材料,以及氧化鋯-氧化镓複合材料。
製作出樣品的第一時間,他們就申請了超高溫實驗室的實驗,再次穿著隔熱服站在實驗室外麵,林禹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他覺得這一次的實驗一點定會失敗,所以這一次他非常淡定。
反觀他身邊的兩個人,依舊是一副焦急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