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伍砂鍋米線”租的是四海旅社樓下的門市。生意最火的要數砂鍋米線了。
丫丫是小伍叔的獨生女兒,她幫忙著店裏的生意,忙得腳不沾地。她甩著大辮子穿梭在滿廳的客人之間,敏捷得像隻小鳥。
她端砂鍋,收拾碗盤,擦桌子,掃地,招唿客人……
伍叔在廚房裏煮砂鍋粉,伍嬸在櫃台後麵收錢管賬。
老街的住戶想吃砂鍋米粉的時候是不來店裏用餐的,他們總是隔街喊話,要小伍叔家親自送上門去。因為他們要忙自己店裏的生意,他們沒有空閑時間去坐在砂鍋店裏慢悠悠地吃。他們要一邊看店裏的生意,一邊吃砂鍋粉的。
丫丫不僅要服務店裏的客人,同時還要跑外腿,送砂鍋粉到街坊家裏去。
丫丫送砂鍋粉去街頭的五金店家時,經過靈生身邊,她就問:
“靈丫頭吃早飯了嗎?我給你端碗粉?”
靈生搖頭就表示真心不吃。若是她不搖頭,也不說話時,丫丫就把砂鍋粉用小瓷碗盛了端給她。
今天丫丫又問靈生要不要吃砂鍋粉,靈生搖頭了。今天母親說要吃翠蓮家的豆花飯,靈生堅決地等著呢。
即便她肚子已經餓了,砂鍋粉和對麵包子鋪的肉卷都在強烈地誘惑著她,但是她等待母親帶她去翠蓮家吃席的決心是毫不動搖的。
下午的時候,母親終於從翠蓮家院裏出來了。她抱了靈生,又牽著小勇哥一起去翠蓮家吃席。
翠蓮家的裏院擺了很多桌子板凳,桌上菜肴豐富得令靈生眼花;街坊四鄰都來了,都來翠蓮家吃席;丫丫和伍叔、伍嬸也都在,大家全都在,唯獨不見翠蓮。
翠蓮家裏吃席為什麽翠蓮不來呢?翠蓮去賣豆花去了嗎?
翠蓮家的堂屋門框上掛著大大的白色紙花,翠蓮的母親頭發淩亂,眼睛紅腫。
翠蓮死了。翠蓮發病的時候昏倒在灶膛前,她的頭被柴火燒焦了,她的手臂被她家的大黑狗啃壞了。翠蓮發病的時候她的母親不在家,她的91歲的老祖母又聾又啞,感覺不到她。
那個困住翠蓮十多年的病魔,街坊們稱它做羊兒瘋。
老街的清晨再也聽不見翠蓮吆喝賣豆花的聲音。豆花店好長時間的關門閉戶。
那一年,小鎮上來了一個修路的工作隊,二十幾個人,包了四海旅社所有的客房。
四海旅社是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二樓左邊是主人家的住房,右邊是客房。一樓大廳兩邊的商鋪也都租給了商戶。商戶大都是外地人,丫丫家也是外地人。
工作隊住進四海旅社以後,丫丫每一天都要送砂鍋粉上樓。尤其是工作隊裏的年輕小夥,叫朱山的,也不知他為什麽總也吃不膩丫丫家的砂鍋粉。別人吃一段時間也都吃膩了,他可吃不膩。
於是,丫丫天天地送,這都連續送了兩三個月了。
後來,朱山一下了工,他就跑到店裏去幫著丫丫幹活,招唿客人。再後來,母親說丫丫要當新娘子了,她要給朱山當新娘子了。
丫丫和朱山要結婚,靈生的父親就把後院的一大片菜園子夷為平地,專門作為擺席用。說是一次可以擺六七十桌。
從此以後,老街所有人家都去靈生家的後院擺席,紅白的事情都可以用後院的場地。
老街的商戶從外地來老街做生意的,都是有些年頭了,他們早已在當地娶妻生子,生根發芽了。
但是他們的住宿很是擁擠,當地人有自己的獨立小院,外地人沒有。明義很早就萌生了把後院貢獻出來的念頭,這迴借著伍叔家的這樁喜事,把這個念頭來變現了。
後院裏挖了七八個灶,支了七八口鍋。桌子板凳是嶄新的一整套,都是明義置辦的,都收在後院的雜物間,誰家辦事兒了,盡管拿出來用。
大家說要給明義支付場地費,明義卻分文不取,他說:
“東鄰西舍的,分啥你我?說什麽場地費?沒得生分了,咱老街是個大家庭,誰家有事情,大家出人出力的,齊心協力地幫忙就好,說什麽場地費?”
大家感恩戴德地念著北老板的好。大家稱唿明義為“北老板”。
從此,靈生家的後院裏就經常擺席。
去年才擺了丫丫的喜宴,今年就擺了烤酒師家老父親的喪席。
丫丫遠嫁外地,小伍砂鍋店裏又招來一個小男孩作為跑腿。
明義為了經商,常年奔波在外麵的大城市。四海旅社的生意就全權交給了有美一個人打理。
小勇哥念完了小初就再也不肯念書了,念書對於他來說仿佛是一件過於痛苦的事。逃學打架是他的家常便飯,起初的時候,父母還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後來見他又臭又硬的,簡直冥頑不靈,也就丟開了。
由著他去吧,大不了長大些,帶他去跑生意,子承父業。
有美一看到頑劣的兒子,她的頭疼病就犯了。一發作,耳朵深處就像用尖銳的工具在刺戳,疼的昏昏沉沉,渾身無力。這個病根是大姑娘去世的時候落下的。
有美曾經生養過一個十分漂亮乖巧的姑娘,後又有了小兒子,那時候兒女雙全的圓滿結局曾經令她的家庭幸福到了頂點。
也許是太過圓滿了,上天好像從來也不允許萬事萬物過於完美。於是收走了有美家的女兒。
一個家的幸福一夜之間就碎成了一地的渣。有美的心破了一個大洞,久久不能修複。
兒子小勇偏生是個劣根禍胎,有美一看見他就能分分鍾引發舊疾。後來小叔在山裏發現了與姑娘長相幾分相似的靈生,便成全了有美那份切切的思女之心。
為了打自己的江山,常年漂泊在外的明義,總會在臨近過年時千方百計地迴到家裏。靈生便習慣了等待爹爹,等爹爹迴來給她溫暖的擁抱,也等爹爹的禮物。
爹爹給她的禮物是十分豐足的。盡管她的床頭櫃裏快要裝不下了,但是她依然對禮物有著強烈的期待。
小孩子對禮物總是沒有抵抗力的。尤其是小姑娘。
明義每一次外出迴來都買各種布娃娃,漂亮的頭飾,小畫冊之類的。靈生的床頭放滿了布娃娃,牆壁上貼滿了畫報,她的抽屜裏裝滿了各色的發夾、頭花和小畫冊。
盆山的春節是一定下雪的,偶爾有誤差,也是差錯不了幾天。
越接近年關,老街的繁榮就更旺盛。一整天都是水泄不通地擁擠著。人們大包小包,滿載著年貨,費力地擁擠在街心,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容。
年三十的一天,中午一過,人們都撤迴家準備年夜飯。賣對聯的也收攤了,賣不完也收起,明年再賣。過了今天午時,不會再有人買對聯了。該貼的對聯都貼好了。
但是,賣鞭炮的,不用收攤。一直到大年十五,鞭炮都會有人買。
太陽還來不及收工,老街的鞭炮聲就連成了一片。有美忙碌了一天,終於張羅好了滿桌的年夜飯,靈生和父親也有幫忙的,各盡所能。大人出大人的力氣,小孩出著小孩子的力氣。隻有小勇哥不見蹤影。
到了吃飯時間,有美招唿了一嗓子,小勇就從街角冒出來了,一邊滾玩著鐵環就出來了。
一家四口齊齊上桌,白酒,飲料的倒滿杯。明義倒掉了小勇杯中的飲料,換成小半杯白酒,眯起眼睛笑著說:
“小勇已經長成小夥子了,可以喝點小酒咯。男人不喝酒,枉自活一遭,哈哈哈……”
小勇紅著臉接過白酒,激動又自豪。
“那我呢?”
靈生發問。
“姑娘是不喝酒的。”父親笑了,母親也笑了。
“丫頭片子還想喝酒,羞不羞?”
小勇哥蔑視地斜睨著靈生。他對這個妹妹是永遠都看不順眼。
爹媽都給孩子們發了紅包。天一黑,大雪如期而至,飄飄地夾雜在鞭炮聲裏,狗叫聲也摻和進來。
夜深,孩子們踏實地睡著。
有美收拾完家務,悄悄走進孩子們的房間,把大年初一要穿的新衣服都放在了床頭櫃上,年複一年的都是如此。
有美迴到堂屋裏,把明天到山神廟拜山神爺的糖果和香燭裝好了,方才踏踏實實地迴屋裏睡下。
靈生就在這樣的老街裏成長起來。父母的寵愛,鄰居們的知疼知熱,連同小勇哥的敵意,一起組成了她成長環境裏不可或缺的空氣。給她養分,也給她曆練。
丫丫是小伍叔的獨生女兒,她幫忙著店裏的生意,忙得腳不沾地。她甩著大辮子穿梭在滿廳的客人之間,敏捷得像隻小鳥。
她端砂鍋,收拾碗盤,擦桌子,掃地,招唿客人……
伍叔在廚房裏煮砂鍋粉,伍嬸在櫃台後麵收錢管賬。
老街的住戶想吃砂鍋米粉的時候是不來店裏用餐的,他們總是隔街喊話,要小伍叔家親自送上門去。因為他們要忙自己店裏的生意,他們沒有空閑時間去坐在砂鍋店裏慢悠悠地吃。他們要一邊看店裏的生意,一邊吃砂鍋粉的。
丫丫不僅要服務店裏的客人,同時還要跑外腿,送砂鍋粉到街坊家裏去。
丫丫送砂鍋粉去街頭的五金店家時,經過靈生身邊,她就問:
“靈丫頭吃早飯了嗎?我給你端碗粉?”
靈生搖頭就表示真心不吃。若是她不搖頭,也不說話時,丫丫就把砂鍋粉用小瓷碗盛了端給她。
今天丫丫又問靈生要不要吃砂鍋粉,靈生搖頭了。今天母親說要吃翠蓮家的豆花飯,靈生堅決地等著呢。
即便她肚子已經餓了,砂鍋粉和對麵包子鋪的肉卷都在強烈地誘惑著她,但是她等待母親帶她去翠蓮家吃席的決心是毫不動搖的。
下午的時候,母親終於從翠蓮家院裏出來了。她抱了靈生,又牽著小勇哥一起去翠蓮家吃席。
翠蓮家的裏院擺了很多桌子板凳,桌上菜肴豐富得令靈生眼花;街坊四鄰都來了,都來翠蓮家吃席;丫丫和伍叔、伍嬸也都在,大家全都在,唯獨不見翠蓮。
翠蓮家裏吃席為什麽翠蓮不來呢?翠蓮去賣豆花去了嗎?
翠蓮家的堂屋門框上掛著大大的白色紙花,翠蓮的母親頭發淩亂,眼睛紅腫。
翠蓮死了。翠蓮發病的時候昏倒在灶膛前,她的頭被柴火燒焦了,她的手臂被她家的大黑狗啃壞了。翠蓮發病的時候她的母親不在家,她的91歲的老祖母又聾又啞,感覺不到她。
那個困住翠蓮十多年的病魔,街坊們稱它做羊兒瘋。
老街的清晨再也聽不見翠蓮吆喝賣豆花的聲音。豆花店好長時間的關門閉戶。
那一年,小鎮上來了一個修路的工作隊,二十幾個人,包了四海旅社所有的客房。
四海旅社是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二樓左邊是主人家的住房,右邊是客房。一樓大廳兩邊的商鋪也都租給了商戶。商戶大都是外地人,丫丫家也是外地人。
工作隊住進四海旅社以後,丫丫每一天都要送砂鍋粉上樓。尤其是工作隊裏的年輕小夥,叫朱山的,也不知他為什麽總也吃不膩丫丫家的砂鍋粉。別人吃一段時間也都吃膩了,他可吃不膩。
於是,丫丫天天地送,這都連續送了兩三個月了。
後來,朱山一下了工,他就跑到店裏去幫著丫丫幹活,招唿客人。再後來,母親說丫丫要當新娘子了,她要給朱山當新娘子了。
丫丫和朱山要結婚,靈生的父親就把後院的一大片菜園子夷為平地,專門作為擺席用。說是一次可以擺六七十桌。
從此以後,老街所有人家都去靈生家的後院擺席,紅白的事情都可以用後院的場地。
老街的商戶從外地來老街做生意的,都是有些年頭了,他們早已在當地娶妻生子,生根發芽了。
但是他們的住宿很是擁擠,當地人有自己的獨立小院,外地人沒有。明義很早就萌生了把後院貢獻出來的念頭,這迴借著伍叔家的這樁喜事,把這個念頭來變現了。
後院裏挖了七八個灶,支了七八口鍋。桌子板凳是嶄新的一整套,都是明義置辦的,都收在後院的雜物間,誰家辦事兒了,盡管拿出來用。
大家說要給明義支付場地費,明義卻分文不取,他說:
“東鄰西舍的,分啥你我?說什麽場地費?沒得生分了,咱老街是個大家庭,誰家有事情,大家出人出力的,齊心協力地幫忙就好,說什麽場地費?”
大家感恩戴德地念著北老板的好。大家稱唿明義為“北老板”。
從此,靈生家的後院裏就經常擺席。
去年才擺了丫丫的喜宴,今年就擺了烤酒師家老父親的喪席。
丫丫遠嫁外地,小伍砂鍋店裏又招來一個小男孩作為跑腿。
明義為了經商,常年奔波在外麵的大城市。四海旅社的生意就全權交給了有美一個人打理。
小勇哥念完了小初就再也不肯念書了,念書對於他來說仿佛是一件過於痛苦的事。逃學打架是他的家常便飯,起初的時候,父母還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後來見他又臭又硬的,簡直冥頑不靈,也就丟開了。
由著他去吧,大不了長大些,帶他去跑生意,子承父業。
有美一看到頑劣的兒子,她的頭疼病就犯了。一發作,耳朵深處就像用尖銳的工具在刺戳,疼的昏昏沉沉,渾身無力。這個病根是大姑娘去世的時候落下的。
有美曾經生養過一個十分漂亮乖巧的姑娘,後又有了小兒子,那時候兒女雙全的圓滿結局曾經令她的家庭幸福到了頂點。
也許是太過圓滿了,上天好像從來也不允許萬事萬物過於完美。於是收走了有美家的女兒。
一個家的幸福一夜之間就碎成了一地的渣。有美的心破了一個大洞,久久不能修複。
兒子小勇偏生是個劣根禍胎,有美一看見他就能分分鍾引發舊疾。後來小叔在山裏發現了與姑娘長相幾分相似的靈生,便成全了有美那份切切的思女之心。
為了打自己的江山,常年漂泊在外的明義,總會在臨近過年時千方百計地迴到家裏。靈生便習慣了等待爹爹,等爹爹迴來給她溫暖的擁抱,也等爹爹的禮物。
爹爹給她的禮物是十分豐足的。盡管她的床頭櫃裏快要裝不下了,但是她依然對禮物有著強烈的期待。
小孩子對禮物總是沒有抵抗力的。尤其是小姑娘。
明義每一次外出迴來都買各種布娃娃,漂亮的頭飾,小畫冊之類的。靈生的床頭放滿了布娃娃,牆壁上貼滿了畫報,她的抽屜裏裝滿了各色的發夾、頭花和小畫冊。
盆山的春節是一定下雪的,偶爾有誤差,也是差錯不了幾天。
越接近年關,老街的繁榮就更旺盛。一整天都是水泄不通地擁擠著。人們大包小包,滿載著年貨,費力地擁擠在街心,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容。
年三十的一天,中午一過,人們都撤迴家準備年夜飯。賣對聯的也收攤了,賣不完也收起,明年再賣。過了今天午時,不會再有人買對聯了。該貼的對聯都貼好了。
但是,賣鞭炮的,不用收攤。一直到大年十五,鞭炮都會有人買。
太陽還來不及收工,老街的鞭炮聲就連成了一片。有美忙碌了一天,終於張羅好了滿桌的年夜飯,靈生和父親也有幫忙的,各盡所能。大人出大人的力氣,小孩出著小孩子的力氣。隻有小勇哥不見蹤影。
到了吃飯時間,有美招唿了一嗓子,小勇就從街角冒出來了,一邊滾玩著鐵環就出來了。
一家四口齊齊上桌,白酒,飲料的倒滿杯。明義倒掉了小勇杯中的飲料,換成小半杯白酒,眯起眼睛笑著說:
“小勇已經長成小夥子了,可以喝點小酒咯。男人不喝酒,枉自活一遭,哈哈哈……”
小勇紅著臉接過白酒,激動又自豪。
“那我呢?”
靈生發問。
“姑娘是不喝酒的。”父親笑了,母親也笑了。
“丫頭片子還想喝酒,羞不羞?”
小勇哥蔑視地斜睨著靈生。他對這個妹妹是永遠都看不順眼。
爹媽都給孩子們發了紅包。天一黑,大雪如期而至,飄飄地夾雜在鞭炮聲裏,狗叫聲也摻和進來。
夜深,孩子們踏實地睡著。
有美收拾完家務,悄悄走進孩子們的房間,把大年初一要穿的新衣服都放在了床頭櫃上,年複一年的都是如此。
有美迴到堂屋裏,把明天到山神廟拜山神爺的糖果和香燭裝好了,方才踏踏實實地迴屋裏睡下。
靈生就在這樣的老街裏成長起來。父母的寵愛,鄰居們的知疼知熱,連同小勇哥的敵意,一起組成了她成長環境裏不可或缺的空氣。給她養分,也給她曆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