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真正的目的,是趙國公,或者說,是趙國公後麵的人。”宋承睿拳頭緊握,唿吸急促:“她在拿命博弈!她瘋了嗎?”
宋承睿跟宋安都瞬間明白,何樰在用自己的偌大家業做誘餌,引朝中兩大勢力鷸蚌相爭,讓他北靜王坐享漁翁之利。
“咚”的一聲,宋承睿拳頭狠捶案桌,把桌麵的書簡震得飛起,又“嘩啦啦”滾落地麵。
“她以為自己有多大能耐?下這麽大一盤棋,為何不能跟本王商量一句?”
宋安趕緊將書簡撿了起來,整整齊齊放迴桌麵。
見王爺氣得麵目扭曲,他忍不住小聲說了句:“跟您說了,您斷不會讓她去冒險。依小人所見,王妃想引起趙國公注意,讓他從地方往上順藤摸瓜,查到寧王大量斂財、招兵買馬的事實。”
“所以,她這招,一箭三雕。一來讓本王坐享漁翁之利;二來,母妃迴宮說起寧王養私兵,父皇未必會信,但引誘父皇從底層查到寧王,就可證實母妃說的話,她在保護母妃;三來,也是借趙國公跟父皇的手,保護她自己的產業,不會被寧王吃幹抹淨。”
宋承睿說到這裏,瞳孔猛的一縮:“所以,她早就知道趙國公是父皇的人了?她先入國公府當義女,再用國公府義女身份嫁王府。這……難道一開始,她壓根就是在幫本王?”
宋安長籲一口氣,他暗道:王爺終於明白王妃的苦心了。
宋承睿心裏的震撼無法言表,他煩躁的在屋裏踱了幾個來迴。
做國公府義女、在王府旁邊買下宅院、嫁王府、翟掌櫃的暗探組織、乃至對鄭太守跟潘迦懷的引狼入室,無一不是在幫他。
而且,步步為營,不遺餘力,完全不是他眼裏所謂的寧王的暗探。
可是,為什麽?
她為什麽要幫他?
“王爺,您再轉圈,小的都跟著暈了。”
宋承睿越煩躁,宋安越著急:“王妃在江淮出招了,您倒是接招啊。”
“接招?對,接招!”
宋承睿快速捋清頭緒,遙望江淮方向,心裏暗道:何樰,本王知道你的意思,這步棋,你先下。下一步,該本王落子了。
怡春院的醉月閣。
宋承睿喝得醉醺醺,柳玉娘如何挑逗,他還是愁眉不展。
“王爺,您這是什麽了?是誰又惹您心煩了麽?說說看,興許說出來心裏就順了。”
柳玉娘嬌聲寬慰,一副解語花的樣子。
“除了宮裏的事,誰還能讓本王煩心?”宋承睿半醉半醒,說的話也拖泥帶水:“太後也不知什麽了……總是對本王那……便宜王妃感興趣。”
“太後?她這是對王妃做了什麽了?讓王爺如此糟心?”柳玉娘有意無意問著,顯得有些滿不在乎。
“誰知道她做什麽?上次把人帶進宮,愣是一夜沒迴來,也不知道她們都聊了什麽,連本王都瞞著。王妃迴來還興奮了幾日,她以為自己找到新靠山,本王就奈何不了她了麽?”
“王爺莫不是想多了?太後也許在教王妃宮中禮儀呢。”柳玉娘佯裝寬慰。
“哼!她學什麽宮中禮儀?別跟太後告狀就算好了……”宋承睿扛不住醉意,話說一半,就睡得死沉。
柳玉娘把他扶上床,蓋上被子,自己披上一件薄氅,出了醉月閣,轉身進入隔壁的廂房。
“玉娘拜見王爺。”柳玉娘對著軟榻上的寧王一福身。
寧王長臉色暗沉,鷹鉤鼻,兩眼深邃,看長相就讓人怵三分。
“他人沒走,你怎麽就過來了?”寧王臉上有些不滿:“一旦暴露,你知道本王會損失多少麽?”寧王語氣不急不慢,卻句句威壓,讓柳玉娘有些喘不過氣來。
“王爺息怒。實在是事情緊迫……”
她停了一下,寧王用眼神鼓勵她繼續往下說,她才接著說道:“北靜王酒後吐真言,說太後將何樰拘在宮裏,聊了一夜。何樰迴去後,很是興奮,像是得了太後的青睞。”
“興奮?”寧王兩眼微眯:“太後皇祖母可是跟本王說過,她當晚重重責罰了何樰……難道,太後在跟本王撒謊?……她一頭說責罰何樰,實際是在籠絡何樰,她想幹什麽?”
“這個……北靜王也說不出來,他隻是很生氣,覺得何樰是在另找靠山。”
“另找靠山?皇祖母一直都知道本王對何樰的產業勢在必得。她此時瞞著本王,拉攏何樰,是什麽意思?”
柳玉娘偷看了寧王一眼,欲言又止。
寧王察覺她的猶豫,問道:“你想說什麽?”
“王爺,您最近很多事都沒跟太後溝通,有沒有想過,她會有別的想法?”
“什麽想法?除了本王,她還能依靠誰?那個廢物大皇兄麽?”寧王撞上柳玉娘認同的眼神,他有些錯愕:“你也認為有可能?”
柳玉娘點了點頭:“王爺,您有沒有想過,大皇子安王,有可能在裝弱扮傻?您跟北靜王鬥得越厲害,他就越有勝算。”
寧王瞳孔一縮,他長久陷入沉默。
怪不得,父皇不喜北靜王,才會經常被外派做苦力,人人都覺得受寵的是他寧王,但他心裏明白,父皇同樣不怎麽看中他。
所以,如果柳玉娘猜的沒錯,父皇極有可能在用這樣的方式,保護他心中的嫡皇子,以便日後扶他接替皇位。
大皇兄可是皇後所生,呂皇後是太後的嫡親侄女,論輩分,比他母妃呂皇妃還近。
呂皇後跟皇上親近,不聽太後指揮,太後使了些手段,它被打入冷宮,最後病死冷宮,連大皇子也一病不起。再也沒有了鬥誌。
皇上把大皇子記在呂皇妃名下,對外宣稱大皇子是呂皇妃所出。
呂皇妃看起來簡單,容易掌控。但實際卻在暗中配合太後,扶持自己的兒子寧王。
這才有了他寧王的機會。
現在看來,大皇兄安王,皇祖母,還有父皇,他們,會是一體的麽?
寧王有些頭疼。
鬥來鬥去,他真正的敵人,竟不是北靜王,而是那故意稱病,躲在府裏的安王,開什麽玩笑?
柳玉娘一離開。
寧王招來暗衛:“走一趟江淮,把鄭太守手裏的令牌收迴來。”
暗衛領命而去。
一想到太後可能有變,寧王頓時覺得哪哪都不安全了。
鄭太守,是太後的人;他手下很多暗探,也是太後的人。
他得馬上收迴部分權力,否則,什麽死都不知道。
……
江淮,鄭太守府。
鄭太守坐在主位,眼裏抱歉的看著下首的何樰:“不是本官不通人情,實在是上頭有了想法,這令牌不能再用了。”
寧王突然派人收迴全國通行的令牌,而且來的人對他客氣疏離,完全沒了之前的熟絡,讓他猝不及防。
為官多年,他馬上意識到,寧王在防他。疑人不用,這麽一來,往下,寧王重新用他的機會少之又少。
他跟太後親近,難道寧王也對太後有二心了麽?他一時猜不透。
聽到鄭太守收迴令牌的決定,何樰吃驚不已:“不能再用?這是什麽道理?我隻不過借著令牌好走路,方便做買賣。又不是幹什麽壞事。”
“鄭大人,莫不是上頭對您不信任了?”何樰忿忿不平:“您在地方辛辛苦苦辦差,他們一句話就收迴您全國通商的權力,太不把人當人了!”
“唉!”鄭太守歎道:“還好,商隊裏還是我的人,進去這麽久,一路混熟了臉,不用令牌,也許還能走得通。”
何樰也跟著歎氣:“也隻能這麽做了,總不能斷了商路。”
鄭太守有些沮喪。何樰呈上新出的好茶,才讓他略感寬慰:“還是你懂事,有什麽好東西,會第一個想起本官。”
“這些都是小事,”何樰幫他續上新茶,嘴裏說道:“大人該想想,近段時日,是不是辦了什麽事,跟上頭不對付了?”
“不該啊。”鄭太守皺著眉頭,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對寧王跟太後的指令,他向來言聽計從,能有什麽事讓他們不放心的?
何樰見他愁眉不展,自知不便久留,便起身告辭,臨走,不忘替自家三叔說情:“大人,我那三叔再渾,也是家裏人,打斷骨頭連著筋,如今蹲了大牢,還望大人能照顧一二。”
鄭太守不禁感歎:“你這孩子,真是心寬,那何硯這麽對你,還替他求情。”
何樰笑笑,便辭別太守,出了太守府。轉身時,她嘴角一勾,心裏暗道:三叔,接下來,是您贖罪的時候了。
鄭太守看著何樰離開的背影,突然想起她剛才的替自己三叔求情的話。
“何硯!”他一拍大腿。
定然是何硯這事,讓寧王對他起了疑心。
何硯知道他們下毒弄人的手法,一旦被對手抓住,這些年寧王在全國各處設計商家斂財的事,必然暴露,那麽他招兵買馬,也無法遮掩。
他對何硯夫婦,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寧王怎能不生疑?
殺掉?
也不行!
太後讓他扮演為民請命的好官,他可不能出亂子。
那麽隻有一個辦法,把人送到他們眼皮底下關著,總可以了吧?
鄭太守當即決定,跟京都府尹通氣,把何硯夫婦調換到京都大牢關押,就在太後跟寧王的眼皮底下關著。那府尹,一直都是他們的人。
鄭太守不知道的是,他這個決定更加深了寧王跟太後的隔閡。
府尹,是太後的人。
在寧王眼裏,此刻太後瞞著他,將證人帶迴京都。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太後隨時會對他下手。
可憐那太後,迷迷瞪瞪的,已經“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事,她自己都不知道。
宋承睿跟宋安都瞬間明白,何樰在用自己的偌大家業做誘餌,引朝中兩大勢力鷸蚌相爭,讓他北靜王坐享漁翁之利。
“咚”的一聲,宋承睿拳頭狠捶案桌,把桌麵的書簡震得飛起,又“嘩啦啦”滾落地麵。
“她以為自己有多大能耐?下這麽大一盤棋,為何不能跟本王商量一句?”
宋安趕緊將書簡撿了起來,整整齊齊放迴桌麵。
見王爺氣得麵目扭曲,他忍不住小聲說了句:“跟您說了,您斷不會讓她去冒險。依小人所見,王妃想引起趙國公注意,讓他從地方往上順藤摸瓜,查到寧王大量斂財、招兵買馬的事實。”
“所以,她這招,一箭三雕。一來讓本王坐享漁翁之利;二來,母妃迴宮說起寧王養私兵,父皇未必會信,但引誘父皇從底層查到寧王,就可證實母妃說的話,她在保護母妃;三來,也是借趙國公跟父皇的手,保護她自己的產業,不會被寧王吃幹抹淨。”
宋承睿說到這裏,瞳孔猛的一縮:“所以,她早就知道趙國公是父皇的人了?她先入國公府當義女,再用國公府義女身份嫁王府。這……難道一開始,她壓根就是在幫本王?”
宋安長籲一口氣,他暗道:王爺終於明白王妃的苦心了。
宋承睿心裏的震撼無法言表,他煩躁的在屋裏踱了幾個來迴。
做國公府義女、在王府旁邊買下宅院、嫁王府、翟掌櫃的暗探組織、乃至對鄭太守跟潘迦懷的引狼入室,無一不是在幫他。
而且,步步為營,不遺餘力,完全不是他眼裏所謂的寧王的暗探。
可是,為什麽?
她為什麽要幫他?
“王爺,您再轉圈,小的都跟著暈了。”
宋承睿越煩躁,宋安越著急:“王妃在江淮出招了,您倒是接招啊。”
“接招?對,接招!”
宋承睿快速捋清頭緒,遙望江淮方向,心裏暗道:何樰,本王知道你的意思,這步棋,你先下。下一步,該本王落子了。
怡春院的醉月閣。
宋承睿喝得醉醺醺,柳玉娘如何挑逗,他還是愁眉不展。
“王爺,您這是什麽了?是誰又惹您心煩了麽?說說看,興許說出來心裏就順了。”
柳玉娘嬌聲寬慰,一副解語花的樣子。
“除了宮裏的事,誰還能讓本王煩心?”宋承睿半醉半醒,說的話也拖泥帶水:“太後也不知什麽了……總是對本王那……便宜王妃感興趣。”
“太後?她這是對王妃做了什麽了?讓王爺如此糟心?”柳玉娘有意無意問著,顯得有些滿不在乎。
“誰知道她做什麽?上次把人帶進宮,愣是一夜沒迴來,也不知道她們都聊了什麽,連本王都瞞著。王妃迴來還興奮了幾日,她以為自己找到新靠山,本王就奈何不了她了麽?”
“王爺莫不是想多了?太後也許在教王妃宮中禮儀呢。”柳玉娘佯裝寬慰。
“哼!她學什麽宮中禮儀?別跟太後告狀就算好了……”宋承睿扛不住醉意,話說一半,就睡得死沉。
柳玉娘把他扶上床,蓋上被子,自己披上一件薄氅,出了醉月閣,轉身進入隔壁的廂房。
“玉娘拜見王爺。”柳玉娘對著軟榻上的寧王一福身。
寧王長臉色暗沉,鷹鉤鼻,兩眼深邃,看長相就讓人怵三分。
“他人沒走,你怎麽就過來了?”寧王臉上有些不滿:“一旦暴露,你知道本王會損失多少麽?”寧王語氣不急不慢,卻句句威壓,讓柳玉娘有些喘不過氣來。
“王爺息怒。實在是事情緊迫……”
她停了一下,寧王用眼神鼓勵她繼續往下說,她才接著說道:“北靜王酒後吐真言,說太後將何樰拘在宮裏,聊了一夜。何樰迴去後,很是興奮,像是得了太後的青睞。”
“興奮?”寧王兩眼微眯:“太後皇祖母可是跟本王說過,她當晚重重責罰了何樰……難道,太後在跟本王撒謊?……她一頭說責罰何樰,實際是在籠絡何樰,她想幹什麽?”
“這個……北靜王也說不出來,他隻是很生氣,覺得何樰是在另找靠山。”
“另找靠山?皇祖母一直都知道本王對何樰的產業勢在必得。她此時瞞著本王,拉攏何樰,是什麽意思?”
柳玉娘偷看了寧王一眼,欲言又止。
寧王察覺她的猶豫,問道:“你想說什麽?”
“王爺,您最近很多事都沒跟太後溝通,有沒有想過,她會有別的想法?”
“什麽想法?除了本王,她還能依靠誰?那個廢物大皇兄麽?”寧王撞上柳玉娘認同的眼神,他有些錯愕:“你也認為有可能?”
柳玉娘點了點頭:“王爺,您有沒有想過,大皇子安王,有可能在裝弱扮傻?您跟北靜王鬥得越厲害,他就越有勝算。”
寧王瞳孔一縮,他長久陷入沉默。
怪不得,父皇不喜北靜王,才會經常被外派做苦力,人人都覺得受寵的是他寧王,但他心裏明白,父皇同樣不怎麽看中他。
所以,如果柳玉娘猜的沒錯,父皇極有可能在用這樣的方式,保護他心中的嫡皇子,以便日後扶他接替皇位。
大皇兄可是皇後所生,呂皇後是太後的嫡親侄女,論輩分,比他母妃呂皇妃還近。
呂皇後跟皇上親近,不聽太後指揮,太後使了些手段,它被打入冷宮,最後病死冷宮,連大皇子也一病不起。再也沒有了鬥誌。
皇上把大皇子記在呂皇妃名下,對外宣稱大皇子是呂皇妃所出。
呂皇妃看起來簡單,容易掌控。但實際卻在暗中配合太後,扶持自己的兒子寧王。
這才有了他寧王的機會。
現在看來,大皇兄安王,皇祖母,還有父皇,他們,會是一體的麽?
寧王有些頭疼。
鬥來鬥去,他真正的敵人,竟不是北靜王,而是那故意稱病,躲在府裏的安王,開什麽玩笑?
柳玉娘一離開。
寧王招來暗衛:“走一趟江淮,把鄭太守手裏的令牌收迴來。”
暗衛領命而去。
一想到太後可能有變,寧王頓時覺得哪哪都不安全了。
鄭太守,是太後的人;他手下很多暗探,也是太後的人。
他得馬上收迴部分權力,否則,什麽死都不知道。
……
江淮,鄭太守府。
鄭太守坐在主位,眼裏抱歉的看著下首的何樰:“不是本官不通人情,實在是上頭有了想法,這令牌不能再用了。”
寧王突然派人收迴全國通行的令牌,而且來的人對他客氣疏離,完全沒了之前的熟絡,讓他猝不及防。
為官多年,他馬上意識到,寧王在防他。疑人不用,這麽一來,往下,寧王重新用他的機會少之又少。
他跟太後親近,難道寧王也對太後有二心了麽?他一時猜不透。
聽到鄭太守收迴令牌的決定,何樰吃驚不已:“不能再用?這是什麽道理?我隻不過借著令牌好走路,方便做買賣。又不是幹什麽壞事。”
“鄭大人,莫不是上頭對您不信任了?”何樰忿忿不平:“您在地方辛辛苦苦辦差,他們一句話就收迴您全國通商的權力,太不把人當人了!”
“唉!”鄭太守歎道:“還好,商隊裏還是我的人,進去這麽久,一路混熟了臉,不用令牌,也許還能走得通。”
何樰也跟著歎氣:“也隻能這麽做了,總不能斷了商路。”
鄭太守有些沮喪。何樰呈上新出的好茶,才讓他略感寬慰:“還是你懂事,有什麽好東西,會第一個想起本官。”
“這些都是小事,”何樰幫他續上新茶,嘴裏說道:“大人該想想,近段時日,是不是辦了什麽事,跟上頭不對付了?”
“不該啊。”鄭太守皺著眉頭,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對寧王跟太後的指令,他向來言聽計從,能有什麽事讓他們不放心的?
何樰見他愁眉不展,自知不便久留,便起身告辭,臨走,不忘替自家三叔說情:“大人,我那三叔再渾,也是家裏人,打斷骨頭連著筋,如今蹲了大牢,還望大人能照顧一二。”
鄭太守不禁感歎:“你這孩子,真是心寬,那何硯這麽對你,還替他求情。”
何樰笑笑,便辭別太守,出了太守府。轉身時,她嘴角一勾,心裏暗道:三叔,接下來,是您贖罪的時候了。
鄭太守看著何樰離開的背影,突然想起她剛才的替自己三叔求情的話。
“何硯!”他一拍大腿。
定然是何硯這事,讓寧王對他起了疑心。
何硯知道他們下毒弄人的手法,一旦被對手抓住,這些年寧王在全國各處設計商家斂財的事,必然暴露,那麽他招兵買馬,也無法遮掩。
他對何硯夫婦,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寧王怎能不生疑?
殺掉?
也不行!
太後讓他扮演為民請命的好官,他可不能出亂子。
那麽隻有一個辦法,把人送到他們眼皮底下關著,總可以了吧?
鄭太守當即決定,跟京都府尹通氣,把何硯夫婦調換到京都大牢關押,就在太後跟寧王的眼皮底下關著。那府尹,一直都是他們的人。
鄭太守不知道的是,他這個決定更加深了寧王跟太後的隔閡。
府尹,是太後的人。
在寧王眼裏,此刻太後瞞著他,將證人帶迴京都。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太後隨時會對他下手。
可憐那太後,迷迷瞪瞪的,已經“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事,她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