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想再用蕭家人
穿書異能路人甲硬剛重生係統女主 作者:醉醉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禦書房內,天行道人和太子離開沒多久,大皇子和四皇子就踩著點兒折返迴來了,話裏話外都在給他和沈素琴上眼藥。
“父皇,求雨一事關乎國家社稷,民生大計,依兒臣之見,不該把全部希望都放在這個天行道人和弟妹一介婦人身上。”
皇帝沉吟未語,他又何嚐不知?可雲雨布施,從來都是由老天爺決定的,哪怕他是一國之君,也沒辦法命令上天立刻下雨。
這個天行道人也是的!本事時靈時不靈的,如果不是之前他說的很多事情都應驗了,皇帝估計早就不信他的話了。
至於太子妃沈素琴,其實皇帝私心裏也是不怎麽相信她真有什麽貴重命格的。
可想到太子之前就是因為有她的幫助,才完成了幾件漂亮的差事,也是她日以繼夜的照顧,將病危的皇後從鬼門關拉了迴來,最後更是靠她才找到了治療瘟疫的藥方,皇帝這才將信將疑。
如果不是早就派人嚴查過兩人,確定沈素琴一直在閨中,未曾離京半步,而天行道人進京以後,一直也隻聽自己這個皇帝的話,皇帝都要以為他們早就勾結上了。
想想又覺得不可能!
天行道人可是立下了軍令狀的,若沒點兒真本事,誰會輕易用自己的命來做賭注,而且他找的又不是太子,隻是一個女人。
皇帝深深的看了一眼大皇子,他當然知道大皇子的不甘心,正是因為了解這個兒子的野心,所以他才在大皇子幾次辦事不力後,依舊對他輕拿輕放。
要知道,當初他可是為了幾句莫須有的預言,和對蕭家的忌憚,就直接廢了二皇子,至今蕭貴妃母子還被圈禁在皇子府裏。
看著一旁低頭不語,看似恭敬實則並不老實的四皇子,皇帝不免想起了已經廢為庶人的二兒子,和遠在千裏之外的蕭家人。
想起蕭家人,皇帝的思緒不禁飄遠,舊人再次浮現在腦海。
擺在他麵前的煩惱,又何止京城周邊幹旱缺水一事?
南地的洪澇已經過了幾個月了,可安置工作到現在都還沒徹底解決。
死了十幾萬人不說,周邊損毀的田地房屋更是不計其數,幾十萬人流離失所,老百姓四處逃難,最後都被拒之門外。
本就天災肆虐,民不聊生,可去年才被蕭家擊退的大戎,最近又開始在南地邊境上躥下跳,隱隱有卷土重來,再起兵禍之意。
想到這裏,皇帝再次陷入沉思。
如果蕭家人還在南地,南境又會是何境況?
不說被打怕的大戎不敢輕易進犯,單是賑災救災一事,蕭家人也會不遺餘力吧?
早知現在,當初就應該晚一些再動手。起碼等徹底拿下大戎,或是水患過後再行其事…
可萬事有利必有弊!
蕭家人在南地的聲望本就已經高出皇家很多,真等到他們救完災再處置,隻怕都不用等大戎卷土重來,南地的老百姓首先就會鬧出暴動了。
蕭家,還真是讓人可恨又可惜啊…
想到這裏,皇帝摩挲了兩下手指,拿起放在禦案最下層的一個信封。
裏麵裝著的,是北地最後一次傳來的密信。信中寫蕭家人到了北地以後,就龜縮在荒原上,連內城都沒再踏入過,看樣子是真的無心再重返朝堂了。
皇帝也沒意料到,一向不怎麽太平的北地,近來反倒是安分了很多。
可這樣一來,蕭家豈不是更不想再為朝廷效力了?
對於蕭家想要徹底遠離權力中心的態度,皇帝也不知道該喜還是該憂?
其實他私心裏還是想用蕭家人的,加之之前的北地本身不太平。否則當初貶斥的聖旨上,就不會多加那麽一句。
既然如今北地無事,或者他可以想想辦法,暗中調兩個蕭家人去南地,以別人之名解決那邊的困境。
若差事辦的好,屆時再找個借口,將蕭家人接迴京中,隻是不再給他們那麽大的權力了,而是讓他們在京中安享富貴。
若差事辦的不好,隻能說明蕭家對他這個皇帝心存怨懟。有這樣的心思,自己將他們留在北地荒廢了,也就不用覺得可惜了。
…
大皇子見自己說了半天,皇帝毫無反應,反而眼神變得縹緲起來,上前一步出聲提醒道。“父皇,是兒臣哪裏說的不對嗎?”
皇帝迴過神來,將剛剛的想法暫時放下,思緒迴到求雨一事上。
“你顧慮的不無道理。隻是現在不把希望放在他們身上又能如何?你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
大皇子嘴角上揚,很快又恢複正常。“兒臣是覺得,咱們大慶國不乏高僧,之前天行道人沒有為父皇效力的時候,護國寺的無衍大師不是一樣神機妙算,為父皇和朝廷解了很多困頓嗎?
這次求雨,咱們可以找護國寺的高僧一起,這樣也更能彰顯我們的誠意。
同時兒臣建議遍尋擅磯道勘察之人,去周邊尋找其他水源,再舉人力將水源引入京城周邊。這樣一來,還能解決城外流民擠壓的問題,減輕一些壓力。”
所謂磯道勘察,指的就是擅長尋找地下水或者礦產的能人異士,大皇子手下就養著一批這樣的人。
聽到他的建議,皇帝擰眉沉思了一會兒。早在天行道人信誓旦旦的時候,求雨一事就已經昭告天下。
如果失敗了,固然能拿天行道人道行不精做擋箭牌。
可眼看著天氣越來越熱了,若是一直沒有水,不說京中以及周邊的老百姓,便是那些達官貴人和他們這些皇族而言也是一大威脅。
畢竟普通老百姓一天才能用多少水?算來算去每天用水最多的,還是他們這些社會頂層人士。
而且有一點大皇子沒說錯,天行道人沒有出現的時候,大慶凡有大事,找的都是護國寺的無衍大師。
隻是後來天行道人出現了,又幾次三番準確的說出了一些事情的發生,以及解決了皇帝最想解決的人,所以他才將護國寺的僧人給忘了。
“既如此,就按照你說的去辦吧…”
大皇子心下一喜,正要領命去護國寺,結果大太監急匆匆的從禦書房外進來傳話。
“啟稟陛下,天機閣遣人來迴話,說是天行道人正在趕來的路上,有要事啟奏陛下。”
“父皇,求雨一事關乎國家社稷,民生大計,依兒臣之見,不該把全部希望都放在這個天行道人和弟妹一介婦人身上。”
皇帝沉吟未語,他又何嚐不知?可雲雨布施,從來都是由老天爺決定的,哪怕他是一國之君,也沒辦法命令上天立刻下雨。
這個天行道人也是的!本事時靈時不靈的,如果不是之前他說的很多事情都應驗了,皇帝估計早就不信他的話了。
至於太子妃沈素琴,其實皇帝私心裏也是不怎麽相信她真有什麽貴重命格的。
可想到太子之前就是因為有她的幫助,才完成了幾件漂亮的差事,也是她日以繼夜的照顧,將病危的皇後從鬼門關拉了迴來,最後更是靠她才找到了治療瘟疫的藥方,皇帝這才將信將疑。
如果不是早就派人嚴查過兩人,確定沈素琴一直在閨中,未曾離京半步,而天行道人進京以後,一直也隻聽自己這個皇帝的話,皇帝都要以為他們早就勾結上了。
想想又覺得不可能!
天行道人可是立下了軍令狀的,若沒點兒真本事,誰會輕易用自己的命來做賭注,而且他找的又不是太子,隻是一個女人。
皇帝深深的看了一眼大皇子,他當然知道大皇子的不甘心,正是因為了解這個兒子的野心,所以他才在大皇子幾次辦事不力後,依舊對他輕拿輕放。
要知道,當初他可是為了幾句莫須有的預言,和對蕭家的忌憚,就直接廢了二皇子,至今蕭貴妃母子還被圈禁在皇子府裏。
看著一旁低頭不語,看似恭敬實則並不老實的四皇子,皇帝不免想起了已經廢為庶人的二兒子,和遠在千裏之外的蕭家人。
想起蕭家人,皇帝的思緒不禁飄遠,舊人再次浮現在腦海。
擺在他麵前的煩惱,又何止京城周邊幹旱缺水一事?
南地的洪澇已經過了幾個月了,可安置工作到現在都還沒徹底解決。
死了十幾萬人不說,周邊損毀的田地房屋更是不計其數,幾十萬人流離失所,老百姓四處逃難,最後都被拒之門外。
本就天災肆虐,民不聊生,可去年才被蕭家擊退的大戎,最近又開始在南地邊境上躥下跳,隱隱有卷土重來,再起兵禍之意。
想到這裏,皇帝再次陷入沉思。
如果蕭家人還在南地,南境又會是何境況?
不說被打怕的大戎不敢輕易進犯,單是賑災救災一事,蕭家人也會不遺餘力吧?
早知現在,當初就應該晚一些再動手。起碼等徹底拿下大戎,或是水患過後再行其事…
可萬事有利必有弊!
蕭家人在南地的聲望本就已經高出皇家很多,真等到他們救完災再處置,隻怕都不用等大戎卷土重來,南地的老百姓首先就會鬧出暴動了。
蕭家,還真是讓人可恨又可惜啊…
想到這裏,皇帝摩挲了兩下手指,拿起放在禦案最下層的一個信封。
裏麵裝著的,是北地最後一次傳來的密信。信中寫蕭家人到了北地以後,就龜縮在荒原上,連內城都沒再踏入過,看樣子是真的無心再重返朝堂了。
皇帝也沒意料到,一向不怎麽太平的北地,近來反倒是安分了很多。
可這樣一來,蕭家豈不是更不想再為朝廷效力了?
對於蕭家想要徹底遠離權力中心的態度,皇帝也不知道該喜還是該憂?
其實他私心裏還是想用蕭家人的,加之之前的北地本身不太平。否則當初貶斥的聖旨上,就不會多加那麽一句。
既然如今北地無事,或者他可以想想辦法,暗中調兩個蕭家人去南地,以別人之名解決那邊的困境。
若差事辦的好,屆時再找個借口,將蕭家人接迴京中,隻是不再給他們那麽大的權力了,而是讓他們在京中安享富貴。
若差事辦的不好,隻能說明蕭家對他這個皇帝心存怨懟。有這樣的心思,自己將他們留在北地荒廢了,也就不用覺得可惜了。
…
大皇子見自己說了半天,皇帝毫無反應,反而眼神變得縹緲起來,上前一步出聲提醒道。“父皇,是兒臣哪裏說的不對嗎?”
皇帝迴過神來,將剛剛的想法暫時放下,思緒迴到求雨一事上。
“你顧慮的不無道理。隻是現在不把希望放在他們身上又能如何?你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
大皇子嘴角上揚,很快又恢複正常。“兒臣是覺得,咱們大慶國不乏高僧,之前天行道人沒有為父皇效力的時候,護國寺的無衍大師不是一樣神機妙算,為父皇和朝廷解了很多困頓嗎?
這次求雨,咱們可以找護國寺的高僧一起,這樣也更能彰顯我們的誠意。
同時兒臣建議遍尋擅磯道勘察之人,去周邊尋找其他水源,再舉人力將水源引入京城周邊。這樣一來,還能解決城外流民擠壓的問題,減輕一些壓力。”
所謂磯道勘察,指的就是擅長尋找地下水或者礦產的能人異士,大皇子手下就養著一批這樣的人。
聽到他的建議,皇帝擰眉沉思了一會兒。早在天行道人信誓旦旦的時候,求雨一事就已經昭告天下。
如果失敗了,固然能拿天行道人道行不精做擋箭牌。
可眼看著天氣越來越熱了,若是一直沒有水,不說京中以及周邊的老百姓,便是那些達官貴人和他們這些皇族而言也是一大威脅。
畢竟普通老百姓一天才能用多少水?算來算去每天用水最多的,還是他們這些社會頂層人士。
而且有一點大皇子沒說錯,天行道人沒有出現的時候,大慶凡有大事,找的都是護國寺的無衍大師。
隻是後來天行道人出現了,又幾次三番準確的說出了一些事情的發生,以及解決了皇帝最想解決的人,所以他才將護國寺的僧人給忘了。
“既如此,就按照你說的去辦吧…”
大皇子心下一喜,正要領命去護國寺,結果大太監急匆匆的從禦書房外進來傳話。
“啟稟陛下,天機閣遣人來迴話,說是天行道人正在趕來的路上,有要事啟奏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