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己經醒來的趙政在房萱和唿槐陪同下迴到自己的小院。負責留守的伍長武振將趙政迎入院內。趙政隨口詢問武振道:"烏狼可曾迴來?"


    武振習慣性的一個立正,準備高聲唿喊報告。房萱無奈地撫頭一歎,一腳將武振踢到一邊。武振反應過來,忙輕聲迴道:"剛剛與李義家令一同迴來,正在正堂等候。"


    趙政被兩人舉動逗得一笑,也不言語,快走幾步,直趨堂前。


    堂中剛剛坐下不久的李義和烏狼聽到院內聲響,一同起身打開屋門,迎出門外。


    李義莊重地躹身行禮道:"家臣李義,拜見少君。"趙政點首迴禮道:"阿父己經獲得封君之位了嗎?"


    李義側身讓趙政先行進入堂屋,自己於後跟上道:"君上己位列徹侯,獲封號昌國,封邑宛城,授職庭尉少卿。"


    幾人分別落座,趙政淡淡而言道:"阿父獲封君位,得受顯職,看來此番迴秦十分順利。不知君父準備何時接吾母子歸秦。"


    李義麵容微僵,想起當日子楚命令自己來趙國時那番言語。李義心道:"看來君上對於王位之爭是真的全無把握,而不是故作謙讓啊。"他沉吟良久,還是決定將子楚最後不再讓自己轉述的那番話說與趙政。


    李義鄭重地與趙政請求道:"請少君屏退左右,吾有君上機密話語轉述。"


    趙政一愣,與房萱說道:"你和阿狼、阿槐和阿振等人守在堂外,任何人不得靠近。"房萱應諾,與烏狼和武振等人轉身出屋,隻留趙政李義在堂內密談。


    趙政見房萱等人己經離開,與李義說道:"不知君父有何話語要告訴我,竟然還需要弄得如此神秘。"


    李義知道趙政聰慧,遠非普通幼兒可比。他也不敢亂講,隻認真迴憶當日情形,理了理頭緒,與趙政說道:"平陽君入秦達成兩國和約不久,昭王當眾與他議親,以夫人為君上正妻。隻等平陽君返趙,即可派人行聘、納采、議婚。君上聞訊,喜不自禁,擴宅建舍,一日三變,引為鹹陽笑談。安國太子在被任為內史之時,與眾人笑言,說夫人命貴,不隻旺夫,連他也沾了夫人喜氣。就連武安君白起也曾與人言及,說隻等白進護送夫人和公子歸秦,就讓白進與君上同時舉辦婚禮,迎娶魏氏,同沾喜氣。由此可見,大秦君臣全都知曉和認同君上迎娶夫人為妻。"


    趙政聽到這裏心中一歎,暗中猜測:"物極必反,喜盡而悲,不知外祖遇難,給我母子歸秦帶來什麽影響。"


    果然,李義說道這裏,微微一歎,轉而說道:"可不曾想,平陽君遇害於交河城外。據武安君和鹿公調查:典客少卿嚴勝送平陽君到函穀,隨行人員中有人失蹤。這可能泄露了平陽君行程和路線。其後,有人假作秦軍鐵甲精騎,裝成百人巡哨,伏擊突襲了平陽君一行。平陽父子皆被大秦鐵甲精騎專用的透心神箭射殺當場,一行十六人,全部遇難,且頭顱都被斬下帶走。武安君親自查看平陽屍身,通過以前兩人比劍所留傷口確認了平陽君身份。事發當日,旁邊交河城的城令胡歡,在清晨就托言查奸,下令封閉了城門。而且胡歡自己也飲毒自盡了。胡歡是穰侯魏冉嫡孫魏盛舉薦。因魏盛被任為君上家令,鹿公親自到君上府中,一是扣押魏盛,二是與君上傳信。君上就在那日命我來趙國,一是向夫人傳信,告知平陽君遇害始末。其次是告知夫人。"


    李義說道這裏靠近趙政耳邊輕聲言道:"秦軍抽調南軍北上,集兵五十萬,將在半年後東進趙國,攻打邯鄲。君上命我通知夫人公子早日逃離邯鄲,並且不要與秦軍接觸。"


    趙政故作疑惑地問道:"為何不接我母子迴秦?"


    李義歎息一聲,從懷中取出子楚交與他的那枚玉佩,遞與趙政說道:"這枚玉佩是君上隨身之物,他讓我交與少君,作為成年之禮。他還說,請少君勿要貪玩,好好跟隨各位師傅,學得文武本事。一但君上在大秦有何不測,就讓少君隱姓埋名,在趙國做個富家翁,千萬不要返迴大秦,也不要為他報仇。"


    趙政一愣,淡淡地問道:"君父為何這般說?他不是己經成為安國太子嫡嗣了嗎?誰敢害他?"


    李義也十分不解地說道:"我也說君上不必如此悲觀,無人可動搖太子地位,威脅到君上和夫人、公子安危。可君上卻說,他自幼失寵,不得不自我掙紮。他做事情,必然從最壞處去想,去準備。他也希望這些不會發生。最後,又與我說,不必將這些說與少君了,隻與少君講,他很想念少君。即使他有所不測,相信夫人也能夠保護好公子的。他還令我留在邯鄲,幫夫人公子做事。"


    趙政心中暗想:"曆史記載,安國君在昭王死後服喪一年,正式登基不過三天,就一命烏乎了。難道君父異人是擔心安國君的身體?怕安國君先昭王而死?"趙政不覺為自己的想法感到荒謬。


    趙政幹脆不再胡亂猜測,轉而問道:"你與阿母報訊時,她如何說的?"


    李義迴答道:"夫人看了君上所寫信函,便當著我麵前,將信函投入火盆中燒掉了。對於君上,對於和公子歸秦之事,她什麽也沒有說。她隻是讓我不必擔心,她有辦法帶我們離開邯鄲,也有辦法平安渡過秦趙邯鄲之戰。"


    趙政輕歎一聲說道:"李家令拋卻家業,為我母子往來奔波,趙政在此多謝了。"


    李義連忙說道:"不敢當少君之謝。這些都是君上吩咐,李義不過聽令而行罷了。"


    趙政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李家令不是外人。既然君父令你留在邯鄲,我便告知李家令一個好消息。我們己找到一處隱蔽山穀,等秦趙戰事將起,可避入那裏容身。"


    李義笑道:"看來夫人、公子對秦趙之戰早有預判。也早有謀劃和準備。君上可以放心了。"


    趙政問道:"阿母可曾給君父迴信?"


    李義搖頭說道:"我也不知。"


    趙政略一思量,與李義說道:"這些事情,阿母自有安排。你我不必枉自擔心了。你還是說一說秦國使團情況,我們商議一下出城迎歸外祖屍骨之事吧。"說完,又高聲將門外的房萱等人叫進堂內。


    等到房萱等人迴屋坐下。李義這才開口說道:"使團昨夜己到了馬堡城,西距邯鄲不過百裏,且有大路相通。如無意外,今晚天黑之前必到城外。明日,趙國會大開城門,用隆重儀式迎平陽君屍骨入城。作為家眷,夫人令少君和高公子今晚出城。一方麵,帶些酒食慰勞使團和隨護趙軍,以表謝意;一方麵,帶些祭品,簡單祭拜和安排好陪靈。"


    房萱接言道:"慰問和祭拜所需,夫人都已令人備齊。夫人還安排了趙滿帶四百府衛隨護,安全無憂。"


    趙政一笑說道:"那我們還商議什麽?等趙高迴來,共同出發就是了。"


    眾人輕笑,一齊點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風雲之秦時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風勁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風勁草並收藏戰國風雲之秦時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