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昭瑜睜開眼,終於落在了實地上,雙腿軟綿綿的感覺。
國相寺森嚴,無思也收起了嬉笑的行徑。
善導真人對那和尚道:“這幾個孩子,還請輔元大師暫時看顧。”
和尚笑容和善:“真人放心,你我也算是同門,我會親自帶著的。”
善導真人聞言點頭道謝,又向後對三人一獸囑咐道:“跟著大師,不要隨意亂跑。”
待三人點頭應了,才跟著兩個和尚向另一個方向遁光而去。
“四位小友第一次來我國相寺,想來多有好奇,貧道先領著看一看吧?”輔元大師笑眯眯的。
“有勞大師。”無思正色道。
他們落地的地方是國相寺的主峰主殿,是例常的待客之所。主殿旁邊副殿重重,看了大半天也沒把這一個峰看完。
葉昭瑜在心裏暗暗詫舌:同是大宗下設的小點,這一個峰可比整個青平山都要大。
圓真大師住在偏遠峰上的一個角落,隨意搭了幾間茅草屋。兩個帶路的和尚對著茅屋躬身後就離開了。
善導真人在茅草屋外站了好一會兒,才終於走了進去。
門早已開啟,像是一直在等著來人。
圓真大師麵容俊美,一身灰色的僧衣,右手上一串黑色的泛著幽光的佛珠,坐在蒲團上閉著眼。
善導真人坐在對麵的蒲團上,麵向圓真大師。
“算算年紀,善導也有400歲了。”圓真大師睜開幽深的眼睛。
“是。”滿頭白發,麵容衰老的善導真人對著麵容年輕俊美的圓真大師恭敬道。
“這次來的路上,你碰見他了吧?”圓真大師望向門外。
善導真人心中歎了口氣,道:“那位在數年前給一個小姑娘的平安符裏留了一道令息。”
圓真大師笑笑,多少有些寥寂:“貪嗔癡,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我從天涯海角到了這裏,等了這些年。他卻一直不來見我,連最後一程也不願送。”
善導真人心裏有些澀,沉默著,還是開口道:“那個小姑娘住在遠口郡。”
圓真大師平靜道:“遠口郡又當如何?他始終越不過去,才一直過不來。”
善導真人一愣,抬頭艱難道:“您——”
“善導,這麽多年,隻有你一直守在原地啊。”圓真笑得寂寥,“你將平山書院管地很好,不枉我給你取的道號,也算是我對宗門有所交代了。我大限將至,一麵已見,了無遺憾,你離開吧。”
善導真人還想說些什麽。
“走吧。”圓真大師又閉上了眼睛,如枯木般生機流失。
善導真人對著圓真大師虔誠地叩首三次,茅屋淌進碎金的光影,一瞬間時光置換,好似迴到了多年以前。
前朝殘暴,苛政怠民。民間四處起義,到處戰爭紛亂。
這天,飽肚垂頭喪氣地迴了家,街上亂成一團,什麽菜葉殘渣都撿不到,又得再餓一天。
飽肚九歲,卻哀愁地像個老者。
上周,他的最後一個親人也餓死了,過幾天,自己可能也要赴哥哥的後程。
這些天他一直都在深深的愧疚中,如果不是自己,哥哥可能還能再撐幾天。
那天運氣好,竟然從街上撿到了被咬的還剩1\/3的饅頭,雖然已經硬了,但是對餓的虛脫的躺在床上的哥哥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的良藥。
他惴惴地把那個饅頭藏在衣服裏的胸口處,轉身拚命地往家跑。大概跑的太快,一下就引起了其他正在覓食的乞丐和小孩的注意。
他們一齊湧過來,飽肚被推倒在地,拚命地想護著懷裏的一點饅頭,很快遭到了拳打腳踢,昏了過去。
等他醒來,天已經黑了,他想起躺在家的哥哥,飛快地奔了迴去。破席上的哥哥卻早已僵硬。
他想嚎啕大哭,卻掉不下眼淚。
亂世裏,最多的就是死人。
飽肚推開門,卻發現自己家的院子裏多出了兩個男人,均衣著富貴,長相俊美。
其中一個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眼,挑起眉問另外一個深色衣服的男子:“你確定是他?這也太——”
深色男子麵色淡然:“是與不是有什麽所謂,有靈根就行了。”
飽肚被這兩人嚇到,轉身就跑出去老遠,卻突然感到自己身後有一股巨大的拉力。他驚恐地發現自己竟然被重新拉迴了院裏。
“小孩叫什麽名字?”淺白色衣服的人挑眉笑問。
“飽,飽肚。”飽肚牙齒都在打著寒顫。
“什麽飽肚?”深色衣服的男子皺著眉頭,顯然很不滿意這個名字。
飽肚被嚇得一哆嗦。
淺白色衣服的男人搖搖頭道:“大概是父母希望能吃飽肚子,取的有願景的名字。”
說著,臉色也沉下來:“亂世之中,餓殍遍野,平民百姓,命比草賤,有的連名字都沒有。”
深色衣服的男子沒有迴答,隻是看著飽肚道:“我是太澤宗的弟子,你可願隨我修行?”
飽肚愣了愣,太澤宗是什麽?修行又是什麽?
他看著二人精致的衣袍,腦中靈光一閃,惴惴問道:“有飯吃嗎?”
深色男子似乎笑了一下:“有。”
“我願意。”
“跪下磕三個頭拜師吧。”深衣男子雷厲風行。
飽肚跪下,恭恭敬敬地對著深色男子磕了三個頭。
那天天氣晴好,陽光落滿院子。
師父給飽肚取了道號:善導。
天下識書禮,道士有所成。
後來師父叛出宗門,落發為僧,轉修佛道。
當年挑眉笑問的白衣男子衣袍染墨,執念愈深。
善導從宗門出來,接手了平山書院。掌院三百多年,鞠躬盡瘁。
善導真人有時會想,師父當年算的是這樣的景嗎?
可師父如今也迴答不了他了。
是夜,善導真人閉眼修行。
梵鍾聲響,自遠方,繞山間,漫寺廟,108下。
圓真大師圓寂了。
佛光寺主殿內,佛鍾鳴起,一眾弟子閉眼默念: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祗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人。
。。。”
善導真人睜開眼,望向窗外,山中月光皎潔,灑在真人的臉上,蒼老的麵龐眼角淚光閃爍。
國相寺森嚴,無思也收起了嬉笑的行徑。
善導真人對那和尚道:“這幾個孩子,還請輔元大師暫時看顧。”
和尚笑容和善:“真人放心,你我也算是同門,我會親自帶著的。”
善導真人聞言點頭道謝,又向後對三人一獸囑咐道:“跟著大師,不要隨意亂跑。”
待三人點頭應了,才跟著兩個和尚向另一個方向遁光而去。
“四位小友第一次來我國相寺,想來多有好奇,貧道先領著看一看吧?”輔元大師笑眯眯的。
“有勞大師。”無思正色道。
他們落地的地方是國相寺的主峰主殿,是例常的待客之所。主殿旁邊副殿重重,看了大半天也沒把這一個峰看完。
葉昭瑜在心裏暗暗詫舌:同是大宗下設的小點,這一個峰可比整個青平山都要大。
圓真大師住在偏遠峰上的一個角落,隨意搭了幾間茅草屋。兩個帶路的和尚對著茅屋躬身後就離開了。
善導真人在茅草屋外站了好一會兒,才終於走了進去。
門早已開啟,像是一直在等著來人。
圓真大師麵容俊美,一身灰色的僧衣,右手上一串黑色的泛著幽光的佛珠,坐在蒲團上閉著眼。
善導真人坐在對麵的蒲團上,麵向圓真大師。
“算算年紀,善導也有400歲了。”圓真大師睜開幽深的眼睛。
“是。”滿頭白發,麵容衰老的善導真人對著麵容年輕俊美的圓真大師恭敬道。
“這次來的路上,你碰見他了吧?”圓真大師望向門外。
善導真人心中歎了口氣,道:“那位在數年前給一個小姑娘的平安符裏留了一道令息。”
圓真大師笑笑,多少有些寥寂:“貪嗔癡,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我從天涯海角到了這裏,等了這些年。他卻一直不來見我,連最後一程也不願送。”
善導真人心裏有些澀,沉默著,還是開口道:“那個小姑娘住在遠口郡。”
圓真大師平靜道:“遠口郡又當如何?他始終越不過去,才一直過不來。”
善導真人一愣,抬頭艱難道:“您——”
“善導,這麽多年,隻有你一直守在原地啊。”圓真笑得寂寥,“你將平山書院管地很好,不枉我給你取的道號,也算是我對宗門有所交代了。我大限將至,一麵已見,了無遺憾,你離開吧。”
善導真人還想說些什麽。
“走吧。”圓真大師又閉上了眼睛,如枯木般生機流失。
善導真人對著圓真大師虔誠地叩首三次,茅屋淌進碎金的光影,一瞬間時光置換,好似迴到了多年以前。
前朝殘暴,苛政怠民。民間四處起義,到處戰爭紛亂。
這天,飽肚垂頭喪氣地迴了家,街上亂成一團,什麽菜葉殘渣都撿不到,又得再餓一天。
飽肚九歲,卻哀愁地像個老者。
上周,他的最後一個親人也餓死了,過幾天,自己可能也要赴哥哥的後程。
這些天他一直都在深深的愧疚中,如果不是自己,哥哥可能還能再撐幾天。
那天運氣好,竟然從街上撿到了被咬的還剩1\/3的饅頭,雖然已經硬了,但是對餓的虛脫的躺在床上的哥哥來說,簡直就是救命的良藥。
他惴惴地把那個饅頭藏在衣服裏的胸口處,轉身拚命地往家跑。大概跑的太快,一下就引起了其他正在覓食的乞丐和小孩的注意。
他們一齊湧過來,飽肚被推倒在地,拚命地想護著懷裏的一點饅頭,很快遭到了拳打腳踢,昏了過去。
等他醒來,天已經黑了,他想起躺在家的哥哥,飛快地奔了迴去。破席上的哥哥卻早已僵硬。
他想嚎啕大哭,卻掉不下眼淚。
亂世裏,最多的就是死人。
飽肚推開門,卻發現自己家的院子裏多出了兩個男人,均衣著富貴,長相俊美。
其中一個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眼,挑起眉問另外一個深色衣服的男子:“你確定是他?這也太——”
深色男子麵色淡然:“是與不是有什麽所謂,有靈根就行了。”
飽肚被這兩人嚇到,轉身就跑出去老遠,卻突然感到自己身後有一股巨大的拉力。他驚恐地發現自己竟然被重新拉迴了院裏。
“小孩叫什麽名字?”淺白色衣服的人挑眉笑問。
“飽,飽肚。”飽肚牙齒都在打著寒顫。
“什麽飽肚?”深色衣服的男子皺著眉頭,顯然很不滿意這個名字。
飽肚被嚇得一哆嗦。
淺白色衣服的男人搖搖頭道:“大概是父母希望能吃飽肚子,取的有願景的名字。”
說著,臉色也沉下來:“亂世之中,餓殍遍野,平民百姓,命比草賤,有的連名字都沒有。”
深色衣服的男子沒有迴答,隻是看著飽肚道:“我是太澤宗的弟子,你可願隨我修行?”
飽肚愣了愣,太澤宗是什麽?修行又是什麽?
他看著二人精致的衣袍,腦中靈光一閃,惴惴問道:“有飯吃嗎?”
深色男子似乎笑了一下:“有。”
“我願意。”
“跪下磕三個頭拜師吧。”深衣男子雷厲風行。
飽肚跪下,恭恭敬敬地對著深色男子磕了三個頭。
那天天氣晴好,陽光落滿院子。
師父給飽肚取了道號:善導。
天下識書禮,道士有所成。
後來師父叛出宗門,落發為僧,轉修佛道。
當年挑眉笑問的白衣男子衣袍染墨,執念愈深。
善導從宗門出來,接手了平山書院。掌院三百多年,鞠躬盡瘁。
善導真人有時會想,師父當年算的是這樣的景嗎?
可師父如今也迴答不了他了。
是夜,善導真人閉眼修行。
梵鍾聲響,自遠方,繞山間,漫寺廟,108下。
圓真大師圓寂了。
佛光寺主殿內,佛鍾鳴起,一眾弟子閉眼默念: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稀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祗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人。
。。。”
善導真人睜開眼,望向窗外,山中月光皎潔,灑在真人的臉上,蒼老的麵龐眼角淚光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