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哪裏用得著去侯府的書塾?這可是永寧侯府的獨苗,身份尊貴著呢。恰巧平山書院今年不是招學生?就把她送去那裏讀吧。”
杜氏挑著細眉,慢悠悠道。
梅氏吃了一驚:“平山書院?可不是說迴來的世家女子都要進尼姑庵。。。”
忽然看到永寧侯夫人的臉色,她噤了聲。
杜氏冷冷地看著梅氏道:“尼姑庵怎麽了?她不是和她祖母感情深厚嗎?那天哭得死去活來的,既然如此,我這做堂伯母的怎麽能不全了她這份孝心?”
可是哪有世家侯府的嫡女去做尼姑的啊?傳出去侯府還有什麽臉麵。
梅氏咬著牙,又不敢直接批駁婆母的話。
緩了片刻,才道:“這——要不要和閩南那邊打個招唿?”
“和他們打什麽招唿?整個葉氏宗族,我們和六丫頭才是族親的關係,他們不過是宗親。
不過就是六丫頭在閩南呆了六年,還真以為有機可趁不成?況且,昨天老爺就把六丫頭的生辰八字呈了上去,國師都批了,他們難不成要和國師府作對?”
杜氏一臉不耐地打斷梅氏的話。
“她既好了,你也不用在她身上多費心了,還有二十多日就到年節了,府裏那麽多的事,都要你操持。趕緊下去看看吧。”
梅氏按耐住心裏的寒意,福身告退。
杜氏看著兒媳離去的背影,搖了搖頭。
這個兒媳心太軟,當初想著畢竟是親外甥女,左不過自己費心,調教幾年。
如今看來,就是個不堪用的。
葉昭瑜收到消息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好幾天。
四小姐葉詠瑜忽然領著幾個丫頭,帶著禮物來看望她。
小姑娘生在鼎食之家,自小雖然教養得體,到底也才九歲,還不懂得怎樣去掩飾神色裏的慶幸和愧疚。
別扭地將桌上的盒子往前推了推,咬唇道:
“六妹妹,這支紫毫筆是我所有筆中最好的一支,一直舍不得用。”
“等你——到了平山書院,定能用得著的。”
葉昭瑜睜著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疑聲道:“四姐姐,平山書院是什麽地方?”
葉詠瑜一愣,對上葉昭瑜的眼睛,頓感無措:“你不知道嗎?”
葉昭瑜搖頭。
葉詠瑜沉默了一會,方開口道:“平山書院是大崇王朝第一任國師創辦的書院,每三年會向朝中招收一批學生,三年後再把學生送迴來。”
“原本世家子女是不用去的,但是蕭武帝的遺詔裏規定了,皇族每三年都要送一個後代過去。
而國師府主動招的學生又都是平民,所以景都的世家為了向聖上表忠,也會把家族中的子女送過去。”
葉昭瑜心想:既然是去書院,那就是去讀書了,這不是很好的事嗎?
葉詠瑜看著葉昭瑜懵懂的樣子,有些著急:“但是,但是他們終歸是要迴來的啊。”
葉昭瑜眨眨眼:“然後呢?”
葉詠瑜狠狠心道:“迴來後的世家小姐那都是要進尼姑庵,削發為尼,為國運祈福的。”
“男子呢?”
“男子自然還是讀書科考或習武入仕。”葉詠瑜歎氣。
“不過那些男子雖是在平山書院呆三年,迴來也說是讀了書。但他們似乎並不十分用功,也沒有增長多少才學。
而且剛迴來的時候常常迷迷糊糊,記不得事情,要過上幾年才能恢複過來呢。有人說可能是被吸了精氣。”
葉詠瑜想起白花花的銀錢打聽迴來的小道消息。
葉昭瑜一下就明白了。葉家現有的公子中,要麽已經15,16了,預備科考。要麽才兩三歲,牙牙學語。
女孩子中,杜氏的女兒葉池瑜10歲,四小姐葉詠瑜9歲,五小姐葉眠瑜和葉昭瑜同齡,隻有葉詠瑜是庶女。
他們這一支想要襲爵,便急著向聖上表忠。
隻是男孩舍不得送,畢竟前後一算要浪費至少五六年的時間,便隻能送女孩了。
老侯夫人還在時,他們不敢打葉昭瑜主意,就定了葉詠瑜。
老侯夫人走了,葉昭瑜的存在便礙了人家的眼。
更何況閩南老家的那群人也不安分,還想靠著葉昭瑜把杜氏一群人從這場家產大戰中踢出去。
一不做二不休,杜氏便索性直接將人送到他們找不到的地方去,三年後就算迴來也是直接進道觀,一勞永逸。
再加上杜氏和二房的夫人關係並不好,葉詠瑜是二房的庶女,親身姨娘極為得寵。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杜氏自然願意留著她來惡心二房夫人,順便也能震懾三房和四房。
這些原本不是6歲的葉昭瑜能知道的,隻是主弱仆欺。
葉昭瑜身邊的仆從雖然已經換了兩批,現在伺候的這些人在心裏也並不把葉昭瑜當迴事。
明麵上不做什麽,暗地裏的閑言碎語卻從不避諱她,倒讓小小的葉昭瑜聽了滿耳朵的齷齪事。
葉昭瑜心裏其實也並不當迴事,她從出生起就被帶到了閩南,雖有祖母相護,卻也仍然受過許多背地裏的冷言冷語和不符合身份的待遇。
祖母年邁,許多事情已經力不從心,葉昭瑜也不願讓祖母難過,便一直自己默默聽著受著,時間長了,也就不在乎了。
說起來,當年葉老侯爺從閩南出來,戰沙場,守邊疆,立下赫赫戰功。
膝下卻隻有她父親這一個子嗣,老侯爺的胞兄於是從閩南出來投奔老侯爺,拖家帶口的,時間久了,竟像個主人家了。
也是自那不久,老侯爺就戰死在了沙場上。
她父親作為世子去邊疆為父收屍,走的時候,葉昭瑜的母親已經孕有六月,站在城門外,含淚看著夫君遠去的背影,期待早日歸家。
沒想到郎君一去不複返,老永寧侯和兒子葬在了同一個地方。
老侯夫人驟聞喪夫,又老年失子,悲痛萬分,隻等著兒媳生下孩子後,安心地隨子離世,然而兒媳孕中大慟,難產而亡。
抱著小小的葉昭瑜,老侯夫人這才驚覺周身群狼環伺。
為了保全這最後一點骨血,隻能匆匆迴了葉家的家族源地——閩南,把景都諾大的家業悉數白白送給了那一大家子。
在床上躺了這麽些日子,6歲的葉昭瑜早已將這些事情想得明白。
利欲熏心,財帛動人。
葉昭瑜心裏甚至生不起憤怒之情。
怪誰呢?
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的亡故,隻能道一句天道無常罷了。
葉府諸人和閩南的動作也不過是利益驅使,她一個小孩,什麽也做不了,就算沒有他們,也會有別人。
葉昭瑜隻是感到厭倦,倘若日後都這般活著,又比死亡好了多少呢?
人活得像個傀儡,別人想把你擺到哪裏便把你擺到哪裏。
每天還要為著一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附和奉承,假笑相陪。
小小的葉昭瑜覺得人生沒意思極了,漂亮的眉眼聳搭著。
杜氏挑著細眉,慢悠悠道。
梅氏吃了一驚:“平山書院?可不是說迴來的世家女子都要進尼姑庵。。。”
忽然看到永寧侯夫人的臉色,她噤了聲。
杜氏冷冷地看著梅氏道:“尼姑庵怎麽了?她不是和她祖母感情深厚嗎?那天哭得死去活來的,既然如此,我這做堂伯母的怎麽能不全了她這份孝心?”
可是哪有世家侯府的嫡女去做尼姑的啊?傳出去侯府還有什麽臉麵。
梅氏咬著牙,又不敢直接批駁婆母的話。
緩了片刻,才道:“這——要不要和閩南那邊打個招唿?”
“和他們打什麽招唿?整個葉氏宗族,我們和六丫頭才是族親的關係,他們不過是宗親。
不過就是六丫頭在閩南呆了六年,還真以為有機可趁不成?況且,昨天老爺就把六丫頭的生辰八字呈了上去,國師都批了,他們難不成要和國師府作對?”
杜氏一臉不耐地打斷梅氏的話。
“她既好了,你也不用在她身上多費心了,還有二十多日就到年節了,府裏那麽多的事,都要你操持。趕緊下去看看吧。”
梅氏按耐住心裏的寒意,福身告退。
杜氏看著兒媳離去的背影,搖了搖頭。
這個兒媳心太軟,當初想著畢竟是親外甥女,左不過自己費心,調教幾年。
如今看來,就是個不堪用的。
葉昭瑜收到消息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好幾天。
四小姐葉詠瑜忽然領著幾個丫頭,帶著禮物來看望她。
小姑娘生在鼎食之家,自小雖然教養得體,到底也才九歲,還不懂得怎樣去掩飾神色裏的慶幸和愧疚。
別扭地將桌上的盒子往前推了推,咬唇道:
“六妹妹,這支紫毫筆是我所有筆中最好的一支,一直舍不得用。”
“等你——到了平山書院,定能用得著的。”
葉昭瑜睜著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疑聲道:“四姐姐,平山書院是什麽地方?”
葉詠瑜一愣,對上葉昭瑜的眼睛,頓感無措:“你不知道嗎?”
葉昭瑜搖頭。
葉詠瑜沉默了一會,方開口道:“平山書院是大崇王朝第一任國師創辦的書院,每三年會向朝中招收一批學生,三年後再把學生送迴來。”
“原本世家子女是不用去的,但是蕭武帝的遺詔裏規定了,皇族每三年都要送一個後代過去。
而國師府主動招的學生又都是平民,所以景都的世家為了向聖上表忠,也會把家族中的子女送過去。”
葉昭瑜心想:既然是去書院,那就是去讀書了,這不是很好的事嗎?
葉詠瑜看著葉昭瑜懵懂的樣子,有些著急:“但是,但是他們終歸是要迴來的啊。”
葉昭瑜眨眨眼:“然後呢?”
葉詠瑜狠狠心道:“迴來後的世家小姐那都是要進尼姑庵,削發為尼,為國運祈福的。”
“男子呢?”
“男子自然還是讀書科考或習武入仕。”葉詠瑜歎氣。
“不過那些男子雖是在平山書院呆三年,迴來也說是讀了書。但他們似乎並不十分用功,也沒有增長多少才學。
而且剛迴來的時候常常迷迷糊糊,記不得事情,要過上幾年才能恢複過來呢。有人說可能是被吸了精氣。”
葉詠瑜想起白花花的銀錢打聽迴來的小道消息。
葉昭瑜一下就明白了。葉家現有的公子中,要麽已經15,16了,預備科考。要麽才兩三歲,牙牙學語。
女孩子中,杜氏的女兒葉池瑜10歲,四小姐葉詠瑜9歲,五小姐葉眠瑜和葉昭瑜同齡,隻有葉詠瑜是庶女。
他們這一支想要襲爵,便急著向聖上表忠。
隻是男孩舍不得送,畢竟前後一算要浪費至少五六年的時間,便隻能送女孩了。
老侯夫人還在時,他們不敢打葉昭瑜主意,就定了葉詠瑜。
老侯夫人走了,葉昭瑜的存在便礙了人家的眼。
更何況閩南老家的那群人也不安分,還想靠著葉昭瑜把杜氏一群人從這場家產大戰中踢出去。
一不做二不休,杜氏便索性直接將人送到他們找不到的地方去,三年後就算迴來也是直接進道觀,一勞永逸。
再加上杜氏和二房的夫人關係並不好,葉詠瑜是二房的庶女,親身姨娘極為得寵。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杜氏自然願意留著她來惡心二房夫人,順便也能震懾三房和四房。
這些原本不是6歲的葉昭瑜能知道的,隻是主弱仆欺。
葉昭瑜身邊的仆從雖然已經換了兩批,現在伺候的這些人在心裏也並不把葉昭瑜當迴事。
明麵上不做什麽,暗地裏的閑言碎語卻從不避諱她,倒讓小小的葉昭瑜聽了滿耳朵的齷齪事。
葉昭瑜心裏其實也並不當迴事,她從出生起就被帶到了閩南,雖有祖母相護,卻也仍然受過許多背地裏的冷言冷語和不符合身份的待遇。
祖母年邁,許多事情已經力不從心,葉昭瑜也不願讓祖母難過,便一直自己默默聽著受著,時間長了,也就不在乎了。
說起來,當年葉老侯爺從閩南出來,戰沙場,守邊疆,立下赫赫戰功。
膝下卻隻有她父親這一個子嗣,老侯爺的胞兄於是從閩南出來投奔老侯爺,拖家帶口的,時間久了,竟像個主人家了。
也是自那不久,老侯爺就戰死在了沙場上。
她父親作為世子去邊疆為父收屍,走的時候,葉昭瑜的母親已經孕有六月,站在城門外,含淚看著夫君遠去的背影,期待早日歸家。
沒想到郎君一去不複返,老永寧侯和兒子葬在了同一個地方。
老侯夫人驟聞喪夫,又老年失子,悲痛萬分,隻等著兒媳生下孩子後,安心地隨子離世,然而兒媳孕中大慟,難產而亡。
抱著小小的葉昭瑜,老侯夫人這才驚覺周身群狼環伺。
為了保全這最後一點骨血,隻能匆匆迴了葉家的家族源地——閩南,把景都諾大的家業悉數白白送給了那一大家子。
在床上躺了這麽些日子,6歲的葉昭瑜早已將這些事情想得明白。
利欲熏心,財帛動人。
葉昭瑜心裏甚至生不起憤怒之情。
怪誰呢?
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的亡故,隻能道一句天道無常罷了。
葉府諸人和閩南的動作也不過是利益驅使,她一個小孩,什麽也做不了,就算沒有他們,也會有別人。
葉昭瑜隻是感到厭倦,倘若日後都這般活著,又比死亡好了多少呢?
人活得像個傀儡,別人想把你擺到哪裏便把你擺到哪裏。
每天還要為著一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附和奉承,假笑相陪。
小小的葉昭瑜覺得人生沒意思極了,漂亮的眉眼聳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