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跟著皂吏推開二堂後門的高長福打了一個噴嚏。
他身後跟著的管家立馬從兜裏掏出了一方蓮雲靈芝紋的刺繡方巾,一邊遞給高長福,一邊躬身諂媚地說道:“老爺,還需保重身體才是。莫要憂心,等今日裏過完了堂,那韓林敢不放人?沒準晚間就能見到少爺了。”
高家原本是王家的家仆,百多年前祖墳冒青煙,祖裏出了個舉人,逆襲成為知縣,這才脫了賤籍。
又經過百五十年的經營,才有了今日,雖然還比不上王家、張家這樂亭的兩大豪族,但在士紳裏,也是排的上號的。
但由於幾世前的主仆關係,高家仍以王家馬首是瞻,幾個月前沒有去接官亭迎接韓林的便有他們家一個。
雖然後來聽說那姓韓的守備大大地落了王相舉的臉麵,但高長福也渾不在意,畢竟作為士紳他們和知縣的交集更多一些,和武官的交集就少了很多。
但人算不如天算,誰能想到曆任守備、千總都沒有動已經被他家吃進去的軍田,這姓韓的竟然敢動!
不僅捉了他家的家仆不說,後來竟然敢當著兩三千人的麵兒,將他的嫡子也一並捉了去。
他那嫡子雖然性格有些毛躁,但他一個守備武官,未行緝查,沒有公文,安能隨隨便便抓了好幾十的良民?
這不僅是得罪了他們高家,同時連帶著縣尊、縣丞、主薄這三個縣官的臉也啪啪地抽了。
高長福不顧高齡連夜坐馬車來到的縣中,住進了主薄王相舉的家裏,與韓林交惡的王相舉立馬表示,這事絕對不能讓那姓韓的好過。
王相舉一麵讓高長福於次日去縣衙擊鼓,另一方麵也給與王家交好的大理寺寺丞劉思誨去了信,斥其甫一到任,便顯露出跋扈之性,先辱罵主薄,再縱兵欺民,致使民怨騰沸。
反複添油加醋,洋洋灑灑地寫了厚厚的一封。
大理寺是三司之一,劉思誨更是當過禦史,到時候鼓動一下聯合幾個禦史,在禦前參他韓林一本,叫他吃不了兜著走。
兩個人甚至已經想到了吃了參以後灰溜溜的模樣,心中不由得得意異常,你韓林雖然是第一個倒魏的,在天下廣有盛名,但還不是要在樂亭這裏栽跟頭!
高長福接過方巾,狠狠地擤了一把鼻涕,隨後又將方巾甩了迴去,沒有說話,隻是揚起腦袋冷眼看著不遠處的三堂匾額。
縣衙的大堂是又稱為縣廳、牧愛堂、親民堂等等,是最為常見的升堂審案、日常辦公之所,左右兩側分設儀仗庫和讚政亭,是縣丞和主薄典吏的辦公之所。
穿過大堂來到後院,左右兩側的廂房便是縣中六房所在,左為吏戶禮,右為兵刑工,此外還有糧科、馬科、承發房、鋪長司(驛站)等,也從各房分出,位列其中。
縣獄、吏廨、庫房、糧房,廚室又分布在六房的外圍環繞。
再之後便是二堂,又稱退思堂,改堂、觀醒堂等等,是知縣預審案件和小憩之所。
二堂後有一道宅門,也就是現在他們所處的地方,再往裏便是內衙了。
內衙裏麵有三堂、知縣廨、縣丞衙、主簿衙、典吏衙、住所、書房、花廳、後花園等等。
三堂一般是知縣接待上級官員,商議政事和辦公起居之所,在縣衙當中,是除了大堂以外最大的建築。
此外,三堂也承擔著一些涉及機密乃至不方便公開審理的花案(褻、奸等案)。
看著三堂的匾額,高長福嘴角浮現出一絲冷笑,看來這韓林是怕了,求了知縣李鳳翥不在大堂公審,而在三堂秘審。
腦中迴想起王相舉的話,這一番,即便不讓他韓林下獄,也要讓他去職走人!
今上聖明,禦極以後倒台、乃至下獄處死的大官兒還少麽?
他韓林一個五品守備,是能比得上黃立極、施鳳來這樣的閣老,還是能比的上周應秋、薛貞這樣的六部尚書?
高長福拉住前麵的引路的師爺,手中一翻,一塊二兩來重的銀子便落進了師爺的手中。
高長福問道:“夫子,那韓林可是到了?”
師爺攏在袖子裏的手輕輕一顛,挑了挑眉毛笑著低聲道:“到了,不僅是他,李知縣、熊縣丞和王主薄俱在。”
聽到王相舉也在,高長福的心中安定了一些,他輕咳了一下,十分有眼力見的管家立馬揮了揮手,兩個家仆就上前替高長福整理儀容。
高長福隨後又活動了下已經鬆弛的麵部肌肉,盡量表現出一副悲憤欲絕的表情出來,隨後在師爺的帶領下,邁步走進了堂中。
高長福進門後的一瞬間便搶倒在地,準備鳴冤。
可他嘴裏剛嚎了一聲:“小……”
然而他還沒把那個“民”字說出口,就聽見“啪”地一聲驚堂木響。
高長福被驚得渾身肉一顫,將後麵的話都咽了下去。
驚堂木響後,就聽見一個聲音道:“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呐?”
一時間整個三堂內鴉雀無聲。
高長福這才抬起頭來,就看見堂上正中坐著的知縣李鳳翥的左邊,一個年輕的武官半空中的手中正捏著驚堂木,揚起的頭正看著他。
李鳳翥正偏過頭看著他,臉上十分錯愕。
李鳳翥的右邊,縣丞熊應泰眼睛瞪得大大的,這在這年輕武官的左邊,主薄王相舉臉色異常難看,仿佛是吃了蒼蠅一般,說不出來的難受。
看到這武官身上的補子,以及他所說的話,高長福瞬間就明白了。
這人,便是他狀告的對象:加正五品武德將軍銜的樂亭營守備,韓林。
看著眼前根本不符合常理的情景,又被韓林搶了白,高長福的腦子略微有些發懵,可能成為樂亭縣有名的鄉紳,高長福自然也不是易與之輩,
他馬上就換上了一副怒容:“我……”
“啪”地又是一聲驚堂木響,又將高長福後麵的話給堵住了。
“你什麽你,本官問你話呢,堂下何人,狀告本官。”
連續兩次,即便高長福再修身養性,也不由得被他噎地直翻白眼。
他身後跟著的管家立馬從兜裏掏出了一方蓮雲靈芝紋的刺繡方巾,一邊遞給高長福,一邊躬身諂媚地說道:“老爺,還需保重身體才是。莫要憂心,等今日裏過完了堂,那韓林敢不放人?沒準晚間就能見到少爺了。”
高家原本是王家的家仆,百多年前祖墳冒青煙,祖裏出了個舉人,逆襲成為知縣,這才脫了賤籍。
又經過百五十年的經營,才有了今日,雖然還比不上王家、張家這樂亭的兩大豪族,但在士紳裏,也是排的上號的。
但由於幾世前的主仆關係,高家仍以王家馬首是瞻,幾個月前沒有去接官亭迎接韓林的便有他們家一個。
雖然後來聽說那姓韓的守備大大地落了王相舉的臉麵,但高長福也渾不在意,畢竟作為士紳他們和知縣的交集更多一些,和武官的交集就少了很多。
但人算不如天算,誰能想到曆任守備、千總都沒有動已經被他家吃進去的軍田,這姓韓的竟然敢動!
不僅捉了他家的家仆不說,後來竟然敢當著兩三千人的麵兒,將他的嫡子也一並捉了去。
他那嫡子雖然性格有些毛躁,但他一個守備武官,未行緝查,沒有公文,安能隨隨便便抓了好幾十的良民?
這不僅是得罪了他們高家,同時連帶著縣尊、縣丞、主薄這三個縣官的臉也啪啪地抽了。
高長福不顧高齡連夜坐馬車來到的縣中,住進了主薄王相舉的家裏,與韓林交惡的王相舉立馬表示,這事絕對不能讓那姓韓的好過。
王相舉一麵讓高長福於次日去縣衙擊鼓,另一方麵也給與王家交好的大理寺寺丞劉思誨去了信,斥其甫一到任,便顯露出跋扈之性,先辱罵主薄,再縱兵欺民,致使民怨騰沸。
反複添油加醋,洋洋灑灑地寫了厚厚的一封。
大理寺是三司之一,劉思誨更是當過禦史,到時候鼓動一下聯合幾個禦史,在禦前參他韓林一本,叫他吃不了兜著走。
兩個人甚至已經想到了吃了參以後灰溜溜的模樣,心中不由得得意異常,你韓林雖然是第一個倒魏的,在天下廣有盛名,但還不是要在樂亭這裏栽跟頭!
高長福接過方巾,狠狠地擤了一把鼻涕,隨後又將方巾甩了迴去,沒有說話,隻是揚起腦袋冷眼看著不遠處的三堂匾額。
縣衙的大堂是又稱為縣廳、牧愛堂、親民堂等等,是最為常見的升堂審案、日常辦公之所,左右兩側分設儀仗庫和讚政亭,是縣丞和主薄典吏的辦公之所。
穿過大堂來到後院,左右兩側的廂房便是縣中六房所在,左為吏戶禮,右為兵刑工,此外還有糧科、馬科、承發房、鋪長司(驛站)等,也從各房分出,位列其中。
縣獄、吏廨、庫房、糧房,廚室又分布在六房的外圍環繞。
再之後便是二堂,又稱退思堂,改堂、觀醒堂等等,是知縣預審案件和小憩之所。
二堂後有一道宅門,也就是現在他們所處的地方,再往裏便是內衙了。
內衙裏麵有三堂、知縣廨、縣丞衙、主簿衙、典吏衙、住所、書房、花廳、後花園等等。
三堂一般是知縣接待上級官員,商議政事和辦公起居之所,在縣衙當中,是除了大堂以外最大的建築。
此外,三堂也承擔著一些涉及機密乃至不方便公開審理的花案(褻、奸等案)。
看著三堂的匾額,高長福嘴角浮現出一絲冷笑,看來這韓林是怕了,求了知縣李鳳翥不在大堂公審,而在三堂秘審。
腦中迴想起王相舉的話,這一番,即便不讓他韓林下獄,也要讓他去職走人!
今上聖明,禦極以後倒台、乃至下獄處死的大官兒還少麽?
他韓林一個五品守備,是能比得上黃立極、施鳳來這樣的閣老,還是能比的上周應秋、薛貞這樣的六部尚書?
高長福拉住前麵的引路的師爺,手中一翻,一塊二兩來重的銀子便落進了師爺的手中。
高長福問道:“夫子,那韓林可是到了?”
師爺攏在袖子裏的手輕輕一顛,挑了挑眉毛笑著低聲道:“到了,不僅是他,李知縣、熊縣丞和王主薄俱在。”
聽到王相舉也在,高長福的心中安定了一些,他輕咳了一下,十分有眼力見的管家立馬揮了揮手,兩個家仆就上前替高長福整理儀容。
高長福隨後又活動了下已經鬆弛的麵部肌肉,盡量表現出一副悲憤欲絕的表情出來,隨後在師爺的帶領下,邁步走進了堂中。
高長福進門後的一瞬間便搶倒在地,準備鳴冤。
可他嘴裏剛嚎了一聲:“小……”
然而他還沒把那個“民”字說出口,就聽見“啪”地一聲驚堂木響。
高長福被驚得渾身肉一顫,將後麵的話都咽了下去。
驚堂木響後,就聽見一個聲音道:“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呐?”
一時間整個三堂內鴉雀無聲。
高長福這才抬起頭來,就看見堂上正中坐著的知縣李鳳翥的左邊,一個年輕的武官半空中的手中正捏著驚堂木,揚起的頭正看著他。
李鳳翥正偏過頭看著他,臉上十分錯愕。
李鳳翥的右邊,縣丞熊應泰眼睛瞪得大大的,這在這年輕武官的左邊,主薄王相舉臉色異常難看,仿佛是吃了蒼蠅一般,說不出來的難受。
看到這武官身上的補子,以及他所說的話,高長福瞬間就明白了。
這人,便是他狀告的對象:加正五品武德將軍銜的樂亭營守備,韓林。
看著眼前根本不符合常理的情景,又被韓林搶了白,高長福的腦子略微有些發懵,可能成為樂亭縣有名的鄉紳,高長福自然也不是易與之輩,
他馬上就換上了一副怒容:“我……”
“啪”地又是一聲驚堂木響,又將高長福後麵的話給堵住了。
“你什麽你,本官問你話呢,堂下何人,狀告本官。”
連續兩次,即便高長福再修身養性,也不由得被他噎地直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