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城亦搭了戲台。
石坊街的小院內,韓林站在簡陋的木台上,手裏捧著一卷書冊。
院中已經鋪了草,戰兵們按隊坐在戲台前,高勇等隊官亦站在台下,微仰著頭看著台上的韓林。
見人都到齊了,韓林和站在台冊的金士麟對視了一眼,隨後向著台下高聲說道:“月前進剿奴地,我麾下戰兵英挺馳往,戰於杜屯,直搗三岔,陣斬奴賊什三,旌旗所至,奴賊望風而靡!”
台下歡聲雷動。
雖然沒有參加戰鬥的半數戰兵,在三日前迴返的大軍口中得知了當時的情形,但聽到自己貼隊官親口宣說,仍然血脈賁張,一股驕傲自豪之意悠然而生。
韓林頓了頓,看了看下麵聚精會神聽著的一眾戰兵,輕咳了一聲繼續高聲道:“然錚錚戎伐,生死難料,我隊亦有折損。”
接著,韓林低下頭去,將手中的書冊翻了一頁,抑揚頓挫地念道:
“王家富,撫順人士,昔為礦徒,天啟六年十一月應募隊中。先是,乙隊戰兵,至是,丙隊左伍長。天啟七年二月隨隊進剿奴地,戰歿杜家屯,年三十二。”
“關鐵,錦州人士,昔為大戶車夫,天啟六年十一月應募隊中。甲隊戰兵,天啟七年二月隨隊進剿奴地,戰歿杜家屯,年三十八。”
“魯新財,登州人士,昔為纖夫,天啟六年十二月應募隊中。丁隊戰兵,天啟七年二月隨隊進剿奴地,戰歿杜家屯,年二十六。”
“曹甲,處州人士,昔為浙兵、後因兵變事發配錦州,充為雜役,天啟六年十二月應募隊中,丙隊戰兵,天啟七年二月隨隊進剿奴地,戰歿杜家屯,年二十八。”
“張老三,本名不詳,家鄉不詳,聽其口音陝甘人士,天啟六年十二月應募隊中,丙隊戰兵,天啟七年二月隨隊進剿奴地,於杜家屯重傷、不治,年約……十九。”
“此五人耳,皆已收斂遺骸,葬入錦州西郊彈子山。”
聽到戰死戰兵的人事,台下的眾人皆有些戚戚,紛紛低下頭去。
隱隱有慟哭聲傳來。
是和上述五人相識者所發出的。
韓林深深吸了口氣,繼續抑揚頓挫地高聲道:“時前鋒左營貼隊官韓林慨而雲:‘死國事者,不可使之無名。’
“族譜不載爾事,縣誌不錄爾名,煌煌赫赫憑何祭悼?今,我軍辟軍史,開傳冊,書鐵骨熱血,記義魄忠靈。旌旗展招,軍在,則史錄不停,為萬世後人傳。”
“王家富等五人者,慷慨奮勇,戰敵於先,舍命而不惜身。特錄入《軍史·忠魂冊》,以彰功勳!”
台下一片嘩然,戰兵們互相顧盼,都從彼此的眼睛裏看到了不可思議的震驚之色。
這是什麽?!
這是青史留名!
過往能夠青史留名的,非官即富。
但今天,貼隊官韓林說要開辟軍史,記載軍內人事,甚至能夠記錄他們這群泥腿子、軍漢卒伍的故事。
長久以來,他們不知為何戰,戰為何。
功勞賞賜,那都是當官們的,鮮有卒伍能夠從中獲得利益。
但,今天!自己的貼隊官給了一個機會。
青史留名!
這對於任何男兒來說,都是抵擋不住的誘惑。
甚至,有些人已經不再為這些人的死感到悲傷和憂悶,隻感覺為什麽死的不是自己,這樣軍中史冊也能夠記載名姓。
今日記載的,是自貼隊建立以來的第一批戰死者。
往後的戰事會越來越多,戰歿者也會越來越多,但真正能記於軍史的,絕對會越來越難,肯定非大功不可。
韓林大聲喊了幾嗓子,才在幾個隊官的幫助下,讓紛嚷的眾人再次安靜下來。
“除《軍史》載錄事跡外,戰歿者每人發補銀二十兩給予親眷,如有親眷願為軍中商事出力者,優先錄用。如似張老三無親眷者,由軍中以其名收養一子,從其姓,延傳香火。”
戰兵們再次瞪大了眼睛,戰死了親眷還有銀錢可拿,如果沒有親眷了,軍中還會給收養義子來傳遞香火。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原本韓林麾下的戰兵,不僅不克扣銀餉,足額發放,偶爾還能吃到葷腥。與他們所見的其他戰兵相比,能夠吃飽穿暖,這哪裏是當兵吃糧,簡直是猶入天堂。
雖然日日皆操的訓練累些,但當兵吃糧,這累些算什麽事?
今日還有機會青史留名,生前死後皆無需擔憂,自有軍中安排,自己隻要賣命即可。
但他們也害怕,因為也有隊中的戰兵實在懶散或觸犯了軍規,被踢出隊中去。
今日這些事傳揚出去,不知道那幾個被踢出去的,腸子都要悔青了,而且肉眼可見的,今日的事要傳出去,肯定會有越來越多人前來依附,到時候競爭的壓力就更大了。
不過那都是後事了,此時坐在幹草上的戰兵們,人人喜形於色,一時間群情奮勇,紛紛高聲讚揚韓大人和各位隊官的仁義。
剛剛壓製下去的聲音,再次喧嘩了起來。
韓林和站在台側的金士麟相視一笑。
軍伍最在乎什麽?曰糧餉,如今糧餉不愁,那就是功勳了和生前身後事了。
韓林將他們的後顧之憂完全解決,可以想象的到,日後這些人的戰意和士氣將會有多足。
但,這還不夠。
韓林衝金士麟點了點頭,隨後站在一側,金士麟又捧著一冊走到了台前。
台下的戰兵們此時更加好奇,不知道這個冷麵的馬戰操訓官要做什麽。
金士麟在韓林的軍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不親自帶隊,但有操練之權,而且其人不苟言笑,讓戰兵們是又敬又畏。
韓林一直以來都是恭謙和藹的麵目,但金士麟可不是,幾乎每個戰兵都挨過他的鞭子。
因此金士麟站到台上時,原本還叫嚷歡唿的戰兵們,瞬間就閉了嘴。
金士麟的鞭子打的太狠了。
但今日金士麟仿佛換了一個人一般,臉上浮現出一絲輕輕的笑意,揚了揚手裏的冊子開口道:“戰殞者已彰其功,然勳勞僅記死者乎?非也!除《忠魂冊》外,軍史再開《戰功冊》一冊,以策生者之勳。”
言罷,金士麟環顧了一下,最後落在了甲字隊中的陶國振身上。
“甲字隊戰兵,陶國振,出列!”
陶國振微微一愣,隨後站了起來,快步走到了台上。
“今,有甲字隊戰兵陶國振者,臨惡敵而不亂,處戰事而不驚。先是,逆流越馬阻追擊之敵;至是,一擊而斃賊奴突圍大頭目。特記勳功二等,賞銀十兩,擢授甲字隊右伍長,及領教導隊銃筒訓導官,教授馬步銃筒事。”
“等什麽呢!還不趕緊謝過韓大人,金訓導!”
高勇見自己麾下的這個陶國振仍在張著嘴發愣,有些恨鐵不成鋼地對著陶國振大罵道。
緩過神來的陶國振趕忙單膝跪下,鄭重地向韓林和金士麟行了一個禮,高聲道:“屬下謝過韓大人、金大人、高管隊!”
韓林笑容滿麵從台側走了過來,他身邊還跟著被他特邀過來觀禮的何歆。
何歆手中托著一個小木盤,上麵整整齊齊地碼放著五個二兩的銀錠。
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韓林將何歆充為了禮儀,畫了淡淡的妝容,在一群軍漢的環繞下實屬是獨秀一枝。
韓林扶起仍跪在地上的陶國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陶伍長,今日策勳,可喜可賀,往後還要用心才是。”
“屬下,定不辱命!”
陶國振站的筆直,有些激動地答道,鼻涕眼淚已經糊了一眼。
隨後韓林從何歆手中接過托盤,交予了陶國振。
升官又發財。
陶國振在一片豔羨當中走下了台。
“教導隊騎射訓導官,蘇日格,出列!”
原本在站在旁邊抱著膀子笑嘻嘻地看熱鬧的蘇日格也同樣一愣。
他沒想到竟然還有自己的事,連忙蹦跳著躥上了台。
“今有騎射訓導官蘇日格者,揚鞭躍馬,奔走於前。先是,合金士麟之力救援東江鎮坐營官毛有福;至是,獨斬賊奴小頭目一員,特記勳功三等,賞銀五兩。”
對於這個蒙古的小娃子,韓林十分喜愛,對著他微微一眨眼,笑道:“蘇日格,你雖非我屬,但先有教授之勞,又有斃敵之功,亦該賞賜。”
蘇日格興奮地搓著手,一邊接過小木盤一邊笑嘻嘻地對著韓林問道:“韓大人,俺能不迴草原上去不?”
韓林一愣,隨後大喜:“自無不可!”
隨後金士麟逐個策功,幾個隊官以及他自己都有功勞在身,但都是一些小功,不記勳冊,隻有賞銀。
最後金士麟又宣布,本次隨征出戰的戰兵們,都額外賞了一兩銀子,讓台下更加歡唿雷動。
金士麟策勳的事完畢後,韓林再次走上了台:“冠冕堂皇的話,咱老子也說夠了,想來你們也聽夠了。”
“接下來,咱們便一起聽那咿咿呀呀地大戲。”
台下爆發出一陣笑聲,這時節娛樂項目比較少,戲班隻有節日可見。
韓林為了緩解從征和傷亡所帶了的壓抑情緒,特請了戲班搭台唱戲,這效果果然不錯。
“別忙。”
韓林對著台下笑道:“咱們可都要記清楚了,今天這台戲,不是俺請你們的,是戰死的那幾位弟兄請你們的,想來他們也不想看到你們因為他們而鬱鬱,咱們可莫要忘了他們的名姓!”
韓林雙手向下一壓,將台下的眾人的聲音都壓了下去,高聲道:“我來問爾,戰死者誰?!”
“王家富!關鐵!魯新財!曹甲!張老三!”
幾人的名姓隨著台下的大唿,直衝天際。
三唿罷,韓林一揮手。
“開戲!”
咚咚鏘的鑼鼓聲瞬間炸響。
石坊街的小院內,韓林站在簡陋的木台上,手裏捧著一卷書冊。
院中已經鋪了草,戰兵們按隊坐在戲台前,高勇等隊官亦站在台下,微仰著頭看著台上的韓林。
見人都到齊了,韓林和站在台冊的金士麟對視了一眼,隨後向著台下高聲說道:“月前進剿奴地,我麾下戰兵英挺馳往,戰於杜屯,直搗三岔,陣斬奴賊什三,旌旗所至,奴賊望風而靡!”
台下歡聲雷動。
雖然沒有參加戰鬥的半數戰兵,在三日前迴返的大軍口中得知了當時的情形,但聽到自己貼隊官親口宣說,仍然血脈賁張,一股驕傲自豪之意悠然而生。
韓林頓了頓,看了看下麵聚精會神聽著的一眾戰兵,輕咳了一聲繼續高聲道:“然錚錚戎伐,生死難料,我隊亦有折損。”
接著,韓林低下頭去,將手中的書冊翻了一頁,抑揚頓挫地念道:
“王家富,撫順人士,昔為礦徒,天啟六年十一月應募隊中。先是,乙隊戰兵,至是,丙隊左伍長。天啟七年二月隨隊進剿奴地,戰歿杜家屯,年三十二。”
“關鐵,錦州人士,昔為大戶車夫,天啟六年十一月應募隊中。甲隊戰兵,天啟七年二月隨隊進剿奴地,戰歿杜家屯,年三十八。”
“魯新財,登州人士,昔為纖夫,天啟六年十二月應募隊中。丁隊戰兵,天啟七年二月隨隊進剿奴地,戰歿杜家屯,年二十六。”
“曹甲,處州人士,昔為浙兵、後因兵變事發配錦州,充為雜役,天啟六年十二月應募隊中,丙隊戰兵,天啟七年二月隨隊進剿奴地,戰歿杜家屯,年二十八。”
“張老三,本名不詳,家鄉不詳,聽其口音陝甘人士,天啟六年十二月應募隊中,丙隊戰兵,天啟七年二月隨隊進剿奴地,於杜家屯重傷、不治,年約……十九。”
“此五人耳,皆已收斂遺骸,葬入錦州西郊彈子山。”
聽到戰死戰兵的人事,台下的眾人皆有些戚戚,紛紛低下頭去。
隱隱有慟哭聲傳來。
是和上述五人相識者所發出的。
韓林深深吸了口氣,繼續抑揚頓挫地高聲道:“時前鋒左營貼隊官韓林慨而雲:‘死國事者,不可使之無名。’
“族譜不載爾事,縣誌不錄爾名,煌煌赫赫憑何祭悼?今,我軍辟軍史,開傳冊,書鐵骨熱血,記義魄忠靈。旌旗展招,軍在,則史錄不停,為萬世後人傳。”
“王家富等五人者,慷慨奮勇,戰敵於先,舍命而不惜身。特錄入《軍史·忠魂冊》,以彰功勳!”
台下一片嘩然,戰兵們互相顧盼,都從彼此的眼睛裏看到了不可思議的震驚之色。
這是什麽?!
這是青史留名!
過往能夠青史留名的,非官即富。
但今天,貼隊官韓林說要開辟軍史,記載軍內人事,甚至能夠記錄他們這群泥腿子、軍漢卒伍的故事。
長久以來,他們不知為何戰,戰為何。
功勞賞賜,那都是當官們的,鮮有卒伍能夠從中獲得利益。
但,今天!自己的貼隊官給了一個機會。
青史留名!
這對於任何男兒來說,都是抵擋不住的誘惑。
甚至,有些人已經不再為這些人的死感到悲傷和憂悶,隻感覺為什麽死的不是自己,這樣軍中史冊也能夠記載名姓。
今日記載的,是自貼隊建立以來的第一批戰死者。
往後的戰事會越來越多,戰歿者也會越來越多,但真正能記於軍史的,絕對會越來越難,肯定非大功不可。
韓林大聲喊了幾嗓子,才在幾個隊官的幫助下,讓紛嚷的眾人再次安靜下來。
“除《軍史》載錄事跡外,戰歿者每人發補銀二十兩給予親眷,如有親眷願為軍中商事出力者,優先錄用。如似張老三無親眷者,由軍中以其名收養一子,從其姓,延傳香火。”
戰兵們再次瞪大了眼睛,戰死了親眷還有銀錢可拿,如果沒有親眷了,軍中還會給收養義子來傳遞香火。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原本韓林麾下的戰兵,不僅不克扣銀餉,足額發放,偶爾還能吃到葷腥。與他們所見的其他戰兵相比,能夠吃飽穿暖,這哪裏是當兵吃糧,簡直是猶入天堂。
雖然日日皆操的訓練累些,但當兵吃糧,這累些算什麽事?
今日還有機會青史留名,生前死後皆無需擔憂,自有軍中安排,自己隻要賣命即可。
但他們也害怕,因為也有隊中的戰兵實在懶散或觸犯了軍規,被踢出隊中去。
今日這些事傳揚出去,不知道那幾個被踢出去的,腸子都要悔青了,而且肉眼可見的,今日的事要傳出去,肯定會有越來越多人前來依附,到時候競爭的壓力就更大了。
不過那都是後事了,此時坐在幹草上的戰兵們,人人喜形於色,一時間群情奮勇,紛紛高聲讚揚韓大人和各位隊官的仁義。
剛剛壓製下去的聲音,再次喧嘩了起來。
韓林和站在台側的金士麟相視一笑。
軍伍最在乎什麽?曰糧餉,如今糧餉不愁,那就是功勳了和生前身後事了。
韓林將他們的後顧之憂完全解決,可以想象的到,日後這些人的戰意和士氣將會有多足。
但,這還不夠。
韓林衝金士麟點了點頭,隨後站在一側,金士麟又捧著一冊走到了台前。
台下的戰兵們此時更加好奇,不知道這個冷麵的馬戰操訓官要做什麽。
金士麟在韓林的軍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不親自帶隊,但有操練之權,而且其人不苟言笑,讓戰兵們是又敬又畏。
韓林一直以來都是恭謙和藹的麵目,但金士麟可不是,幾乎每個戰兵都挨過他的鞭子。
因此金士麟站到台上時,原本還叫嚷歡唿的戰兵們,瞬間就閉了嘴。
金士麟的鞭子打的太狠了。
但今日金士麟仿佛換了一個人一般,臉上浮現出一絲輕輕的笑意,揚了揚手裏的冊子開口道:“戰殞者已彰其功,然勳勞僅記死者乎?非也!除《忠魂冊》外,軍史再開《戰功冊》一冊,以策生者之勳。”
言罷,金士麟環顧了一下,最後落在了甲字隊中的陶國振身上。
“甲字隊戰兵,陶國振,出列!”
陶國振微微一愣,隨後站了起來,快步走到了台上。
“今,有甲字隊戰兵陶國振者,臨惡敵而不亂,處戰事而不驚。先是,逆流越馬阻追擊之敵;至是,一擊而斃賊奴突圍大頭目。特記勳功二等,賞銀十兩,擢授甲字隊右伍長,及領教導隊銃筒訓導官,教授馬步銃筒事。”
“等什麽呢!還不趕緊謝過韓大人,金訓導!”
高勇見自己麾下的這個陶國振仍在張著嘴發愣,有些恨鐵不成鋼地對著陶國振大罵道。
緩過神來的陶國振趕忙單膝跪下,鄭重地向韓林和金士麟行了一個禮,高聲道:“屬下謝過韓大人、金大人、高管隊!”
韓林笑容滿麵從台側走了過來,他身邊還跟著被他特邀過來觀禮的何歆。
何歆手中托著一個小木盤,上麵整整齊齊地碼放著五個二兩的銀錠。
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韓林將何歆充為了禮儀,畫了淡淡的妝容,在一群軍漢的環繞下實屬是獨秀一枝。
韓林扶起仍跪在地上的陶國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陶伍長,今日策勳,可喜可賀,往後還要用心才是。”
“屬下,定不辱命!”
陶國振站的筆直,有些激動地答道,鼻涕眼淚已經糊了一眼。
隨後韓林從何歆手中接過托盤,交予了陶國振。
升官又發財。
陶國振在一片豔羨當中走下了台。
“教導隊騎射訓導官,蘇日格,出列!”
原本在站在旁邊抱著膀子笑嘻嘻地看熱鬧的蘇日格也同樣一愣。
他沒想到竟然還有自己的事,連忙蹦跳著躥上了台。
“今有騎射訓導官蘇日格者,揚鞭躍馬,奔走於前。先是,合金士麟之力救援東江鎮坐營官毛有福;至是,獨斬賊奴小頭目一員,特記勳功三等,賞銀五兩。”
對於這個蒙古的小娃子,韓林十分喜愛,對著他微微一眨眼,笑道:“蘇日格,你雖非我屬,但先有教授之勞,又有斃敵之功,亦該賞賜。”
蘇日格興奮地搓著手,一邊接過小木盤一邊笑嘻嘻地對著韓林問道:“韓大人,俺能不迴草原上去不?”
韓林一愣,隨後大喜:“自無不可!”
隨後金士麟逐個策功,幾個隊官以及他自己都有功勞在身,但都是一些小功,不記勳冊,隻有賞銀。
最後金士麟又宣布,本次隨征出戰的戰兵們,都額外賞了一兩銀子,讓台下更加歡唿雷動。
金士麟策勳的事完畢後,韓林再次走上了台:“冠冕堂皇的話,咱老子也說夠了,想來你們也聽夠了。”
“接下來,咱們便一起聽那咿咿呀呀地大戲。”
台下爆發出一陣笑聲,這時節娛樂項目比較少,戲班隻有節日可見。
韓林為了緩解從征和傷亡所帶了的壓抑情緒,特請了戲班搭台唱戲,這效果果然不錯。
“別忙。”
韓林對著台下笑道:“咱們可都要記清楚了,今天這台戲,不是俺請你們的,是戰死的那幾位弟兄請你們的,想來他們也不想看到你們因為他們而鬱鬱,咱們可莫要忘了他們的名姓!”
韓林雙手向下一壓,將台下的眾人的聲音都壓了下去,高聲道:“我來問爾,戰死者誰?!”
“王家富!關鐵!魯新財!曹甲!張老三!”
幾人的名姓隨著台下的大唿,直衝天際。
三唿罷,韓林一揮手。
“開戲!”
咚咚鏘的鑼鼓聲瞬間炸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