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陳星淩頗無奈解釋:“不是我不簽約,是一般都得設計方案定下來後,再來簽約開始動工。本來這兩天就要帶莫師傅上門去做設計——現在好了,什麽都不用了。”


    馬大禮滿臉寫著生氣:“本來都說定了,我們的工期也都安排出來,冒冒然就說推遲到三年後!誰知三年後又是什麽光景!到時指不定咱們都不幹這一行了!”


    “沒法子。”陳星淩搖頭:“人家兒媳婦不肯,老郭也不好說什麽。”


    馬大禮忍不住問:“就是那個傳得沸沸揚揚的秦甜甜吧?聽說她是你們上京城的老鄉,船廠那邊好多人都認得她。”


    “呀?!”陳星淩驚訝瞪眼:“你也認得她?”


    馬大禮搖頭,眼底盡是嫌棄。


    “我認識她做甚!去年船廠的員工天天往外說,說她跟郭世景還沒結婚就勾勾搭搭在一起,主動倒貼還未婚先孕。後來她還自己跑上門哀求郭太太接受她,聽說最終是郭廠長拍板同意了婚事。雖然不認識,可她的名聲臭得不行,想要不知道都難!”


    陳星淩憋笑:“難怪老一輩的人總說‘人在家,名聲在外’!”


    “那當然。”馬大禮毫不客氣道:“這渝城再大,也大不過街頭巷尾三姑六婆的嘴巴。我是本地人,四周多數人都認得,想要知道什麽還是挺容易的。”


    陳星淩想了想,提議:“既然老郭的房子暫時建不了,咱們爭取這半個月內把繡花廠的初步工作給搞起來。這事也是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了。老郭的房子不建也好,我們反而能抽出時間全心全意應付繡花廠的事。”


    “好。”馬大禮道:“天無絕人之路,總會有法子走下去的。老廖那邊的園子建得挺好的,他時不時幫我們做一些口頭宣傳,能得到顧客的信賴和廣告,比一些虛無的口號強多了。咱們已經打下了口碑,以後不愁沒生意上門。那咱們先忙繡花廠的事吧。”


    陳星淩提議:“原材料不難找,買布料和線,外加一些輔助的竹架子之類的。”


    “這些我已經打聽過了。”馬大禮道:“哪裏最便宜,哪裏的質量最好,我都已經問得仔仔細細。”


    陳星淩想都沒想,道:“我們隻買質量最好的,不圖最便宜的。”


    “……本錢哎!”馬大禮忍不住嘲笑:“咱們是要靠利潤賺錢,成本壓縮得越低,才能賺得越多。”


    陳星淩儼然有自己的主意,解釋:“其他可以盡量壓縮,但布料和紗線的質量必須要最好的。想要我們的產品一直立於不敗之地,唯有靠質量,而不是低價。目前那邊的經濟條件比咱們好,他們缺的是好品質的手工藝品,而不是一些廉價低質的東西。我們要把它當成手工藝術品來製造,而不是普普通通的家庭用品。”


    馬大禮連連點頭:“你向來有主意,我聽你的就是。”


    “不。”陳星淩搖頭:“我不可能什麽都對。我偶爾會有想岔或說錯的時候,你如果有自己的看法,就得直接說出來。咱們要進步,靠的是彼此合作的力量,而不是一人獨斷專橫。”


    馬大禮不好意思笑了,低聲:“你放心,我記住了。你說得對,我才會聽你的。如果你說得不行,我……我也會提自己的看法。”


    陳星淩讚許點頭:“這就對了嘛!咱們是合作關係,不是上下級關係,你可得搞清楚哎!你也是股東之一,不是我們請的師傅。”


    “哈哈!”馬大禮大笑:“行,我知道了。原材料方麵,我先去貨比三家,然後再帶你一塊兒去砍價說定價格。”


    陳星淩又問:“三月四芳平時還會繡花吧?工人方麵的手藝才是最重要的。”


    “會。”馬大禮解釋:“不過她們是去年剛學的,會的花樣不多。繡娘方麵,自然是幹得越久經驗越好。”


    陳星淩忍不住問:“有沒有什麽大師傅?”


    “自然有。”馬大禮答:“渝城這邊還是有一兩個繡花師傅的,隻是——隻是她們的要價高了些,大概要高三分之一。”


    陳星淩眼睛微動,提議:“高一些也沒關係,請她們來咱們廠裏坐鎮。咱們可以額外給她們一些辛苦費,讓她們幫忙帶一帶年輕的繡娘。這樣的指尖功夫,隻要有人點撥幾迴,自己勤加練習,很快就能學起來。”


    馬大禮無奈低笑,撓了撓腦袋。


    “原材料那些,其實並不難。在我看來,還是工人方麵最難。渝城這邊從沒有過什麽繡花廠。好幾十年來,都是一個個的小作坊模式存在著。小作坊或大或小,大的幾十個工人,小的二三十個。小作坊負責發放和收集,工人們拿迴家繡好以後就去小作坊交貨並取錢。”


    陳星淩點點頭:“小作坊的利潤還是不錯的。商人會固定來小作坊收貨,然後再運到外地去賣。在我看來,商人的利潤才是最高的。”


    馬大禮苦笑:“幹活的人曆來都是賺最少的。其實,大多數的姑娘家或有空閑的大媽大嬸都喜歡繡娘這一行當。進工廠好單位上班,需要人脈關係和本領,也需要一些學曆輔助。大多數沒受教育的女孩子或大媽大嬸都隻能靠這些辛苦活兒賺錢。”


    “繡工也是一門技藝。”陳星淩雖然自己不會,可她頗認可這一項技藝,“想要學好繡工,也是得下苦功夫學的。”


    馬大禮點點頭:“是呀!大多數人都是在大人或長輩的牽引下,一邊學一邊做,直到自己也能掌握。雖然工錢不高,也很辛苦,但能有賺錢的機會大家都很珍惜。還有,另一個喜歡的原因是能一手交貨一手交錢。”


    “都這樣?”陳星淩挑眉問:“沒有月結的?”


    馬大禮解釋:“打聽過了,隻有兩三個小作坊是半月結或一旬結一次。有些手腳麻利的繡娘,一天能賺一塊多。十幾天繡上一張大床單,一次能領十幾塊錢。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講,十幾塊錢是一個頗大的數目。”


    “那是那是。”陳星淩忍不住問:“三月四芳白天要上課,晚上和周末大概能賺多少錢?”


    馬大禮早已經了解過了,答:“一周大概三塊左右。我不讓她們晚上熬夜,讓她們十點就必須去睡覺。燈光不明亮,繡娘們也舍不得開亮燈怕浪費電費,好些繡娘年紀輕輕就熬壞了眼睛。”


    “電費還是蠻貴的。”陳星淩若有所思,道:“聽說有一些繡娘晚上會召集起來在固定的房間一起繡花,燈光一起共享,然後電費一起分攤。”


    馬大禮苦笑:“不這樣的話,手腳忙一些的繡娘賺的錢還不夠還電費。鄉下地方好些人喜歡用油燈,不舍得用電燈。最誇張的是十幾個繡娘共享一台小油燈,晚上熬夜幹活,隻為多賺一些錢。燈光暗,人也多,擋來擋去的,看不清楚的大有人在。這也是大多數繡娘眼睛近視或不好的原因。”


    陳星淩默默思考著。


    馬大禮壓低嗓音:“買布料紗線容易,最難的是找工人。繡娘們都已經在各自的手工作坊手下幹活,一般來講都比較固定,擺動來去的比較少。我們要用什麽模式,怎麽招攬工人繡娘來幹活,才是最難的。”


    “咱們來想想吧。”陳星淩低聲:“模式咱們可以采用靈活式就業,要區別於小作坊的曆來傳統模式,也要兼顧繡娘工人的實際情況。”


    馬大禮聽得一愣一愣的,問:“靈活就業?什麽意思?”


    陳星淩想了想,答:“咱們是繡花廠,不是普通小作坊,所以咱們不能跟他們一樣隻負責發放和收貨。我們必須有自己的用工模式。”


    “比如……哪一些?”馬大禮不明所以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書七零帶億萬物資當辣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方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方橙並收藏穿書七零帶億萬物資當辣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