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晨時一刻,五十二名新人弟子,俱早早來到外殿道觀等候,生怕遲到給執事長老,留下不好之印象。
離早課上尚有一刻,眾人四下打量了一下道觀群,每隔三五十米建有一座道觀,大小不一,有青雲書館,青雲膳堂,青雲傳功閣,青雲外事堂等等,雖然隻是一個三流宗門,但該有的卻一樣不少,麻雀雖小,五髒卻俱全。
晨時兩刻,道觀中準時響起木鼓聲,眾人有條不紊的依次進入,隨意選了道像前的蒲團坐下,待眾人坐定之後,木鼓聲戛然而止。
木鼓又稱作木魚,由於魚晝夜不合眼,所以把木頭雕刻成魚形,藉以警戒修道者應晝夜思道,切勿懈怠。
杜長老說道:“諸位第一次早課,有我帶誦,想必靜心經與十小咒,大家都熟記了吧?”
修士神識強大,幾乎都有過目不忘之能,杜長老見眾人應,是,繼續說道:“下次早課,由我旁邊這位王管事主持,有什麽不懂的可在課後提問。”
“下麵隨本座念誦靜心經,眾人由一開始此起彼伏聲,慢慢整齊劃一,心緒冷靜,隻聞喃喃耳語聲。”
半個時辰後,杜長老宣布早課結束,可去膳堂用膳,剩餘時間可去書館打發,如有不通之處,可去傳功閣諮詢。
隻是這諮詢需要費用,不過費用不高,一個時辰,一塊靈石,一個時辰的提問,已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眾人幾乎都是家族弟子,身上還是有一點小的財源的,不缺這點費用。
有流通才有賺取靈石的欲望。否則總不見減少,也就缺少了賺取靈石的積極性。
膳堂的膳食可免費享用,早餐有些清淡,濃濃的黃米粥,拳頭大小的火鳥蛋,饅頭等麵食,有些家族弟子低聲議論,如此清淡寡味,可叫人怎麽下咽。
周乙卻不管這些,上前打了濃濃的一碗厚粥,兩隻火鳥蛋,兩隻饅頭,火鳥蛋,顏色淡紅,乃靈禽所生,可補充修道人一日所需的正常營養成分,就連黃米粥與饅頭吃起來都有淡淡的靈氣在口中流轉。
有家族子弟驚唿道:“這是靈米所製,這得多少費用啊!”
隨後也不說話,埋頭苦幹起來。要知道,就算在家族中,每個月也隻有幾次享用靈米的機會,因為這比打坐煉氣來的靈力可快多了,道士除了在煉氣入門時不能使用丹藥,進入煉氣後還是鼓勵使用一些靈物,丹藥等,否則,光憑自身打坐煉氣,窮極一生的時間,恐怕也無法達到築基的標準。
周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不是極品靈石顏如玉,周乙至今恐怕還在凡間晃蕩,哪有機會聞聽大道之音。”
膳食過後,新人弟子一股腦的湧進免費的青雲書館,書館內五花八門,分門別類,分:“煉丹、製器,法術、道經、馭獸、符籙、種植、道陣等內容,”看的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
書館內沒有功法秘訣,功法是一個宗門的命脈,不會輕易示人,隻有到了相應的境界,才可以去傳功閣申請相應的功法。
“真言一句,道不輕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幾乎全部的人都湧向上術法處,包括南宮與林若英,目前練氣功法已有,術法、煉丹、製器、畫符、是這些新人弟子最向往的內容。誰不想來無影,去無蹤,唿風喚雨,移山倒海。
周乙卻獨自來到無人選擇的道經處,作為經曆兩世的人,周乙知道追根溯源的重要性,不知道,道從何來,道的起源,道的方向,道的追求,又如何更深一步的去修道,探道。
周乙不怕耽誤時間,也不修煉法術,也不打坐練氣,隻是每日的空閑時間全部沉浸在道經的海洋裏。
“三官北鬥經、度人經、太上救苦經、三元懺等數十部經書,通通瀏覽一遍,記在心上,因為有些經文,晦澀難懂,隻得暫時記下,日後再去傳功閣問疑解惑。”
轉眼一年將過,除了每月,有十日時間執行宗門種植任務,其餘時間都用到了對道經的詮釋和理解上。
種植是周乙選擇自身身體力行的一個行為,因為周乙信奉前世一個偉人說過的話,“勞動可以改變人生,改變思想。”
眾人都在笑話周乙不學道法,學那無用的道經,白白浪費修士寶貴的時間。周乙,雖然聽到這些閑言碎語,但依然我行我素,就連南宮與林若英也有些看不懂,當年那個叱吒風雲的宗師周乙,難道就這樣泯然於眾人?
次年,三月初上旬某一天,周乙來到傳功閣,尋求傳功長老答疑解惑。
傳功長老姓王,是一築基初期修士,白發白須,麵容和善,窮其一生研究道經,最終錯過了晉境的最好年華,再無一絲上進的可能,這才選擇了沒有前景的傳功處,準備用自己的愛好度過餘生。
隻是平常都無所事事,因為來問道經的人寥寥無幾,王老正好也落個清閑,未曾想今日遇見一個帶了數十張紙寫滿問題的年輕人,王老看著這個與自己有同樣愛好的年輕人,不禁心有感觸,有心提點一句。
“年輕人,道經雖妙,可卻不好沉迷其中,如果錯過最好修道年華,等到根骨日衰,再想上境,後悔就來不及了。”
周乙盤坐在蒲團之上,拱手多謝王老的提點。開始了自己對道經疑惑的提問。
王老不愧是道經大家,對於周乙所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一個肯教,一個肯學,每每周乙都有醍醐灌頂的領悟,對道經的感悟樂在其中,一老一少徜徉在道學的流金歲月中。
道人有道侶之稱唿,不單指異性的關係,同性也是此稱唿,指的是在某個領域互幫互助,相互提攜的一個關係,而目前周乙與王老就屬於道侶這重關係,雙方從道的起源至道的永存,從答疑解惑到相互探討、辯駁。
兩人忘記吃喝,五日時間轉瞬即逝。
離早課上尚有一刻,眾人四下打量了一下道觀群,每隔三五十米建有一座道觀,大小不一,有青雲書館,青雲膳堂,青雲傳功閣,青雲外事堂等等,雖然隻是一個三流宗門,但該有的卻一樣不少,麻雀雖小,五髒卻俱全。
晨時兩刻,道觀中準時響起木鼓聲,眾人有條不紊的依次進入,隨意選了道像前的蒲團坐下,待眾人坐定之後,木鼓聲戛然而止。
木鼓又稱作木魚,由於魚晝夜不合眼,所以把木頭雕刻成魚形,藉以警戒修道者應晝夜思道,切勿懈怠。
杜長老說道:“諸位第一次早課,有我帶誦,想必靜心經與十小咒,大家都熟記了吧?”
修士神識強大,幾乎都有過目不忘之能,杜長老見眾人應,是,繼續說道:“下次早課,由我旁邊這位王管事主持,有什麽不懂的可在課後提問。”
“下麵隨本座念誦靜心經,眾人由一開始此起彼伏聲,慢慢整齊劃一,心緒冷靜,隻聞喃喃耳語聲。”
半個時辰後,杜長老宣布早課結束,可去膳堂用膳,剩餘時間可去書館打發,如有不通之處,可去傳功閣諮詢。
隻是這諮詢需要費用,不過費用不高,一個時辰,一塊靈石,一個時辰的提問,已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眾人幾乎都是家族弟子,身上還是有一點小的財源的,不缺這點費用。
有流通才有賺取靈石的欲望。否則總不見減少,也就缺少了賺取靈石的積極性。
膳堂的膳食可免費享用,早餐有些清淡,濃濃的黃米粥,拳頭大小的火鳥蛋,饅頭等麵食,有些家族弟子低聲議論,如此清淡寡味,可叫人怎麽下咽。
周乙卻不管這些,上前打了濃濃的一碗厚粥,兩隻火鳥蛋,兩隻饅頭,火鳥蛋,顏色淡紅,乃靈禽所生,可補充修道人一日所需的正常營養成分,就連黃米粥與饅頭吃起來都有淡淡的靈氣在口中流轉。
有家族子弟驚唿道:“這是靈米所製,這得多少費用啊!”
隨後也不說話,埋頭苦幹起來。要知道,就算在家族中,每個月也隻有幾次享用靈米的機會,因為這比打坐煉氣來的靈力可快多了,道士除了在煉氣入門時不能使用丹藥,進入煉氣後還是鼓勵使用一些靈物,丹藥等,否則,光憑自身打坐煉氣,窮極一生的時間,恐怕也無法達到築基的標準。
周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不是極品靈石顏如玉,周乙至今恐怕還在凡間晃蕩,哪有機會聞聽大道之音。”
膳食過後,新人弟子一股腦的湧進免費的青雲書館,書館內五花八門,分門別類,分:“煉丹、製器,法術、道經、馭獸、符籙、種植、道陣等內容,”看的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
書館內沒有功法秘訣,功法是一個宗門的命脈,不會輕易示人,隻有到了相應的境界,才可以去傳功閣申請相應的功法。
“真言一句,道不輕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幾乎全部的人都湧向上術法處,包括南宮與林若英,目前練氣功法已有,術法、煉丹、製器、畫符、是這些新人弟子最向往的內容。誰不想來無影,去無蹤,唿風喚雨,移山倒海。
周乙卻獨自來到無人選擇的道經處,作為經曆兩世的人,周乙知道追根溯源的重要性,不知道,道從何來,道的起源,道的方向,道的追求,又如何更深一步的去修道,探道。
周乙不怕耽誤時間,也不修煉法術,也不打坐練氣,隻是每日的空閑時間全部沉浸在道經的海洋裏。
“三官北鬥經、度人經、太上救苦經、三元懺等數十部經書,通通瀏覽一遍,記在心上,因為有些經文,晦澀難懂,隻得暫時記下,日後再去傳功閣問疑解惑。”
轉眼一年將過,除了每月,有十日時間執行宗門種植任務,其餘時間都用到了對道經的詮釋和理解上。
種植是周乙選擇自身身體力行的一個行為,因為周乙信奉前世一個偉人說過的話,“勞動可以改變人生,改變思想。”
眾人都在笑話周乙不學道法,學那無用的道經,白白浪費修士寶貴的時間。周乙,雖然聽到這些閑言碎語,但依然我行我素,就連南宮與林若英也有些看不懂,當年那個叱吒風雲的宗師周乙,難道就這樣泯然於眾人?
次年,三月初上旬某一天,周乙來到傳功閣,尋求傳功長老答疑解惑。
傳功長老姓王,是一築基初期修士,白發白須,麵容和善,窮其一生研究道經,最終錯過了晉境的最好年華,再無一絲上進的可能,這才選擇了沒有前景的傳功處,準備用自己的愛好度過餘生。
隻是平常都無所事事,因為來問道經的人寥寥無幾,王老正好也落個清閑,未曾想今日遇見一個帶了數十張紙寫滿問題的年輕人,王老看著這個與自己有同樣愛好的年輕人,不禁心有感觸,有心提點一句。
“年輕人,道經雖妙,可卻不好沉迷其中,如果錯過最好修道年華,等到根骨日衰,再想上境,後悔就來不及了。”
周乙盤坐在蒲團之上,拱手多謝王老的提點。開始了自己對道經疑惑的提問。
王老不愧是道經大家,對於周乙所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一個肯教,一個肯學,每每周乙都有醍醐灌頂的領悟,對道經的感悟樂在其中,一老一少徜徉在道學的流金歲月中。
道人有道侶之稱唿,不單指異性的關係,同性也是此稱唿,指的是在某個領域互幫互助,相互提攜的一個關係,而目前周乙與王老就屬於道侶這重關係,雙方從道的起源至道的永存,從答疑解惑到相互探討、辯駁。
兩人忘記吃喝,五日時間轉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