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與惟丏的初遇,是在那昏黃燈光照亮的便利店中。彼時,茯苓為生活所迫,在這狹小的空間裏兼職,而惟丏則似幽靈般,每周三定時前來,購買信紙、橡皮、小刀之類的物件。


    身為渝大的學生,茯苓自然聽聞過這位仿若神龍般難覓蹤跡的大神。每周那短暫的碰麵,雖言語寥寥,卻也足夠她在同學間增添些許談資,成為她平淡生活中聊以自慰的一抹別樣色彩。


    那一日,當茯苓再次問詢惟丏時,惟丏眼中閃過一絲狡黠,輕聲說道:“你似乎很關心我。” 茯苓的臉頰瞬間泛起紅暈,如同被落日餘暉映照。夜晚,室友的勸言在她耳邊迴響:“喜歡就試試呀。” 她細細迴想與惟丏的點滴,心中暗自思忖,惟丏一周怎會用得上如此多文具?或許,他對自己亦是有意。於是,懷著忐忑之心,她以小心翼翼的口吻探尋惟丏的心意。


    在那預定的涼亭之中,茯苓焦灼地等待著匆匆趕來的惟丏。見麵後,兩人隻是東拉西扯地閑聊,茯苓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意,而事情竟也這般順理成章地發展下去。從此,校園裏又多了一對情侶,他們的身影在眾人眼中,或成羨慕,或成嫉妒,或成閑談的佐料。


    不久後,惟丏寫好自己的科學實驗研究,送往陳教授的公寓。然而,這一行為卻似在平靜湖麵投入巨石,校園中關於他們二人的流言蜚語迅速滋生。眾人偶遇他們並肩而行時,各種虛構與幻想交織其中,衍生出多個版本,惡搞與揣測更是層出不窮,如同黑暗中的黴菌,肆意蔓延。


    但出乎眾人意料的是,當事人的堅定超乎想象。這些陰暗隱秘的流言,並未如預想般衝散他們的感情,反而像是在他們默許之下,於荊棘叢中小心翼翼生長的惡之花。這默許帶著一種無奈的認可,含蓄而深沉,如同清晨灑下的清冷光輝,雖微弱卻促使著那股流氣不斷發酵,而清輝自身卻不為所動,冷眼旁觀著這一切的荒誕與悲涼。


    惟嚴的筆記本上,想必又增添了許多用鉛筆書寫的字跡,雋永秀麗,輕輕地爬滿書頁的角落。那究竟是怎樣的內容呢?無人知曉。但從那紛紛擾擾的風言風語和日常的 “偷遇” 中,或許能勉強拚接出一幅模糊的畫卷,從這一點點微弱的光團中,窺探到他們那被流言籠罩的麵貌。


    於我而言,惟丏曾是我年輕時遙不可及的夢,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我的期待,這或許算是一種幸福吧。我總是習慣將精神寄托於某些人或物上,看著他們身上散發的微弱光芒,便能獲得些許快樂,即便這快樂如此短暫而虛幻。


    在我的記憶深處,那段過往仿若一個遙遠而模糊的故事,蘊含著諸多迴憶。他們或許曾在河邊漫步,走過渝州那座陳舊的橋,柳枝從高處無力地垂下,似是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他們也許曾一起坐在晨光之中,可那談笑風生的背後,又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心事?他們大概以那綠油的爬山虎為背景,在魚池邊喂魚,然而這看似美好的瞬間,又是否真的如表麵那般純粹?


    也許,這樣的美好隻是一種必要的偽裝,否則,這世間的一切都會顯得無比虛偽,所有的情緒也將變得蒼白無力。事實上,在他們相處的那段日子裏,或許什麽都未曾真正發生,隻是因為某種難以言說的客觀原因,他們相遇、相伴,各取所需,在這灰暗的世界中,互相慰藉著彼此孤獨的靈魂。


    惟丏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在店裏見到茯苓的情景。青春的激素與荷爾蒙瘋狂催化著內心的感受,即便是他這般有點脫離塵世的 “老學究”,也難以幸免。周圍的場景莫名變得蒼白,他的思緒飄迴到在理發店的時光。那時,夏天的酷熱難耐,他讓老板把頭發理短些。老板是個愛八卦的人,知曉他在學校的傳奇經曆和古怪性子,在他耳邊不停地問東問西,試圖尋找機會讓他給家中小孩補習。惟丏隻是敷衍地嗯嗯作答,心不在焉。頭上的頭發一點點落下,在潔白的瓷磚上留下痕跡。正午的陽光格外刺眼,小城外的街道寂靜無聲,被玻璃門隔絕在外。四周的山岩顯得空曠而寂寥,一切都明亮得有些刺眼。鏡子中映照出他的身影,與外麵的白光交織在一起,帶來一絲短暫的涼爽,僅此而已,就像他那看似平淡卻暗藏波瀾的人生。


    今日,天上的雲稀少而淡薄,日頭雖不猛烈,卻也散發著慵懶的光,雲朵鬆散地圍繞著太陽,從絲絲縷縷的縫隙中透出碧空。惟丏剛剛從靜寂的校園走過,在陰涼的樹蔭下,腳步匆匆。或許是走得有些急了,他的額頭上沁出亮晶晶的汗珠。他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物品,放在櫃台上,看著茯苓那雙靈巧的手一一掃過,動作利落而不慌張,那股清爽之感卻令他久久迴味。此後,他每周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前往那裏,以一種近乎欣賞的情趣,靜靜地看著茯苓撩頭發等細微動作,在他眼中,這竟成了一種難得的賞心悅目,或許這也是他灰暗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吧。


    後來,在圖書館,惟丏收到了 “信使先生” 傳遞的信,他並未感到太過驚訝,似乎自己被發現是遲早的事,一切都按照命運既定的軌道發展,順理成章卻又透著一絲無奈。


    他和茯苓之間,言語向來不多。他們約會也罷,散步也罷,總是一前一後,沉默不語。他也曾努力尋找共同話題,可在茯苓那獨特的氣質麵前,他漸漸變得沉默寡言,那些未說出口的話,消散在風中,如同他們那難以言說的未來。


    這正常嗎?這有問題嗎?或許這隻是他們恰巧的心理路程,但即便如此,在這灰暗的世界裏,這一切也足夠美好,哪怕隻是短暫的瞬間。他們的足跡遍布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卻又仿佛從未真正留下痕跡,如同他們的愛情,看似存在,卻又如此縹緲。


    安患從未將自己的期許置於這場大學的 “生死絕戀” 之中。他一直勤勤懇懇地專注於學業,對於 “信使先生” 寄信的說法,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消散,如同從未發生過一般。


    安愚性格使然,在某種程度上,他或許比錦集更能隨遇而安。他沒有過人的天賦,隻是默默地、一步一個腳印地丈量著自己的征途。他的故事在這紛繁複雜的校園中,顯得單調而平凡,卻是這世間百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就像那無數默默無名的存在,在灰暗的角落裏,獨自演繹著自己的人生。


    身處曆史係這個廣闊而複雜的世界,雖說不上三教九流,但係內的學生亦是各懷心思,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 “信息站” 自然不少。安愚即便無心關注惟丏與茯苓的種種,卻也被迫卷入這流言的旋渦之中,了解著那些與他無關卻又無處不在的傳聞。


    惟丏的流言日益增多,首當其衝的便是其他校餘的學弟學妹們。惟丏仿佛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被老師們傳頌著,他們無一不想見識一下這位仿若脫離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天賦異稟的學長。


    然而,惟丏的長相並不出眾,可那周身散發的氣質卻令人捉摸不透。他很少出現在課堂上,這反倒增添了更多的流言蜚語。有人傳言,文學係的兩位教授為爭搶惟丏做助手,竟反目成仇,以至於不相往來,這讓他的形象更加神秘莫測,如同迷霧中的幻影,引人探尋卻又難以捉摸。


    在高中時,惟丏的一次發言曾引得萬人空巷,而如今他每日沉浸在甜蜜戀愛之中,這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於是,一封匿名信悄然出現,背後之人用心險惡,通過種種手段將事情鬧得全校皆知,甚至連信的內容都被公開。在這是非紛擾之中,對錯早已模糊不清,人們隻熱衷於談論這一事件,卻無人關心真相究竟如何。


    信中的主要內容不過是指責惟丏如何張狂,又怎樣影響學校風氣,最後還提及獎學金,將曆屆獎學金的歸屬問題歸咎於對惟丏的惡意評價,用詞嚴苛,反複糾纏,甚至汙蔑女方迫不得已,種種惡行,令人發指。


    但熟悉惟丏的人都清楚,他那正經到近乎迂腐的個性,使得他們的愛情故事得到了許多人的證實,這與信中的內容形成鮮明對比。盡管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但那殘留的影響卻如陰影般籠罩著惟丏。在評獎時,校方不得不考慮這一負麵影響,因此他決定盡量減少得獎的頻率。對此,惟丏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在他看來,這些世俗的榮譽本就如過眼雲煙,不值得他為之煩惱,這或許也是他在這灰暗世界中的一種超脫吧。


    但他還是做出了一些改變。他染了頭發,以往那如針芒般閃著銀光的白發如今消失不見,仿佛試圖以此掩蓋自己的獨特,融入這平凡的世界。他也更頻繁地出現在課堂上,盡管大多數時候他隻是獨自坐在角落裏,沉默不語,像是一個旁觀者,靜靜地看著周圍的一切。他還嚐試參與了許多課外活動,人們常常看到他騎著自行車在校園裏穿梭,遇到熟人時,他會勉強擠出一絲微笑打招唿,沒有了往日的孤傲與架子。偶爾,他還會幫助同學們修改稿件,甚至協助發表,試圖以這種方式來改變自己在眾人眼中的形象,可這一切,真的能改變什麽嗎?


    惟丏的處理方式看似溫和,實則透著深深的無奈。他確實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加上他不再獨攬全校的獎項,或許他真的做到了,變得像個普通人,不再被眾人時常關注。然而,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他的內心又在想些什麽呢?對於惟丏來說,這是否真的值得慶幸呢?還是說,這隻是他在這灰暗世界中,又一次無奈的妥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湖畔詩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喜歡雷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喜歡雷雨天並收藏湖畔詩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