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造反自然也不是。起兵反隋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占據山西一隅的李淵與擁有天下的楊廣相比,實力真的是不值一哂。好在隋帝國也不是鐵板一塊,現在已是處處冒煙。


    李淵想踢開原老板楊廣單飛,創立大唐帝國股份有限公司,還有很多準備工作需要完成。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搭班子,定策略,帶隊伍。


    班子基本是現成的,董事長非李淵莫屬,總經理這一職務,李世民還是勝任的。董事會秘書由裴寂和劉文靜擔任,這時劉文靜已從大獄中放了出來。其他董事分別由劉弘基、長孫順德,武士彠、唐儉、溫大雅人等擔任。這個武士彠就是女皇武則天的老爸。


    公司全部財產:糧食九百萬斛,一斛相當於五鬥;布五百匹;鎧甲四十萬副。這就是李淵的全部家底。


    公司的戰略目標和願景,最初由李世民和劉文靜提出,由裴寂補充完整:西行撫群豪,取關中,然後伺機奪取天下。針對當時的形勢,大唐公司的這個戰略目標是現實可行的最佳選擇。


    當時李淵麵對的是群雄割劇的混亂局麵,他所在的太原,北麵是劉武周,西麵是梁師都,而東麵有竇建德,南麵是李密翟讓。這些武裝力量都很強大,李淵四麵受敵,新公司麵對的競爭局麵相當慘烈。


    而大隋帝國的老巢長安,則是由代王楊侑留守,楊侑年幼,守備薄弱。且關中地區物產豐盛,四麵閉塞,易守難攻,是個稱王建都的好地方。長安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誰占領了長安,誰就有了贏取天下的資本。


    李世民、劉文靜、裴寂等人設定的西進長安這一策略,確實抓住了整個形勢的關鍵。隋末之所以出現社會動亂,群雄割據的混亂局麵,是隋煬帝楊廣的錯誤政策造成的,如果不在體製上修正這些錯誤,僅以武力以暴製暴,不過是揚湯止沸罷了。今天打敗了李密,明天可能會出現一個張密王密。殺了竇建德,也可能會出現趙建德劉建德,這些割據的勢力是滅不完的。結果就是疲於應對各路叛賊,最終帝國土崩瓦解。


    而李世民的策略重點是不與周圍那些割據勢力糾纏,而是直取隋帝國的心髒——長安,取隋而代之,建立正統合法的政權。如果把這時的隋帝國比喻成一個人的話,他已從內髒開始病變腐爛,但大部分機體仍處於正常狀態。也就是說隋帝國雖然已是狼煙四起,但它仍占據著大多數的州縣,擁有大量的軍隊和官員。這些軍隊和官員和普通老百姓的心態幾乎是一樣的,高層鬥法,誰贏就跟著誰幹!隻要能活下去,為誰服務都是一樣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誰贏得正統合法的地位,誰就擁有這些最基礎的資源。在眾多矛盾中抓主要矛盾,其他的自會迎刃而解,李世民的做法暗合了辯證法的觀點。


    但看中長安的人,不止有李世民。李密在很早以前就曾把目光投向了長安。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吧。就在楊玄感起兵叛隋時,李密也曾建議楊玄感放棄進攻東都洛陽,轉向長安謀求發展,隻是楊玄感沒有采納,最後功虧一簣。


    這也許就是帝王與梟雄的差距。李淵選擇了長安,成就了三百年的大唐偉業。而楊玄感選擇放棄長安,最終落了個身敗名裂,身首異處。


    班子搭好,策略明確,下一步就要組建隊伍大幹一場了。李淵正準備要開業,江都傳來一個消息,嚇得他著實不輕。原來是高君雅戰敗,隋煬帝派人前來捉拿李淵到江都問罪。李淵眼見自已還沒有準備好,不得以隻能準備發難起義,沒想到楊廣這小子反反複複,又派了一名使者傳詔,讓李淵官複原職,戴罪立功,這又為李淵爭取了時間。


    李淵在李世民等人的催之下,仍遲遲沒有起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兵力不足。為了增加兵力,李淵讓劉弘基和長孫順德協助劉文靜募兵。因為劉弘基和長孫順德都是不願隨隋煬帝出征遼東而逃到李淵這的,所以他們出麵募兵引起了李淵的副將王威的疑心。而且募集的兵丁都歸劉弘基和長孫順德統管,並不派給王威和高君雅等人,這更讓王威感到蹊蹺。


    王威與高君雅分析了太原城內種種跡象,感覺李淵很有可能要造反,就商定要抓拿李淵。因為太原城內的守軍大部分都歸李淵和他的心腹之人轄冶,二人怕走露風聲反被李淵所害,就找到了一個叫劉世龍的鄉長,讓他招集鄉兵,在李淵到晉祠禱雨的時候,實施抓捕的計劃。


    王威二人部署妥當,本以為萬無一失,就等著行動的那天到來。可讓王威二人沒有想到的是,正是他們認為可靠的劉世龍出賣了二人,把這事偷偷告訴了李淵。聽完劉世龍的報告,李淵冷冷地說道:“這可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


    事後看來,王威二人製定的是個相當愚蠢的計劃,從這件事上看,王威二人目光短淺到隻能看到腳麵。他們都已經想到了太原城內沒有可以信任的士兵,為什麽就會傻傻地去相信劉世龍呢?


    李淵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就把二人捉了起來,罪名是引突厥入侵太原。王威與高君雅被送入獄中不到三日,便有突厥來襲,這更坐實了王威與高君雅通敵的罪名。這兩個倒黴蛋最終被砍了腦袋。。


    掃清了軍中的障礙,李淵又等來了另一個好消息。他的家眷已從河東安全的撤到了太原,其中包括建成、元吉,以及李淵的女婿柴紹。


    留在河東的家眷一直是李淵的一塊心病,也是他不敢輕易起事的原因之一。隻是讓李淵很是傷心的是,三子李玄霸病死在長安,而庶子李智雲在途中失散,後被官吏抓住送迴了長安,死於長安留守陰世師之手。李玄霸死時十六歲,李智雲則才十四歲。世事無常,生在帝王之家,焉知是福是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細述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曾經很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曾經很酷並收藏細述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