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姓又是一個非常大的姓氏,人口達到了七百多萬。
鄧姓又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相傳在黃帝時候,一個部落的首領叫鄧伯溫,主動投靠黃帝。此後跟隨黃帝戰蚩尤打炎帝,立下赫赫戰功,成為黃帝的重臣。
顓頊帝曾經封過金天氏的一支在鄧地,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鄧州。所以這一支有姓鄧的。
不過以上兩個說法有點不太靠譜,畢竟這些都屬於傳說類的。
到了夏朝時候,第四代領導人仲康的一個兒子,其食邑在鄧地,應該是有記載鄧姓最早的始祖。這支鄧氏,源出媯姓。
子姓鄧氏也有一個源頭,就是傳到了武丁時候,將媯姓鄧國滅了,封他的一個叔叔叫曼季的在鄧,成立新的鄧國。
後來周朝建立,鄧國國君大臣由於深刻揭批腐朽的商紂王,並和他們劃清界限,一致擁護周王朝的領導,國家和族人得以保全。到了春秋時候,鄧國被楚文王所滅。
這支鄧氏,最被鄧姓認可,就是鄧氏正宗,以子曼季為得姓始祖。
這種大姓,一樣有避禍改姓和兄弟民族改姓加入的,老規矩,本來腦子就不夠用,所以我不想那麽費腦子。
一個人有多富有,後麵就可能有多貧窮,這句話在西漢鄧通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鄧通本來隻是一個小小的黃門郎,負責在宮中小船上搖櫓,卻得到了漢文帝的賞識,其過程頗有戲劇性。
這天夜裏漢文帝做了個夢,夢見自己要上天,卻怎麽也上不去。
怪不得人家能做天子,原來做夢也跟凡人不同。看來以後咱也得多做好夢,指不定哪天就實現了呢!
漢文帝上不去,急的那是滿頭大汗。忽然感覺屁股上有一股推力,一下子就登天了。迴頭看時,沒看清麵目,就看到戴著黃頭巾,衣服上有個破洞。
醒來後的漢文帝並沒有聲張,隻是在以後的日子,暗中觀察。
這天發現了鄧通,也確實戴著黃頭巾,衣服上還真有個破洞。
於是漢文帝便認定了這個黃門郎就是能推自己一把的人。為了保險起見,還專門安排禦用半仙許負來相麵。
許負經過仔細觀察,告訴漢文帝說,這個人以後必定是饑困交加而死。
漢文帝不信這個邪,心說朕掌握的天下財富,想讓誰富起來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於是漢文帝把四川最好的銅礦賜給鄧通,並允許他鑄錢。
本來不善交際,少言寡語的鄧通,不幾年功夫,就富甲天下。
主要是他擁有當時最好的銅礦,所以生產的錢也比其他鑄幣廠要好的太多。比如說柔韌性,光潔度等等,這麽一來,各地爭著搶著用鄧通牌貨幣,天下到處流通,鑄幣老板想不富都難。
等漢文帝駕崩,漢景帝上台,將鄧通的家產沒收。鄧通最後果然在饑困凍餓中死去,可見人的命天注定,想要改變是萬萬不能!
到了西漢,鄧禹上場。
鄧禹這個人,在前麵時候幾乎算無遺策,戰無不勝。但是到後來卻屢吃敗仗,難道真是老天早有定數!
咱們看鄧禹年輕時候,在長安第一次見到劉秀,就覺得不一般。
後來更始帝劉玄建立政權,各地亂糟糟一團。熟悉鄧禹的豪傑知道他有才能,紛紛推舉鄧禹做瓢把子。但是鄧禹不但不幹,還單人獨騎跑到河北投奔劉秀。
此時的劉秀基本上算是白手起家,經過鄧禹類似隆中對之類的分析,又能推薦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崗位,再加上本身出色的軍事才能,迅速幫劉秀穩定了局麵。
劉秀派鄧禹西征長安,鄧禹一路克夏縣,攻韓城,基本上還算順利。
但是接下來,鄧禹在和赤眉的作戰中,屢戰屢敗。最慘的一次差點全軍覆沒,鄧禹僅帶著二十多人狼狽逃跑。
自此以後,鄧禹上交大司徒公章。
即便如此,由於鄧禹品行端正,且前期對劉秀有巨大幫助,漢明帝時評選的雲台二十八將,鄧禹名列第一。
此後如三國蜀漢的鄧芝等,都是鄧禹的後代。可以說南陽鄧氏,真的是名門望族,所以有了天下鄧姓出南陽的說法。
曆史上有好幾個舍棄親兒子的,但是他們的出發點,卻各不相同。
比如說劉邦,為了能讓馬車跑的快好自己逃命,幾次把親兒子和女兒踢下馬車,多虧竇嬰每次都把孩子抱迴來。
再比如周召公姬虎,讓自己兒子和太子姬靜互換衣服,親自把兒子送給憤怒的國人,親眼看著兒子被活活打死。
再比如趙氏孤兒,也就是程嬰救孤,和召公的故事如出一轍。
此外還有郭巨埋兒,為了省口飯給老娘,竟然能把自己兒子活埋!
這些舍棄親兒子的,看起來也就劉邦人性最差!
鄧家也有舍棄親兒子的人,就是鄧攸。那麽,鄧攸把兒子舍掉,又是為了什麽呢?
說起來鄧攸這個人,命也是挺苦的。
在他年齡很小時候,父親就撒手人寰。這邊給老爹守孝還沒到期呢,母親又跟著死了。沒辦法,那就把這身孝服再多穿幾年吧。
無依無靠的鄧攸,隻能跟奶奶相依為命。
都說禍不單行,未成年的鄧攸幾年內父母雙亡,按說夠雙數了吧。狠心的老天,竟然又奪走了奶奶的命。這下可好,鄧攸成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主。
連著守孝九年,卻也讓鄧攸不但名聲在外,還在這幾年裏博覽群書,成為遠近聞名的學者。
時值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已經開始。鄧攸的名頭,成為地方勢力拉攏的對象。
鄧攸先被舉薦了九品中正的二品,隨後被吳王司馬晏聘為東宮洗馬。不久又被東海王司馬越看上,請到東海王府教世子司馬毗讀書。到新蔡王司馬騰任大將軍時,又將鄧攸聘為長史。
這天鄧攸去拜訪鎮軍將軍賈混,賈混卻拿出一堆案卷讓鄧攸幫忙批閱處理。
鄧攸有點不高興,心說我是拜訪你做客的,你卻把老子當下屬看待。便道:‘’孔老夫子曾經曰過,每個人遇到訴訟,心情都差不多。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減少訴訟!
賈混別看名字裏有個混,但腦子卻不混,就憑鄧攸這句話,竟然把親閨女嫁給了鄧攸。
所以有學問的人,本身就自帶流量,可別聽那個說相聲的胡咧咧,不上學照樣能發財。
當然咱也不能排除哪個走了狗屎運的,一不小心絆倒了磕掉倆門牙,正想罵娘呢卻看見麵前一大把金條。隻不過這種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還是得有真才實學,才能出人頭地。
西晉快要倒閉時候,鄧攸出任河東太守。
這哥們倒黴就在於,剛上任沒多久呢,五胡十六國之一的羯族漢趙政權,石勒的兵馬就打了過來。
等到想跑時候,已經跑不掉了,鄧攸被石勒生擒。
而石勒這人本身是羯族,最討厭漢人那些酸文假醋,基本上都是不經審問,直接砍頭!
眼看著鄧攸就要人頭落地。
那麽,事情還有沒有轉機呢?咱們下迴再說。
鄧姓又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相傳在黃帝時候,一個部落的首領叫鄧伯溫,主動投靠黃帝。此後跟隨黃帝戰蚩尤打炎帝,立下赫赫戰功,成為黃帝的重臣。
顓頊帝曾經封過金天氏的一支在鄧地,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鄧州。所以這一支有姓鄧的。
不過以上兩個說法有點不太靠譜,畢竟這些都屬於傳說類的。
到了夏朝時候,第四代領導人仲康的一個兒子,其食邑在鄧地,應該是有記載鄧姓最早的始祖。這支鄧氏,源出媯姓。
子姓鄧氏也有一個源頭,就是傳到了武丁時候,將媯姓鄧國滅了,封他的一個叔叔叫曼季的在鄧,成立新的鄧國。
後來周朝建立,鄧國國君大臣由於深刻揭批腐朽的商紂王,並和他們劃清界限,一致擁護周王朝的領導,國家和族人得以保全。到了春秋時候,鄧國被楚文王所滅。
這支鄧氏,最被鄧姓認可,就是鄧氏正宗,以子曼季為得姓始祖。
這種大姓,一樣有避禍改姓和兄弟民族改姓加入的,老規矩,本來腦子就不夠用,所以我不想那麽費腦子。
一個人有多富有,後麵就可能有多貧窮,這句話在西漢鄧通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鄧通本來隻是一個小小的黃門郎,負責在宮中小船上搖櫓,卻得到了漢文帝的賞識,其過程頗有戲劇性。
這天夜裏漢文帝做了個夢,夢見自己要上天,卻怎麽也上不去。
怪不得人家能做天子,原來做夢也跟凡人不同。看來以後咱也得多做好夢,指不定哪天就實現了呢!
漢文帝上不去,急的那是滿頭大汗。忽然感覺屁股上有一股推力,一下子就登天了。迴頭看時,沒看清麵目,就看到戴著黃頭巾,衣服上有個破洞。
醒來後的漢文帝並沒有聲張,隻是在以後的日子,暗中觀察。
這天發現了鄧通,也確實戴著黃頭巾,衣服上還真有個破洞。
於是漢文帝便認定了這個黃門郎就是能推自己一把的人。為了保險起見,還專門安排禦用半仙許負來相麵。
許負經過仔細觀察,告訴漢文帝說,這個人以後必定是饑困交加而死。
漢文帝不信這個邪,心說朕掌握的天下財富,想讓誰富起來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於是漢文帝把四川最好的銅礦賜給鄧通,並允許他鑄錢。
本來不善交際,少言寡語的鄧通,不幾年功夫,就富甲天下。
主要是他擁有當時最好的銅礦,所以生產的錢也比其他鑄幣廠要好的太多。比如說柔韌性,光潔度等等,這麽一來,各地爭著搶著用鄧通牌貨幣,天下到處流通,鑄幣老板想不富都難。
等漢文帝駕崩,漢景帝上台,將鄧通的家產沒收。鄧通最後果然在饑困凍餓中死去,可見人的命天注定,想要改變是萬萬不能!
到了西漢,鄧禹上場。
鄧禹這個人,在前麵時候幾乎算無遺策,戰無不勝。但是到後來卻屢吃敗仗,難道真是老天早有定數!
咱們看鄧禹年輕時候,在長安第一次見到劉秀,就覺得不一般。
後來更始帝劉玄建立政權,各地亂糟糟一團。熟悉鄧禹的豪傑知道他有才能,紛紛推舉鄧禹做瓢把子。但是鄧禹不但不幹,還單人獨騎跑到河北投奔劉秀。
此時的劉秀基本上算是白手起家,經過鄧禹類似隆中對之類的分析,又能推薦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崗位,再加上本身出色的軍事才能,迅速幫劉秀穩定了局麵。
劉秀派鄧禹西征長安,鄧禹一路克夏縣,攻韓城,基本上還算順利。
但是接下來,鄧禹在和赤眉的作戰中,屢戰屢敗。最慘的一次差點全軍覆沒,鄧禹僅帶著二十多人狼狽逃跑。
自此以後,鄧禹上交大司徒公章。
即便如此,由於鄧禹品行端正,且前期對劉秀有巨大幫助,漢明帝時評選的雲台二十八將,鄧禹名列第一。
此後如三國蜀漢的鄧芝等,都是鄧禹的後代。可以說南陽鄧氏,真的是名門望族,所以有了天下鄧姓出南陽的說法。
曆史上有好幾個舍棄親兒子的,但是他們的出發點,卻各不相同。
比如說劉邦,為了能讓馬車跑的快好自己逃命,幾次把親兒子和女兒踢下馬車,多虧竇嬰每次都把孩子抱迴來。
再比如周召公姬虎,讓自己兒子和太子姬靜互換衣服,親自把兒子送給憤怒的國人,親眼看著兒子被活活打死。
再比如趙氏孤兒,也就是程嬰救孤,和召公的故事如出一轍。
此外還有郭巨埋兒,為了省口飯給老娘,竟然能把自己兒子活埋!
這些舍棄親兒子的,看起來也就劉邦人性最差!
鄧家也有舍棄親兒子的人,就是鄧攸。那麽,鄧攸把兒子舍掉,又是為了什麽呢?
說起來鄧攸這個人,命也是挺苦的。
在他年齡很小時候,父親就撒手人寰。這邊給老爹守孝還沒到期呢,母親又跟著死了。沒辦法,那就把這身孝服再多穿幾年吧。
無依無靠的鄧攸,隻能跟奶奶相依為命。
都說禍不單行,未成年的鄧攸幾年內父母雙亡,按說夠雙數了吧。狠心的老天,竟然又奪走了奶奶的命。這下可好,鄧攸成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主。
連著守孝九年,卻也讓鄧攸不但名聲在外,還在這幾年裏博覽群書,成為遠近聞名的學者。
時值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已經開始。鄧攸的名頭,成為地方勢力拉攏的對象。
鄧攸先被舉薦了九品中正的二品,隨後被吳王司馬晏聘為東宮洗馬。不久又被東海王司馬越看上,請到東海王府教世子司馬毗讀書。到新蔡王司馬騰任大將軍時,又將鄧攸聘為長史。
這天鄧攸去拜訪鎮軍將軍賈混,賈混卻拿出一堆案卷讓鄧攸幫忙批閱處理。
鄧攸有點不高興,心說我是拜訪你做客的,你卻把老子當下屬看待。便道:‘’孔老夫子曾經曰過,每個人遇到訴訟,心情都差不多。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減少訴訟!
賈混別看名字裏有個混,但腦子卻不混,就憑鄧攸這句話,竟然把親閨女嫁給了鄧攸。
所以有學問的人,本身就自帶流量,可別聽那個說相聲的胡咧咧,不上學照樣能發財。
當然咱也不能排除哪個走了狗屎運的,一不小心絆倒了磕掉倆門牙,正想罵娘呢卻看見麵前一大把金條。隻不過這種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還是得有真才實學,才能出人頭地。
西晉快要倒閉時候,鄧攸出任河東太守。
這哥們倒黴就在於,剛上任沒多久呢,五胡十六國之一的羯族漢趙政權,石勒的兵馬就打了過來。
等到想跑時候,已經跑不掉了,鄧攸被石勒生擒。
而石勒這人本身是羯族,最討厭漢人那些酸文假醋,基本上都是不經審問,直接砍頭!
眼看著鄧攸就要人頭落地。
那麽,事情還有沒有轉機呢?咱們下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