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又是一個大姓,目前人口約六百多萬。


    杜姓名人也非常多,並且故事精彩紛呈。


    接下來按照老規矩,先把杜姓起源做個簡單的介紹。


    杜姓最早的源頭是源於國名,或者叫氏族名。


    杜,是一種樹,慢慢的有一個部落以杜樹為圖騰,形成杜氏。後來成立杜國,大概在今天的陝西岐山一帶。


    源於羋姓,是楚成王熊艱,自稱杜敖,他的後人就有以杜為姓的。


    出自祁姓,得姓始祖是周宣王時候的杜伯。


    源於薑姓,神農氏後代。居住在今天的西安北部一帶,周滅商後,杜氏歸順周朝。


    官職名,春秋時候有些國家設立杜蒯的職位,主管國君吃喝拉撒和祭祀時候的牛羊肉供應。擔任這個職務的後人,有以杜為姓的。


    再就是黃帝時候的杜康。


    關於杜康有兩種說法,一個是黃帝時期的人。再一個是夏朝的第六任國君,也叫少康。有記載的第一個盛世,就是少康中興。


    關於杜康釀酒的故事,在《酒海鉤沉》第一卷第一章就有敘述,這裏不多說。


    總的來說,杜姓大部分認可起源始祖為杜康和杜伯。


    當年周宣王姬靜剛上台時候還不錯,開創了宣王中興。


    但是隨著自我感覺良好,周宣王也開始不幹正事。


    魯武公帶著倆兒子來朝拜周天子,結果周宣王喝大了,竟然置傳統規矩於不顧,直接任命魯武公的小兒子公子戲為下一任國君,對魯國後來的內亂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後來魯武公迴到魯國就薨了,公子戲繼位,就是魯懿公。但是公子括的兒子覺得自己太虧,發動暴亂。這段跟杜姓沒關係,不細表。


    緊接著周宣王對外用兵,結果一敗塗地。


    不服輸的周宣王就開展經濟人口大普查,那意思就是要讓老百姓接著交稅服兵役,好繼續打仗。


    上大夫左儒來規勸,被周宣王趕了出去。


    下大夫杜伯也來勸諫,估計來的不是時候,喝暈乎了的周宣王火氣大,命令直接將杜伯殺了。


    而左儒雖然沒被定罪,但由於跟杜伯特別好,又看不慣周宣王的做派,也自殺和杜伯做伴去了。


    杜伯臨刑前,說了句話:‘’我無罪被殺,三年內定要來找昏王索命!‘’


    過去人都迷信呀,嚇得周宣王愣是三年沒敢出王宮大門。


    俗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三年期滿,感覺詛咒已經失效的周宣王出來打獵。


    在山裏一條小路上,一輛車朝著周宣王的座駕直衝過來。周宣王仿佛看到杜伯張弓搭箭,而再看同車的其他人,視若不見一般。


    周宣王覺得奇怪,也嚇得不知所措,猛然間大叫一聲,倒撞下車來。


    其他人還不知道怎麽迴事呢,聽到周宣王大叫,急忙查看時,一支箭正中周宣王哽嗓咽喉,哪裏還有命在呀!


    估計這個事是因為保鏢護駕不利,故意編出來的謊言。要不然周宣王平白無故的被射殺,一群保鏢都完好無損,沒辦法跟王室和全國人民交待呀!


    要知道那時候可不像現在,鬼子國前首相遇刺,我看到那段視頻的第一反應就是,怎麽保鏢聽到槍聲,一個比一個躲的快呢?


    皇帝遇刺,保鏢得眼疾手快,必要時候要衝出去擋子彈。而周宣王被殺,這幫人竟然不知道怎麽迴事,不請出來杜伯索命的迴憶,實在編造不出別的理由。


    漢武帝上台後,重用一些酷吏,用酷吏來規範百官,也就是最早的打黑除惡。


    在當時的酷吏中,以張湯名氣最大。但是要說到杜周的話,估計當年做官的都會被嚇得起一身的雞皮疙瘩。


    杜周是南陽人,其實百家姓寫到現在,有個事實一直想說沒機會說。那就是幾乎每一個大姓氏,都和南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杜周靠著巴結奉承,被深得漢武帝寵信的張湯賞識,破格提拔進入中央酷吏團隊。


    隨著杜周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辦案會看皇帝臉色行事,不久就官升廷尉,算是進入核心權力機關。


    杜周辦案,法律先暫時靠邊。如果皇帝想打壓誰,杜周就將那人罪加幾等,實現從重從快打擊。假如想赦免誰,那就法外開恩。


    這種事說起來容易,但是揣摩皇帝的心思,可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因為當官的說話大多不會直截了當,拐彎抹角的讓你領會。有了成績,那是領導指揮得當。出了問題,是你底下人辦事不力。總之領導特別是大領導,永遠都是對的。錯了的小兵,是沒能正確理解領導的意圖。


    人家杜周就有這個能耐,來什麽人上什麽菜,領導一個眼神,杜周就按照揣摩的意思辦,還一猜一個準。您說這樣的人,皇帝能不喜歡嗎!


    有大臣指責杜周就會看皇帝臉色辦案,把法律條文置之一旁於不顧。杜周還振振有詞的說,法律是前麵定的,當今就是令,所以執法或者執行命令都沒有錯。


    不過杜周貪汙受賄比較嚴重,據說他剛上任時候,馬車的搭配都買不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買個二手車,燈泡都沒錢換。


    做了廷尉沒幾年,就家資巨富。特別是升任禦史大夫後,更是將大簷帽兩頭翹,吃完原告吃被告發揮的淋漓盡致。


    拿他跟張湯比,張湯清廉的臨死時候可以說家貧如洗。而杜周則富得流油。


    杜周的小兒子杜延年,倒是跟老爹不一個性格。


    隻是杜周的兩個大兒子,繼承了杜周的殘暴基因。而杜延年在輔佐大將軍霍光時候,量刑比較寬鬆。


    東漢時南陽太守杜詩,不但治理地方得心應手,還是重要的發明家。


    我們知道鐵的熔點是1600度,也就是說想把鐵塊熬成粥,起碼得有1600度以上的高溫。隻有將鐵塊化成液體,才能澆鑄成其他形狀。


    那時候煤還沒有大規模使用,僅靠柴草融化鐵塊,難度可想而知。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杜詩發明了水力鼓風機。


    在這之前,也有鼓風機,就是那種皮囊式,需要人力來作為能源動力。計算公式大概是,每百斤鐵消耗三五個饅頭。


    改成水排則不同,不但人不累,還有源源不斷的動力輸出,對大規模冶鐵,提高生產力,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上一迴在梁姓時,曾提到過東漢大臣杜喬。


    杜喬也是因為受梁冀迫害,被梁冀逼著自殺。但是杜喬不肯,隨後被梁冀安排心腹誣告杜喬參與清河王謀反事件,抓進監獄。不久,被梁冀殺害。


    李固和杜喬死後,梁冀吩咐將二人屍體放在野外暴曬。多虧了杜喬的門生楊匡,整整守護了十二天。


    梁冀把楊匡逮捕,梁太後感念李固和杜喬的忠心為國,以及楊匡的視死如歸,準許將二人屍體下葬,李固和杜喬才得以入土為安。


    貞觀之治,雖然有李世民雄才大略,魏征直言敢諫,但同樣離不開兩位重要人物的貢獻。


    這兩位,就是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房謀杜斷。


    房玄齡的故事也非常精彩,這裏先暫時按下,等聊到房姓時候再相信說。


    那麽,房謀杜斷之一的杜如晦,有什麽有趣的故事呢?咱們下迴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趣談百家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趣並收藏趣談百家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