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雖然不全是真的,但既然能千百年來口口相傳,估計也有一定的道理或者原因。就比如遠古時代的大水,中國以及外國都有類似的傳說。
柏姓的始祖,相傳叫是柏皇氏,竟然還是炎帝和帝嚳的老師。這麽說來,柏氏的起源更久遠了。
傳說嘛,不能全信。
柏姓的起源一個說法是嬴姓,在舜帝時候有個人叫柏翳,也有說叫伯益的,是管理馴化牲畜的專家,相當於現在的農業部畜牧局吧。最早的起源就是他,他的後人有了柏姓和嬴姓兩支。
柏翳的工作在那時候屬於苦了我一個,幸福全人類的職務。正是這位柏翳馴化各種鳥獸,改良品種被人們飼養,才有了源源不斷的肉食。
再就是西周有個柏國,大概在現在的河南西平和舞鋼市一帶。春秋時候被楚國滅掉,其後人以國為姓。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柏國也是柏皇氏的後代,所以這兩種說法同根同源。
還有就是投奔周文王的孤竹國伯夷叔齊兄弟倆,也就是成語不食周粟的主角。他們是炎帝的後代,薑姓,他們家的後人也有柏姓。
柏姓後代都為帝王師,如黃帝的地官是柏常,顓頊帝的老師為柏夷亮父,帝嚳的老師為柏昭,堯帝治理天下時柏成子高立為諸侯,佐禹治水的則是柏翳等。所以,柏氏一直是古姓中的貴族。
總之誰都想往自己臉上貼金,反正上古時期沒有文字,後麵人想說啥說啥,你信也得信,不信也沒辦法。
柏氏公認的起源於今天的河南西平到舞鋼市之間,發跡是在河南開封。跟其他姓氏相同的是,隨著五胡亂華永嘉南渡以及靖康之恥和後來的蒙古入侵,中原姓氏大多南遷。
《漢書.禮樂誌》記載,柏皇氏居住在皇柏山,出門坐的是六匹馬拉的車。要知道過去人坐車那是有講究的,可不是寶馬奔馳你想開啥就開啥。天子坐八匹馬,六匹馬的座駕僅次於天子,可見其地位非常高。
據考證,皇柏山位於現在的河南開封陳留。別看現在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早些年這地方還是有一些小山包的。隻不過隨著黃河泛濫和人工平整,慢慢的就成了平原。
《山海經·海內經》:“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於此,至於天。
柏高看來已經成仙啦,至於他管的是哪一攤,我也沒去查。
在今天的江蘇揚州寶應縣,有一段長堤,叫柏家堰。那麽,這段淮河大堤怎麽來的呢?為什麽要叫柏家堰呢?
時間得迴到大明朝剛建立時候,一位寶應縣的平民叫柏從桂。就是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布衣百姓,給皇帝朱元璋寫了一封信,才促成了保護一方百姓安寧的柏家堰。
這封信還真到了朱元璋手裏,朱元璋竟然還真批準了。
於是政府征發五萬六千民工,又是燒磚又是開石頭的,由柏從桂擔任河工總指揮,在長四十裏的淮河大堤上修建了十八座水閘,將大堤用磚石加固。當地老百姓都念柏從桂的好,就將這段堤堰叫做柏家堰。
******
水姓。
水姓起源的幾個說法都比較古老。
一個是大禹治水時候,在會稽留下了一個孫子,慢慢的這支就以水為姓。
再就是共工是皇帝時期的負責管理水的,相當於水利部長吧,他的後代就有姓水的了。
還有就是出現了五行就有了水姓,也就是說金木水火土差不多都是一塊誕生的。
再就是兄弟民族和其他原因改姓的。
水姓人口比較少,大約隻有十幾萬人。主要在浙江,西北蘭州水氏這些年比較出名。
******
竇姓
竇姓人口雖然並不多,隻有不到五十萬人,但名人可是著實不少。
竇姓相傳是大禹的玄孫少康後代。
當時太康在位,問題是他有點不務正業,天天不理朝政,跑外麵打獵。結果有窮氏領袖羿,為了區分射太陽的那個羿,一般把這裏的羿叫做後羿。在國都發動政變,太康就在洛水南岸迴不來了。
後來少康在人們的擁戴下,推翻殺了羿的寒浞,奪迴屬於夏朝的江山,史稱少康中興。少康的兩個兒子,姒抒和姒寵被賜姓竇,這就是竇姓的由來。當然啦,這段算是傳說,可信度隻能您自己琢磨了。
另一個說法是愛旅遊的那個周穆王有個皇後,周穆王把皇後的族人賜姓竇。
再就是戰國時期魏國有個大夫竇公,他的後人以竇公為姓,叫竇公氏。後來覺得三個字的姓比較麻煩,多費筆墨,便改為單姓。
再就是其他姓氏改姓和兄弟民族改漢姓。比如氐族有個部落叫竇羽泥,也是圖省事姓了竇。
竇姓最早發跡,是在漢朝時候。
河北臨清有個叫竇漪房的女子,小時候不知道得了什麽怪病,導致頭發越來越少,最後幾乎成了禿瓢。
那時候沒有假發,家屬都認為這個竇漪房是災星,都看不起她。可就是這麽一個不被大家看好的女子,竟然被選入宮中伺候呂雉。
也可能呂後親兒子死的早,為了惡心惡心劉邦的其他兒子,後來呂後將竇漪房賜給了代王劉恆。
竇漪房生了一女二男,女兒是後來的館陶公主,兒子大的叫劉啟,二的叫劉武。
等呂後死了,大臣將呂家權貴收拾完,便將目光瞄向了代王劉恆,請他出來做了皇帝,就是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也許跟這位沒頭發的竇漪房感情非常深,將竇漪房封了後,這時候就得叫人家竇皇後了。
劉恆駕崩,劉啟做了皇帝,就是漢景帝,此時的竇皇後又成了皇太後。
從這時候開始,竇太後大力推舉竇家人入朝,一時間外戚竇家權傾朝野。
並且竇太後對小兒子劉武特別寵愛,甚至一度想逼著大兒子立下劉啟字據,將來傳位給小兒子劉武。漢景帝比較有主見,堅決不同意。也是後來劉武病死,竇太後隻得作罷。
倆兒子都沒熬過竇太後,漢景帝崩後到了劉徹即位,幸虧這位漢武帝命硬,活的時間夠長,要不然這位太皇太後竇漪房還不知道得怎麽往後一直靠後呢!
漢武帝即位時候年齡小,竇太皇太後雖然不太過問朝政,但掌握著實際大權。她認為不行的,你還真不能幹。
推崇黃老學說的竇漪房和想要改革的漢武帝起了衝突,得虧漢武帝那段時間一直隱忍,才躲過被廢的下場。
畢竟竇漪房年紀大了,漢武帝心說等把你耗死再說。
下一篇,接著聊竇姓,歡迎持續關注。
柏姓的始祖,相傳叫是柏皇氏,竟然還是炎帝和帝嚳的老師。這麽說來,柏氏的起源更久遠了。
傳說嘛,不能全信。
柏姓的起源一個說法是嬴姓,在舜帝時候有個人叫柏翳,也有說叫伯益的,是管理馴化牲畜的專家,相當於現在的農業部畜牧局吧。最早的起源就是他,他的後人有了柏姓和嬴姓兩支。
柏翳的工作在那時候屬於苦了我一個,幸福全人類的職務。正是這位柏翳馴化各種鳥獸,改良品種被人們飼養,才有了源源不斷的肉食。
再就是西周有個柏國,大概在現在的河南西平和舞鋼市一帶。春秋時候被楚國滅掉,其後人以國為姓。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柏國也是柏皇氏的後代,所以這兩種說法同根同源。
還有就是投奔周文王的孤竹國伯夷叔齊兄弟倆,也就是成語不食周粟的主角。他們是炎帝的後代,薑姓,他們家的後人也有柏姓。
柏姓後代都為帝王師,如黃帝的地官是柏常,顓頊帝的老師為柏夷亮父,帝嚳的老師為柏昭,堯帝治理天下時柏成子高立為諸侯,佐禹治水的則是柏翳等。所以,柏氏一直是古姓中的貴族。
總之誰都想往自己臉上貼金,反正上古時期沒有文字,後麵人想說啥說啥,你信也得信,不信也沒辦法。
柏氏公認的起源於今天的河南西平到舞鋼市之間,發跡是在河南開封。跟其他姓氏相同的是,隨著五胡亂華永嘉南渡以及靖康之恥和後來的蒙古入侵,中原姓氏大多南遷。
《漢書.禮樂誌》記載,柏皇氏居住在皇柏山,出門坐的是六匹馬拉的車。要知道過去人坐車那是有講究的,可不是寶馬奔馳你想開啥就開啥。天子坐八匹馬,六匹馬的座駕僅次於天子,可見其地位非常高。
據考證,皇柏山位於現在的河南開封陳留。別看現在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早些年這地方還是有一些小山包的。隻不過隨著黃河泛濫和人工平整,慢慢的就成了平原。
《山海經·海內經》:“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於此,至於天。
柏高看來已經成仙啦,至於他管的是哪一攤,我也沒去查。
在今天的江蘇揚州寶應縣,有一段長堤,叫柏家堰。那麽,這段淮河大堤怎麽來的呢?為什麽要叫柏家堰呢?
時間得迴到大明朝剛建立時候,一位寶應縣的平民叫柏從桂。就是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布衣百姓,給皇帝朱元璋寫了一封信,才促成了保護一方百姓安寧的柏家堰。
這封信還真到了朱元璋手裏,朱元璋竟然還真批準了。
於是政府征發五萬六千民工,又是燒磚又是開石頭的,由柏從桂擔任河工總指揮,在長四十裏的淮河大堤上修建了十八座水閘,將大堤用磚石加固。當地老百姓都念柏從桂的好,就將這段堤堰叫做柏家堰。
******
水姓。
水姓起源的幾個說法都比較古老。
一個是大禹治水時候,在會稽留下了一個孫子,慢慢的這支就以水為姓。
再就是共工是皇帝時期的負責管理水的,相當於水利部長吧,他的後代就有姓水的了。
還有就是出現了五行就有了水姓,也就是說金木水火土差不多都是一塊誕生的。
再就是兄弟民族和其他原因改姓的。
水姓人口比較少,大約隻有十幾萬人。主要在浙江,西北蘭州水氏這些年比較出名。
******
竇姓
竇姓人口雖然並不多,隻有不到五十萬人,但名人可是著實不少。
竇姓相傳是大禹的玄孫少康後代。
當時太康在位,問題是他有點不務正業,天天不理朝政,跑外麵打獵。結果有窮氏領袖羿,為了區分射太陽的那個羿,一般把這裏的羿叫做後羿。在國都發動政變,太康就在洛水南岸迴不來了。
後來少康在人們的擁戴下,推翻殺了羿的寒浞,奪迴屬於夏朝的江山,史稱少康中興。少康的兩個兒子,姒抒和姒寵被賜姓竇,這就是竇姓的由來。當然啦,這段算是傳說,可信度隻能您自己琢磨了。
另一個說法是愛旅遊的那個周穆王有個皇後,周穆王把皇後的族人賜姓竇。
再就是戰國時期魏國有個大夫竇公,他的後人以竇公為姓,叫竇公氏。後來覺得三個字的姓比較麻煩,多費筆墨,便改為單姓。
再就是其他姓氏改姓和兄弟民族改漢姓。比如氐族有個部落叫竇羽泥,也是圖省事姓了竇。
竇姓最早發跡,是在漢朝時候。
河北臨清有個叫竇漪房的女子,小時候不知道得了什麽怪病,導致頭發越來越少,最後幾乎成了禿瓢。
那時候沒有假發,家屬都認為這個竇漪房是災星,都看不起她。可就是這麽一個不被大家看好的女子,竟然被選入宮中伺候呂雉。
也可能呂後親兒子死的早,為了惡心惡心劉邦的其他兒子,後來呂後將竇漪房賜給了代王劉恆。
竇漪房生了一女二男,女兒是後來的館陶公主,兒子大的叫劉啟,二的叫劉武。
等呂後死了,大臣將呂家權貴收拾完,便將目光瞄向了代王劉恆,請他出來做了皇帝,就是漢文帝。
漢文帝即位,也許跟這位沒頭發的竇漪房感情非常深,將竇漪房封了後,這時候就得叫人家竇皇後了。
劉恆駕崩,劉啟做了皇帝,就是漢景帝,此時的竇皇後又成了皇太後。
從這時候開始,竇太後大力推舉竇家人入朝,一時間外戚竇家權傾朝野。
並且竇太後對小兒子劉武特別寵愛,甚至一度想逼著大兒子立下劉啟字據,將來傳位給小兒子劉武。漢景帝比較有主見,堅決不同意。也是後來劉武病死,竇太後隻得作罷。
倆兒子都沒熬過竇太後,漢景帝崩後到了劉徹即位,幸虧這位漢武帝命硬,活的時間夠長,要不然這位太皇太後竇漪房還不知道得怎麽往後一直靠後呢!
漢武帝即位時候年齡小,竇太皇太後雖然不太過問朝政,但掌握著實際大權。她認為不行的,你還真不能幹。
推崇黃老學說的竇漪房和想要改革的漢武帝起了衝突,得虧漢武帝那段時間一直隱忍,才躲過被廢的下場。
畢竟竇漪房年紀大了,漢武帝心說等把你耗死再說。
下一篇,接著聊竇姓,歡迎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