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災難頻發
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 作者:椰汁紅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麵的這些話雖然不咋中聽,讓朱元璋有點惱怒,但是安靜下來思考了一下,也有一些道理。
主要還是天幕是來自後世的,後世說出了弊端,也說出了這樣做導致的後果,如果是現在的人勸,老朱會聽?
他肯定是覺得自己這一套製度最好不過了。
“其實很多人也說天災,的確崇禎年間也很多天災,根據《明史》記載,崇禎在位期間,發生了大大小小兩百多起天災,水災三十多次,旱災三十多次,蝗災也有二十多次,而這些災難隻是占到所有災難裏的百分之六七十。”
“連年災難導致饑荒頻發、民不聊生,崇禎最後幾年甚至還爆發了瘟疫,這導致賦稅無法滿足朝廷的開支,朝廷還要向百姓多征收賦稅來支付遼東戰事的餉錢……”
“老百姓最後的餘糧也沒有了。”
杜甫深深皺眉,僅僅隻是聽到了這些,就已經感覺到了民生之苦!
“這明朝……天災人禍啊,說是天災,其實也是人禍!”
“何嚐不是?”李白也沉沉的歎息。
高適更是說不出話來。
一時之間他們沉重得連歎笑都沒有了,說是明朝末期,他們也想到了天幕說的安史之亂,那也是一個亂世啊!
明朝的百姓更是感覺苦啊,無論是到沒到那個時代的,都知道不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兒孫吃這樣的苦。
哪一個靠天吃飯的不怕老天爺這樣的?
“這世道能不能容許我等小民吃飽?”臉色黢黑的農漢看著天幕也是歎息濃重。
“如果能夠去一去後世,或者是朱姑娘給點糧食,那該多好啊!”另一個農漢向往的說著。
“竟然如此艱難。”李世民看著前麵有些政策也很是不錯,但到了後麵也都變味了,人心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君舟民水君舟民水,若說大明難,想到我大唐也難啊。”
“這崇禎就是個糊塗蛋,什麽都想做,什麽都做不成。”朱元璋起先還覺得這麽多天災,崇禎能勉強維持這麽多年也不錯了,可是後頭這麽一想一點也不對。
換做是他,就先調動能握住的軍隊,然後去找已經長大的雞找點錢充充國庫,剝皮萱草幾個,就夠錢賑災了,也夠軍費了。
然後就開始提拔將領、練兵……
“爹,這崇禎也不是您啊,早年間崇禎也是個藩王。”朱標寬慰道。
朱元璋緊皺的眉頭才鬆開一些,“我看那朱祁鈺就做的不錯,還有那嘉靖,天幕也說他聰敏,別扯什麽不懂帝王之道,坐上這個位置,該懂的都會自己懂,他不是老四一脈的嗎?怎麽不從老四那裏繼承?”
崇禎也看著天幕,歎息,快了快了,等孫傳庭迴來,無論是什麽蟲豸,都會被他化作湮粉。
“王承恩,這宮中太監竟然有如此之多?”崇禎問道。
“皇爺,遠不止十萬這個數。”王承恩說。
“放歸部分迴去,今後不用這麽多太監,也不用每年召入太監,太監所用之物一應從簡,朕這個皇帝都已經如此艱難,他們難道還要比朕好?”崇禎冷哼道。
“趁著此時,你重新掌控宮中人事。”崇禎又說了一句。
王承恩是有些興奮的,“是,皇上!”
“等等,此事不急,等孫傳庭迴來,省得朕也變成世宗了。”
宮裏的枝椏盤根錯節,崇禎從來都不敢小瞧,怕這怕那也沒有辦法,被宮女勒脖子,被火燒,被水淹,他崇禎又有幾條命?
……
“朱元璋的初心還是好的,他是苦過來的,也明白百姓過得都是什麽豬狗不如的日子,‘以民為本’是他施行財政的想法,但是國家財政不能單靠道德的準則,就像是衛所製度等等,基於那個時代的認知,還少了很多剛性約束和執行力。”
“朝廷的腐敗,和朝廷與地方的財政關係,他都解決不了,也沒有辦法判斷土地交易,到底是什麽原因,也談不上對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
朱元璋正想說什麽。
朱清穀就更快一步說了,“可能大家想說朱元璋在的時候誰敢貪汙?不僅敢還有不少!那朱元璋死後就更加猖狂了。”
[要是是我,家裏耗盡了力氣才供養我考上了,當官了,每年每個月就那點緊巴巴的銀子,可是我還有幕僚還有侍從要養,那些錢哪裏夠花?我想當個活得滋潤點的清官都不允許。]
[而且剛開始朱元璋定這麽多,後麵白銀大量流入,結果通貨膨脹了,同樣一鬥米到後麵需要更多的錢買,但我的月俸還是這麽多,我笑了。]
[所以明朝的貪汙很厲害。]
[明清的貪汙都很厲害。]
[朱元璋也不能把人全部都殺完,貪汙是殺不完的,能給你幹活就不錯了,總會有人貪心。]
看到這裏,朱元璋也有些意興闌珊,有種自己無論怎麽做都能被人鑽空子的感覺。
他有些歎息,“這些月俸真的不夠用?”
朱標這才發現朱元璋的頭發裏已經有了很多縷白發了,從剛開始的起兵,到現在的治國,一路上朱元璋經曆得太多太多。
“爹,朱姑娘也說了,施行的都是善政,隻是人心不善而已,現在也依舊能夠查缺補漏。”這種事情朱標現在也隻能安慰,他也知道天幕結束,估計就會有一番大動作了。
朱元璋也就是一時迷茫,很快就變迴那一頭英姿雄發的老獅子來,“他們還想要要多少,最好辦個生辰賀禮,然後弄個生喪,給自己老爹老娘賀壽,然後又給自己賀!”
這還是出自之前天幕上的短視頻‘如何做貪官’裏的話。
“讓咱抓到,就把他們統統吊死在城門上,剝皮萱草!”這個帝王無比痛恨的說著。
朱標看他又有了精氣神,也有些放心下來,也不是完全放心,大明的弊端還是太多了!
真不知道那位張居正是如何改革的。
朱棣有點麻,他有預感等會在天幕上絕對能夠看到別人代替朱元璋罵他,剛開始還哀歎崇禎時候的天災如此之多,也在想這些財政問題要如何解決。
讓他給這些官員多發俸祿?想得美!
不全拿胡椒抵就不錯了!
主要還是天幕是來自後世的,後世說出了弊端,也說出了這樣做導致的後果,如果是現在的人勸,老朱會聽?
他肯定是覺得自己這一套製度最好不過了。
“其實很多人也說天災,的確崇禎年間也很多天災,根據《明史》記載,崇禎在位期間,發生了大大小小兩百多起天災,水災三十多次,旱災三十多次,蝗災也有二十多次,而這些災難隻是占到所有災難裏的百分之六七十。”
“連年災難導致饑荒頻發、民不聊生,崇禎最後幾年甚至還爆發了瘟疫,這導致賦稅無法滿足朝廷的開支,朝廷還要向百姓多征收賦稅來支付遼東戰事的餉錢……”
“老百姓最後的餘糧也沒有了。”
杜甫深深皺眉,僅僅隻是聽到了這些,就已經感覺到了民生之苦!
“這明朝……天災人禍啊,說是天災,其實也是人禍!”
“何嚐不是?”李白也沉沉的歎息。
高適更是說不出話來。
一時之間他們沉重得連歎笑都沒有了,說是明朝末期,他們也想到了天幕說的安史之亂,那也是一個亂世啊!
明朝的百姓更是感覺苦啊,無論是到沒到那個時代的,都知道不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兒孫吃這樣的苦。
哪一個靠天吃飯的不怕老天爺這樣的?
“這世道能不能容許我等小民吃飽?”臉色黢黑的農漢看著天幕也是歎息濃重。
“如果能夠去一去後世,或者是朱姑娘給點糧食,那該多好啊!”另一個農漢向往的說著。
“竟然如此艱難。”李世民看著前麵有些政策也很是不錯,但到了後麵也都變味了,人心是永遠不會滿足的,“君舟民水君舟民水,若說大明難,想到我大唐也難啊。”
“這崇禎就是個糊塗蛋,什麽都想做,什麽都做不成。”朱元璋起先還覺得這麽多天災,崇禎能勉強維持這麽多年也不錯了,可是後頭這麽一想一點也不對。
換做是他,就先調動能握住的軍隊,然後去找已經長大的雞找點錢充充國庫,剝皮萱草幾個,就夠錢賑災了,也夠軍費了。
然後就開始提拔將領、練兵……
“爹,這崇禎也不是您啊,早年間崇禎也是個藩王。”朱標寬慰道。
朱元璋緊皺的眉頭才鬆開一些,“我看那朱祁鈺就做的不錯,還有那嘉靖,天幕也說他聰敏,別扯什麽不懂帝王之道,坐上這個位置,該懂的都會自己懂,他不是老四一脈的嗎?怎麽不從老四那裏繼承?”
崇禎也看著天幕,歎息,快了快了,等孫傳庭迴來,無論是什麽蟲豸,都會被他化作湮粉。
“王承恩,這宮中太監竟然有如此之多?”崇禎問道。
“皇爺,遠不止十萬這個數。”王承恩說。
“放歸部分迴去,今後不用這麽多太監,也不用每年召入太監,太監所用之物一應從簡,朕這個皇帝都已經如此艱難,他們難道還要比朕好?”崇禎冷哼道。
“趁著此時,你重新掌控宮中人事。”崇禎又說了一句。
王承恩是有些興奮的,“是,皇上!”
“等等,此事不急,等孫傳庭迴來,省得朕也變成世宗了。”
宮裏的枝椏盤根錯節,崇禎從來都不敢小瞧,怕這怕那也沒有辦法,被宮女勒脖子,被火燒,被水淹,他崇禎又有幾條命?
……
“朱元璋的初心還是好的,他是苦過來的,也明白百姓過得都是什麽豬狗不如的日子,‘以民為本’是他施行財政的想法,但是國家財政不能單靠道德的準則,就像是衛所製度等等,基於那個時代的認知,還少了很多剛性約束和執行力。”
“朝廷的腐敗,和朝廷與地方的財政關係,他都解決不了,也沒有辦法判斷土地交易,到底是什麽原因,也談不上對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
朱元璋正想說什麽。
朱清穀就更快一步說了,“可能大家想說朱元璋在的時候誰敢貪汙?不僅敢還有不少!那朱元璋死後就更加猖狂了。”
[要是是我,家裏耗盡了力氣才供養我考上了,當官了,每年每個月就那點緊巴巴的銀子,可是我還有幕僚還有侍從要養,那些錢哪裏夠花?我想當個活得滋潤點的清官都不允許。]
[而且剛開始朱元璋定這麽多,後麵白銀大量流入,結果通貨膨脹了,同樣一鬥米到後麵需要更多的錢買,但我的月俸還是這麽多,我笑了。]
[所以明朝的貪汙很厲害。]
[明清的貪汙都很厲害。]
[朱元璋也不能把人全部都殺完,貪汙是殺不完的,能給你幹活就不錯了,總會有人貪心。]
看到這裏,朱元璋也有些意興闌珊,有種自己無論怎麽做都能被人鑽空子的感覺。
他有些歎息,“這些月俸真的不夠用?”
朱標這才發現朱元璋的頭發裏已經有了很多縷白發了,從剛開始的起兵,到現在的治國,一路上朱元璋經曆得太多太多。
“爹,朱姑娘也說了,施行的都是善政,隻是人心不善而已,現在也依舊能夠查缺補漏。”這種事情朱標現在也隻能安慰,他也知道天幕結束,估計就會有一番大動作了。
朱元璋也就是一時迷茫,很快就變迴那一頭英姿雄發的老獅子來,“他們還想要要多少,最好辦個生辰賀禮,然後弄個生喪,給自己老爹老娘賀壽,然後又給自己賀!”
這還是出自之前天幕上的短視頻‘如何做貪官’裏的話。
“讓咱抓到,就把他們統統吊死在城門上,剝皮萱草!”這個帝王無比痛恨的說著。
朱標看他又有了精氣神,也有些放心下來,也不是完全放心,大明的弊端還是太多了!
真不知道那位張居正是如何改革的。
朱棣有點麻,他有預感等會在天幕上絕對能夠看到別人代替朱元璋罵他,剛開始還哀歎崇禎時候的天災如此之多,也在想這些財政問題要如何解決。
讓他給這些官員多發俸祿?想得美!
不全拿胡椒抵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