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曆史謎團——建文失蹤之謎2
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 作者:椰汁紅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數據推薦,因為刷了一個修驢蹄的視頻,後麵就出現了修馬蹄,治療馬蹄,還有馬蹄鐵。
沒有馬蹄鐵的時空的皇帝已經看到了馬蹄鐵的妙處,趕緊讓人記錄下來,隨後迴去仿作一套。
有很多時空已經有了馬掌鐵鞋,隻是不如天幕之上這樣的全麵,也都學習了一番。
看來這些很短的被稱作為短視頻的影像,也不單隻是娛樂,甚至於他們還可以從這些短視頻裏窺見一些後世的舉措,利好他們自身。
本來他們就找人專門盯著天幕,現在看來這天幕有的時候也是突然間就出來了,要更加注意一番才行!
朱清穀隻是刷了幾個視頻就沒有再刷了,吃完晚飯之後洗澡還要趕去上課。
“這都是什麽牛馬啊!”她仰天長歎。
天幕之下的人看著天空當中的光影熄滅了,也沒有馬上離開,他們被這些一個又一個的短視頻釣成了翹嘴,可真的看到沒有短視頻時候,也隻能迴去,但還是抓心撓肝的,想要那些朱姑娘再把下一個視頻放給他們看。
後麵兩天也就沒有短視頻,到第三天的時候,朱清穀就打開了鏡頭。
今天的她化了一點淡妝,眉眼也被勾勒得精致一些,充滿著幹練和自信的氣質,天幕之下不知道多少女子眼前一亮,然後她們又對自己的妝容進行改良。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主播朱清穀,今天依舊是我們的千古曆史謎團,這已經是第三期了,廣受大家的喜愛和好評,這一期我們要講的帝王是唯一一個被藩王造反成功的帝王——建文帝朱允炆。”
“公元1392年,朱標逝世,朱元璋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列位臣工、文武大臣信服的太子,護著弟弟們、也被弟弟們信服的哥哥就這樣突然間離開,打亂了朱元璋的計劃。”
“朱元璋中年喪妻、喪長孫現在又喪子,已經是很大的年紀了,沒有幾年來再精心培養一個繼承人,這皇位傳給誰,就成為了他首要思考的問題。”
“是立孫子還是立兒子?最後無論是法理還是對於太子朱標的偏愛,他還是選擇了立太子的血脈,早年間太子的長子朱雄英早逝,後來太子妃常氏在生次子朱允熥的時候難產而亡,側室呂氏被扶正,朱允炆正是呂氏所生。”
“關於朱允熥和朱允炆的嫡庶問題一直都有爭論,可和不堪大用的朱允熥比起來,朱允炆的孝順仁義讓他走入了朱元璋的眼裏。”
“有一次朱元璋問藩王安邊的問題試探朱允炆的想法,朱允炆的迴答是,以德懷之、以禮製之,不可剝削,讓朱元璋滿意。”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叔叔們都手握重兵,個個跋扈剽悍,哪個皇帝不害怕,其實朱允炆想要削藩的念頭是對的,但是手段不對。”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逝世,朱允炆即位,新皇即位不僅要給太祖服喪,還要大赦天下,還要遴選文武官員,朱允炆假托太祖遺命,不許藩王奔喪,然後在登基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朱允炆覺得他要做一件大事。”
“在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親信的建議下,朱允炆決定削藩。”
[建文三傻來了。]
[我知道,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建文三傻嘛,坑得朱允炆不要不要的,偏偏朱允炆的眼睛和耳朵像是瞎了和聾了一樣,就是隻相信這幾個人的話。]
[他要是有這麽聰明的腦袋,就不會翻車了。]
天幕之下,朱元璋還以為自己聽到了假的。
可是天幕之上滾動的字眼字字句句就是這麽喜慶,這喜慶和老朱心頭漚的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蠢得像是豬一樣的東西竟然也能夠蒙了咱的眼睛,剛剛登基,人心不穩,就聽這些文臣的去削藩。”朱元璋的臉拉得老長,根本不敢想自己教出來的繼承人會是這樣的貨色。
朱清穀都還沒有提到造反的人是朱棣,朱元璋都能夠猜出是什麽下場了。
這些南方文人既不服咱老朱家,也不願意幫咱治理天下,還一心向著那些韃子。
朱元璋第一個反應就去踹秦王朱樉的屁股,“老二,你竟然敢造你侄子的反?”
秦王朱樉不敢相信的看著朱元璋,覺得他偏心的沒譜了,頓時就大聲說道,“要是大哥,兒臣認,爹你看朱允炆都不許我們迴來奔喪,爹你屍骨未寒就要對叔叔們下手,自然也別怪叔叔們反擊了!”
朱棢也附和道,“就是就是,我和老二不服!”
朱樉和朱棢根本就不知道哪個時候他們早就已經死了,連造反的資格都沒有,現在朱樉還在美滋滋的想著以後自己就造反成功,當上了皇帝了。
“再說了爹你自己都說你自己眼瞎,要是我們造反了也是舍不得讓朱允炆那混小子糟蹋你打下的天下……”朱棣的聲音也越來越小。
朱元璋聽了也是一陣沉默,但很快就看見朱樉略顯得意的樣子,心裏的火就蹭蹭蹭上來了,陰惻惻的說,“依咱看,要是沒有這事,老二和老三也想要造反吧?”
朱標趕緊拉住朱元璋,“爹,氣大傷身,這樣看來允炆也非有明君之相,弟弟們說不定受了委屈。”
“再受委屈也要給他們立立規矩,就是打得少了,哼!”朱元璋對著這幾個躲到朱標後麵,要變成鵪鶉模樣的兒子冷哼了一聲。
最後還是決定先看天幕。
“網上一直都有一個建文三傻的梗,是因為這三位朱允炆的親信的操作很讓人迷惑。秦王朱樉、晉王朱棢早年亡故,後來燕王朱棣就成為諸位藩王之長,也是勢力最為強大的藩王。”
“齊泰建議先削燕王,但黃子澄反對,認為燕王無過,應該先削有過之藩王。”
“朱允炆同意了黃子澄的建議,最後他們研究了一番,決定先削燕王的同胞兄弟周王,正好周王次子朱有爋告發父親謀反,周王全家被廢為庶人,流放至雲南。”
沒有馬蹄鐵的時空的皇帝已經看到了馬蹄鐵的妙處,趕緊讓人記錄下來,隨後迴去仿作一套。
有很多時空已經有了馬掌鐵鞋,隻是不如天幕之上這樣的全麵,也都學習了一番。
看來這些很短的被稱作為短視頻的影像,也不單隻是娛樂,甚至於他們還可以從這些短視頻裏窺見一些後世的舉措,利好他們自身。
本來他們就找人專門盯著天幕,現在看來這天幕有的時候也是突然間就出來了,要更加注意一番才行!
朱清穀隻是刷了幾個視頻就沒有再刷了,吃完晚飯之後洗澡還要趕去上課。
“這都是什麽牛馬啊!”她仰天長歎。
天幕之下的人看著天空當中的光影熄滅了,也沒有馬上離開,他們被這些一個又一個的短視頻釣成了翹嘴,可真的看到沒有短視頻時候,也隻能迴去,但還是抓心撓肝的,想要那些朱姑娘再把下一個視頻放給他們看。
後麵兩天也就沒有短視頻,到第三天的時候,朱清穀就打開了鏡頭。
今天的她化了一點淡妝,眉眼也被勾勒得精致一些,充滿著幹練和自信的氣質,天幕之下不知道多少女子眼前一亮,然後她們又對自己的妝容進行改良。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主播朱清穀,今天依舊是我們的千古曆史謎團,這已經是第三期了,廣受大家的喜愛和好評,這一期我們要講的帝王是唯一一個被藩王造反成功的帝王——建文帝朱允炆。”
“公元1392年,朱標逝世,朱元璋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列位臣工、文武大臣信服的太子,護著弟弟們、也被弟弟們信服的哥哥就這樣突然間離開,打亂了朱元璋的計劃。”
“朱元璋中年喪妻、喪長孫現在又喪子,已經是很大的年紀了,沒有幾年來再精心培養一個繼承人,這皇位傳給誰,就成為了他首要思考的問題。”
“是立孫子還是立兒子?最後無論是法理還是對於太子朱標的偏愛,他還是選擇了立太子的血脈,早年間太子的長子朱雄英早逝,後來太子妃常氏在生次子朱允熥的時候難產而亡,側室呂氏被扶正,朱允炆正是呂氏所生。”
“關於朱允熥和朱允炆的嫡庶問題一直都有爭論,可和不堪大用的朱允熥比起來,朱允炆的孝順仁義讓他走入了朱元璋的眼裏。”
“有一次朱元璋問藩王安邊的問題試探朱允炆的想法,朱允炆的迴答是,以德懷之、以禮製之,不可剝削,讓朱元璋滿意。”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叔叔們都手握重兵,個個跋扈剽悍,哪個皇帝不害怕,其實朱允炆想要削藩的念頭是對的,但是手段不對。”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逝世,朱允炆即位,新皇即位不僅要給太祖服喪,還要大赦天下,還要遴選文武官員,朱允炆假托太祖遺命,不許藩王奔喪,然後在登基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朱允炆覺得他要做一件大事。”
“在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親信的建議下,朱允炆決定削藩。”
[建文三傻來了。]
[我知道,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建文三傻嘛,坑得朱允炆不要不要的,偏偏朱允炆的眼睛和耳朵像是瞎了和聾了一樣,就是隻相信這幾個人的話。]
[他要是有這麽聰明的腦袋,就不會翻車了。]
天幕之下,朱元璋還以為自己聽到了假的。
可是天幕之上滾動的字眼字字句句就是這麽喜慶,這喜慶和老朱心頭漚的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蠢得像是豬一樣的東西竟然也能夠蒙了咱的眼睛,剛剛登基,人心不穩,就聽這些文臣的去削藩。”朱元璋的臉拉得老長,根本不敢想自己教出來的繼承人會是這樣的貨色。
朱清穀都還沒有提到造反的人是朱棣,朱元璋都能夠猜出是什麽下場了。
這些南方文人既不服咱老朱家,也不願意幫咱治理天下,還一心向著那些韃子。
朱元璋第一個反應就去踹秦王朱樉的屁股,“老二,你竟然敢造你侄子的反?”
秦王朱樉不敢相信的看著朱元璋,覺得他偏心的沒譜了,頓時就大聲說道,“要是大哥,兒臣認,爹你看朱允炆都不許我們迴來奔喪,爹你屍骨未寒就要對叔叔們下手,自然也別怪叔叔們反擊了!”
朱棢也附和道,“就是就是,我和老二不服!”
朱樉和朱棢根本就不知道哪個時候他們早就已經死了,連造反的資格都沒有,現在朱樉還在美滋滋的想著以後自己就造反成功,當上了皇帝了。
“再說了爹你自己都說你自己眼瞎,要是我們造反了也是舍不得讓朱允炆那混小子糟蹋你打下的天下……”朱棣的聲音也越來越小。
朱元璋聽了也是一陣沉默,但很快就看見朱樉略顯得意的樣子,心裏的火就蹭蹭蹭上來了,陰惻惻的說,“依咱看,要是沒有這事,老二和老三也想要造反吧?”
朱標趕緊拉住朱元璋,“爹,氣大傷身,這樣看來允炆也非有明君之相,弟弟們說不定受了委屈。”
“再受委屈也要給他們立立規矩,就是打得少了,哼!”朱元璋對著這幾個躲到朱標後麵,要變成鵪鶉模樣的兒子冷哼了一聲。
最後還是決定先看天幕。
“網上一直都有一個建文三傻的梗,是因為這三位朱允炆的親信的操作很讓人迷惑。秦王朱樉、晉王朱棢早年亡故,後來燕王朱棣就成為諸位藩王之長,也是勢力最為強大的藩王。”
“齊泰建議先削燕王,但黃子澄反對,認為燕王無過,應該先削有過之藩王。”
“朱允炆同意了黃子澄的建議,最後他們研究了一番,決定先削燕王的同胞兄弟周王,正好周王次子朱有爋告發父親謀反,周王全家被廢為庶人,流放至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