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番外:銀鞍白馬度春風(十三)
震驚,奸相他是將軍的白月光 作者:葉綰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初三年三月,春暖花開的時節,柱國軍反了的消息傳到京中的時候,太初帝正躺在自己的寵妃床上服用五石散,聽到消息當場咬掉了寵妃臉上一塊肉,並把人賞給了值守的侍衛,導致其被淩辱致死。
好巧不巧,那寵妃是朝中三朝元老鳳閣老家中極其受寵的嫡孫女兒。
隻因小姑娘被家中嬌養壞了,偶然在宮宴中見了太初帝一次,便飛蛾撲火一般,定要進宮為妃。
天真爛漫的小姑娘聽不進任何關於太初帝殘暴不仁、嗜殺成性的勸說,自以為憑借自己可以將歧途中的太初帝拉迴正路,卻落了個慘死的下場。
已經致仕的老大人得知消息當場吐血昏厥。
醒來後,鳳閣老強行壓住想要為愛女報仇的兒子兒媳,麵上表著忠心,私下派人去了北疆。
這位曾經忠心耿耿的文臣之首隻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親眼看著太初帝去死。
鳳閣老門生滿天下,無論文武,皆有他的心腹。
有了鳳閣老相助,原本就聲勢浩蕩的柱國軍更是勢如破竹。
以季嫋之謀略決斷與柱國軍之英勇善戰,配合著朝臣的紛紛倒戈,僅用半年時間,就從北疆打到了都城豐京,並順利的將大晉全部收入囊中。
而太初帝林斯荒淫暴虐,橫征暴斂,早已激起民憤,入京那日,百姓簞食壺漿相迎。
大軍踏破宮門的時候,太初帝居然還在和小太監胡鬧,被季嫋培植的親信從龍床上拎下來的時候渾身赤躶,醜態畢露。
季嫋說到做到,讓自己出兵路上收的護衛夜梟打斷了林斯的四肢送去了鳳府。
夜梟迴來說,從來都是慈祥儒雅的鳳閣老,瘋了一樣的拿刀捅在林斯身上。
老爺子最後扔下刀,帶著一身的殷紅,哭的像個孩子。
林斯最後被鳳家人剁成了一灘爛泥。
聽到夜梟的描述,季嫋隻是漫不經心的笑了一聲:“嗬,畜生就該不得好死,倒是汙了鳳家的地,你和季默帶人,去幫鳳府細細地。”
“是。”
夜梟答應一聲,轉頭去找季默了。
季默是個白淨英俊的年輕人。
是進京前,主子和少將軍在山裏射獵時撿到的。
他們將人撿迴來的時候,渾身是血,慘的與自己當初不相上下。
這人應當是遭逢大難,即便是被治好了,也整日裏麵色陰沉,雙眼黯淡無光,看著沒什麽求生欲。
夜梟想,主子大概是想讓他倆出去散散心。
唉,大家都是苦命人,能幫一把是一把。
季嫋看夜梟闊步出去,笑了一聲,移開蓋在畫上的宣紙,飽蘸了墨汁,繼續作畫。
夜梟這小子,對季默很關注啊,有點兒意思。
“十三。”
外麵傳來九霖興奮的聲音,接著年輕的小將軍興衝衝地進來:“十三,娘親從北疆迴來了,下午就迴府了,你跟我迴去嗎?”
說來也是無可奈何,雖然柱國軍在北方起事之前,九嘉已經去安排清歡郡主撤退諸事了,但是等清歡郡主到北疆的時候,季嫋已經和九霖往內地來了,所以至今也沒見過一麵。
如今大事已定,清歡郡主歸京,他無論如何也該見一麵了。
季嫋笑著把手裏的筆放下,抬眼看著愛人那張俊朗的臉,勾著他的下巴一吻:“去,當然去。醜媳婦總得見公婆,我又不醜,當然要見。”
“我的十三天下第一好。”
九霖笑著勾住他的腰,低頭看到書桌上的畫,驚歎一聲:“十三,你畫的?”
畫卷上是巍峨連綿的群山,山路間,兩個人影策馬疾馳,雖然看不清細節,但是分明可以看出,是他和季嫋二人在連橫山中跑馬的時候。
“嗯。”
季嫋點了點頭,笑了笑:“隨便畫畫。”
“隨便畫畫……十三,你到底什麽不會啊?”
九霖覺得這個人就是個變態。
從君子六藝到治國理政,他什麽不會?
大家同樣都是十幾歲,他是怎麽學到別人幾十歲都學不會的東西的!
季嫋笑著貼了貼九霖的臉頰:“我什麽都會,就是你會了。”
“有道理!”
九霖點了點頭,又看了一眼桌子上的畫:“這畫畫好了給我,我要。”
“好。”
季嫋笑笑:“走吧,阿霽陪我換衣服,我們迴府中見母親。”
“走了走了,帶你見公婆去。”
九霖大剌剌地勾著他的脖頸往外走:“你放心,爹和我都和娘說過了,保證不為難你。”
“而且,我娘人可好了,她就是給我打斷腿,也不會為難你。”
“嗬。”
聽九霖這麽說,季嫋笑了一聲:“若是這樣,還不如給我打斷腿,至少我習慣了。”
“胡說八道,以後你就是這天下之主,誰敢給你打斷腿,那叫謀逆。”
九霖不讓他胡說:“過去的都過去了,別想它,以後小爺痛你。”
季嫋笑了起來:“好,那,奴家謝謝爺心疼。”
“嗨,謝可不是嘴上說說就行,讓爺看看你的誠意?”
“爺想要什麽誠意?”
“晚上關上門,咱倆慢慢討論。”
“阿霽當真流氓。”
兩人邊走邊說,聲音越來越遠……
……
……
太初三年冬,晉王朝覆滅,柱國大將軍九嘉擁立新帝季氏登基為帝,改國號夏,年號重明。
重明帝減賦稅,興農工,廣開商路,辦書院,禁嫖賭,在位期間,政通人和,萬民稱頌。
然,帝好男風,且為情種,以柱國軍少將軍九霖為後。
柱國大將軍九嘉加封柱國公。
重明二年,寧遠候進美人一雙。
帝震怒,寧遠侯賜死,二美充為官伎,其餘族人流放嶺南,家產罰沒,子孫世代不得為官。
遂無有再犯者。
重明三年,柱國公夫人誕下一子,帝立為太子,勤加教導。
重明五年,柱國公夫人再生一女,封為長樂公主,邑萬戶。
太子甚聰慧,其所學過目不忘,有重明帝之風采。
重明二十三年,帝後退位,隱於江湖,不複還朝。
太子登基,改年號永嘉。
永嘉二十五年,太上皇崩,太後以身相殉。
永嘉帝大慟,舉國同哀。
——《夏史.卷一》
好巧不巧,那寵妃是朝中三朝元老鳳閣老家中極其受寵的嫡孫女兒。
隻因小姑娘被家中嬌養壞了,偶然在宮宴中見了太初帝一次,便飛蛾撲火一般,定要進宮為妃。
天真爛漫的小姑娘聽不進任何關於太初帝殘暴不仁、嗜殺成性的勸說,自以為憑借自己可以將歧途中的太初帝拉迴正路,卻落了個慘死的下場。
已經致仕的老大人得知消息當場吐血昏厥。
醒來後,鳳閣老強行壓住想要為愛女報仇的兒子兒媳,麵上表著忠心,私下派人去了北疆。
這位曾經忠心耿耿的文臣之首隻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親眼看著太初帝去死。
鳳閣老門生滿天下,無論文武,皆有他的心腹。
有了鳳閣老相助,原本就聲勢浩蕩的柱國軍更是勢如破竹。
以季嫋之謀略決斷與柱國軍之英勇善戰,配合著朝臣的紛紛倒戈,僅用半年時間,就從北疆打到了都城豐京,並順利的將大晉全部收入囊中。
而太初帝林斯荒淫暴虐,橫征暴斂,早已激起民憤,入京那日,百姓簞食壺漿相迎。
大軍踏破宮門的時候,太初帝居然還在和小太監胡鬧,被季嫋培植的親信從龍床上拎下來的時候渾身赤躶,醜態畢露。
季嫋說到做到,讓自己出兵路上收的護衛夜梟打斷了林斯的四肢送去了鳳府。
夜梟迴來說,從來都是慈祥儒雅的鳳閣老,瘋了一樣的拿刀捅在林斯身上。
老爺子最後扔下刀,帶著一身的殷紅,哭的像個孩子。
林斯最後被鳳家人剁成了一灘爛泥。
聽到夜梟的描述,季嫋隻是漫不經心的笑了一聲:“嗬,畜生就該不得好死,倒是汙了鳳家的地,你和季默帶人,去幫鳳府細細地。”
“是。”
夜梟答應一聲,轉頭去找季默了。
季默是個白淨英俊的年輕人。
是進京前,主子和少將軍在山裏射獵時撿到的。
他們將人撿迴來的時候,渾身是血,慘的與自己當初不相上下。
這人應當是遭逢大難,即便是被治好了,也整日裏麵色陰沉,雙眼黯淡無光,看著沒什麽求生欲。
夜梟想,主子大概是想讓他倆出去散散心。
唉,大家都是苦命人,能幫一把是一把。
季嫋看夜梟闊步出去,笑了一聲,移開蓋在畫上的宣紙,飽蘸了墨汁,繼續作畫。
夜梟這小子,對季默很關注啊,有點兒意思。
“十三。”
外麵傳來九霖興奮的聲音,接著年輕的小將軍興衝衝地進來:“十三,娘親從北疆迴來了,下午就迴府了,你跟我迴去嗎?”
說來也是無可奈何,雖然柱國軍在北方起事之前,九嘉已經去安排清歡郡主撤退諸事了,但是等清歡郡主到北疆的時候,季嫋已經和九霖往內地來了,所以至今也沒見過一麵。
如今大事已定,清歡郡主歸京,他無論如何也該見一麵了。
季嫋笑著把手裏的筆放下,抬眼看著愛人那張俊朗的臉,勾著他的下巴一吻:“去,當然去。醜媳婦總得見公婆,我又不醜,當然要見。”
“我的十三天下第一好。”
九霖笑著勾住他的腰,低頭看到書桌上的畫,驚歎一聲:“十三,你畫的?”
畫卷上是巍峨連綿的群山,山路間,兩個人影策馬疾馳,雖然看不清細節,但是分明可以看出,是他和季嫋二人在連橫山中跑馬的時候。
“嗯。”
季嫋點了點頭,笑了笑:“隨便畫畫。”
“隨便畫畫……十三,你到底什麽不會啊?”
九霖覺得這個人就是個變態。
從君子六藝到治國理政,他什麽不會?
大家同樣都是十幾歲,他是怎麽學到別人幾十歲都學不會的東西的!
季嫋笑著貼了貼九霖的臉頰:“我什麽都會,就是你會了。”
“有道理!”
九霖點了點頭,又看了一眼桌子上的畫:“這畫畫好了給我,我要。”
“好。”
季嫋笑笑:“走吧,阿霽陪我換衣服,我們迴府中見母親。”
“走了走了,帶你見公婆去。”
九霖大剌剌地勾著他的脖頸往外走:“你放心,爹和我都和娘說過了,保證不為難你。”
“而且,我娘人可好了,她就是給我打斷腿,也不會為難你。”
“嗬。”
聽九霖這麽說,季嫋笑了一聲:“若是這樣,還不如給我打斷腿,至少我習慣了。”
“胡說八道,以後你就是這天下之主,誰敢給你打斷腿,那叫謀逆。”
九霖不讓他胡說:“過去的都過去了,別想它,以後小爺痛你。”
季嫋笑了起來:“好,那,奴家謝謝爺心疼。”
“嗨,謝可不是嘴上說說就行,讓爺看看你的誠意?”
“爺想要什麽誠意?”
“晚上關上門,咱倆慢慢討論。”
“阿霽當真流氓。”
兩人邊走邊說,聲音越來越遠……
……
……
太初三年冬,晉王朝覆滅,柱國大將軍九嘉擁立新帝季氏登基為帝,改國號夏,年號重明。
重明帝減賦稅,興農工,廣開商路,辦書院,禁嫖賭,在位期間,政通人和,萬民稱頌。
然,帝好男風,且為情種,以柱國軍少將軍九霖為後。
柱國大將軍九嘉加封柱國公。
重明二年,寧遠候進美人一雙。
帝震怒,寧遠侯賜死,二美充為官伎,其餘族人流放嶺南,家產罰沒,子孫世代不得為官。
遂無有再犯者。
重明三年,柱國公夫人誕下一子,帝立為太子,勤加教導。
重明五年,柱國公夫人再生一女,封為長樂公主,邑萬戶。
太子甚聰慧,其所學過目不忘,有重明帝之風采。
重明二十三年,帝後退位,隱於江湖,不複還朝。
太子登基,改年號永嘉。
永嘉二十五年,太上皇崩,太後以身相殉。
永嘉帝大慟,舉國同哀。
——《夏史.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