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兩人來到李教授辦公室,宗鎮磊一見到李教授,就趕忙為自己弄丟了信件的事再次道歉。
李教授很大度地擺了下手說:“你在電話裏跟我說過了,並且你也見到要見的人,還帶到了我的問候,所以可以翻篇了。你跟我講講去到那個小漁村寺院的情況吧。”
李教授待他們坐定,問:“最讓我關心的問題是,通雲和他師傅為什麽會到永祚寺來找藏寶?”
宗鎮磊簡要匯報了與通雲交談的情況:通雲聽他師傅說過去許多地方找佛寶的事,比如,他師傅參與過拆除雲居寺南塔找佛舍利子之事,並在同年還來山西趙城廣勝寺參加過索要《趙城金藏》行動;之所以會到永祚寺來,是因為他師傅在廣勝寺那裏,聽說廣勝寺住持方丈力空是在本市永祚寺剃度的,便對永祚寺重視起來,專門來過一趟永祚寺卻一無所獲;解放戰爭時他師傅帶著通雲再次來到永祚寺,應該是奔著目標而來。
李教授認真聽完,疾問道:“他們到永祚寺來是不是與‘金百合計劃’有關?”
宗鎮磊搖搖頭道:“通雲隻知道他師傅以前去過一些地方,但去那些地方參加的行動,是不是與‘金百合計劃’有關卻說不清;他隨師傅來永祚寺時年僅十六歲,當時跟了師傅才一年。他知道他的師傅對各地佛門寶物好像都有研究。”
李教授往椅背一靠,歎了口氣道:“看來希望落空。我原想準確知道的是,在諸多的寺廟中,他們之所以選定到這座寺院來找藏寶,是否會與‘金百合計劃’有關。”
宗鎮磊翻看著手機上的記錄說:“通雲講過這麽一個細節,那軍官開槍打他師傅前兩人有過對話,軍官似乎對通雲的師傅很生氣,質問他中日間的戰爭已經結束了,怎麽還這樣幹,還問是為誰這麽幹;當時他師傅說,這是‘複興皇國、恢弘天業’的最後機會。”
宗鎮磊見李教授沒有出聲,又說:“1945年日本戰敗後,按理說‘金百合計劃’應該已經停止,但日本一些社會勢力和財團由於美國人的庇護,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所以,不排除通雲的師傅帶著通雲到永祚寺,是受到了某些團體的背後支持;他師傅說的‘複興皇國、恢弘天業’,據我掌握的資料看,與山西‘殘餘’日軍作為奮鬥目標提出的口號完全相同,所以,也有可能是‘殘餘’日軍想利用他師傅知道的信息來獲取珍貴的藏寶。這次通雲還說到,他聽他師傅逼守寺人時問了一句‘佛舍利子藏在哪裏’,由此可以知道,他師傅找的藏寶就是佛舍利子。”
李教授望著窗外說:“是啊,真正的藏寶處總能引來研究者和窺探者,這正是我的憂慮。”
李如慧輕聲問:“教授,我有個疑問,您是怎麽知道通雲在那裏的?”
李教授迴過眼,看看她:“我自從知道自己的家事後,就想找到通雲,當時還費了一番功夫;由於我家與佛教界的聯係,我在社會團體待過,跟宗教係統的人常在一起開會,後來就委托他們幫我找通雲;我認為通雲解放後肯定滯留在了大陸。”
李如慧又問道:“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判斷?”
李教授擺弄著手裏的筆說:“本城解放後沒多久,全國陸續解放,海峽兩岸進入相互對峙的狀況;他是台灣人,要想在兩岸封鎖前出境,跟著哪一撥也不好走。他是日本僧人的徒弟,卻不是日本人,如果當時無法作為日本人迴日本,以他的僧人身份,又不能跟撤去台灣的軍人走,或就滯留大陸了。”
李如慧端起熱水壺給李教授的杯裏續水,點頭說:“有道理。”
李教授繼續說著他的分析:“台灣人講閩南話的多,所以我覺得他八成會滯留在閩南一帶,因為那裏的語言和他的相通,他去到那裏比較容易融入當地。”李教授看著李如慧續完水,沒有停下講述:“後來我通過宗教部門查找,根據通雲大致的年齡和他是台灣人的情況,最後在福建小漁村的寺院找到了他;我一開始並不想與他見麵,後來我想認認他,但不告訴他我是誰的後代,因為我不想讓他知道我的家史。”
李如慧直直地問:“是因為恨嗎?”
李教授搖搖頭:“糾結於家仇無助獲得更大利益。五年前我去那裏采風,本來是想去到那裏慢慢讓通雲講出當年情況,可是後來發生了一點小誤會,再加上學校這邊有事讓迴,走得匆忙,便沒能聽得通雲講他和他的師傅到永祚寺的這段經曆,那以後再沒機會過去。”
李如慧終於忍不住問出那個問過宗鎮磊的問題:“教授,既然您費那麽大勁找到了通雲,為什麽不跟他直說您的爺爺跟他之間發生過的事?”
“我不願意向通雲透露我家史的原因,是擔心他一旦知道我的家史,會使他對說出與‘金百合計劃’有關的實情受到影響;有些人是不願意別人知道他的曆史的,特別是有曆史的人。”李教授用雙手向上梳了梳頭發,繼續解釋道:“我因為與通雲發生的誤會不便再去了解,即便硬著頭皮去了他肯定不會跟我講曆史,而我知道通雲年事已高,必須去搶救資料,正好這個課題來了,也正好宗鎮磊對‘金百合計劃’有研究,所以這趟福建之行就非他莫屬。”
李教授轉向默聲聽著的宗鎮磊:“我一直希望,通雲的師傅參與過‘金百合計劃’對永祚寺的行動。”見宗鎮磊點頭,李教授繼續說道:“如果永祚寺列入過‘金百合計劃’的調查,不管計劃實施結果如何,都可以從被列入計劃和他們開展行動的這些行為上,來證明永祚寺藏有重要的佛門寶物。”
宗鎮磊聽了,認真地說:“教授,您的這個思路對我很有啟發。”
李如慧看了看宗鎮磊,又有了一個新問題:“咱們的任務是找到永祚寺佛舍利子的來源,這與日本人尋寶的事好像不搭界?”
宗鎮磊覺得李如慧沒有理解李教授說的重點,說道:“要了解寶物的來源,首先必需確定此處有寶。教授剛才講的,給了我一條新的思路,就是將通雲的師傅走的路線結合執行‘金百合計劃’一起看。”宗鎮磊剛才聽了教授的那番話後,明白了李教授的想法。“也就是說,既然‘金百合計劃’是要收集最為珍貴的藏寶,對於擔任行動執行者的人員來說,重要的任務就是根據他們的研究,找出結論所指向的頂級寶物,而通雲的師傅就像是一隻嗅物的獵犬,他走過的路就代表尋寶行動軌跡;從他到永祚寺前所參與行動的地方來看,確實一路有寶,因此推斷他來到的永祚寺也應該有寶。”
“是這樣的。”李教授起身,邊踱步邊說:“咱們課題研究實際上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定永祚寺裏藏的舍利子,是特別珍貴的佛舍利子,而不是其他高僧的舍利子;二是確定其來源,並保證是來路正宗的佛門聖物;通雲的師傅尋寶路線不會是憑空想象,他肯定做過研究;如果得知了他來此地的目的,就有可能找到通向課題答案的捷徑。”
李如慧點點頭:“這下我清楚了。”
宗鎮磊想到了剛才在馬貞家看《房山雲居寺研究》那本書時,與李如慧的討論,以及對通雲的師傅選擇南塔的推測,便對李教授說:“剛才我倆沒來您這裏前,我們還對通雲的師傅從雲居寺到永祚寺的行動做了種種推測,不過是主觀推論較多;所以我想,我們能否近期去趟京城,做一些實地調查。”
李教授低頭思考了一下,說:“通雲的師傅尋寶行為隻能證實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還是應該在永祚寺下功夫;你們去了京城不見資助人洪先生不好,但你們兩人又不必這麽早見到資助人,因為洪先生如果現在向你們提問,尤其是永祚寺部分的考察,你們肯定不好迴答,所以我覺得你們還是先把主要的時間放在本市這邊,研究出一定眉目後再去京城並見洪先生也不晚。”
李如慧大約是聽出李教授話裏意思了,明顯是對兩人去京城有機會與資助人見麵並不讚同,便對宗鎮磊說:“關於研究的步驟,咱們應該聽教授的安排。”
宗鎮磊雖然心裏對李教授這種安排有抵觸,但聽見李如慧表態了,也不便再說什麽,隻是說:“好吧,請教授講講下一步的計劃。”
見到兩人都表示服從自己的安排,李教授又說:“上次視頻匯報會時,洪先生提出想參與調研,我沒同意,甚至都沒有同意他來旁觀,看出來了沒有?我一直沒跟你們細說這件事,你們或許沒有意識到,這其中有一個涉及著作權的問題。比如,他參與調研後,調研結果是不是應該有他署名?調研的第一手資料是不是他可以分享?還有,這些文史、地理資料搞不好還涉及國家機密的問題,所以這就是我不同意他進入的原因。他可以知道結果,這是學校準許的,但他要參與調研最好經過有關部門批準。”
李如慧看看宗鎮磊說:“原來還有這些因素,我想簡單了。”
宗鎮磊默默聽著,點了下頭。他心裏對自己說,這並不是他在表示完全讚同李教授的說法,這隻是表明他收到了這段信息;因為他非常明白,有時一個人說的話並不代表他真正要表達的意思,真正的意思要以他的行動來解讀。
宗鎮磊覺得,李教授說的話並不全都對,比如課題所涉資料都是來自公開文獻,哪會有國家機密,所以他認為李教授另有其他擔心;是為了對調研資料形成絕對控製?或是李教授不願意讓他倆與洪先生單獨見麵?不過,有一點李教授倒是說清楚了,即:洪先生隻可以得到研究結果而不能得到資料。
李教授的話讓宗鎮磊意識到,正如自己所猜測,李教授視把控資料為重,然而他的最終目的是什麽?
</p>
兩人來到李教授辦公室,宗鎮磊一見到李教授,就趕忙為自己弄丟了信件的事再次道歉。
李教授很大度地擺了下手說:“你在電話裏跟我說過了,並且你也見到要見的人,還帶到了我的問候,所以可以翻篇了。你跟我講講去到那個小漁村寺院的情況吧。”
李教授待他們坐定,問:“最讓我關心的問題是,通雲和他師傅為什麽會到永祚寺來找藏寶?”
宗鎮磊簡要匯報了與通雲交談的情況:通雲聽他師傅說過去許多地方找佛寶的事,比如,他師傅參與過拆除雲居寺南塔找佛舍利子之事,並在同年還來山西趙城廣勝寺參加過索要《趙城金藏》行動;之所以會到永祚寺來,是因為他師傅在廣勝寺那裏,聽說廣勝寺住持方丈力空是在本市永祚寺剃度的,便對永祚寺重視起來,專門來過一趟永祚寺卻一無所獲;解放戰爭時他師傅帶著通雲再次來到永祚寺,應該是奔著目標而來。
李教授認真聽完,疾問道:“他們到永祚寺來是不是與‘金百合計劃’有關?”
宗鎮磊搖搖頭道:“通雲隻知道他師傅以前去過一些地方,但去那些地方參加的行動,是不是與‘金百合計劃’有關卻說不清;他隨師傅來永祚寺時年僅十六歲,當時跟了師傅才一年。他知道他的師傅對各地佛門寶物好像都有研究。”
李教授往椅背一靠,歎了口氣道:“看來希望落空。我原想準確知道的是,在諸多的寺廟中,他們之所以選定到這座寺院來找藏寶,是否會與‘金百合計劃’有關。”
宗鎮磊翻看著手機上的記錄說:“通雲講過這麽一個細節,那軍官開槍打他師傅前兩人有過對話,軍官似乎對通雲的師傅很生氣,質問他中日間的戰爭已經結束了,怎麽還這樣幹,還問是為誰這麽幹;當時他師傅說,這是‘複興皇國、恢弘天業’的最後機會。”
宗鎮磊見李教授沒有出聲,又說:“1945年日本戰敗後,按理說‘金百合計劃’應該已經停止,但日本一些社會勢力和財團由於美國人的庇護,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所以,不排除通雲的師傅帶著通雲到永祚寺,是受到了某些團體的背後支持;他師傅說的‘複興皇國、恢弘天業’,據我掌握的資料看,與山西‘殘餘’日軍作為奮鬥目標提出的口號完全相同,所以,也有可能是‘殘餘’日軍想利用他師傅知道的信息來獲取珍貴的藏寶。這次通雲還說到,他聽他師傅逼守寺人時問了一句‘佛舍利子藏在哪裏’,由此可以知道,他師傅找的藏寶就是佛舍利子。”
李教授望著窗外說:“是啊,真正的藏寶處總能引來研究者和窺探者,這正是我的憂慮。”
李如慧輕聲問:“教授,我有個疑問,您是怎麽知道通雲在那裏的?”
李教授迴過眼,看看她:“我自從知道自己的家事後,就想找到通雲,當時還費了一番功夫;由於我家與佛教界的聯係,我在社會團體待過,跟宗教係統的人常在一起開會,後來就委托他們幫我找通雲;我認為通雲解放後肯定滯留在了大陸。”
李如慧又問道:“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判斷?”
李教授擺弄著手裏的筆說:“本城解放後沒多久,全國陸續解放,海峽兩岸進入相互對峙的狀況;他是台灣人,要想在兩岸封鎖前出境,跟著哪一撥也不好走。他是日本僧人的徒弟,卻不是日本人,如果當時無法作為日本人迴日本,以他的僧人身份,又不能跟撤去台灣的軍人走,或就滯留大陸了。”
李如慧端起熱水壺給李教授的杯裏續水,點頭說:“有道理。”
李教授繼續說著他的分析:“台灣人講閩南話的多,所以我覺得他八成會滯留在閩南一帶,因為那裏的語言和他的相通,他去到那裏比較容易融入當地。”李教授看著李如慧續完水,沒有停下講述:“後來我通過宗教部門查找,根據通雲大致的年齡和他是台灣人的情況,最後在福建小漁村的寺院找到了他;我一開始並不想與他見麵,後來我想認認他,但不告訴他我是誰的後代,因為我不想讓他知道我的家史。”
李如慧直直地問:“是因為恨嗎?”
李教授搖搖頭:“糾結於家仇無助獲得更大利益。五年前我去那裏采風,本來是想去到那裏慢慢讓通雲講出當年情況,可是後來發生了一點小誤會,再加上學校這邊有事讓迴,走得匆忙,便沒能聽得通雲講他和他的師傅到永祚寺的這段經曆,那以後再沒機會過去。”
李如慧終於忍不住問出那個問過宗鎮磊的問題:“教授,既然您費那麽大勁找到了通雲,為什麽不跟他直說您的爺爺跟他之間發生過的事?”
“我不願意向通雲透露我家史的原因,是擔心他一旦知道我的家史,會使他對說出與‘金百合計劃’有關的實情受到影響;有些人是不願意別人知道他的曆史的,特別是有曆史的人。”李教授用雙手向上梳了梳頭發,繼續解釋道:“我因為與通雲發生的誤會不便再去了解,即便硬著頭皮去了他肯定不會跟我講曆史,而我知道通雲年事已高,必須去搶救資料,正好這個課題來了,也正好宗鎮磊對‘金百合計劃’有研究,所以這趟福建之行就非他莫屬。”
李教授轉向默聲聽著的宗鎮磊:“我一直希望,通雲的師傅參與過‘金百合計劃’對永祚寺的行動。”見宗鎮磊點頭,李教授繼續說道:“如果永祚寺列入過‘金百合計劃’的調查,不管計劃實施結果如何,都可以從被列入計劃和他們開展行動的這些行為上,來證明永祚寺藏有重要的佛門寶物。”
宗鎮磊聽了,認真地說:“教授,您的這個思路對我很有啟發。”
李如慧看了看宗鎮磊,又有了一個新問題:“咱們的任務是找到永祚寺佛舍利子的來源,這與日本人尋寶的事好像不搭界?”
宗鎮磊覺得李如慧沒有理解李教授說的重點,說道:“要了解寶物的來源,首先必需確定此處有寶。教授剛才講的,給了我一條新的思路,就是將通雲的師傅走的路線結合執行‘金百合計劃’一起看。”宗鎮磊剛才聽了教授的那番話後,明白了李教授的想法。“也就是說,既然‘金百合計劃’是要收集最為珍貴的藏寶,對於擔任行動執行者的人員來說,重要的任務就是根據他們的研究,找出結論所指向的頂級寶物,而通雲的師傅就像是一隻嗅物的獵犬,他走過的路就代表尋寶行動軌跡;從他到永祚寺前所參與行動的地方來看,確實一路有寶,因此推斷他來到的永祚寺也應該有寶。”
“是這樣的。”李教授起身,邊踱步邊說:“咱們課題研究實際上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定永祚寺裏藏的舍利子,是特別珍貴的佛舍利子,而不是其他高僧的舍利子;二是確定其來源,並保證是來路正宗的佛門聖物;通雲的師傅尋寶路線不會是憑空想象,他肯定做過研究;如果得知了他來此地的目的,就有可能找到通向課題答案的捷徑。”
李如慧點點頭:“這下我清楚了。”
宗鎮磊想到了剛才在馬貞家看《房山雲居寺研究》那本書時,與李如慧的討論,以及對通雲的師傅選擇南塔的推測,便對李教授說:“剛才我倆沒來您這裏前,我們還對通雲的師傅從雲居寺到永祚寺的行動做了種種推測,不過是主觀推論較多;所以我想,我們能否近期去趟京城,做一些實地調查。”
李教授低頭思考了一下,說:“通雲的師傅尋寶行為隻能證實一個方麵,另一個方麵還是應該在永祚寺下功夫;你們去了京城不見資助人洪先生不好,但你們兩人又不必這麽早見到資助人,因為洪先生如果現在向你們提問,尤其是永祚寺部分的考察,你們肯定不好迴答,所以我覺得你們還是先把主要的時間放在本市這邊,研究出一定眉目後再去京城並見洪先生也不晚。”
李如慧大約是聽出李教授話裏意思了,明顯是對兩人去京城有機會與資助人見麵並不讚同,便對宗鎮磊說:“關於研究的步驟,咱們應該聽教授的安排。”
宗鎮磊雖然心裏對李教授這種安排有抵觸,但聽見李如慧表態了,也不便再說什麽,隻是說:“好吧,請教授講講下一步的計劃。”
見到兩人都表示服從自己的安排,李教授又說:“上次視頻匯報會時,洪先生提出想參與調研,我沒同意,甚至都沒有同意他來旁觀,看出來了沒有?我一直沒跟你們細說這件事,你們或許沒有意識到,這其中有一個涉及著作權的問題。比如,他參與調研後,調研結果是不是應該有他署名?調研的第一手資料是不是他可以分享?還有,這些文史、地理資料搞不好還涉及國家機密的問題,所以這就是我不同意他進入的原因。他可以知道結果,這是學校準許的,但他要參與調研最好經過有關部門批準。”
李如慧看看宗鎮磊說:“原來還有這些因素,我想簡單了。”
宗鎮磊默默聽著,點了下頭。他心裏對自己說,這並不是他在表示完全讚同李教授的說法,這隻是表明他收到了這段信息;因為他非常明白,有時一個人說的話並不代表他真正要表達的意思,真正的意思要以他的行動來解讀。
宗鎮磊覺得,李教授說的話並不全都對,比如課題所涉資料都是來自公開文獻,哪會有國家機密,所以他認為李教授另有其他擔心;是為了對調研資料形成絕對控製?或是李教授不願意讓他倆與洪先生單獨見麵?不過,有一點李教授倒是說清楚了,即:洪先生隻可以得到研究結果而不能得到資料。
李教授的話讓宗鎮磊意識到,正如自己所猜測,李教授視把控資料為重,然而他的最終目的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