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珠兩口子今年剛剛新婚。


    也隻能背井離鄉,今年樣本多任務重,並沒有迴去老家過年。


    常常吃完飯,教員就繼續擺弄著他的實驗器具,或者寫論文。


    陶蒲跟人熟絡後,開始展現出他好學的那一麵。


    經常向助手提問。


    把人問得直撓頭。


    小孩子的思維是天馬行空。


    飄忽得眾人抓不住,但又時常能語出驚人,為幾人提供靈感。


    兩個助手又愛又恨。


    不過閑暇時,還是喜歡帶著小陶蒲出去玩。


    還會碰到許多職員家屬或者附近的小孩子。


    就這樣,農校成了他最常待的第二個場所,有了更多的夥伴,人也漸漸開朗大方了起來。


    夏有米放任他自由。


    不過,幾次悄摸負傷後,居然主動向她請教拳腳功夫的要點。


    看在他堅強不屈的份上。


    夏有米教了他最實用的。


    嘻嘻。


    欺負他的人有福了。


    小陶蒲正以一天一個樣的驚人速度成長著。


    夏有米則一頭紮入新一輪的研究輔助工作。


    日複一日。


    堅持,實驗,錯誤,修正。


    培育,收獲,育種,繼續。


    這兩年裏,最初的十株雄性不育水稻已增加到了三百多株。


    也在農校開啟了大田實驗。


    一列列詳盡的數據被記錄。


    終於,在兩年後。


    隨著論文的完成,這一階段的辛勞汗水結出果實。


    文章影響巨大,不僅驗證了培育雜交水稻的理論可行。


    還點醒了全國的水稻育種,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領先的進展。


    更是教員科研生涯的轉折。


    大家喜出望外,傳遞著這份喜悅。


    期間雖然辛苦,但大家團結一致,投入了全部時間和精力。


    一個個都不再細嫩。


    頂著烈日工作已成了習慣。


    ......


    但很快,夏天。


    一場危機襲來。


    原本就隨著成果的浮現,有些鬧騰的聲音。


    (刪減一大段)


    這場即將到來的“危機”,才正式給“不懷好意的人”遞了刀子。


    如今,還有上級指派的“工作組”。


    禍在旦夕。


    夏有米私下跟眾人商議著,田間已栽種下去的搬不走,隻能先不管,他們不會囂張到破壞即將成熟的。


    得將實驗苗藏起來。


    這曆經過數代培育出來的,若是被毀壞,這兩年白幹。


    為了保護更多樣本,他們緊急拉來一車同樣的破罐子,這還是當初用自己工資湊錢陸續買的。


    因為樣本多消耗快,不能使用的那一批被集中存放著,陶蒲還搬了幾個迴去自己培養小禾苗。


    看夏有米要收集替換罐子,還把自己培育長成的幾缽禾苗貢獻出來。


    見大小孩一臉認真。


    夏有米也並沒推辭,他們的替換品越多,才能保下更多希望。


    幾人連夜將實驗中的水稻秧苗全部替換。


    重新簡單標記。


    即便是有幾個錯亂,係統也給掃描記錄,隻要渡過了這一劫。


    後續歸位不成問題。


    在夜色掩護下。


    膽大地行動著。


    等到第二日,


    能擺在大家麵前的,全都是正常植株。


    而非他們經過數代培育的不育係禾苗。


    那些實驗用的秧苗。


    被悄悄運到了係統圈定的一塊果園內,周圍有臭水溝和苗木的遮蓋。


    他們借著樸實農人和看顧秧田的便利,完成了偷龍轉鳳。


    直到那批替換的苗。


    真被那些人打砸、破壞、粉碎與挑釁,才感到劫後餘生。


    他們的試驗差點麵臨夭折。


    還沒等鬆一口氣,


    禍不單行。


    教員即將麵對調任的安排,研究工作可能就此中斷。


    一直到,準備要離開前夜。


    教員的報告資料都準備好。


    諷刺的是,


    “工作組”連夜翻教員檔案,準備再找出一些“麻煩”,新賬舊賬一起算時。


    居然發現了一封國家科委給省科委發的函文。


    因為那篇文章引起了上麵的高度重視,所以,函中肯定了教員幾人的研究和成果,要求繼續全力支持,不得有所幹擾。


    如此,轉危為安。


    這時,才悄悄將秧苗換迴。


    好歹沒耽誤了進度,讓研究出現倒退。


    保衛戰後,幾人更是堅定。


    夏有米更是成了編外一員。


    了解到這位同誌對植株發現的關鍵性,領導直接批準她成為了農民好助手的身份。


    正好對應了領導人提倡的“砸碎束縛婦女的一切枷鎖和絆腳石,昂首闊步前進”。(1)


    發揚婦女頂起半邊天精神。


    他當場還要寫大字報宣揚,被夏有米死死攔下了。


    反複說明低調行事的好處,才將興頭上的人勸住。


    今年七月。


    以教員和他兩個學生助手為主,夏有米和教員妻子呂珠為輔,五人組的“科研團隊”正式成立。


    從此,眾人由單打獨鬥,升級為有經費、有組織的“正規軍”。(2)


    ......


    他們帶著無比崇高的熱情和光明正大,收完了幾年的新稻,眼下,新的問題迫在眉睫。


    夏有米能不能跟去海南。


    在這兩年高強度實驗中,已經發現了,生長地過於接近的母本,所孕育出來的種子根本無法實現增產。


    大量的文獻研究和實驗,他們將目光投向遠緣地的野生稻。


    這與想要縮短科研周期,前往氣候更加溫暖的地方進行研究不謀而合。


    海南島便是首選。


    而,這時候的海南農場,生活條件艱苦,也許還會麵臨許多極端天氣。


    教員和助手三人,是早就做好了準備的。


    隻等論文發布後,申請到項目的批準和經費支持就下海南。


    但這次,並沒有批準夏有米和呂珠同去。


    當下,


    教員兒子剛滿月,呂珠出於身體方麵還是照顧幼兒的責任方麵,都無法繼續跟去。


    而陶蒲在今年正月已經進入小學的課堂,立秋後不久將迎來第二學期。


    盡管,上麵已經了解到他們的尷尬關係。


    也同情她的遭遇。


    甚至還有婦女組織上門,專程幫她去陶家索要了贍養費用。


    因為那陶老二犧牲的補貼都被他們拿去,要不是鄒姑姑留下的贍養費,都挺不過幾天。


    低調了這麽久的老陶家,再次被人議論。


    可,即便是她貢獻足夠,家裏條件允許,教員也拿著替夏有米寫好的材料申請隨組。


    但還是遭到拒絕。


    到最後,隻得了一句口頭承諾允許支援,就下了結論,經費也分配完畢。


    助手欲哭無淚啊,這麽努力好用的夏姐,還是被箍在了世俗身份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之得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衛咦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衛咦唿並收藏快穿之得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