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蒲的自理能力強得不可思議。
許是,鄒姑媽送來之前教過他。能自己動手的,絕不哼哼。
夏有米隨口說一句要點,下次迴家就能見他獨自生火煮飯。
而且閱讀習慣極好,當初鄒芳茵過世,大多數的書本都讓鄒姑姑給悄悄送來。
全部存放在地窖裏,隔段時間給他換一批就是。
自從兩人分工明確。
陶蒲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也就逐漸放輕鬆起來。夏有米本尊沒過來的一年裏,他們都是互相冷漠著不交談,隻是重複著過日子。
偶爾還是悄悄看書,怕刺激她,從而想起自己父母的傷害,真的丟下他不管。
好在,從始至終,夏有米都沒遷怒到小孩身上。
她的關注點從來不是那個一點都不喜歡的男人,和一個文藝上腦的可悲女人。
自己的養父和親生父母,才是畢生追求的真相。
夏有米經過十天的摸索,基本上,是確定了養父死於謀殺。而那些人從他到溪邊村,進入農校開始,就迫不及待地盯上了他。
並且很快,執行了滅口。
而記憶中,家裏被翻過,也許不是陶家人或者盜賊。
現在,那些人又出現了。
開始盯上了夏有米。
農校事件是從老員工閑談中套話,而她被重新盯上,則是陶蒲告知的。
他說,有人要找她,隔著門陶蒲迴複夏有米上工了。
對方就離開了。
又一日,大概下工時,又有人找她。但夏有米跑遠了點,沒及時迴來,對方又走了。
根本沒有留言說來過,也不詢問什麽時候能見到她。
隻想碰碰運氣。
這就不尋常了。
要說奇怪,陶家也是,受了那種氣,根本沒有再找她算賬的意思。
她的精力全放在水稻。
也是閑下來的這一刻,才串了起來。
可等夏有米兩人將整個小家都翻新,各種防護措施和“武器”都安排到位後。
反而沒等到那人登門。
又一個多月過去。
進入水稻收割期,整個大隊全都忙碌起來,家家戶戶都下地幹活。
夏有米依舊負責試驗田的收割,在幾次報數後,組長還發現了她的準確性。
一番討論過後,讓她當測產員。
原本的測產員是男性,總覺得有使不完的牛勁,想著該下地割稻穀才爽快。隻不過他算數好,才被迫守在一旁記錄糧食數據。
試驗田的精確性可是尤為重要,這下,細心和算數問題完美解決。
夏有米總覺得這活計似曾相識。
但不用常彎腰,也算對自己好。
為了加速進程。
在這一批水稻收割後,先前選的十株特殊案例,就得立馬挑出成熟早的種子進行“翻秋”播種。其餘地則留在次年春播。
又是好一番忙。
等真正閑下來,已經到了冬天。
這裏的秋很短,寒意來得很快,從地理位置上,好像專門迎接來自西伯利亞的冷氣。
當然,他們這裏偏西了一點點,並被群山環繞。
形成了一個天然的“井底”地形,且土地平坦肥沃,對於水稻種植非常有利。
他們在教員妻子呂珠的幫助下,提前備好了過冬的物件。
這裏沒有火炕,夏有米自己動手打磨了一個火櫃子出來,將燒的炭放底下,脫了鞋坐進去,再蓋一層薄薄的被子,就整個人活了過來。
配張木板蓋子,還能當小床用。
陶蒲不幹活的時候就喜歡貓在裏麵看書,還不太想出來。直到跟他科普熏久了容易變傻,才注意著使用頻率。
平日大多還是靠一身正氣取暖。
或者是跟她備年貨,活動開了就不凍手。
小日子還算平靜的。
她們大隊不算困難,至少家家戶戶糧食跟上了。收成一好,這肉也分得足。
大隊裏冬捕的時候,家裏沒有青壯男子,又不認同她下場。
就隻能逮著這點豬肉醃不同風味去熏製。
她還灌了一些臘腸。
某個冬夜,門被叩響,開門後見不著人,才發現地上用草繩捆著幾條大魚。
她也不客氣,從係統那知道是誰送的後。
就心安理得地收下。
趁著醃料還有,把陶蒲拖起來,兩人直接處理了一起熏製。
考慮到自己富餘一點點的陳米,就悄悄釀了兩壇子甜米酒,陳米中水分少,澱粉量高,釀酒產量要高一些,不會浪費。
也是這貓冬的日子實在太美好。
猛然間意識到,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愜意地獎勵獎勵自己了。
她索性做起了粑粑。
從前是“蒸餅”,但口味和做法都不太一樣。
換來的幹蒿子葉和糯米粉揉製,她不喜歡包了餡的,陶蒲喜歡,兩人就各搓各的劑子。
等蒸的煮的吃膩了。
夏有米開始小小地“奢侈”一把。
把劑子團壓得扁扁,放適量油,小火煎至金黃再翻麵。
陶蒲上次隨她做火櫃,給自己弄了個小木凳子,走到哪搬到哪。
最常去的就是廚房。
他們緊盯著鍋裏唯一一個粑粑,生怕火候太大煎糊了。等香氣四散開,夾出鍋的時候,夏有米還不經意間瞥到未來大反派在擦著口水。
“涼一會兒再吃。”
“嗯嗯!”
“我們繼續!”
“繼續!”
等攻克了這道難題,他們又開始研究烤糍粑。
好像這裏家家戶戶都會這道菜,可夏有米本人卻始終無法掌握這個度。
捶打的過程就很不對。
烤出來不是太熟太硬,就是太生太硬。
還幾次被燙到。
把陶蒲逼急了,他自己搶過小火爐的控製權。又因燒火鉗子太重,還撿來兩根小竹片子翻動烤製。
終於,
在夏有米捶糍粑捶出肱二頭肌後。
他們吃上了色澤誘人,外酥內糯,口感層次分明的烤糍粑,撒點糖上去會更美味。
還給教員兩口子和助手都送了點。
一個不小心,夏有米和陶蒲雙雙吃到上火了。
他們又開始緊急降火,不斷喝水,頓頓都是大蘿卜和白菜,還用一點醃貨跟村裏人換了幾個雪梨。
好一番鬧騰。
其實冬天隊裏也有集體耕種或是各種修建等。
不到過年那幾日是閑不下來,但她沒參與種油菜那些活計。
一是,農校這邊給了她額外工作,拿些數據進行人工測算,收入不缺。
二是,想減少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情況,組織婦女學習是能不去就不去,降低出現意外的概率。
可是,有些意外會自己找上門來,
避無可避。
許是,鄒姑媽送來之前教過他。能自己動手的,絕不哼哼。
夏有米隨口說一句要點,下次迴家就能見他獨自生火煮飯。
而且閱讀習慣極好,當初鄒芳茵過世,大多數的書本都讓鄒姑姑給悄悄送來。
全部存放在地窖裏,隔段時間給他換一批就是。
自從兩人分工明確。
陶蒲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也就逐漸放輕鬆起來。夏有米本尊沒過來的一年裏,他們都是互相冷漠著不交談,隻是重複著過日子。
偶爾還是悄悄看書,怕刺激她,從而想起自己父母的傷害,真的丟下他不管。
好在,從始至終,夏有米都沒遷怒到小孩身上。
她的關注點從來不是那個一點都不喜歡的男人,和一個文藝上腦的可悲女人。
自己的養父和親生父母,才是畢生追求的真相。
夏有米經過十天的摸索,基本上,是確定了養父死於謀殺。而那些人從他到溪邊村,進入農校開始,就迫不及待地盯上了他。
並且很快,執行了滅口。
而記憶中,家裏被翻過,也許不是陶家人或者盜賊。
現在,那些人又出現了。
開始盯上了夏有米。
農校事件是從老員工閑談中套話,而她被重新盯上,則是陶蒲告知的。
他說,有人要找她,隔著門陶蒲迴複夏有米上工了。
對方就離開了。
又一日,大概下工時,又有人找她。但夏有米跑遠了點,沒及時迴來,對方又走了。
根本沒有留言說來過,也不詢問什麽時候能見到她。
隻想碰碰運氣。
這就不尋常了。
要說奇怪,陶家也是,受了那種氣,根本沒有再找她算賬的意思。
她的精力全放在水稻。
也是閑下來的這一刻,才串了起來。
可等夏有米兩人將整個小家都翻新,各種防護措施和“武器”都安排到位後。
反而沒等到那人登門。
又一個多月過去。
進入水稻收割期,整個大隊全都忙碌起來,家家戶戶都下地幹活。
夏有米依舊負責試驗田的收割,在幾次報數後,組長還發現了她的準確性。
一番討論過後,讓她當測產員。
原本的測產員是男性,總覺得有使不完的牛勁,想著該下地割稻穀才爽快。隻不過他算數好,才被迫守在一旁記錄糧食數據。
試驗田的精確性可是尤為重要,這下,細心和算數問題完美解決。
夏有米總覺得這活計似曾相識。
但不用常彎腰,也算對自己好。
為了加速進程。
在這一批水稻收割後,先前選的十株特殊案例,就得立馬挑出成熟早的種子進行“翻秋”播種。其餘地則留在次年春播。
又是好一番忙。
等真正閑下來,已經到了冬天。
這裏的秋很短,寒意來得很快,從地理位置上,好像專門迎接來自西伯利亞的冷氣。
當然,他們這裏偏西了一點點,並被群山環繞。
形成了一個天然的“井底”地形,且土地平坦肥沃,對於水稻種植非常有利。
他們在教員妻子呂珠的幫助下,提前備好了過冬的物件。
這裏沒有火炕,夏有米自己動手打磨了一個火櫃子出來,將燒的炭放底下,脫了鞋坐進去,再蓋一層薄薄的被子,就整個人活了過來。
配張木板蓋子,還能當小床用。
陶蒲不幹活的時候就喜歡貓在裏麵看書,還不太想出來。直到跟他科普熏久了容易變傻,才注意著使用頻率。
平日大多還是靠一身正氣取暖。
或者是跟她備年貨,活動開了就不凍手。
小日子還算平靜的。
她們大隊不算困難,至少家家戶戶糧食跟上了。收成一好,這肉也分得足。
大隊裏冬捕的時候,家裏沒有青壯男子,又不認同她下場。
就隻能逮著這點豬肉醃不同風味去熏製。
她還灌了一些臘腸。
某個冬夜,門被叩響,開門後見不著人,才發現地上用草繩捆著幾條大魚。
她也不客氣,從係統那知道是誰送的後。
就心安理得地收下。
趁著醃料還有,把陶蒲拖起來,兩人直接處理了一起熏製。
考慮到自己富餘一點點的陳米,就悄悄釀了兩壇子甜米酒,陳米中水分少,澱粉量高,釀酒產量要高一些,不會浪費。
也是這貓冬的日子實在太美好。
猛然間意識到,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愜意地獎勵獎勵自己了。
她索性做起了粑粑。
從前是“蒸餅”,但口味和做法都不太一樣。
換來的幹蒿子葉和糯米粉揉製,她不喜歡包了餡的,陶蒲喜歡,兩人就各搓各的劑子。
等蒸的煮的吃膩了。
夏有米開始小小地“奢侈”一把。
把劑子團壓得扁扁,放適量油,小火煎至金黃再翻麵。
陶蒲上次隨她做火櫃,給自己弄了個小木凳子,走到哪搬到哪。
最常去的就是廚房。
他們緊盯著鍋裏唯一一個粑粑,生怕火候太大煎糊了。等香氣四散開,夾出鍋的時候,夏有米還不經意間瞥到未來大反派在擦著口水。
“涼一會兒再吃。”
“嗯嗯!”
“我們繼續!”
“繼續!”
等攻克了這道難題,他們又開始研究烤糍粑。
好像這裏家家戶戶都會這道菜,可夏有米本人卻始終無法掌握這個度。
捶打的過程就很不對。
烤出來不是太熟太硬,就是太生太硬。
還幾次被燙到。
把陶蒲逼急了,他自己搶過小火爐的控製權。又因燒火鉗子太重,還撿來兩根小竹片子翻動烤製。
終於,
在夏有米捶糍粑捶出肱二頭肌後。
他們吃上了色澤誘人,外酥內糯,口感層次分明的烤糍粑,撒點糖上去會更美味。
還給教員兩口子和助手都送了點。
一個不小心,夏有米和陶蒲雙雙吃到上火了。
他們又開始緊急降火,不斷喝水,頓頓都是大蘿卜和白菜,還用一點醃貨跟村裏人換了幾個雪梨。
好一番鬧騰。
其實冬天隊裏也有集體耕種或是各種修建等。
不到過年那幾日是閑不下來,但她沒參與種油菜那些活計。
一是,農校這邊給了她額外工作,拿些數據進行人工測算,收入不缺。
二是,想減少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情況,組織婦女學習是能不去就不去,降低出現意外的概率。
可是,有些意外會自己找上門來,
避無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