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密不透風。
二百名將士拚命抵抗著,用人牆把小將領護在包圍圈。
直到軍中發現奸細逃竄,破獲陰謀之後。
援軍才得以趕來。
彼時,
二舅為小將領擋下數次攻擊,使他能撐到撿迴一條命。
既是不幸也是最幸運的。
二舅讓小將領記住了他,留下了他帶血字的布條。
托人交給了大舅,並承諾讓他們在長安城裏安家。
大舅隨隊去收殮,才發現敵軍已先一步毀屍滅跡。
二百名將士的骨灰全部混合在了一堆,無法分辨。
眾將隻能忍著悲痛,按名冊各領一捧。
二舅在賭。
他賭到那一絲希望,利用小將領的劫後餘生,利用他的家世,利用他的錯誤,去交付血字衣。
他知道這個布條最會到大舅手裏,也是為了將功勞轉移,落到實處惠及家人。
那四個大字模糊又堅定:
「護我妻兒」
......
夏有米迴想起原來那個安定世界。
或者,擁有安定的國家,將人民保護得有多好。
她首次直麵這殘忍。
隻覺得,
原來戰爭與犧牲也不都是轟轟烈烈。
可能是一次騙局,可能是內部爭權,也可能隻是一個玩笑。
人命如此輕飄飄。
她知道七歲這年會迎來轉折。
在原書中,判詞裏提過幾句生平。
寫了:“啟元六年,隨母遷居長安。”
她本以為家中遇上什麽天大的好事,能在寸土寸金的長安城安頓生活下來。
沒想到,
卻是數條人命換的。
也因為得了這好處,大舅內心難安。
這是貴人僅此一家的賞賜,即便不公也無法拒絕。
他沒有資格放棄二郎為妻兒留下的庇護,去置換成兩百名將士共同的額外撫恤。
此戰不光彩,為眾人求賞可能顆粒無收。
最後,大舅主動領取了運送遺物的差事。
一戶一戶認真核對,宣揚功績落實補助。
同時也調離後勤,報傷轉業,待迴京複命後,可在長安領個閑差。
這會兒,估計眾人還不明白。
大舅由作戰兵轉後勤,應是早就受了不便上陣的重傷。
估計,隻是想將自己的價值,轉化成妻兒的保障,才一直留守著。
......
幾日後,那送信的趙姓小將又尋過來。
告知王家幾人,貴人已迴京,賞賜的宅院也安排妥當。
在一個不大中心的位置,能遠離紛爭。
前頭還有鋪麵方便做點營生,算是考慮周全。
將戶過到王家二郎幼子王少衍的身上。
報喪、更籍、過戶,遷籍,登記,稅賦等等,流程十分煩瑣,需趁貴人樂意援助之時將一切辦妥。
另外,還將王少熠母子、王琇母女一同遷入。
這是大舅的意思。
他希望妯娌間有個照應,兩兄弟有扶持。他來養家,擔起這份責任。
至於,王琇母女,則是大舅的一份私心。
王琇雖是外嫁女,但這麽多年過下來,夏力早就是事實上的“入贅”。
他本人也不否認靠著王家庇佑。
默契的是,兄妹倆這迴都提出,要按長安城的市價,每月繳納賃宅錢給二郎家的。
作何營生也考慮到了,開個早點鋪子,賣些個蒸餅。
有王琇的好手藝做保,兩舅母搭把手,這小買賣也能維持住。
至於,兩位表兄更換學堂之事,在解決了營生的前提下,實在不好再向貴人開口。
隻能等大舅歸來,再另想辦法。
時間緊張。
大家消化完這些信息,各自分頭準備起來。
王家村距長安城不過百裏,快馬加鞭半日後就到達。王少衍默不作聲地,配合處理所有手續。
望著表兄日漸消沉的麵龐,夏有米心有不好的預感。
這段時日都忙得腳不沾地。
二舅母李氏病重起不來床,需要她照顧著。
阿娘和大舅母要清點家用,同裏正和族長商討些田地事宜。
王少熠則陪同著他堂弟王少衍按照貴人的安排行事。
待終於把諸事順下。
齊聚一堂時才發現。
王少衍這母子倆,都已是瘦骨嶙峋之態。
“我就不住長安了。”王少衍冷靜地開口。
終於來了,擔憂中的情形。
“衍郎!”
“可是,擔心你阿娘的病情嗎?我早同熠郎說了,等搬到長安城,就請芳娘去拜見太醫署,求個醫官上門診治。”
芳娘是大舅外嫁長安的二女兒。
嫁的本地出去的小官,日子不算窮困,但餘力也不太多。
這迴聽說是懷了孩子,不便出行。
大舅母劉氏這幾日也愁白了幾縷發絲。
既擔心自家受傷的郎君,也怕這妯娌泄了氣。
還擔心剛剛懷孕的二娘,還有扛起擔子的兒。
此刻,聽到王少衍說不去長安了,那指定是和他娘親商量好的!
這要,如何跟郎君交代?
他們去住二郎家用命掙來的房子,主人家不去。
成何體統!
劉氏再次出言勸道:
“衍郎,要為你阿娘病情著想一番,村裏和縣裏的醫師都不大中用哩。等你大伯迴了京,就讓他去求求貴人賜藥。還不信那廝能......”
“咳咳!”
二舅母李氏虛弱地打斷自家妯娌的勸說。
眾人也都安靜下來聆聽。
“嫂......咳!別勸......我清楚時日,再用藥吊......咳......我怕,我怕就追不上璟郎了......”
淚水再次決堤,嗚咽聲從四處響起。
大舅母拚命用衣角捂著,怕那號啕聲忍不住泄出,擾了二舅母說話。
“我要走了,衍郎......”
王少衍上前輕握住李氏的手,用力地點著頭,一眨不眨地望著孱弱的娘親。
他害怕聽到那些話。
他想捂住耳朵。
“我怕......”
“璟郎......這是......這是先去......接我那三個......臭小子,我們......要在下麵......團,團聚了呀!咳咳,早......早該如此。”
李氏嘴角輕輕合上,向上牽出一絲弧度。
似在笑著,一種滿足間帶著幸福的意味。
慢慢地,
手被放開,垂下。
二百名將士拚命抵抗著,用人牆把小將領護在包圍圈。
直到軍中發現奸細逃竄,破獲陰謀之後。
援軍才得以趕來。
彼時,
二舅為小將領擋下數次攻擊,使他能撐到撿迴一條命。
既是不幸也是最幸運的。
二舅讓小將領記住了他,留下了他帶血字的布條。
托人交給了大舅,並承諾讓他們在長安城裏安家。
大舅隨隊去收殮,才發現敵軍已先一步毀屍滅跡。
二百名將士的骨灰全部混合在了一堆,無法分辨。
眾將隻能忍著悲痛,按名冊各領一捧。
二舅在賭。
他賭到那一絲希望,利用小將領的劫後餘生,利用他的家世,利用他的錯誤,去交付血字衣。
他知道這個布條最會到大舅手裏,也是為了將功勞轉移,落到實處惠及家人。
那四個大字模糊又堅定:
「護我妻兒」
......
夏有米迴想起原來那個安定世界。
或者,擁有安定的國家,將人民保護得有多好。
她首次直麵這殘忍。
隻覺得,
原來戰爭與犧牲也不都是轟轟烈烈。
可能是一次騙局,可能是內部爭權,也可能隻是一個玩笑。
人命如此輕飄飄。
她知道七歲這年會迎來轉折。
在原書中,判詞裏提過幾句生平。
寫了:“啟元六年,隨母遷居長安。”
她本以為家中遇上什麽天大的好事,能在寸土寸金的長安城安頓生活下來。
沒想到,
卻是數條人命換的。
也因為得了這好處,大舅內心難安。
這是貴人僅此一家的賞賜,即便不公也無法拒絕。
他沒有資格放棄二郎為妻兒留下的庇護,去置換成兩百名將士共同的額外撫恤。
此戰不光彩,為眾人求賞可能顆粒無收。
最後,大舅主動領取了運送遺物的差事。
一戶一戶認真核對,宣揚功績落實補助。
同時也調離後勤,報傷轉業,待迴京複命後,可在長安領個閑差。
這會兒,估計眾人還不明白。
大舅由作戰兵轉後勤,應是早就受了不便上陣的重傷。
估計,隻是想將自己的價值,轉化成妻兒的保障,才一直留守著。
......
幾日後,那送信的趙姓小將又尋過來。
告知王家幾人,貴人已迴京,賞賜的宅院也安排妥當。
在一個不大中心的位置,能遠離紛爭。
前頭還有鋪麵方便做點營生,算是考慮周全。
將戶過到王家二郎幼子王少衍的身上。
報喪、更籍、過戶,遷籍,登記,稅賦等等,流程十分煩瑣,需趁貴人樂意援助之時將一切辦妥。
另外,還將王少熠母子、王琇母女一同遷入。
這是大舅的意思。
他希望妯娌間有個照應,兩兄弟有扶持。他來養家,擔起這份責任。
至於,王琇母女,則是大舅的一份私心。
王琇雖是外嫁女,但這麽多年過下來,夏力早就是事實上的“入贅”。
他本人也不否認靠著王家庇佑。
默契的是,兄妹倆這迴都提出,要按長安城的市價,每月繳納賃宅錢給二郎家的。
作何營生也考慮到了,開個早點鋪子,賣些個蒸餅。
有王琇的好手藝做保,兩舅母搭把手,這小買賣也能維持住。
至於,兩位表兄更換學堂之事,在解決了營生的前提下,實在不好再向貴人開口。
隻能等大舅歸來,再另想辦法。
時間緊張。
大家消化完這些信息,各自分頭準備起來。
王家村距長安城不過百裏,快馬加鞭半日後就到達。王少衍默不作聲地,配合處理所有手續。
望著表兄日漸消沉的麵龐,夏有米心有不好的預感。
這段時日都忙得腳不沾地。
二舅母李氏病重起不來床,需要她照顧著。
阿娘和大舅母要清點家用,同裏正和族長商討些田地事宜。
王少熠則陪同著他堂弟王少衍按照貴人的安排行事。
待終於把諸事順下。
齊聚一堂時才發現。
王少衍這母子倆,都已是瘦骨嶙峋之態。
“我就不住長安了。”王少衍冷靜地開口。
終於來了,擔憂中的情形。
“衍郎!”
“可是,擔心你阿娘的病情嗎?我早同熠郎說了,等搬到長安城,就請芳娘去拜見太醫署,求個醫官上門診治。”
芳娘是大舅外嫁長安的二女兒。
嫁的本地出去的小官,日子不算窮困,但餘力也不太多。
這迴聽說是懷了孩子,不便出行。
大舅母劉氏這幾日也愁白了幾縷發絲。
既擔心自家受傷的郎君,也怕這妯娌泄了氣。
還擔心剛剛懷孕的二娘,還有扛起擔子的兒。
此刻,聽到王少衍說不去長安了,那指定是和他娘親商量好的!
這要,如何跟郎君交代?
他們去住二郎家用命掙來的房子,主人家不去。
成何體統!
劉氏再次出言勸道:
“衍郎,要為你阿娘病情著想一番,村裏和縣裏的醫師都不大中用哩。等你大伯迴了京,就讓他去求求貴人賜藥。還不信那廝能......”
“咳咳!”
二舅母李氏虛弱地打斷自家妯娌的勸說。
眾人也都安靜下來聆聽。
“嫂......咳!別勸......我清楚時日,再用藥吊......咳......我怕,我怕就追不上璟郎了......”
淚水再次決堤,嗚咽聲從四處響起。
大舅母拚命用衣角捂著,怕那號啕聲忍不住泄出,擾了二舅母說話。
“我要走了,衍郎......”
王少衍上前輕握住李氏的手,用力地點著頭,一眨不眨地望著孱弱的娘親。
他害怕聽到那些話。
他想捂住耳朵。
“我怕......”
“璟郎......這是......這是先去......接我那三個......臭小子,我們......要在下麵......團,團聚了呀!咳咳,早......早該如此。”
李氏嘴角輕輕合上,向上牽出一絲弧度。
似在笑著,一種滿足間帶著幸福的意味。
慢慢地,
手被放開,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