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四轉星辰之力丹 五轉陰陽調和丹
三轉結丹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四轉金丹。
四轉結丹-星辰之力丹
九轉金丹大法書雲:
“欲引星力者,擇星耀空明之夜,登高山之頂。
修煉之士,先須靜氣凝心,以意念通於穹宇星辰。
依靈根之屬,擇其相應主星焉。
如金靈根者,應太白之星;木靈根者,對歲星之耀......
凝神引動,使星辰之力,仿若銀縷,自天而降,透百會之穴,入於體內。
繼而引星力歸丹田,與五行丹相融。
星力浩瀚,能拓丹之能容,啟其靈蘊。
修煉之人,每逢朔望,行引星凝丹之舉,持續三載。
其間,丹體漸綻星芒,內構亦因星力貫注,愈臻繁奧精妙,遂成星辰之力丹。”
木簡冥思苦想,這羅浮洞天雖為一方天地,隻是這滿天繁星空缺,日月不見,此四轉之法,必須出去外麵才行。
木簡心思一定,立即出了羅浮洞天,此刻正直月上高空,萬籟俱寂,高空銀河星沙,光彩奪目。
草原的夜空一直如此,仿佛唾手可摘星辰。
木簡展開青羽綠翼,打開神識,掃視方圓百裏,隻見四下無人,便尋找到了一處土丘。
此地遠離人群,是一個不可多得領悟星辰之力的好地方。
木簡在土丘四周布置了隱匿陣法,立即盤息而坐,運轉九轉金丹之法,領悟星辰之力。
日升東方,轉眼之間白天已經來臨,木簡為了避開其他人的耳目,太陽初升之時,便進入了靈虛洞天內閉關,晚上又出來吸收星辰之力。
如此循環往複,直至一年半時間過去,木簡隻覺得體內的星辰之力充盈,已經無法在吸收之時,便又迴到了羅浮洞天內的灌體法陣。
直接入陣,進行碎丹,然後凝聚四轉星辰丹。
木簡引星力以結金丹,其程艱險,非大毅力、大福緣者不能至。
刹那間,隨著金丹徹底成型,一股磅礴雄渾到極致的力量自丹內轟然爆發,仿若混沌初開、星河炸裂。
木簡立身之處,狂風唿嘯而起,卻並非塵世凡風,風中隱現無數星屑閃爍,似是將浩瀚宇宙微縮於此間。
木簡自身更是通體放光,肌膚之下星辰閃爍,眼眸深處仿若無盡星空,深邃而神秘。
此刻他每一次唿吸,都引得天地靈氣震蕩,仿若與宇宙同頻。
抬手動足間,星力四溢,可隨意引動天象,或驅雲布雨,或引雷掣電,往昔高不可攀的天地之力,如今盡在掌控,真可謂 “一朝星丹成,傲世踏蒼穹”。
木簡微露白齒,膚若星河,眸光閃動,卻似銀河深淵。
總計花費一年半時間。
四轉星辰丹成!
木簡坐在灌體法陣一側,調息三日後,開始冥思五轉金丹之法。
五轉結丹-陰陽調和丹。
書雲:
“欲成陰陽調和丹,其法殊異,首重陰陽二氣之采集。
當覓陰陽交匯之所,諸如春分、秋分晝夜均平之際,有殊異靈境存焉,或為穀中有陰陽泉眼之地。
至白晝,修煉者凝神靜氣,吸納陽氣。
彼時陽氣蒸騰,熾熱如火,修煉者敞百會之穴,引陽氣如注,使之貫滿周身經脈,通體仿若置身烘爐,暖煦之感四溢。
洎乎夜幕垂降,轉而采陰氣,陰氣凜冽,寒似霜雪,修煉者啟足底湧泉穴,令陰氣徐徐上行,周身漸浸清涼之意。
繼而調和二者,將所采陰陽二氣導引入丹田,使之環繞星辰之力丹徐徐旋動。
修煉者憑意念驅策,令陰陽二氣交互融匯,恰似黑白雙蛇,靈動蜿蜒,纏綿於丹體周遭。
此際修煉者需守心如一,不偏不倚,以臻陰陽於丹內達至完美衡平之境。
如此往複,耗時六載春秋,方可功成。
彼時所成之丹,融陰陽之精粹,蘊天地平衡至理,是為陰陽丹,其威其用,非凡俗可測也。”
木簡看到這裏,一下還想不到哪裏能找到這陰陽二氣之地。
故而進入洞天福地藏書閣中查閱。
翻了一天的書和玉簡,還真找到這麽一處地方,距離還是非常近的地方。
不是別處,正是太極如意門內的陰陽雷秘境!
說起此處,木簡不禁想起薑瑤,當初還是她帶木簡入內,給煉屍季常用太極陰陽雷強化肉身。
其中一枚玉簡提到:
太極如意門中,有一秘境,號曰 “陰陽雷”,隱匿於諸峰環抱、靈氣氤氳之地,仿若塵世遺珠,神秘莫測。
其入口處,雷紋隱現,光芒流轉,常現異象。
門內空間,廣袤無垠,卻又混沌未開模樣。
穹頂之上,紫電縱橫,雷芒閃爍間,陰陽分化之兆初顯。
白日,陽雷乍起,赫赫炎炎,仿若金烏怒哮,其光所照之處,陽氣噴薄。
陽氣呈赤芒絲狀,蜿蜒遊離,熾熱氣息彌漫四野,恰似炎夏烈陽,炙烤大地,能融金石,令周遭虛空亦隱隱發燙。
夜間,陰雷轟鳴,幽幽暗暗,宛如玄冥怒號,寒芒綻露之際,陰氣氤氳。
陰氣如霜霧靄靄,悄然彌漫,所到之處,霜寒刺骨,仿若隆冬冰窖,封凍萬物,使空間內溫度驟降,靈植皆覆霜晶。
陰陽二氣於此秘境,互生互克,循環不斷。
時而陰陽交纏,電芒勾勒奇異紋絡,仿若乾坤初演太極之象;時而相互排斥,雷音震蕩,空域顫抖,似欲撕裂虛空。
二者激蕩,孕育出無盡造化之機,恰為修煉者采集陰陽二氣、凝練無上丹藥的絕佳之地,亦為太極如意門獨有的修行洞天。
木簡放下玉簡,收拾了一番,馬上動身前往天北高原長壽山脈。
長壽山脈位於天北高原中部,此時天北草原東北部過去,也要花費一月時間,這還是飛天寶艦的極速。
木簡出了羅浮洞天,馬上祭出青羽綠翼,朝著西北方向直射而去。
青羽綠翼頗為紮眼,臨近天北高原時候,木簡取出了飛天寶艦,朝著長壽山而去。
貿貿然進入如意門的秘境,人家當然不會同意,所以木簡這次會動用自己煉製出來的靈虛洞天,一路隱匿自身,進入如意門內。
不出一月,木簡的飛天寶艦已經落到了如意門的山門外麵。
木簡見四下無人,馬上進入了靈虛洞天,還好來過一次,木簡依稀還記得進入陰陽雷秘境的路線。
木簡在靈虛洞天內,一路指引靈虛前行,第一次破了如意門的防禦大陣,這也是靈虛洞天的奇妙之處。
即使有修士路過也覺察不到木簡的存在。
就這樣,木簡一路前行並無阻礙,很快便到了陰陽雷秘境的入口處。
說來也巧,此地鎮守大門的仍然是那名宋師伯。
木簡的靈虛洞天就從宋師伯眼前飛過,宋師伯毫無感應,隻是心有靈犀地向四周看了一眼,然後摸了摸後腦勺說了一句。
“咦,怎麽迴事,今日心緒怎麽有不安之感。”
木簡隱匿在洞天福地,輕聲一笑,不再理睬此人,直接進入到了陰陽雷秘境空間內。
陰陽雷秘境依舊是天雷滾滾,紫龍電蛇,在秘境上空遊走,空間雷力壓迫之感極強。
木簡都懷疑這靈虛洞天能否一直停留在陰陽秘境空間內,不懂會不會被雷力擊破?
想到這裏,木簡行進的路線也是十分小心,生怕被雷霆擊中。
前麵提到那枚玉簡,已經講述秘境內的陰陽二氣,位於陰陽雷秘境的深處,比起上次木簡來第一次的時候,還要深入,所以木簡躲在靈虛洞天內,足足三日時間,才能停下了前進的步伐。
眼見四下無人,木簡才從靈虛洞天內出來,一出來隻覺周身靈力被壓製,這裏的雷力十分霸道。
感覺整個空間都蘊含雷霆之威。
木簡使用無相瞳與透靈目,掃視千裏,果然見到一處山穀之地,有黑白兩氣,氤氳而生。
木簡裹著龍鱗甲胄防身,直接躍到山穀之中,為了防人耳目,木簡隨手取出來一套陣旗,布置起了隱匿陣法。
安心在此處山穀中,吞噬陰陽二氣。
寒來暑往,三年過去。
木簡周身已經無法再吸收陰陽二氣,便召喚出靈虛洞天,再次躲進了裏麵。
馬上指揮靈虛洞天,快速出了如意門。
一出了如意門,木簡振翅青羽,發出音爆之聲,破天而去。
此時如意門有人注意高空綠影劃過,如此遁速非元嬰莫屬,誰敢上前盤問?
第二十五天,木簡已經坐在灌體法陣之中,衝擊五轉金丹-陰陽調和丹。
半日光景,木簡身周,靈氣仿若沸湯,洶湧翻湧,呈太極雙魚之狀,首尾相銜,循環往複,黑者深邃如淵,白者澄澈似雪,陰陽二氣於其間流轉不息,竟凝為實質,熠熠生輝。
丹成一瞬,光芒自丹田處透體而出,直衝大殿穹頂,刹那間,穹頂之上氣旋雷動,紫電金芒交相唿應。
周身經脈,往昔吸納陰陽二氣時的熾熱與冰寒之感盡皆褪去,換而代之的是一種溫潤如玉的舒暢。
每一寸肌膚皆流淌微光,似披星戴月,又仿若周身藏納乾坤。
抬手間,可驅陰陽之力,左手引陽,熾熱光芒匯聚,化作炎龍唿嘯而出,所過之處,焦土幹裂,金石皆熔;右手召陰,寒霧彌漫,霜刃凝結,仿若九幽寒風吹拂,能使江河冰封,生靈蟄伏。
再觀其丹田,那顆陰陽丹懸於正中,宛如混沌初開的核心,丹表陰陽魚紋靈動遊走,內裏星力閃爍,與外界天地靈氣遙相唿應,汲取無盡能量。
此時木簡,已超脫凡俗桎梏,一步踏入超凡之境。
五轉金丹成!
三轉結丹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四轉金丹。
四轉結丹-星辰之力丹
九轉金丹大法書雲:
“欲引星力者,擇星耀空明之夜,登高山之頂。
修煉之士,先須靜氣凝心,以意念通於穹宇星辰。
依靈根之屬,擇其相應主星焉。
如金靈根者,應太白之星;木靈根者,對歲星之耀......
凝神引動,使星辰之力,仿若銀縷,自天而降,透百會之穴,入於體內。
繼而引星力歸丹田,與五行丹相融。
星力浩瀚,能拓丹之能容,啟其靈蘊。
修煉之人,每逢朔望,行引星凝丹之舉,持續三載。
其間,丹體漸綻星芒,內構亦因星力貫注,愈臻繁奧精妙,遂成星辰之力丹。”
木簡冥思苦想,這羅浮洞天雖為一方天地,隻是這滿天繁星空缺,日月不見,此四轉之法,必須出去外麵才行。
木簡心思一定,立即出了羅浮洞天,此刻正直月上高空,萬籟俱寂,高空銀河星沙,光彩奪目。
草原的夜空一直如此,仿佛唾手可摘星辰。
木簡展開青羽綠翼,打開神識,掃視方圓百裏,隻見四下無人,便尋找到了一處土丘。
此地遠離人群,是一個不可多得領悟星辰之力的好地方。
木簡在土丘四周布置了隱匿陣法,立即盤息而坐,運轉九轉金丹之法,領悟星辰之力。
日升東方,轉眼之間白天已經來臨,木簡為了避開其他人的耳目,太陽初升之時,便進入了靈虛洞天內閉關,晚上又出來吸收星辰之力。
如此循環往複,直至一年半時間過去,木簡隻覺得體內的星辰之力充盈,已經無法在吸收之時,便又迴到了羅浮洞天內的灌體法陣。
直接入陣,進行碎丹,然後凝聚四轉星辰丹。
木簡引星力以結金丹,其程艱險,非大毅力、大福緣者不能至。
刹那間,隨著金丹徹底成型,一股磅礴雄渾到極致的力量自丹內轟然爆發,仿若混沌初開、星河炸裂。
木簡立身之處,狂風唿嘯而起,卻並非塵世凡風,風中隱現無數星屑閃爍,似是將浩瀚宇宙微縮於此間。
木簡自身更是通體放光,肌膚之下星辰閃爍,眼眸深處仿若無盡星空,深邃而神秘。
此刻他每一次唿吸,都引得天地靈氣震蕩,仿若與宇宙同頻。
抬手動足間,星力四溢,可隨意引動天象,或驅雲布雨,或引雷掣電,往昔高不可攀的天地之力,如今盡在掌控,真可謂 “一朝星丹成,傲世踏蒼穹”。
木簡微露白齒,膚若星河,眸光閃動,卻似銀河深淵。
總計花費一年半時間。
四轉星辰丹成!
木簡坐在灌體法陣一側,調息三日後,開始冥思五轉金丹之法。
五轉結丹-陰陽調和丹。
書雲:
“欲成陰陽調和丹,其法殊異,首重陰陽二氣之采集。
當覓陰陽交匯之所,諸如春分、秋分晝夜均平之際,有殊異靈境存焉,或為穀中有陰陽泉眼之地。
至白晝,修煉者凝神靜氣,吸納陽氣。
彼時陽氣蒸騰,熾熱如火,修煉者敞百會之穴,引陽氣如注,使之貫滿周身經脈,通體仿若置身烘爐,暖煦之感四溢。
洎乎夜幕垂降,轉而采陰氣,陰氣凜冽,寒似霜雪,修煉者啟足底湧泉穴,令陰氣徐徐上行,周身漸浸清涼之意。
繼而調和二者,將所采陰陽二氣導引入丹田,使之環繞星辰之力丹徐徐旋動。
修煉者憑意念驅策,令陰陽二氣交互融匯,恰似黑白雙蛇,靈動蜿蜒,纏綿於丹體周遭。
此際修煉者需守心如一,不偏不倚,以臻陰陽於丹內達至完美衡平之境。
如此往複,耗時六載春秋,方可功成。
彼時所成之丹,融陰陽之精粹,蘊天地平衡至理,是為陰陽丹,其威其用,非凡俗可測也。”
木簡看到這裏,一下還想不到哪裏能找到這陰陽二氣之地。
故而進入洞天福地藏書閣中查閱。
翻了一天的書和玉簡,還真找到這麽一處地方,距離還是非常近的地方。
不是別處,正是太極如意門內的陰陽雷秘境!
說起此處,木簡不禁想起薑瑤,當初還是她帶木簡入內,給煉屍季常用太極陰陽雷強化肉身。
其中一枚玉簡提到:
太極如意門中,有一秘境,號曰 “陰陽雷”,隱匿於諸峰環抱、靈氣氤氳之地,仿若塵世遺珠,神秘莫測。
其入口處,雷紋隱現,光芒流轉,常現異象。
門內空間,廣袤無垠,卻又混沌未開模樣。
穹頂之上,紫電縱橫,雷芒閃爍間,陰陽分化之兆初顯。
白日,陽雷乍起,赫赫炎炎,仿若金烏怒哮,其光所照之處,陽氣噴薄。
陽氣呈赤芒絲狀,蜿蜒遊離,熾熱氣息彌漫四野,恰似炎夏烈陽,炙烤大地,能融金石,令周遭虛空亦隱隱發燙。
夜間,陰雷轟鳴,幽幽暗暗,宛如玄冥怒號,寒芒綻露之際,陰氣氤氳。
陰氣如霜霧靄靄,悄然彌漫,所到之處,霜寒刺骨,仿若隆冬冰窖,封凍萬物,使空間內溫度驟降,靈植皆覆霜晶。
陰陽二氣於此秘境,互生互克,循環不斷。
時而陰陽交纏,電芒勾勒奇異紋絡,仿若乾坤初演太極之象;時而相互排斥,雷音震蕩,空域顫抖,似欲撕裂虛空。
二者激蕩,孕育出無盡造化之機,恰為修煉者采集陰陽二氣、凝練無上丹藥的絕佳之地,亦為太極如意門獨有的修行洞天。
木簡放下玉簡,收拾了一番,馬上動身前往天北高原長壽山脈。
長壽山脈位於天北高原中部,此時天北草原東北部過去,也要花費一月時間,這還是飛天寶艦的極速。
木簡出了羅浮洞天,馬上祭出青羽綠翼,朝著西北方向直射而去。
青羽綠翼頗為紮眼,臨近天北高原時候,木簡取出了飛天寶艦,朝著長壽山而去。
貿貿然進入如意門的秘境,人家當然不會同意,所以木簡這次會動用自己煉製出來的靈虛洞天,一路隱匿自身,進入如意門內。
不出一月,木簡的飛天寶艦已經落到了如意門的山門外麵。
木簡見四下無人,馬上進入了靈虛洞天,還好來過一次,木簡依稀還記得進入陰陽雷秘境的路線。
木簡在靈虛洞天內,一路指引靈虛前行,第一次破了如意門的防禦大陣,這也是靈虛洞天的奇妙之處。
即使有修士路過也覺察不到木簡的存在。
就這樣,木簡一路前行並無阻礙,很快便到了陰陽雷秘境的入口處。
說來也巧,此地鎮守大門的仍然是那名宋師伯。
木簡的靈虛洞天就從宋師伯眼前飛過,宋師伯毫無感應,隻是心有靈犀地向四周看了一眼,然後摸了摸後腦勺說了一句。
“咦,怎麽迴事,今日心緒怎麽有不安之感。”
木簡隱匿在洞天福地,輕聲一笑,不再理睬此人,直接進入到了陰陽雷秘境空間內。
陰陽雷秘境依舊是天雷滾滾,紫龍電蛇,在秘境上空遊走,空間雷力壓迫之感極強。
木簡都懷疑這靈虛洞天能否一直停留在陰陽秘境空間內,不懂會不會被雷力擊破?
想到這裏,木簡行進的路線也是十分小心,生怕被雷霆擊中。
前麵提到那枚玉簡,已經講述秘境內的陰陽二氣,位於陰陽雷秘境的深處,比起上次木簡來第一次的時候,還要深入,所以木簡躲在靈虛洞天內,足足三日時間,才能停下了前進的步伐。
眼見四下無人,木簡才從靈虛洞天內出來,一出來隻覺周身靈力被壓製,這裏的雷力十分霸道。
感覺整個空間都蘊含雷霆之威。
木簡使用無相瞳與透靈目,掃視千裏,果然見到一處山穀之地,有黑白兩氣,氤氳而生。
木簡裹著龍鱗甲胄防身,直接躍到山穀之中,為了防人耳目,木簡隨手取出來一套陣旗,布置起了隱匿陣法。
安心在此處山穀中,吞噬陰陽二氣。
寒來暑往,三年過去。
木簡周身已經無法再吸收陰陽二氣,便召喚出靈虛洞天,再次躲進了裏麵。
馬上指揮靈虛洞天,快速出了如意門。
一出了如意門,木簡振翅青羽,發出音爆之聲,破天而去。
此時如意門有人注意高空綠影劃過,如此遁速非元嬰莫屬,誰敢上前盤問?
第二十五天,木簡已經坐在灌體法陣之中,衝擊五轉金丹-陰陽調和丹。
半日光景,木簡身周,靈氣仿若沸湯,洶湧翻湧,呈太極雙魚之狀,首尾相銜,循環往複,黑者深邃如淵,白者澄澈似雪,陰陽二氣於其間流轉不息,竟凝為實質,熠熠生輝。
丹成一瞬,光芒自丹田處透體而出,直衝大殿穹頂,刹那間,穹頂之上氣旋雷動,紫電金芒交相唿應。
周身經脈,往昔吸納陰陽二氣時的熾熱與冰寒之感盡皆褪去,換而代之的是一種溫潤如玉的舒暢。
每一寸肌膚皆流淌微光,似披星戴月,又仿若周身藏納乾坤。
抬手間,可驅陰陽之力,左手引陽,熾熱光芒匯聚,化作炎龍唿嘯而出,所過之處,焦土幹裂,金石皆熔;右手召陰,寒霧彌漫,霜刃凝結,仿若九幽寒風吹拂,能使江河冰封,生靈蟄伏。
再觀其丹田,那顆陰陽丹懸於正中,宛如混沌初開的核心,丹表陰陽魚紋靈動遊走,內裏星力閃爍,與外界天地靈氣遙相唿應,汲取無盡能量。
此時木簡,已超脫凡俗桎梏,一步踏入超凡之境。
五轉金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