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看到火光,高野再怎麽想也不會覺得是什麽好事,結果也正如他所預料。
一簇簇的火光不斷增加,隨著火焰燃燒,變得更加明亮,依稀可見人馬刀劍的影子,火光圍成一個圈,而在這圈子的中心,是燕兵和曹勇。
這個時候,大批人馬帶著刀劍突然出現在這裏,有點腦子的人都會想到是誰。
高野不自覺的握緊了手裏的刀,居無材想明白了後,臉色瞬間就白了。
魏軍深夜行軍,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後,悄悄的接近,形成包圍之勢後再點燃火把,將他們團團圍住,看這架勢,是要一網打盡啊!
居無材強迫著自己冷靜下來,可額頭上冷汗不住的往外冒,幾乎是拽著高野的衣領,他著急的說道“四麵受敵,為今之計隻有交出曹勇投降,保的一條性命,日後在圖報我燕國。”
高野不奈的瞥了他一眼,真不知道這樣的一個人,靠的什麽成為燕王殿下身邊的紅人?
抽出腰間的樸刀,直接就是一刀捅穿居無材的肚子,毫不憐惜的一腳踢開。
他看著手底下的士兵,高聲道“擾亂軍心,論律當斬。”
或許投降更為明智,就像當初他勸曹勇的那樣,束手就擒對大家都好。可往往最明智的選擇選起來很不舒服,他這樣覺得,曹勇也是這樣覺得。
所以曹勇斷了一臂,而他丟掉了性命,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這裏是魏國的地盤,不可能有燕國援軍的助陣,像曹勇那樣,撞到魏軍的奇跡,不可能發生第二次。
剩下的燕兵中,在高野戰死後隻有寥寥數人來的投降,成了魏軍的俘虜,那兩名燕國劍客想憑借著身手突圍,卻是死在箭雨之下。
大戰結束後,他們連夜趕路,找了個驛站住下,士兵在旁邊安營紮寨。
軍醫為他包紮好傷口,麵色蒼白的曹勇看著自己的斷臂有些出神,戰敗的教訓嗎?
房門外一個青年的聲音傳入曹勇的耳朵,他說道“二王子殿下,是我,許半湖。”
曹勇聽到這個名字,也是一怔,廬水城城主許半湖,許家的嫡係子弟,這些身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廬水一戰,他與自己一同兵敗,為什麽會出現在這?
“殿下。”許半湖施禮,麵對曹勇,他還是一如既往地謙卑。
“這支隊伍是你領兵?”曹勇擺手示意他免禮。
“原本是鄭文將軍的部下,下官向將軍借的兵。”
“借?為何?”曹勇一下子就抓住了話語中的重點。
“自然是為了救殿下。”許半湖看著曹勇疑惑的表情,接著解釋道“我在廬水城那一戰中被俘。”
倒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曹勇點了點頭,聽著他繼續說下去。
“當時我被關進城裏的秘牢,一連幾天除了送飯的人,基本上沒見過幾個活人,直到兩天前,牢房的門被打開。”許半湖麵露迴憶之色“進來的是戴著黃金鬼麵的曹將軍,黃巾軍的領頭人。”
聽到他提起曹櫻,曹勇的眼瞼跳動了一下,可也被他掩蓋下去。
“她當麵解開了我的手銬,然後告訴我,我可以走了。”
曹勇瞪了他一樣,這話聽起來也太像是玩笑“就這樣?”
許半湖一臉無奈“我當時也覺得很奇怪,還不識趣的問了一句為什麽?結果她這才拋給我一張地圖,然後告訴我,燕國的人最近幾天或許會來,如果來了的話,他們會押走殿下您,預測的路線地圖上有標識。”
“我也不知道為什麽她會告訴我這些,不過估計這就是她放跑我的目的,隻是……”許半湖拖著下巴,欲言又止。
“你完全無法理解,她為什麽要這樣是嗎?”曹勇接著他的話說道,許半湖點了點頭。
“好了,你先下去吧。”曹勇擺了擺手趕人,房門被合上,他的臉上第一次露出這樣複雜的表情,即便是痛失一臂,也未曾流露出這樣的神色。
“你是念著舊情嗎?”曹勇看著窗外的星星,喃喃自語“可我和你,有的也隻有舊怨呐!”
……
與此同時,統帥大軍的鄭文望著廬水的方向,許半湖向他借兵,如果行程沒有什麽問題,那支隊伍應該已經繞過了廬水城,去營救押往燕國的二王子。
他的案邊放著一封信,信的落款是一個墨黑的章印,印的是一個“郭”字。
除了魏王陛下的金印,魏國最有分量的印章就隻三個,兩枚魏國王室的印章,還有一枚便是魏王賜予這位先生的私印。
魏國沒有國師、宰相之類的職位,有的隻是一位先生,姓郭,名奉孝。
郭先生在魏國沒有官位,本人也是以散人自居,可魏王給予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榮耀,一定程度上,他的話可以代表魏王,這可是連大王子都沒有的權力。
所以朝中的人都是盡可能的討好這位郭先生,比如說王權的歸屬,他的話基本上可以一錘定音。
好在這位郭先生有世外高人的風範,曆經前朝宦海起伏,便過起了閑雲野鶴般的隱居生活,少有插手朝堂之事,所以王位之爭,還是有一些懸念。
而郭先生之所以會給鄭文寫信,為的隻是說一句話。
墨跡因為天氣原因有些發濕,湊上去還可以聞到一點墨香,信紙展開,上書——王權之爭,手足不相殘。
一開始接到這封信,鄭文還有些沒頭沒腦,直到許半湖逃出廬水,向他借兵,他才知道郭先生要提醒的到底是什麽。
他是大王子那一邊的人,許半湖的那些無稽之談他完全可以不去理會,畢竟在王位的歸屬上,二王子是大王子唯一的競爭者,變相的借刀殺人,不失為一條妙計。
可接到這封信後,意義就不一樣了,這位前朝元老的話,他不能也不敢不聽。
所以就在許半湖滿以為自己會借兵失敗,已經在準備後手的時候,許半湖同意了,他精挑細選的分出一支隊伍,給予這次營救行動最大的支持。
王權鬥爭,許家一直都是置身事外的態度,但並不代表他們不知道,這位鄭將軍是大王子的人。
如此舉動,讓許半湖都疑惑了好一陣子,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事不宜遲,也管不了這麽多,這才有了後麵發生的事情。
一簇簇的火光不斷增加,隨著火焰燃燒,變得更加明亮,依稀可見人馬刀劍的影子,火光圍成一個圈,而在這圈子的中心,是燕兵和曹勇。
這個時候,大批人馬帶著刀劍突然出現在這裏,有點腦子的人都會想到是誰。
高野不自覺的握緊了手裏的刀,居無材想明白了後,臉色瞬間就白了。
魏軍深夜行軍,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後,悄悄的接近,形成包圍之勢後再點燃火把,將他們團團圍住,看這架勢,是要一網打盡啊!
居無材強迫著自己冷靜下來,可額頭上冷汗不住的往外冒,幾乎是拽著高野的衣領,他著急的說道“四麵受敵,為今之計隻有交出曹勇投降,保的一條性命,日後在圖報我燕國。”
高野不奈的瞥了他一眼,真不知道這樣的一個人,靠的什麽成為燕王殿下身邊的紅人?
抽出腰間的樸刀,直接就是一刀捅穿居無材的肚子,毫不憐惜的一腳踢開。
他看著手底下的士兵,高聲道“擾亂軍心,論律當斬。”
或許投降更為明智,就像當初他勸曹勇的那樣,束手就擒對大家都好。可往往最明智的選擇選起來很不舒服,他這樣覺得,曹勇也是這樣覺得。
所以曹勇斷了一臂,而他丟掉了性命,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這裏是魏國的地盤,不可能有燕國援軍的助陣,像曹勇那樣,撞到魏軍的奇跡,不可能發生第二次。
剩下的燕兵中,在高野戰死後隻有寥寥數人來的投降,成了魏軍的俘虜,那兩名燕國劍客想憑借著身手突圍,卻是死在箭雨之下。
大戰結束後,他們連夜趕路,找了個驛站住下,士兵在旁邊安營紮寨。
軍醫為他包紮好傷口,麵色蒼白的曹勇看著自己的斷臂有些出神,戰敗的教訓嗎?
房門外一個青年的聲音傳入曹勇的耳朵,他說道“二王子殿下,是我,許半湖。”
曹勇聽到這個名字,也是一怔,廬水城城主許半湖,許家的嫡係子弟,這些身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廬水一戰,他與自己一同兵敗,為什麽會出現在這?
“殿下。”許半湖施禮,麵對曹勇,他還是一如既往地謙卑。
“這支隊伍是你領兵?”曹勇擺手示意他免禮。
“原本是鄭文將軍的部下,下官向將軍借的兵。”
“借?為何?”曹勇一下子就抓住了話語中的重點。
“自然是為了救殿下。”許半湖看著曹勇疑惑的表情,接著解釋道“我在廬水城那一戰中被俘。”
倒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曹勇點了點頭,聽著他繼續說下去。
“當時我被關進城裏的秘牢,一連幾天除了送飯的人,基本上沒見過幾個活人,直到兩天前,牢房的門被打開。”許半湖麵露迴憶之色“進來的是戴著黃金鬼麵的曹將軍,黃巾軍的領頭人。”
聽到他提起曹櫻,曹勇的眼瞼跳動了一下,可也被他掩蓋下去。
“她當麵解開了我的手銬,然後告訴我,我可以走了。”
曹勇瞪了他一樣,這話聽起來也太像是玩笑“就這樣?”
許半湖一臉無奈“我當時也覺得很奇怪,還不識趣的問了一句為什麽?結果她這才拋給我一張地圖,然後告訴我,燕國的人最近幾天或許會來,如果來了的話,他們會押走殿下您,預測的路線地圖上有標識。”
“我也不知道為什麽她會告訴我這些,不過估計這就是她放跑我的目的,隻是……”許半湖拖著下巴,欲言又止。
“你完全無法理解,她為什麽要這樣是嗎?”曹勇接著他的話說道,許半湖點了點頭。
“好了,你先下去吧。”曹勇擺了擺手趕人,房門被合上,他的臉上第一次露出這樣複雜的表情,即便是痛失一臂,也未曾流露出這樣的神色。
“你是念著舊情嗎?”曹勇看著窗外的星星,喃喃自語“可我和你,有的也隻有舊怨呐!”
……
與此同時,統帥大軍的鄭文望著廬水的方向,許半湖向他借兵,如果行程沒有什麽問題,那支隊伍應該已經繞過了廬水城,去營救押往燕國的二王子。
他的案邊放著一封信,信的落款是一個墨黑的章印,印的是一個“郭”字。
除了魏王陛下的金印,魏國最有分量的印章就隻三個,兩枚魏國王室的印章,還有一枚便是魏王賜予這位先生的私印。
魏國沒有國師、宰相之類的職位,有的隻是一位先生,姓郭,名奉孝。
郭先生在魏國沒有官位,本人也是以散人自居,可魏王給予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榮耀,一定程度上,他的話可以代表魏王,這可是連大王子都沒有的權力。
所以朝中的人都是盡可能的討好這位郭先生,比如說王權的歸屬,他的話基本上可以一錘定音。
好在這位郭先生有世外高人的風範,曆經前朝宦海起伏,便過起了閑雲野鶴般的隱居生活,少有插手朝堂之事,所以王位之爭,還是有一些懸念。
而郭先生之所以會給鄭文寫信,為的隻是說一句話。
墨跡因為天氣原因有些發濕,湊上去還可以聞到一點墨香,信紙展開,上書——王權之爭,手足不相殘。
一開始接到這封信,鄭文還有些沒頭沒腦,直到許半湖逃出廬水,向他借兵,他才知道郭先生要提醒的到底是什麽。
他是大王子那一邊的人,許半湖的那些無稽之談他完全可以不去理會,畢竟在王位的歸屬上,二王子是大王子唯一的競爭者,變相的借刀殺人,不失為一條妙計。
可接到這封信後,意義就不一樣了,這位前朝元老的話,他不能也不敢不聽。
所以就在許半湖滿以為自己會借兵失敗,已經在準備後手的時候,許半湖同意了,他精挑細選的分出一支隊伍,給予這次營救行動最大的支持。
王權鬥爭,許家一直都是置身事外的態度,但並不代表他們不知道,這位鄭將軍是大王子的人。
如此舉動,讓許半湖都疑惑了好一陣子,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事不宜遲,也管不了這麽多,這才有了後麵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