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去取柴火的功夫,路禾舀了多半舀的黑麥麵粉進盆,少量多次的加水,緩緩攪拌成酸奶狀的麵糊。
為了增味,還往裏扔了幾小塊兒鹽粒,切了少許蔥花。
張桂拿柴火迴來一看,眼前有些發黑。
“小禾兒……這麵、是要煮麵糊的?”
在她不抱希望的視線下,路禾搖了搖頭:“不呀,烙餅的。”
張桂:“……”
女兒的廚藝、和對廚藝的喜愛,似乎不對等。
“其實、煮麵糊也挺好的。”張桂艱難勸說。
路禾瞧了瞧她娘一臉為難又不好直言的表情,想笑,但是忍住了。
她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讓她娘放心:“娘你放心,我保證好吃!”
張桂:“……”更不放心了。
路禾擼胳膊挽袖子,往陶鍋裏放玉米麵粉和水。
而後便開始準備烙餅。
黑麥麵糊已經靜置有一會兒了,重新攪拌均勻,就可以開始烙餅了。
灶膛裏的火已經點著,路禾用手在鍋上試探熱度。
等感覺微微烤手之後,舀一勺麵糊倒進鍋中,用菜鏟快速鋪開。
說來有趣,路家的夥食簡陋的不能再簡陋,鍋卻是特別齊全。
足有三口。
一口陶鍋,平常用來燒水、煮粥、煮糊糊煮一切能煮的。
一口尖底大鐵鍋,就那種鐵鍋燉肉的大鐵鍋,鍋的大小能夠煮一整個路禾的那種。平常用來炒菜的。
一口平底的鐵鍋,直徑寬一尺左右,平常用來烙餅的。
原來路禾一直以為平底鍋是後世的近代產物,現在看來不止。
路禾曾經因為吃煎餅,仔細研究過煎餅的曆史。
似乎有幾千年,鏊子也是流傳了許多年的東西,說白了,鏊子就是個超大的平底鍋。
古人的智慧,非我等後世之人能比。
路禾一邊想一邊不禁搖頭,手上的動作不停。
張桂在另一頭燒火,見她搖頭,不禁站起身查看:“是不是餅沒成型?沒事兒,你放著,娘加些麵進去,重新和麵。”
“哎?”路禾一愣,看她娘一臉我來救場的表情,趕緊擺手:“不用,娘你幫我燒火就成。”
張桂動作頓了頓,還是坐了迴去。
唉~
算了,女兒第一次做飯,就讓她自己嚐試一次吧。
小半個時辰後,飯菜做好,一一上桌。
張桂表情奇怪,坐在桌邊心中忐忑。
路禾忙活的這一早上,除了玉米糊糊她熟悉,別的都熟悉又陌生。
“咦?”
除了做早飯的母女二人,路奶奶等人有致一同的發出了一聲疑問。
平常裝餅的籃子裏,裝著鋸齒狀的一坨黑色東西。
一碗軟趴趴的茄子絲,一盤黃瓜絲,一盤子切成段的蔥葉。
路奶奶輕咳一聲:“今個兒這飯,小禾兒做的?”
這一看就不是張桂的手藝。
張桂僵著臉點點頭,雖說她家的飯菜平常也好吃不到哪裏去,但肯定也不算難吃。
今個兒……
說不好。
從之前張桂的反應裏,路禾就知道家裏之前應該沒這麽吃過。
她早有準備,夾起一張薄薄的黑麥軟餅,給眾人示範。
“這是黑麥軟餅,薄薄的一張,放點蔥、放點黃瓜絲、再放點炒茄絲,卷一卷,就可以吃了!”
話落,一張餅也卷好,路禾啊嗚就咬了一口。
味道……
特別一般。
尤其黑麥的味道,初初入口有些奇怪。
麵粉已經磨的很細膩了,但入口還是有些粗糙感,又帶著些軟粘,還有一點奇怪的酸感,細吃又沒有。
反正整體很奇怪就是了。
炒茄絲時,趁著張桂不注意,她多加了些鹽在裏麵,卻沒敢放太多,因此茄絲依然沒什麽味道。
就是軟軟的,稍稍能嚐出一點點鹽味,剩下的就是鮮。
還好黃瓜和蔥在裏麵調了個味兒,尚能入口。
高期待、低口感,讓路禾有些失落,表情也奇怪起來。
張桂看了看,輕聲問:“不好吃?”
路禾:“……”
說好吃吧,有點昧良心。
說不好吃吧,絕對比她娘烙的雜糧野菜餅子強。
“還行?”路禾含混著評價。
就是不好吃,這個早飯也得吃。
幾人學著路禾的吃法,一人卷了一個。
路奶奶:“好吃。”
路溪:“好吃,軟軟的。”
張桂:“好吃是好吃……”
就是小禾兒這是放了多少鹽?她都能吃出鹹味兒來了。
路慧沒誇,隻埋頭吃。
她素來不喜歡路禾,讓她誇,不可能的。
李蘭倒是誇的最豐富的:“小禾兒做飯有天賦,像大嫂做衣服繡花都頂頂好一樣,以後咱們有口福了。”
言外之意以後做飯都靠路禾了。
聞言張桂動作一頓,笑道:“小禾兒到底還小,隔三差五做一迴還行,現在還沒灶台高呢,站著凳子才剛夠著。”
事關路禾,張桂一點不讓。
李蘭笑笑:“瞧大嫂說的,我就是誇小禾兒做飯好吃,有天分,哪是說讓她天天做飯呀!”
張桂笑了笑不再搭茬。
飯後,路禾開始圍著自家屯的木柴轉悠。
想要找兩根合適的木頭,做個木蜻蜓刮板。
早上推麵糊的時候,用菜鏟推的太慢了,而且推的不均勻。
路禾一下就想起來攤煎餅的木蜻蜓刮板,轉一圈,再轉一圈,一準將麵糊攤的平平的。
找了幾個粗細不同,兩端勻稱的木頭,路禾拿著家裏的工具開始搗鼓起來。
敲敲打打老半天,啥也沒弄出來。
這就不是她能有的手藝!
哪怕是最簡單的木製品,那也得專業木工才行!
她丟掉木頭,去堂屋找和路奶奶一起做繡活的張桂:“娘,我想做點木頭的東西。”
張桂愣了愣:“做啥?”
“木蜻蜓,用來刮麵糊,像……”路禾給她描述了一下,張桂聽懂了。
“等你爹迴來的?娘不會。”
“嗯哼!”路奶奶哼笑一聲:“不用,我去李嬸子家。”
張桂遲疑:“這……李嬸子怕是不能樂意讓給做吧?”
前兩天可才讓路奶奶用大掃把攆出去。
“她見天的說咱們兩家是一家人,一家人哪有隔夜仇?等著,我去。”
說罷,路奶奶放下繡棚,起身就出了門。
李嬸子丈夫姓李,是個木匠,手藝活很好,經常在縣城做工,錢不少賺。
這也是原來李嬸子特別看不上路家的原因。
不過沒關係,現在人家特別樂意認這門親,他們也得用用不是?
為了增味,還往裏扔了幾小塊兒鹽粒,切了少許蔥花。
張桂拿柴火迴來一看,眼前有些發黑。
“小禾兒……這麵、是要煮麵糊的?”
在她不抱希望的視線下,路禾搖了搖頭:“不呀,烙餅的。”
張桂:“……”
女兒的廚藝、和對廚藝的喜愛,似乎不對等。
“其實、煮麵糊也挺好的。”張桂艱難勸說。
路禾瞧了瞧她娘一臉為難又不好直言的表情,想笑,但是忍住了。
她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讓她娘放心:“娘你放心,我保證好吃!”
張桂:“……”更不放心了。
路禾擼胳膊挽袖子,往陶鍋裏放玉米麵粉和水。
而後便開始準備烙餅。
黑麥麵糊已經靜置有一會兒了,重新攪拌均勻,就可以開始烙餅了。
灶膛裏的火已經點著,路禾用手在鍋上試探熱度。
等感覺微微烤手之後,舀一勺麵糊倒進鍋中,用菜鏟快速鋪開。
說來有趣,路家的夥食簡陋的不能再簡陋,鍋卻是特別齊全。
足有三口。
一口陶鍋,平常用來燒水、煮粥、煮糊糊煮一切能煮的。
一口尖底大鐵鍋,就那種鐵鍋燉肉的大鐵鍋,鍋的大小能夠煮一整個路禾的那種。平常用來炒菜的。
一口平底的鐵鍋,直徑寬一尺左右,平常用來烙餅的。
原來路禾一直以為平底鍋是後世的近代產物,現在看來不止。
路禾曾經因為吃煎餅,仔細研究過煎餅的曆史。
似乎有幾千年,鏊子也是流傳了許多年的東西,說白了,鏊子就是個超大的平底鍋。
古人的智慧,非我等後世之人能比。
路禾一邊想一邊不禁搖頭,手上的動作不停。
張桂在另一頭燒火,見她搖頭,不禁站起身查看:“是不是餅沒成型?沒事兒,你放著,娘加些麵進去,重新和麵。”
“哎?”路禾一愣,看她娘一臉我來救場的表情,趕緊擺手:“不用,娘你幫我燒火就成。”
張桂動作頓了頓,還是坐了迴去。
唉~
算了,女兒第一次做飯,就讓她自己嚐試一次吧。
小半個時辰後,飯菜做好,一一上桌。
張桂表情奇怪,坐在桌邊心中忐忑。
路禾忙活的這一早上,除了玉米糊糊她熟悉,別的都熟悉又陌生。
“咦?”
除了做早飯的母女二人,路奶奶等人有致一同的發出了一聲疑問。
平常裝餅的籃子裏,裝著鋸齒狀的一坨黑色東西。
一碗軟趴趴的茄子絲,一盤黃瓜絲,一盤子切成段的蔥葉。
路奶奶輕咳一聲:“今個兒這飯,小禾兒做的?”
這一看就不是張桂的手藝。
張桂僵著臉點點頭,雖說她家的飯菜平常也好吃不到哪裏去,但肯定也不算難吃。
今個兒……
說不好。
從之前張桂的反應裏,路禾就知道家裏之前應該沒這麽吃過。
她早有準備,夾起一張薄薄的黑麥軟餅,給眾人示範。
“這是黑麥軟餅,薄薄的一張,放點蔥、放點黃瓜絲、再放點炒茄絲,卷一卷,就可以吃了!”
話落,一張餅也卷好,路禾啊嗚就咬了一口。
味道……
特別一般。
尤其黑麥的味道,初初入口有些奇怪。
麵粉已經磨的很細膩了,但入口還是有些粗糙感,又帶著些軟粘,還有一點奇怪的酸感,細吃又沒有。
反正整體很奇怪就是了。
炒茄絲時,趁著張桂不注意,她多加了些鹽在裏麵,卻沒敢放太多,因此茄絲依然沒什麽味道。
就是軟軟的,稍稍能嚐出一點點鹽味,剩下的就是鮮。
還好黃瓜和蔥在裏麵調了個味兒,尚能入口。
高期待、低口感,讓路禾有些失落,表情也奇怪起來。
張桂看了看,輕聲問:“不好吃?”
路禾:“……”
說好吃吧,有點昧良心。
說不好吃吧,絕對比她娘烙的雜糧野菜餅子強。
“還行?”路禾含混著評價。
就是不好吃,這個早飯也得吃。
幾人學著路禾的吃法,一人卷了一個。
路奶奶:“好吃。”
路溪:“好吃,軟軟的。”
張桂:“好吃是好吃……”
就是小禾兒這是放了多少鹽?她都能吃出鹹味兒來了。
路慧沒誇,隻埋頭吃。
她素來不喜歡路禾,讓她誇,不可能的。
李蘭倒是誇的最豐富的:“小禾兒做飯有天賦,像大嫂做衣服繡花都頂頂好一樣,以後咱們有口福了。”
言外之意以後做飯都靠路禾了。
聞言張桂動作一頓,笑道:“小禾兒到底還小,隔三差五做一迴還行,現在還沒灶台高呢,站著凳子才剛夠著。”
事關路禾,張桂一點不讓。
李蘭笑笑:“瞧大嫂說的,我就是誇小禾兒做飯好吃,有天分,哪是說讓她天天做飯呀!”
張桂笑了笑不再搭茬。
飯後,路禾開始圍著自家屯的木柴轉悠。
想要找兩根合適的木頭,做個木蜻蜓刮板。
早上推麵糊的時候,用菜鏟推的太慢了,而且推的不均勻。
路禾一下就想起來攤煎餅的木蜻蜓刮板,轉一圈,再轉一圈,一準將麵糊攤的平平的。
找了幾個粗細不同,兩端勻稱的木頭,路禾拿著家裏的工具開始搗鼓起來。
敲敲打打老半天,啥也沒弄出來。
這就不是她能有的手藝!
哪怕是最簡單的木製品,那也得專業木工才行!
她丟掉木頭,去堂屋找和路奶奶一起做繡活的張桂:“娘,我想做點木頭的東西。”
張桂愣了愣:“做啥?”
“木蜻蜓,用來刮麵糊,像……”路禾給她描述了一下,張桂聽懂了。
“等你爹迴來的?娘不會。”
“嗯哼!”路奶奶哼笑一聲:“不用,我去李嬸子家。”
張桂遲疑:“這……李嬸子怕是不能樂意讓給做吧?”
前兩天可才讓路奶奶用大掃把攆出去。
“她見天的說咱們兩家是一家人,一家人哪有隔夜仇?等著,我去。”
說罷,路奶奶放下繡棚,起身就出了門。
李嬸子丈夫姓李,是個木匠,手藝活很好,經常在縣城做工,錢不少賺。
這也是原來李嬸子特別看不上路家的原因。
不過沒關係,現在人家特別樂意認這門親,他們也得用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