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三仙島,全速前進……”


    隻見主帆桅杆之上的瞭望哨裏,一個英姿颯爽,身著紅衣的小姑娘,手持一麵,三角紅色令旗,目光堅毅的直指“離島”前方……那個方向就有所謂傳說中的神仙居所,“方丈、蓬萊、瀛洲”,三座島嶼!


    “謹遵紅兒小姐令,升帆,拔錨,起航,全速行駛,目標三仙島……”


    孔大,孔二用宏亮的聲音,依次重複著命令:“龍虎二隊,各司其職,童男童女,分列左右……”此情此景,九公撚須頷首,笑而不語!


    道教傳說,海上有神山,名為“方丈”,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稱“方丈”。


    《史記?封禪書》記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嚐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


    《山海經》記載,海上有三座仙山,方丈、蓬萊、瀛洲,山上是仙境,有長生不老藥,而蓬萊海域常出現的海市蜃樓奇觀,更激發了人們尋仙求藥的熱情。


    古時的曆史傳說中……


    一說方丈島是在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四周各5000裏。上麵有金玉琉璃之宮,是三天司命所治之處。


    各路神仙都想升天成為天仙,都要先來這島受太上玄生錄。上麵住著仙家數十萬家,芝草仙藥,成片地生長,如人間種稻麥。這一說描繪了方丈島的基本情況和重要性。連神仙升天都要在此受籙。


    而後來的另一說,群仙不願升天者,依然要在此受太玄籙。可是就算是受了太玄籙,依然還有人數眾多的散仙,不願升天,於是就出現了,仙家數十萬,皆在此地,耕田種芝草。


    就是說不願升天的眾多散仙,走完既定的程序後,便在此地,開荒種地,種滿各種長生不老的仙草,靈芝之類的藥材,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倒不如自耕自種,自娛自樂,來的暢快些……總之,他們玩的都挺嗨,大部分都過上了,朝遊蒼梧暮北海的逍遙日子。


    長生不老藥自古以來,每朝每代,就是各類君王所覬覦,當古時的君主的權利,已經達到巔峰,掌握天下世人的生殺大權,他們更為向往的就是長生不老,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庚。所以才會引發各類到仙島,仙山,或者神仙道場處,求取長生不老之藥的事件!


    從這些文字記載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方丈島上無數的長生不老藥,如同稻草一樣被仙家們種在那裏……


    這種說法,無疑是勾起古代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們心頭的癢癢肉,所以他們不惜傾盡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也要在尋求長生的路上有所斬獲!


    但是三仙島在古時沒有被找到過,所以也就無法證實它究竟是否存在。但還是有存在的可能性,不然也不會有人,傳出海外仙山的傳說了。


    這不……經過風雨亭中的百日修行,卞喜自我感覺甚好,與往日相比,修為上已經有了不少的變化?他終於按耐不住性子,想即刻驗證一下自己的能力,已達何種境界?於是便鼓動著九公,紅兒和他一起下山,挑選一個所謂的黃道吉日……離島試航!


    卞喜為自己出海試航給出的理由是……


    “樓船遠航前,必須檢查一下,孔氏兄弟率領眾人,最近整備的到底如何了?給樓船量身打造的,那些有關航海的寶貝,是否已經安裝好?他們經過培訓後,是否都已經能夠,熟練掌握那些設備?看看樓船有沒有還需要再改進的地方?”


    另外他還有個私心,目標就是“三仙島”,他想親自驗證“方丈,蓬萊,瀛洲,”是否確有傳說中的仙人聚集?如果有,那些修煉的人,是不是都在忙著,整日想辦法……如何渡劫飛升?


    卞喜猜想,或許他們其中的有些人根本就不想飛升,就想當一群散仙,逍遙自在,起碼不用在天庭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甚至無聊了,還可以到小島附近逛逛……


    實在是閑著沒事的,那就開荒種地,種些所謂的長生不老藥玩玩……說白了,其實卞喜就想知道,那些稱之為“修仙”的人,他們的小日子到底過的如何?


    “如果,此次試航,萬一真遇到了,必要的時候,大家也可以彼此切磋一下……嗬嗬!”


    九公聽到卞喜的這一番建議,算是徹底被逗笑了,他手捋長須,清風搖扇,長噓一口氣說道:“散仙也是仙,你的想法不無道理,存在就是合理的,希望能如你所願?”


    嗬嗬……九公,喜還有一問:“所謂天,地,人,神,鬼,仙,是否源出一體?”


    九公聽見卞喜,忽然有此一問,頓時驚訝無比?可見帶他入道,山中修行百日,確實起了成效,這些問題放到以前,卞喜壓根想都不會去想的……


    凝思片刻後,九公再次緩緩說道:“天地生萬物以養人,人卻無一物迴饋之?”


    “天清地濁,天陽地陰。人久居天地之間,故有陰陽清濁。肉體死後,清濁分離,陰陽也分離,濁陰往下沉,化身成鬼,清陽往上升,晉封成神。


    天地萬物,以和為貴。陰陽清濁,黑白分明。故,孤陽不生,為之陽煞。孤陰不滅,為之陰煞。


    神乃純陽之清,太剛則易折,至清則無蹤。鬼乃純陰之濁,太柔則無用。至濁則無生。人雖有陰陽清濁,但多迷而不明,有失其和……


    仙乃人身所修,通陰陽而明清濁,和陰陽而調清濁,雖居陰陽清濁之內,但不拘迷於其中。通曉陰陽之理,通明大道之慧。


    所以“天、地、人”最後就都成了“神、鬼、仙”……故,殊途同歸,源自一體!”


    “哦,原來是這樣啊,卞喜明白了,多謝九公開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閣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閣佬並收藏封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