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這孩子的品質,就像金子一樣!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倒是有意思。”
朱元璋笑了笑,由衷的點頭讚同。
“現在的那些讀書人,一個個全都呆滯木訥,問他們聖人之言,倒是出口成章,要是問他們國計民生,問他們一袋米多少錢,稻米和小麥該如何區分,倒是把他們難的滿頭大汗。”
朱標也無奈的笑道:“是啊,確實如此,畢竟聖人之言裏麵也沒有教一袋米多少錢。”
馬皇後忍不住說道:“說不定這孩子還真能走出一條前人未曾走過的道路。”
“如果能選拔出來一些真正了解民生的官,那對國家不是也有好處嗎?”
朱元璋和朱標麵麵相覷,都默契的沒有說話。
其實作為統治者,都很清楚一條說不出口的潛規則。
那就是為官者,了不了解老百姓的生活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維護皇帝的統治。
這才是最重要的!
朱元璋和朱標都深知這一點。
但這一點,是萬萬不能說出來的,隻能藏在心裏的帝王之術。
可朱由檢難道不知道嗎?
他知道!
但他不在乎!
他要做的是要將大明帝國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一個遠比朱元璋、朱標父子統治下的洪武一朝更加輝煌的新時代。
而這個難度不亞於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
……
【大朝會結束了。】
【雖然朱由檢說了很多新的理念,但是大部分的官員,還是不太理解其中的要義。】
【不過這也不要緊,朱由檢本來就不奢望大臣們一次性就能了解他內心的想法。】
【他要做的就是讓這些人在實踐中慢慢了解,慢慢體會,沒有比實踐更加能讓一個人快速成長的方法。】
【隻有當大學建立起來,當學生和老師慢慢充盈起來,大學的體係構建起來,人們才會迴過味來,原來大學是這麽迴事。】
【除了大學之外,朱由檢還打算在各地開設啟蒙私塾,讓各地願意讀書的孩子去上學啟蒙,而且這些私塾全部都是免費開設,不收取一文錢的費用。】
【當然,目前這一切都隻是在設想而已,除了京城的大學可以正式開始建造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必須要等到南方的叛亂平定下來再說。】
【在朱由檢的親自督導下,京城新設立的十幾個部門,全部都開始如火如荼的建立起來。】
【科研部,徐光啟看著莊嚴肅穆的辦公衙門,心裏麵有種說不出的感慨。】
【他其實也不喜歡儒學和八股文,隻是由於自己天賦異稟,所以就算不喜歡,他也可以學得很好,甚至遠超其他讀書人,正因如此,他才可以輕而易舉的金榜題名。】
【但實際上,徐光啟用來寒窗苦讀的時間其實很少,他更多的精力都是用在研究國外雜學上麵。】
【而他的天賦,讓他在這方麵學的非常精通,而且還自己獨創了很多新穎的理論。】
【可惜,在大明這個時代,徐光啟獨創的這些理論,也僅僅隻是理論而已,沒有人理解,更沒有人願意重用。】
【直到朱由檢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也改變了徐光啟的命運,讓他終於可以一展平生所學,先後研發出了燧發槍和海軍戰艦群,也算是間接性的改變了大明的國運,這讓他也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老師,怎麽樣?我們曾經的夢想,現在總算是落實第一步了。”】
【就在徐光啟沉浸在自己的思想時,一道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臣拜見陛下。”】
【徐光啟迴過頭,看到的正是朱由檢,趕忙行禮。】
【朱由檢連忙扶起徐光啟,輕聲說道:“老師,你我之間,不必如此。”】
【徐光啟心裏一陣感動,有的時候,打動人心的並不是那些所謂的榮華富貴,而是這樣的細節。】
【朱由檢其實大可不必對徐光啟這樣,畢竟他不再是曾經的信王府王爺,身邊的可用之人,已經數不勝數。】
【但不管什麽時候,朱由檢對徐光啟始終如一,一直都把他當做最尊敬的人。】
“唉,不說別的,這孩子的品質就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啊。”
朱元璋感慨萬千。
別管朱由檢所做的事情到底有多瘋狂,多麽讓他難以接受,甚至有的時候,朱元璋恨不得自己衝進天幕裏麵,狠狠抽朱由檢一頓。
但說實話,朱元璋已經徹底接受了自己這個子孫,甚至喜愛程度已經超過自己的孫子朱雄英。
尤其是那始終如一的珍貴品質,這是朱元璋最看重的後輩品德。
【“陛下,你怎麽在百忙之中親自來了?有什麽事情,讓王公公告訴微臣一聲不就好了?”】
【徐光啟知道目前大明正處於改製之中,朱由檢作為皇帝,也是領頭人,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由他過目和指導,忙的肯定團團轉。】
【朱由檢看了看眼前的科研部衙門,說道:“老師,我這次帶來了你的新的研究方向。”】
【“哦?快說說,是什麽?”徐光啟一聽到新的研究方向,頓時來了精神,兩眼放光的看著朱由檢。】
【他算是一個科研狂人,任何需要研究的新型事物,他都想要研究個明白,隻是之前一直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生存,他才沒有釋放自己的天性。】
【“水泥。”朱由檢笑了笑,像之前那樣,從自己的袖口裏麵掏出幾張草紙,遞給徐光啟,說道:“這便是詳細的內容。”】
【“水泥?”徐光啟眼中充滿疑惑,這又是一個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名字。】
【但是能讓朱由檢親自前來,看來這個東西一定非常重要。】
【“敢問陛下,這水泥有何用處?”徐光啟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朱由檢答道:“修路用的,此泥一旦鋪在路上,便可處處如皇宮大道,一路坦途,不必再受顛簸之苦。”】
【“竟有如此神物?那造價是否高昂?”徐光啟非常震驚,道路,這兩個字看似普通,在任何時代,都是如同帝國血脈般的存在。】
朱元璋笑了笑,由衷的點頭讚同。
“現在的那些讀書人,一個個全都呆滯木訥,問他們聖人之言,倒是出口成章,要是問他們國計民生,問他們一袋米多少錢,稻米和小麥該如何區分,倒是把他們難的滿頭大汗。”
朱標也無奈的笑道:“是啊,確實如此,畢竟聖人之言裏麵也沒有教一袋米多少錢。”
馬皇後忍不住說道:“說不定這孩子還真能走出一條前人未曾走過的道路。”
“如果能選拔出來一些真正了解民生的官,那對國家不是也有好處嗎?”
朱元璋和朱標麵麵相覷,都默契的沒有說話。
其實作為統治者,都很清楚一條說不出口的潛規則。
那就是為官者,了不了解老百姓的生活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維護皇帝的統治。
這才是最重要的!
朱元璋和朱標都深知這一點。
但這一點,是萬萬不能說出來的,隻能藏在心裏的帝王之術。
可朱由檢難道不知道嗎?
他知道!
但他不在乎!
他要做的是要將大明帝國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一個遠比朱元璋、朱標父子統治下的洪武一朝更加輝煌的新時代。
而這個難度不亞於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
……
【大朝會結束了。】
【雖然朱由檢說了很多新的理念,但是大部分的官員,還是不太理解其中的要義。】
【不過這也不要緊,朱由檢本來就不奢望大臣們一次性就能了解他內心的想法。】
【他要做的就是讓這些人在實踐中慢慢了解,慢慢體會,沒有比實踐更加能讓一個人快速成長的方法。】
【隻有當大學建立起來,當學生和老師慢慢充盈起來,大學的體係構建起來,人們才會迴過味來,原來大學是這麽迴事。】
【除了大學之外,朱由檢還打算在各地開設啟蒙私塾,讓各地願意讀書的孩子去上學啟蒙,而且這些私塾全部都是免費開設,不收取一文錢的費用。】
【當然,目前這一切都隻是在設想而已,除了京城的大學可以正式開始建造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必須要等到南方的叛亂平定下來再說。】
【在朱由檢的親自督導下,京城新設立的十幾個部門,全部都開始如火如荼的建立起來。】
【科研部,徐光啟看著莊嚴肅穆的辦公衙門,心裏麵有種說不出的感慨。】
【他其實也不喜歡儒學和八股文,隻是由於自己天賦異稟,所以就算不喜歡,他也可以學得很好,甚至遠超其他讀書人,正因如此,他才可以輕而易舉的金榜題名。】
【但實際上,徐光啟用來寒窗苦讀的時間其實很少,他更多的精力都是用在研究國外雜學上麵。】
【而他的天賦,讓他在這方麵學的非常精通,而且還自己獨創了很多新穎的理論。】
【可惜,在大明這個時代,徐光啟獨創的這些理論,也僅僅隻是理論而已,沒有人理解,更沒有人願意重用。】
【直到朱由檢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也改變了徐光啟的命運,讓他終於可以一展平生所學,先後研發出了燧發槍和海軍戰艦群,也算是間接性的改變了大明的國運,這讓他也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老師,怎麽樣?我們曾經的夢想,現在總算是落實第一步了。”】
【就在徐光啟沉浸在自己的思想時,一道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臣拜見陛下。”】
【徐光啟迴過頭,看到的正是朱由檢,趕忙行禮。】
【朱由檢連忙扶起徐光啟,輕聲說道:“老師,你我之間,不必如此。”】
【徐光啟心裏一陣感動,有的時候,打動人心的並不是那些所謂的榮華富貴,而是這樣的細節。】
【朱由檢其實大可不必對徐光啟這樣,畢竟他不再是曾經的信王府王爺,身邊的可用之人,已經數不勝數。】
【但不管什麽時候,朱由檢對徐光啟始終如一,一直都把他當做最尊敬的人。】
“唉,不說別的,這孩子的品質就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啊。”
朱元璋感慨萬千。
別管朱由檢所做的事情到底有多瘋狂,多麽讓他難以接受,甚至有的時候,朱元璋恨不得自己衝進天幕裏麵,狠狠抽朱由檢一頓。
但說實話,朱元璋已經徹底接受了自己這個子孫,甚至喜愛程度已經超過自己的孫子朱雄英。
尤其是那始終如一的珍貴品質,這是朱元璋最看重的後輩品德。
【“陛下,你怎麽在百忙之中親自來了?有什麽事情,讓王公公告訴微臣一聲不就好了?”】
【徐光啟知道目前大明正處於改製之中,朱由檢作為皇帝,也是領頭人,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由他過目和指導,忙的肯定團團轉。】
【朱由檢看了看眼前的科研部衙門,說道:“老師,我這次帶來了你的新的研究方向。”】
【“哦?快說說,是什麽?”徐光啟一聽到新的研究方向,頓時來了精神,兩眼放光的看著朱由檢。】
【他算是一個科研狂人,任何需要研究的新型事物,他都想要研究個明白,隻是之前一直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生存,他才沒有釋放自己的天性。】
【“水泥。”朱由檢笑了笑,像之前那樣,從自己的袖口裏麵掏出幾張草紙,遞給徐光啟,說道:“這便是詳細的內容。”】
【“水泥?”徐光啟眼中充滿疑惑,這又是一個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名字。】
【但是能讓朱由檢親自前來,看來這個東西一定非常重要。】
【“敢問陛下,這水泥有何用處?”徐光啟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朱由檢答道:“修路用的,此泥一旦鋪在路上,便可處處如皇宮大道,一路坦途,不必再受顛簸之苦。”】
【“竟有如此神物?那造價是否高昂?”徐光啟非常震驚,道路,這兩個字看似普通,在任何時代,都是如同帝國血脈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