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藩王謀反!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寧王密信的唆使下,各地藩王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前往南京城,與他會麵。】
【畢竟福王的下場就近在眼前,他們若是什麽都不做,隻能等著某一天,代表著朱由檢的錦衣衛破門而入,將他們一一抓去斬首示眾。】
【所以,就算離開封地是謀逆的大罪,這些藩王還是決定要冒險一試。】
【與此同時,天下所有的士子也紛紛動了起來,不過,他們不是去進京趕考,而是齊聚南京城。】
【京城,皇宮,禦書房。】
【洪承疇恭敬地跪在朱由檢麵前,說道:“陛下,洛陽一事已經辦妥。“】
【朱由檢點頭道:“先生辛苦了,這件事情做得很好,朕很欣慰。”】
【聽到這句話,洪承疇心裏總算是輕鬆下來。】
【說老實話,這件差事確實不好辦。】
【洪承疇要麵對的可是皇室宗親,當今的福王朱常洵。】
【他要當眾殺一個與陛下血脈相連的親叔叔,心理的壓抑力其實不可謂不大。】
【萬一之後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為福王喊冤,那他洪承疇就是第一個替罪羊。】
【但為了朱由檢,洪承疇還是義無反顧的要這麽做,他隻是希望做完這件事後,能得到朱由檢的一句誇讚。】
【而朱由檢所說的這句話,讓洪承疇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全都是值得的。】
【“陛下,兩個月不見,恩科準備如何了?不知是否有臣效力的地方?”】
【洪承疇念念不忘的還是朱由檢最看重的恩科。】
【做臣子的,替皇帝分憂,是他們的本分。】
【尤其是此次恩科,朱由檢可謂是做了開天辟地的創舉,不僅廢除了八股文,而且還增添了很多曾經未曾有過的雜學。】
【誰也不知道這次恩科會出現什麽樣的場景,又會挑選出什麽樣的人才,這都是首次,在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相似的例子。】
【如果此次恩科出現盛世輝煌的能臣幹吏,那麽參與這一次恩科的人,肯定也會名垂青史。】
【洪承疇自然也想盡一份力。】
【朱由檢又何嚐不知道洪承疇的心思,笑著說道:“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各省有不少百姓學子已經來到京城。”】
【“朕已經吩咐下去,所有進京趕考的學子們,來迴路費以及在京城內吃穿住行的所有費用,全部都由朝廷補貼。”】
【洪承疇讚歎道:“有陛下如此明君,乃是天下學子的福氣。”】
【朱由檢說道:“此次的主考官,朕已經選定徐師,副主考就由先生擔任吧。”】
【徐師指的就是徐光啟,因為朱由檢之前還是王爺的時候,徐光啟擔任過他的老師,所以朱由檢尊稱徐光啟為徐師。】
【“微臣遵旨!”】
【洪承疇心中大為振奮。】
【剛剛已經說過,此次恩科是朱由檢非常看重的,徐光啟擔任主考官,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一是徐光啟是朱由檢的恩師,有這一層關係,擔任朱由檢登基之後的首次恩科主考官,論資曆論地位,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二是徐光啟學問淵博,除了八股文做得好之外,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之前在遼東將皇太極打的全軍覆沒的燧發槍,就是在徐光啟的指導下研發出來的。】
【還有海軍戰艦,同樣也是徐光啟帶頭製作出來的。】
【所以這次徐光啟做主考官,確實是眾望所歸。】
【而洪承疇作為副主考官,地位僅次於徐光啟,這就意味著在朱由檢的心裏,他的位置實際上要高於其他很多人的,比如曹文詔、楊嗣昌、陳新甲等人。】
【能在朱由檢的心裏有這樣的地位,洪承疇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陛下,江南好像有動靜。”負責東廠情報的曹化淳匆匆趕來,連忙說道。】
【“說吧,怎麽迴事?”】
【“據江南的鎮守太監來報,南京城最近好像聚集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一些生麵孔,看起來像是各地的權貴士子,還有一些排場非常奢華的大人物,瞧他們的出行用度,好像是皇家專用的排場。”】
【“哦?”朱由檢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沒有說話,而是眉毛一挑,陷入了沉思。】
【而這個時候,錦衣衛指揮使李國禎急忙趕來,說道:“陛下,大事不好,秦王、晉王、漢王、楚王等多位藩王,已經秘密離開自己封地,全都去了南京城。”】
【“什麽!?”還未等朱由檢有反應,洪承疇便已經大驚失色。】
【他急忙向朱由檢說道:“陛下,這竟然是福王朱常洵被當眾斬首之事,驚動了各地的藩王。”】
【“咱們必須要采取措施,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洪承疇沒有把心裏的話全部都說出來,因為有些話說出來有點不太合適。】
【朝廷規製,無詔,藩王不得擅自離開封地,否則以謀反罪論處。】
【自明朝建國兩百多年來,幾乎沒有藩王離開過自己的封地,畢竟在自己的地盤裏待著,好吃好喝,可以當一個土皇帝,沒必要做那種掉腦袋的事情。】
【更何況這些藩王全都胸無大誌,一個個都蠢如豬狗,膽小如鼠,更沒必要離開封地惹麻煩。】
【而現在,他們居然全都默契的前往同一個地方,甚至不惜冒著掉腦袋的風險,那麽就說明了一件事,他們寧可掉腦袋,也要去做這件事情。】
【換句話說,隻要這件事情做成了,他們就不必掉腦袋。】
【那麽什麽事情可以在當今陛下朱由檢沒有許可的情況下,各地藩王聚集在一起可以做成,而且不用掉腦袋的呢?】
【答案隻有一個,謀反!】
【當然,洪承疇不能這麽說,畢竟那些都是朱由檢的手足兄弟,骨肉至親。】
【他相信,以朱由檢的英明神武,肯定會想到這一點。】
【“王承恩,立刻召曹文詔、左良玉、李定國、陳奇諭。”朱由檢二話不說,立刻下令道。】
【畢竟福王的下場就近在眼前,他們若是什麽都不做,隻能等著某一天,代表著朱由檢的錦衣衛破門而入,將他們一一抓去斬首示眾。】
【所以,就算離開封地是謀逆的大罪,這些藩王還是決定要冒險一試。】
【與此同時,天下所有的士子也紛紛動了起來,不過,他們不是去進京趕考,而是齊聚南京城。】
【京城,皇宮,禦書房。】
【洪承疇恭敬地跪在朱由檢麵前,說道:“陛下,洛陽一事已經辦妥。“】
【朱由檢點頭道:“先生辛苦了,這件事情做得很好,朕很欣慰。”】
【聽到這句話,洪承疇心裏總算是輕鬆下來。】
【說老實話,這件差事確實不好辦。】
【洪承疇要麵對的可是皇室宗親,當今的福王朱常洵。】
【他要當眾殺一個與陛下血脈相連的親叔叔,心理的壓抑力其實不可謂不大。】
【萬一之後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為福王喊冤,那他洪承疇就是第一個替罪羊。】
【但為了朱由檢,洪承疇還是義無反顧的要這麽做,他隻是希望做完這件事後,能得到朱由檢的一句誇讚。】
【而朱由檢所說的這句話,讓洪承疇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全都是值得的。】
【“陛下,兩個月不見,恩科準備如何了?不知是否有臣效力的地方?”】
【洪承疇念念不忘的還是朱由檢最看重的恩科。】
【做臣子的,替皇帝分憂,是他們的本分。】
【尤其是此次恩科,朱由檢可謂是做了開天辟地的創舉,不僅廢除了八股文,而且還增添了很多曾經未曾有過的雜學。】
【誰也不知道這次恩科會出現什麽樣的場景,又會挑選出什麽樣的人才,這都是首次,在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相似的例子。】
【如果此次恩科出現盛世輝煌的能臣幹吏,那麽參與這一次恩科的人,肯定也會名垂青史。】
【洪承疇自然也想盡一份力。】
【朱由檢又何嚐不知道洪承疇的心思,笑著說道:“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各省有不少百姓學子已經來到京城。”】
【“朕已經吩咐下去,所有進京趕考的學子們,來迴路費以及在京城內吃穿住行的所有費用,全部都由朝廷補貼。”】
【洪承疇讚歎道:“有陛下如此明君,乃是天下學子的福氣。”】
【朱由檢說道:“此次的主考官,朕已經選定徐師,副主考就由先生擔任吧。”】
【徐師指的就是徐光啟,因為朱由檢之前還是王爺的時候,徐光啟擔任過他的老師,所以朱由檢尊稱徐光啟為徐師。】
【“微臣遵旨!”】
【洪承疇心中大為振奮。】
【剛剛已經說過,此次恩科是朱由檢非常看重的,徐光啟擔任主考官,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一是徐光啟是朱由檢的恩師,有這一層關係,擔任朱由檢登基之後的首次恩科主考官,論資曆論地位,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二是徐光啟學問淵博,除了八股文做得好之外,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之前在遼東將皇太極打的全軍覆沒的燧發槍,就是在徐光啟的指導下研發出來的。】
【還有海軍戰艦,同樣也是徐光啟帶頭製作出來的。】
【所以這次徐光啟做主考官,確實是眾望所歸。】
【而洪承疇作為副主考官,地位僅次於徐光啟,這就意味著在朱由檢的心裏,他的位置實際上要高於其他很多人的,比如曹文詔、楊嗣昌、陳新甲等人。】
【能在朱由檢的心裏有這樣的地位,洪承疇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陛下,江南好像有動靜。”負責東廠情報的曹化淳匆匆趕來,連忙說道。】
【“說吧,怎麽迴事?”】
【“據江南的鎮守太監來報,南京城最近好像聚集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一些生麵孔,看起來像是各地的權貴士子,還有一些排場非常奢華的大人物,瞧他們的出行用度,好像是皇家專用的排場。”】
【“哦?”朱由檢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沒有說話,而是眉毛一挑,陷入了沉思。】
【而這個時候,錦衣衛指揮使李國禎急忙趕來,說道:“陛下,大事不好,秦王、晉王、漢王、楚王等多位藩王,已經秘密離開自己封地,全都去了南京城。”】
【“什麽!?”還未等朱由檢有反應,洪承疇便已經大驚失色。】
【他急忙向朱由檢說道:“陛下,這竟然是福王朱常洵被當眾斬首之事,驚動了各地的藩王。”】
【“咱們必須要采取措施,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洪承疇沒有把心裏的話全部都說出來,因為有些話說出來有點不太合適。】
【朝廷規製,無詔,藩王不得擅自離開封地,否則以謀反罪論處。】
【自明朝建國兩百多年來,幾乎沒有藩王離開過自己的封地,畢竟在自己的地盤裏待著,好吃好喝,可以當一個土皇帝,沒必要做那種掉腦袋的事情。】
【更何況這些藩王全都胸無大誌,一個個都蠢如豬狗,膽小如鼠,更沒必要離開封地惹麻煩。】
【而現在,他們居然全都默契的前往同一個地方,甚至不惜冒著掉腦袋的風險,那麽就說明了一件事,他們寧可掉腦袋,也要去做這件事情。】
【換句話說,隻要這件事情做成了,他們就不必掉腦袋。】
【那麽什麽事情可以在當今陛下朱由檢沒有許可的情況下,各地藩王聚集在一起可以做成,而且不用掉腦袋的呢?】
【答案隻有一個,謀反!】
【當然,洪承疇不能這麽說,畢竟那些都是朱由檢的手足兄弟,骨肉至親。】
【他相信,以朱由檢的英明神武,肯定會想到這一點。】
【“王承恩,立刻召曹文詔、左良玉、李定國、陳奇諭。”朱由檢二話不說,立刻下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