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老大啊,小心點你的皇位!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是,有必要這樣嗎?”
永樂位麵,漢王朱高煦撓了撓頭。
作為這一朝中最驍勇的戰將,朱高煦一向秉承著戰場上的事,戰場上解決的思想。
既然國家出現叛亂,那麽第一時間就應該出兵解決。
所有參與叛亂的人,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蓄意謀反的賊人,都應該嚴懲不貸。
這個時候再去糾結叛亂之人的過去和來曆,實在是有些婦人之仁。
不管別人怎麽想,朱高煦都不太認同這樣的做法。
其實不隻是他。
就連永樂大帝朱棣,也有點覺得朱由檢在朝堂之上,議論這樣的問題,確實有點浪費時間。
西北叛亂,軍情如火。
分分秒秒都極為珍貴。
說不定就在朱由檢廟堂之上高談闊論時,西北早就已經天下大亂。
更何況,朱棣向來是一位鐵血帝王,從不會容忍任何背叛的行為。
而且他本身就是造反出身,對這類事件便更加敏感,更不會像朱由檢那樣有如此耐心,還會考慮什麽良家百姓的問題。
不過,朱由檢聲稱那些此時正在造反的賊寇,是曾經的良家百姓,並且認為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這個觀點倒是別出心裁,讓朱棣都意想不到。
“我倒要看看這小子還要說出什麽驚人之語。”
朱棣饒有興趣的望著天幕。
……
【“陛下,就算那些人是曾經的良家百姓,可他們跟隨賊人造反,便已經犯下十惡不赦之罪,怎麽還能說是朋友呢?”】
【溫體仁開口詢問道。】
【這也是其他同僚心中的疑問。】
【朱由檢點點頭,讚許道:“問的好。”】
【“這就要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造反的衍生潛力。”】
【“朕剛剛之所以要與諸位弄清楚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敵人這個問題,就是要證明這件事。”】
【造反的衍生潛力?】
【當朱由檢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奉天殿內的大臣們,全都露出疑惑的表情。】
【這是一個眾人從未聽說過的觀點,完全不懂朱由檢說的是什麽意思。】
【朱由檢非常貼心的繼續解釋道:“所謂造反的衍生潛力,意思其實很簡單。”】
【“打個比方來說,假如朕派人出兵平叛,以如今大明新軍的戰力來說,想要消滅這些人,易如反掌。”】
【“可問題就在於,將這些人全部消滅之後,難道叛亂就會結束嗎?”】
【“換言之,這真的隻是一次簡單的叛亂,如同一團火,熄滅之後便沒有再複燃的可能嗎?”】
【“如果不是簡單的叛亂,在消滅這十萬之眾後,會不會出現更多叛亂的行為和人數,這便是所謂造反的衍生潛力。”】
“嘶!”
聽完朱由檢的一番言論後,朱元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當真是驚人之語。
造反的衍生潛力,一句話,便點透了從古到今,各種起義叛亂的真諦。
事實上,當一次叛亂出現的時候,其實早就已經遍地起義。
沒有人比朱元璋更了解這一點。
當初,他參加起義軍,起兵反元,元朝也曾經出兵鎮壓。
可元朝的鎮壓卻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讓各地的起義軍越來越多。
除了朱元璋之外,還有陳友亮、張士誠等各地諸侯,一同起兵反元。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朱元璋在起義過程當中,不幸被元朝誅滅,也會有更多的人參加到反元的浪潮當中。
在當時的局勢來看,這就已經是星星之火,開始燎原,單靠元朝出兵鎮壓,已經完全消滅不了四處燃起的熊熊烈火。
而朱由檢所在的明末時期,恐怕跟當時的元朝末年非常相似。
其實,任何一個朝代的末期,基本上都很類似。
無非就是朝廷腐敗,百姓民不聊生,導致活不下去,最終走上起義造反的道路。
等到新的王朝建立,開國之君便會吸取前朝的教訓,想方設法防止老百姓起義造反。
哪怕是朱元璋,也是如此。
自從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一輩子都隻幹了這一件事。
防止百姓造反,防止大臣勾結,防止武將作亂。
可惜,朱元璋再怎麽是天命之子,也無法違抗時代的潮流。
他處心積慮建立起的鐵桶大明,最終還是走到了窮途末路。
可正是如此,朱元璋便更覺得朱由檢所說的這番言論,仿佛是在華夏兩千年的王朝周期率當中,亮起的一束曙光,讓人忍不住想要窺探其中的奧秘。
“這小子想得比咱都深遠啊!”
朱元璋由衷的感慨道:“西北的起義叛亂,真的有那麽簡單嗎?”
“已經到了王朝末期,恐怕已經四處都是叛亂,就算是出兵鎮壓,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朱棣好奇的問道:“爹,那根本問題是什麽?”
朱元璋翻了個白眼,不想搭理他。
人家朱由檢都將問題分析的那麽明顯了,你小子還看不出來,就算告訴你,你也聽不懂。
還是朱標非常有耐心,笑著解釋道:“四弟,其實根本的問題很簡單,那就是西北為什麽會發生叛亂。”
“朱由檢那孩子在朝堂上說了那麽久,其實也是在圍繞這個核心的問題。”
“隻不過,他的觀點和想法,從未在丹青史書上麵出現過,也沒有任何一個帝王,有過這樣的言論。”
“他從敵人和朋友的角度剖析,將良家百姓和叛亂賊寇區分開,這樣就可以更好的分析那些良家百姓,為什麽會成為叛亂賊寇。”
“隻有弄清楚這個問題,才會防止更多的良家百姓參與叛亂。”
朱棣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麽迴事。”
“他的做法就是從根本上杜絕更多的人加入叛亂,切斷那些蓄意謀反的亂臣賊子,蠱惑裹挾更多人掀翻大明朝廷。”
這番言論,倒是非常精準。
朱標欣慰的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說道:“四弟,你的腦子其實挺靈活的,隻是不願意接觸這些事情。”
朱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大哥,要不是因為你的分析和指導,我也不可能明白這些事。”
旁邊的朱元璋看著二人兄弟情深,不禁嗤之以鼻。
老大,你還是小心點你的皇位吧!
永樂位麵,漢王朱高煦撓了撓頭。
作為這一朝中最驍勇的戰將,朱高煦一向秉承著戰場上的事,戰場上解決的思想。
既然國家出現叛亂,那麽第一時間就應該出兵解決。
所有參與叛亂的人,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蓄意謀反的賊人,都應該嚴懲不貸。
這個時候再去糾結叛亂之人的過去和來曆,實在是有些婦人之仁。
不管別人怎麽想,朱高煦都不太認同這樣的做法。
其實不隻是他。
就連永樂大帝朱棣,也有點覺得朱由檢在朝堂之上,議論這樣的問題,確實有點浪費時間。
西北叛亂,軍情如火。
分分秒秒都極為珍貴。
說不定就在朱由檢廟堂之上高談闊論時,西北早就已經天下大亂。
更何況,朱棣向來是一位鐵血帝王,從不會容忍任何背叛的行為。
而且他本身就是造反出身,對這類事件便更加敏感,更不會像朱由檢那樣有如此耐心,還會考慮什麽良家百姓的問題。
不過,朱由檢聲稱那些此時正在造反的賊寇,是曾經的良家百姓,並且認為這些人都是他的朋友,這個觀點倒是別出心裁,讓朱棣都意想不到。
“我倒要看看這小子還要說出什麽驚人之語。”
朱棣饒有興趣的望著天幕。
……
【“陛下,就算那些人是曾經的良家百姓,可他們跟隨賊人造反,便已經犯下十惡不赦之罪,怎麽還能說是朋友呢?”】
【溫體仁開口詢問道。】
【這也是其他同僚心中的疑問。】
【朱由檢點點頭,讚許道:“問的好。”】
【“這就要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造反的衍生潛力。”】
【“朕剛剛之所以要與諸位弄清楚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敵人這個問題,就是要證明這件事。”】
【造反的衍生潛力?】
【當朱由檢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奉天殿內的大臣們,全都露出疑惑的表情。】
【這是一個眾人從未聽說過的觀點,完全不懂朱由檢說的是什麽意思。】
【朱由檢非常貼心的繼續解釋道:“所謂造反的衍生潛力,意思其實很簡單。”】
【“打個比方來說,假如朕派人出兵平叛,以如今大明新軍的戰力來說,想要消滅這些人,易如反掌。”】
【“可問題就在於,將這些人全部消滅之後,難道叛亂就會結束嗎?”】
【“換言之,這真的隻是一次簡單的叛亂,如同一團火,熄滅之後便沒有再複燃的可能嗎?”】
【“如果不是簡單的叛亂,在消滅這十萬之眾後,會不會出現更多叛亂的行為和人數,這便是所謂造反的衍生潛力。”】
“嘶!”
聽完朱由檢的一番言論後,朱元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當真是驚人之語。
造反的衍生潛力,一句話,便點透了從古到今,各種起義叛亂的真諦。
事實上,當一次叛亂出現的時候,其實早就已經遍地起義。
沒有人比朱元璋更了解這一點。
當初,他參加起義軍,起兵反元,元朝也曾經出兵鎮壓。
可元朝的鎮壓卻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讓各地的起義軍越來越多。
除了朱元璋之外,還有陳友亮、張士誠等各地諸侯,一同起兵反元。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朱元璋在起義過程當中,不幸被元朝誅滅,也會有更多的人參加到反元的浪潮當中。
在當時的局勢來看,這就已經是星星之火,開始燎原,單靠元朝出兵鎮壓,已經完全消滅不了四處燃起的熊熊烈火。
而朱由檢所在的明末時期,恐怕跟當時的元朝末年非常相似。
其實,任何一個朝代的末期,基本上都很類似。
無非就是朝廷腐敗,百姓民不聊生,導致活不下去,最終走上起義造反的道路。
等到新的王朝建立,開國之君便會吸取前朝的教訓,想方設法防止老百姓起義造反。
哪怕是朱元璋,也是如此。
自從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一輩子都隻幹了這一件事。
防止百姓造反,防止大臣勾結,防止武將作亂。
可惜,朱元璋再怎麽是天命之子,也無法違抗時代的潮流。
他處心積慮建立起的鐵桶大明,最終還是走到了窮途末路。
可正是如此,朱元璋便更覺得朱由檢所說的這番言論,仿佛是在華夏兩千年的王朝周期率當中,亮起的一束曙光,讓人忍不住想要窺探其中的奧秘。
“這小子想得比咱都深遠啊!”
朱元璋由衷的感慨道:“西北的起義叛亂,真的有那麽簡單嗎?”
“已經到了王朝末期,恐怕已經四處都是叛亂,就算是出兵鎮壓,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朱棣好奇的問道:“爹,那根本問題是什麽?”
朱元璋翻了個白眼,不想搭理他。
人家朱由檢都將問題分析的那麽明顯了,你小子還看不出來,就算告訴你,你也聽不懂。
還是朱標非常有耐心,笑著解釋道:“四弟,其實根本的問題很簡單,那就是西北為什麽會發生叛亂。”
“朱由檢那孩子在朝堂上說了那麽久,其實也是在圍繞這個核心的問題。”
“隻不過,他的觀點和想法,從未在丹青史書上麵出現過,也沒有任何一個帝王,有過這樣的言論。”
“他從敵人和朋友的角度剖析,將良家百姓和叛亂賊寇區分開,這樣就可以更好的分析那些良家百姓,為什麽會成為叛亂賊寇。”
“隻有弄清楚這個問題,才會防止更多的良家百姓參與叛亂。”
朱棣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麽迴事。”
“他的做法就是從根本上杜絕更多的人加入叛亂,切斷那些蓄意謀反的亂臣賊子,蠱惑裹挾更多人掀翻大明朝廷。”
這番言論,倒是非常精準。
朱標欣慰的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說道:“四弟,你的腦子其實挺靈活的,隻是不願意接觸這些事情。”
朱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大哥,要不是因為你的分析和指導,我也不可能明白這些事。”
旁邊的朱元璋看著二人兄弟情深,不禁嗤之以鼻。
老大,你還是小心點你的皇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