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朱元璋低頭妥協,大明皇室心膽俱裂!
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 作者:小小西下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這個畜生,我宰了你!”
朱元璋要氣爆炸了,已經徹底喪失理智,舉著刀便要砍下去。
“重八!”
“爹!”
現場瞬間亂作一團,馬皇後和朱標全都撲上去,生怕真的發生父子相殘的慘劇。
朱標更是下意識的握住朱元璋的刀口,鮮血順著刀口往下淌。
“父皇!”
“父皇息怒啊!”
“爹,千萬要冷靜啊!”
其他幾個尚在皇宮的皇子,聽到這邊的動靜後,也都紛紛跑過來,一看到眼前的場景,差點當場嚇傻,急忙跟著朱標一起攔住朱元璋。
李善長、徐達、湯和等人也都趕了過來,紛紛跪在地上勸諫朱元璋。
“陛下息怒。”
“陛下,燕王殿下未有過錯,縱然有錯,也應拿出罪證,明正典刑,也萬不可如此,有損陛下聖明。”
“望陛下三思。”
大臣們也紛紛跪在地上為朱棣求情。
看著那麽多人理解自己,朱棣藏在心中許久的委屈爆發了。
他紅著眼眶,跪在地上說道:“我在北平是死,在應天也是死,請父皇給兒臣指一條活路吧。”
朱元璋看了朱棣一眼,沉默片刻,將刀扔在地上,嚷嚷道:“太醫呢?死哪裏去了?沒看到太子受傷了嗎?”
早已在殿外等候多時的禦醫們,趕緊抱著藥箱,匆匆忙忙的跑進來,開始給朱標上藥。
朱元璋疲憊的坐迴到龍椅上,抬頭望著天幕,忽然開口道:“你們也都看到了,這能怪咱嗎?”
“那個小兔崽子上來就殺了幾百個皇室宗親,咱能不心疼?”
“有什麽話不能好好說,非要做得如此絕情?”
“你們看看那個小兔崽子,他哪有一點像咱?”
朱元璋像是一個農家老爺子似的,開始跟自己的老夥計們訴苦。
徐達、李善長、湯和等人全都麵色複雜。
陛下你是不是眼睛有問題?
天幕裏的那孩子,不就是你的翻版嗎?
不像?
嗬嗬!
像!
那可太像了!
天底下找不出那麽相像的兩個人!
那雷霆手段,那鐵石心腸,狠辣中不失機敏,跟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有什麽兩樣?
當然。
這些話隻能爛在他們肚子裏,萬萬不可拿到台麵上。
人家朱元璋隻是偶發感慨而已,誰要真把他當成一個可憐的農家老頭,那自己估計就要住進墳頭了。
“唉!”
見眾人都不說話,朱元璋心裏也清楚,這種事外人不可置喙,隻有他自己慢慢排解。
“難道時局真嚴峻到要拿宗室開刀的地步了嗎?”
發泄一通後,朱元璋總算恢複理智,開始站在朱由檢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可說一千道一萬,他不是朱由檢。
刀不砍到自己的身上,他是感覺不到疼的。
就算朱元璋再怎麽設身處地,他也體會不到朱由檢所處的局勢到底有多嚴峻。
而且事情都已經出了,他再怎麽生氣也於事無補。
不過,天幕上的血腥場景,倒是逼著他慢慢動搖了自己的決定。
“老大啊,宗室製度你考慮考慮,看看能不能查缺補漏,拿出一個新的想法。”
朱元璋宛如一隻疲憊的老虎,縱然有千般不願,最終還是不得不向現實妥協。
他就算再怎麽心疼自己的子孫後代,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滅亡。
大明若是滅亡,隻會有更多的子孫後代而因此喪命。
因果關係不能亂!
為大明昌盛計,也為後世子孫計,宗室製度不得不改,非改不可!
“兒臣遵命。”
朱標心情振奮。
他太了解自己的父親朱元璋,這是一個從不會改變主意的鐵血帝王。
能強逼著他低頭妥協,朱由檢算是開天辟地頭一個。
……
大明其他時代的人們,在看到朱由檢竟然真的大義滅親後,也被天幕裏的血腥場景嚇了一跳。
“不是,他還真敢殺啊!”
“那些可都是皇室宗親,大明末年竟還敢這麽幹,他真不怕各地藩王鬧出什麽大亂子?”
“膽量魄力果然非同尋常,破後而立,置之死地而後生,說不定還真能見奇效。”
“話是這麽說,但有幾人真敢這麽做?縱觀史書,末代皇帝又見過誰這麽大膽?”
“這倒也是。”
“他這個皇帝做的真是九死一生,步步驚心啊。”
”現在終於明白他當初為什麽要抱著以死明誌的決心當這個皇帝了,沒有這個決心,真當不了一點。”
“有道理。”
世人都很佩服朱由檢的魄力和膽量。
能在王朝末年做出如此驚人之舉,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奇跡。
若非抱著死之決心,又怎能做到如此地步?
而大明各個時代的皇室宗親,在看到天幕裏的畫麵之後,全都後怕的摸了摸自己的脖頸,渾身早已大汗淋漓。
“傳本王的命令,從今日開始,凡我宗族者,若再敢打著本王的旗號為非作歹,本王定斬不赦!”
“天殺的!他真動手啊!快快快,趕緊通知藩宗所有人,絕不可再目無法紀,誰要是敢不聽本王的話,就是不給本王麵子,到時候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以後千萬要小心做人,誰知道咱們的皇帝陛下看到天幕的景象之後,會不會也對咱們動了殺心。”
大明各個時期的藩王宗親全都被震懾住了,一個個趕緊通知自己宗族的人,日後行事一定要加倍小心,全都給他們夾著尾巴做人。
……
【東昌郡王一案後,朱由檢沒有再多做逗留,繼續前往江南。】
【史可法被朱由檢任命為山東巡撫,奉命巡視山東各地。】
【史可法感激涕零,發誓一定要報效朱由檢的知遇之恩,還山東一個朗朗乾坤。】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由檢臨行之時,運河兩岸無數老百姓紛紛自發前來送別。】
【他們全都跪在地上,叩謝皇帝陛下為他們申冤做主。】
【東昌府發生的慘劇,很快便傳到江南士紳地主的耳中。】
【所有人都大為震驚,朱由檢竟然連皇室宗親都敢痛下殺手,更何況他們?】
【一時間,江南各地人心惶惶。】
【就在士紳地主們不知該如何應對的時候,朱由檢竟不聲不響的突然出現在應天府,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朱元璋要氣爆炸了,已經徹底喪失理智,舉著刀便要砍下去。
“重八!”
“爹!”
現場瞬間亂作一團,馬皇後和朱標全都撲上去,生怕真的發生父子相殘的慘劇。
朱標更是下意識的握住朱元璋的刀口,鮮血順著刀口往下淌。
“父皇!”
“父皇息怒啊!”
“爹,千萬要冷靜啊!”
其他幾個尚在皇宮的皇子,聽到這邊的動靜後,也都紛紛跑過來,一看到眼前的場景,差點當場嚇傻,急忙跟著朱標一起攔住朱元璋。
李善長、徐達、湯和等人也都趕了過來,紛紛跪在地上勸諫朱元璋。
“陛下息怒。”
“陛下,燕王殿下未有過錯,縱然有錯,也應拿出罪證,明正典刑,也萬不可如此,有損陛下聖明。”
“望陛下三思。”
大臣們也紛紛跪在地上為朱棣求情。
看著那麽多人理解自己,朱棣藏在心中許久的委屈爆發了。
他紅著眼眶,跪在地上說道:“我在北平是死,在應天也是死,請父皇給兒臣指一條活路吧。”
朱元璋看了朱棣一眼,沉默片刻,將刀扔在地上,嚷嚷道:“太醫呢?死哪裏去了?沒看到太子受傷了嗎?”
早已在殿外等候多時的禦醫們,趕緊抱著藥箱,匆匆忙忙的跑進來,開始給朱標上藥。
朱元璋疲憊的坐迴到龍椅上,抬頭望著天幕,忽然開口道:“你們也都看到了,這能怪咱嗎?”
“那個小兔崽子上來就殺了幾百個皇室宗親,咱能不心疼?”
“有什麽話不能好好說,非要做得如此絕情?”
“你們看看那個小兔崽子,他哪有一點像咱?”
朱元璋像是一個農家老爺子似的,開始跟自己的老夥計們訴苦。
徐達、李善長、湯和等人全都麵色複雜。
陛下你是不是眼睛有問題?
天幕裏的那孩子,不就是你的翻版嗎?
不像?
嗬嗬!
像!
那可太像了!
天底下找不出那麽相像的兩個人!
那雷霆手段,那鐵石心腸,狠辣中不失機敏,跟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有什麽兩樣?
當然。
這些話隻能爛在他們肚子裏,萬萬不可拿到台麵上。
人家朱元璋隻是偶發感慨而已,誰要真把他當成一個可憐的農家老頭,那自己估計就要住進墳頭了。
“唉!”
見眾人都不說話,朱元璋心裏也清楚,這種事外人不可置喙,隻有他自己慢慢排解。
“難道時局真嚴峻到要拿宗室開刀的地步了嗎?”
發泄一通後,朱元璋總算恢複理智,開始站在朱由檢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可說一千道一萬,他不是朱由檢。
刀不砍到自己的身上,他是感覺不到疼的。
就算朱元璋再怎麽設身處地,他也體會不到朱由檢所處的局勢到底有多嚴峻。
而且事情都已經出了,他再怎麽生氣也於事無補。
不過,天幕上的血腥場景,倒是逼著他慢慢動搖了自己的決定。
“老大啊,宗室製度你考慮考慮,看看能不能查缺補漏,拿出一個新的想法。”
朱元璋宛如一隻疲憊的老虎,縱然有千般不願,最終還是不得不向現實妥協。
他就算再怎麽心疼自己的子孫後代,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滅亡。
大明若是滅亡,隻會有更多的子孫後代而因此喪命。
因果關係不能亂!
為大明昌盛計,也為後世子孫計,宗室製度不得不改,非改不可!
“兒臣遵命。”
朱標心情振奮。
他太了解自己的父親朱元璋,這是一個從不會改變主意的鐵血帝王。
能強逼著他低頭妥協,朱由檢算是開天辟地頭一個。
……
大明其他時代的人們,在看到朱由檢竟然真的大義滅親後,也被天幕裏的血腥場景嚇了一跳。
“不是,他還真敢殺啊!”
“那些可都是皇室宗親,大明末年竟還敢這麽幹,他真不怕各地藩王鬧出什麽大亂子?”
“膽量魄力果然非同尋常,破後而立,置之死地而後生,說不定還真能見奇效。”
“話是這麽說,但有幾人真敢這麽做?縱觀史書,末代皇帝又見過誰這麽大膽?”
“這倒也是。”
“他這個皇帝做的真是九死一生,步步驚心啊。”
”現在終於明白他當初為什麽要抱著以死明誌的決心當這個皇帝了,沒有這個決心,真當不了一點。”
“有道理。”
世人都很佩服朱由檢的魄力和膽量。
能在王朝末年做出如此驚人之舉,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奇跡。
若非抱著死之決心,又怎能做到如此地步?
而大明各個時代的皇室宗親,在看到天幕裏的畫麵之後,全都後怕的摸了摸自己的脖頸,渾身早已大汗淋漓。
“傳本王的命令,從今日開始,凡我宗族者,若再敢打著本王的旗號為非作歹,本王定斬不赦!”
“天殺的!他真動手啊!快快快,趕緊通知藩宗所有人,絕不可再目無法紀,誰要是敢不聽本王的話,就是不給本王麵子,到時候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以後千萬要小心做人,誰知道咱們的皇帝陛下看到天幕的景象之後,會不會也對咱們動了殺心。”
大明各個時期的藩王宗親全都被震懾住了,一個個趕緊通知自己宗族的人,日後行事一定要加倍小心,全都給他們夾著尾巴做人。
……
【東昌郡王一案後,朱由檢沒有再多做逗留,繼續前往江南。】
【史可法被朱由檢任命為山東巡撫,奉命巡視山東各地。】
【史可法感激涕零,發誓一定要報效朱由檢的知遇之恩,還山東一個朗朗乾坤。】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由檢臨行之時,運河兩岸無數老百姓紛紛自發前來送別。】
【他們全都跪在地上,叩謝皇帝陛下為他們申冤做主。】
【東昌府發生的慘劇,很快便傳到江南士紳地主的耳中。】
【所有人都大為震驚,朱由檢竟然連皇室宗親都敢痛下殺手,更何況他們?】
【一時間,江南各地人心惶惶。】
【就在士紳地主們不知該如何應對的時候,朱由檢竟不聲不響的突然出現在應天府,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