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呂布在虎牢關之戰後,再一次看到公孫瓚,不過與一年前那位意氣風發的白馬將軍相比,四十五歲的公孫瓚如今已經是滿頭白發,如同一位行將就木的老人。
(注:本作設定公孫瓚出生於公元150年。)
“公孫將軍,我是來幫你的。”
呂布雙手抱拳,直接說明了來意,他要重新擁護劉辯登上帝位,需要更多的幫手,現在張邈、曹操已經跟自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如果能拉白馬將軍入夥,那中興漢室的希望就更大了。
公孫瓚聽完呂布的話,搖了搖頭,道:“已經太晚了,我現在根本無法組織起軍隊,隻能靠這座易京樓,了此殘生了。溫侯的美意,我心領了。”
呂布知道公孫瓚這是已經喪失了英雄氣,知道無法強求,於是他隻能退一步,道:“公孫將軍,袁紹野心很大,遲早要對幽州動兵的,如果你想為公孫家留下一點血脈,那麽我可以帶著你的子女迴到太原,撫養他們長大,讓他們以後為你報仇。”
公孫瓚眼睛突然一亮,呂布說的沒錯,自己已經過了不惑之年,但是兒子公孫續、女兒公孫寶月都還小,他們應該有自己的人生,不應該陪著自己殉葬。
這位梟雄點了點頭,將十三歲的公孫續、十一歲的公孫寶月叫了出來,並且讓他們拜呂布為義父,跟著呂布返迴並州太原。
除了一雙兒女,公孫瓚還將田豫和最後的三百白馬義從也交給了呂布,他知道這個世上,隻有呂布能幫自己報仇。
對於公孫瓚的囑托,呂布一一接受,他發誓這輩子一定要消滅袁紹的勢力,為公孫瓚報仇,等公孫續長大後,讓他成為幽州的新主人。
公孫瓚站在易京樓最高的一層,看著呂布帶著玄甲軍、白馬義從離開的身影,不禁是潸然淚下。
一個月後,秋收結束,袁軍也揮師北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就占領了涿郡和廣陽郡,十萬大軍兵鋒直抵易京所在的漁陽郡。
公孫瓚現在手中還有一萬精兵,這些都是跟隨他多年的幽州老兵,雖然能力不及白馬義從,但也是可以跟袁軍的十萬新兵掰掰手腕的。
但是公孫瓚卻選擇躲在易京樓裏不出來,讓公孫範、關靖、田楷、趙雲、鮮於輔、鄒丹、單經等人,各自領兵,對付來犯的袁軍。
公孫範是公孫瓚的從弟,算是公孫家的三號人物,如今二號人物公孫越已死,一號人物公孫瓚又躲著不出來,他應該是名義上公孫家的領導者。
但是公孫範這個人誌大才疏,而且文不成,武不就,如果不是因為是公孫瓚的親戚,恐怕在軍隊中連個伍長都混不上。
關靖是幽州別駕,田楷是幽州長史,鮮於輔是幽州從事,他們三個人除了血統,在哪一方麵都比公孫範有資格領導幽州軍。
公孫範見無法拿到幽州軍的指揮權,心一狠之下,與袁熙結成同盟。
袁熙也樂得多一個內應,大不了弄死公孫瓚以後,再把公孫範一起弄死。
在沮授的指揮下,分散的幽州軍被各個擊破,田楷、鮮於輔投降袁熙,關靖、鄒丹戰死,單經帶著殘兵往遼東而去。
隻有趙雲憑借著個人的勇武,死死守在易水南岸,不讓袁熙的大軍前進一步,不過他手下的騎兵每天都在減少,從最初的兩千人,到現在隻剩下五百人了。
趙雲不止一次向易京樓內的公孫瓚傳遞消息,表示願意護送公孫瓚前往徐州,投奔劉備。
但是現在公孫瓚已經心死了,劉備一直是他的小弟,現在讓他這個做老大的去投奔小弟,怎麽可能?
袁熙軍營中,正在商討如何擊敗趙雲。
鞠義、韓猛、蔣奇都是趙雲的手下敗將,沮授提議差人到鄴城,請顏良、文醜這對河北雙絕出山。
袁熙否決了沮授的提議,他手下有這麽多人,趙雲哪怕再厲害,是萬人敵,但是他有十萬人,不考慮地形的話,一股腦的殺過去,一人一口痰也能把趙雲淹死。
就在趙雲死守易水南岸的時候,公孫瓚還在易京樓裏欣賞著歌舞。
開戰之前,他將幽州全部的妙齡少女,全部都召集到易京樓,供他一人享用。
整座易京樓裏,除了公孫瓚一個男人,全部都是女子。
公孫瓚前半生都在打仗,沒有好好享受過,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徹底地放飛自我了。這也讓他在幽州百姓中為數不多的名聲,消失得幹幹淨淨。
在封建社會,失去貞潔的女子,是得不到好的結局的。
並不是人人都有曹操的愛好。更多的人還是很看重女子的貞潔清白的。
公孫瓚這樣操作,讓幽州那些想要娶妻的青年,恨死了他。
這也是為什麽袁熙的軍隊,一路上如此順利的原因,百姓們都自願帶路,打開城門,讓袁熙的軍隊入城,這直接省去了攻城的環節。
也隻有到了易水河畔,袁熙的軍隊,才遇到了像樣的抵抗。
因為有鞠義這個精通騎兵戰法的大佬在,加上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公孫瓚的滅亡隻是時間的問題。
中秋佳節這一天,月亮是那樣的圓,袁熙組織軍隊,對趙雲進行了第八次的攻擊。
月光下的易水,已經被鮮血染紅。
趙雲的胳膊已經快要揮不動龍膽槍了,這半個月來,死在他手上的袁軍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他麾下的五百騎兵,全部陣亡,易水畔隻聽得見失去主人的馬匹哀鳴。
趙雲向易京樓的方向最後看了一眼,樓內傳出來的歌舞聲,讓他徹底的失望了,必輸的戰打到現在,他也算對得起公孫瓚的知遇之恩了。
趙雲驅動照夜玉獅子,發出震天的怒吼,用最後的力氣為自己殺出了一條血路,奔著徐州方向而去。
袁熙見再無阻礙,迅速指揮軍隊包圍了易京樓。但是那千斤的鐵門讓袁軍難以再進一步。
沮授讓士兵搬來柴火,然後直接放了一把火。
易京樓內傳來唿救的哀嚎聲,公孫瓚狀若瘋癲,拿起跟隨自己三十年的佩劍,自刎歸天了。
白馬將軍難逃兵敗身死的宿命。
(注:本作設定公孫瓚出生於公元150年。)
“公孫將軍,我是來幫你的。”
呂布雙手抱拳,直接說明了來意,他要重新擁護劉辯登上帝位,需要更多的幫手,現在張邈、曹操已經跟自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如果能拉白馬將軍入夥,那中興漢室的希望就更大了。
公孫瓚聽完呂布的話,搖了搖頭,道:“已經太晚了,我現在根本無法組織起軍隊,隻能靠這座易京樓,了此殘生了。溫侯的美意,我心領了。”
呂布知道公孫瓚這是已經喪失了英雄氣,知道無法強求,於是他隻能退一步,道:“公孫將軍,袁紹野心很大,遲早要對幽州動兵的,如果你想為公孫家留下一點血脈,那麽我可以帶著你的子女迴到太原,撫養他們長大,讓他們以後為你報仇。”
公孫瓚眼睛突然一亮,呂布說的沒錯,自己已經過了不惑之年,但是兒子公孫續、女兒公孫寶月都還小,他們應該有自己的人生,不應該陪著自己殉葬。
這位梟雄點了點頭,將十三歲的公孫續、十一歲的公孫寶月叫了出來,並且讓他們拜呂布為義父,跟著呂布返迴並州太原。
除了一雙兒女,公孫瓚還將田豫和最後的三百白馬義從也交給了呂布,他知道這個世上,隻有呂布能幫自己報仇。
對於公孫瓚的囑托,呂布一一接受,他發誓這輩子一定要消滅袁紹的勢力,為公孫瓚報仇,等公孫續長大後,讓他成為幽州的新主人。
公孫瓚站在易京樓最高的一層,看著呂布帶著玄甲軍、白馬義從離開的身影,不禁是潸然淚下。
一個月後,秋收結束,袁軍也揮師北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就占領了涿郡和廣陽郡,十萬大軍兵鋒直抵易京所在的漁陽郡。
公孫瓚現在手中還有一萬精兵,這些都是跟隨他多年的幽州老兵,雖然能力不及白馬義從,但也是可以跟袁軍的十萬新兵掰掰手腕的。
但是公孫瓚卻選擇躲在易京樓裏不出來,讓公孫範、關靖、田楷、趙雲、鮮於輔、鄒丹、單經等人,各自領兵,對付來犯的袁軍。
公孫範是公孫瓚的從弟,算是公孫家的三號人物,如今二號人物公孫越已死,一號人物公孫瓚又躲著不出來,他應該是名義上公孫家的領導者。
但是公孫範這個人誌大才疏,而且文不成,武不就,如果不是因為是公孫瓚的親戚,恐怕在軍隊中連個伍長都混不上。
關靖是幽州別駕,田楷是幽州長史,鮮於輔是幽州從事,他們三個人除了血統,在哪一方麵都比公孫範有資格領導幽州軍。
公孫範見無法拿到幽州軍的指揮權,心一狠之下,與袁熙結成同盟。
袁熙也樂得多一個內應,大不了弄死公孫瓚以後,再把公孫範一起弄死。
在沮授的指揮下,分散的幽州軍被各個擊破,田楷、鮮於輔投降袁熙,關靖、鄒丹戰死,單經帶著殘兵往遼東而去。
隻有趙雲憑借著個人的勇武,死死守在易水南岸,不讓袁熙的大軍前進一步,不過他手下的騎兵每天都在減少,從最初的兩千人,到現在隻剩下五百人了。
趙雲不止一次向易京樓內的公孫瓚傳遞消息,表示願意護送公孫瓚前往徐州,投奔劉備。
但是現在公孫瓚已經心死了,劉備一直是他的小弟,現在讓他這個做老大的去投奔小弟,怎麽可能?
袁熙軍營中,正在商討如何擊敗趙雲。
鞠義、韓猛、蔣奇都是趙雲的手下敗將,沮授提議差人到鄴城,請顏良、文醜這對河北雙絕出山。
袁熙否決了沮授的提議,他手下有這麽多人,趙雲哪怕再厲害,是萬人敵,但是他有十萬人,不考慮地形的話,一股腦的殺過去,一人一口痰也能把趙雲淹死。
就在趙雲死守易水南岸的時候,公孫瓚還在易京樓裏欣賞著歌舞。
開戰之前,他將幽州全部的妙齡少女,全部都召集到易京樓,供他一人享用。
整座易京樓裏,除了公孫瓚一個男人,全部都是女子。
公孫瓚前半生都在打仗,沒有好好享受過,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徹底地放飛自我了。這也讓他在幽州百姓中為數不多的名聲,消失得幹幹淨淨。
在封建社會,失去貞潔的女子,是得不到好的結局的。
並不是人人都有曹操的愛好。更多的人還是很看重女子的貞潔清白的。
公孫瓚這樣操作,讓幽州那些想要娶妻的青年,恨死了他。
這也是為什麽袁熙的軍隊,一路上如此順利的原因,百姓們都自願帶路,打開城門,讓袁熙的軍隊入城,這直接省去了攻城的環節。
也隻有到了易水河畔,袁熙的軍隊,才遇到了像樣的抵抗。
因為有鞠義這個精通騎兵戰法的大佬在,加上人數上的絕對優勢,公孫瓚的滅亡隻是時間的問題。
中秋佳節這一天,月亮是那樣的圓,袁熙組織軍隊,對趙雲進行了第八次的攻擊。
月光下的易水,已經被鮮血染紅。
趙雲的胳膊已經快要揮不動龍膽槍了,這半個月來,死在他手上的袁軍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他麾下的五百騎兵,全部陣亡,易水畔隻聽得見失去主人的馬匹哀鳴。
趙雲向易京樓的方向最後看了一眼,樓內傳出來的歌舞聲,讓他徹底的失望了,必輸的戰打到現在,他也算對得起公孫瓚的知遇之恩了。
趙雲驅動照夜玉獅子,發出震天的怒吼,用最後的力氣為自己殺出了一條血路,奔著徐州方向而去。
袁熙見再無阻礙,迅速指揮軍隊包圍了易京樓。但是那千斤的鐵門讓袁軍難以再進一步。
沮授讓士兵搬來柴火,然後直接放了一把火。
易京樓內傳來唿救的哀嚎聲,公孫瓚狀若瘋癲,拿起跟隨自己三十年的佩劍,自刎歸天了。
白馬將軍難逃兵敗身死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