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當助教
論英語老師如何闖蕩娛樂圈 作者:彌斯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人接受現實,將院子逛了一圈,決定先分配房間。
但是彈幕裏的觀眾早就坐不住了。
【不是吧,還有這麽窮的地方嗎?】
【節目組什麽居心啊,來這種地方,很危險好嗎】
【就是啊,感覺這些地方民風都不開化吧】
【女孩子在這種地方最危險了,擔心桑意和時藝】
【我倒是覺得節目組挺有家國情懷的,不然我們都不知道還有這麽窮的山村】
【哎,扶貧攻堅還是要一步一步來,今年圓山村就剛修了房子】
【我就是從這種農村中的農村走出來的,我可以告訴你們就是這麽窮,所以當我來到大城市周邊的農村我都不敢相信,你們口中說的農村就是像農家樂的那種,跟我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大相徑庭】
【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我家經常將二手書籍捐出去,希望它能去到該去的地方,算是盡我的一份綿薄之力吧】
【我家也有捐一些二手衣服,小孩的很幹淨,想著小孩大了不穿會浪費都是很新的】
……
圓山村的場景引起了網友們的一眾討論。
經過商量,幾人決定將正房讓給兩位女生睡,畢竟在山裏,睡裏麵安全點。
男生就睡東西廂房,靠大門,有什麽情況還能相互照應。
知青院的每個房間都修的很大,是當時為了能容納足夠的知青修建的。
男生看見房間那麽大還是大通鋪,一致決定四人住一起。
住在東廂房靠近大門,晚上有什麽動靜也能聽得見。
分好房子,幾人齊心協力將衛生弄好。
雖然村長已經打掃過,六人還是重新布置了一番。
將節目組提供的床單被子鋪好,將蚊帳掛起來,村長和村支書又過來了。
“想請你們到我家裏吃飯,你們剛來不好做飯。”看著村長有點局促的樣子,幾人心下一暖。
程澈在行李箱巴拉巴拉,找出來一些帶過來的零食,但是沒有袋子。
正苦惱著,時藝走進他們房間。
“喲,開小灶呢。”時藝來這邊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麽沒弄好的。
“不是,空手上門不好,我想著帶點東西去。”程澈指著桌上的零食。
時藝覺得很有道理,迴房間裏搜羅搜羅也拿出一袋東西。
程澈將自己的零食也放進去,拿這麽一袋也夠了。
來到村長家,村長的老婆韓翠茹拿腰上的圍裙擦了擦手,熱情招唿幾人。
副村長艾遠也在,給大家夥倒茶。
很快菜都上齊了,村長笑著舉杯。
“歡迎各位來到我們圓山村做客,粗茶淡飯,招待不周。”
老大哥江源也舉起酒杯跟村長村支書碰了一個,其餘人都是喝茶水。
“他們年紀小,我跟老哥碰一個。”江源給大家解釋了一句,三人開開心心地碰了杯
“艾村長看起來年紀也很小。”喝了酒,江源看著艾遠年輕的麵孔問道。
“哎。”說到這,村長卻是滿麵愁容,又悶了一杯酒。
在村長的愁緒中,幾人了解到艾遠是村裏第一個大學生。
但令村長最苦惱的是,原本大家都希望將艾遠送出大山,以後能有個好前途。
艾遠的做法卻與村裏的人大相徑庭,艾遠讀完大學後毅然決然地迴歸家鄉,紮根家鄉在圓山村當一個小小的村官。
艾遠看到村長的長籲短歎已經習慣了,笑著讓村長別喝那麽多。
吃飽喝足,村長還提了一大袋米和一點吃食給程澈幾人.
“村裏的都是自己種自己吃,這些米你們拿迴去,好的就沒有了,沒有菜就來找你嫂子摘,院子裏種了很多。”
村長將家裏的自行車拿出來,將麻袋放在車後座。
程澈幾人接受了村長的好意,將自己帶的東西也拿給村長。
誰知村長看到他們的袋子,堅決不收轉身迴屋了。
時藝隻好將袋子拿給韓翠茹。
“茹姐,這都是零食,給孩子吃的沒事。”時藝和韓翠茹幾番推拒最終還是讓韓翠茹收下了。
“藝姐,我心裏不好受。”迴去的路上,桑意在一旁默默地說著。
時藝摸了摸桑意的腦袋,六個人從來到圓山村多多少少都有點無力感。
這些離他們的生活太遠了,特別是他們的職業是明星藝人,之前的生活都是光彩照人的,落差太大了。
一路走迴去,路上都會有偷看他們的小孩子,有大有小。
被看到了還會羞澀地躲迴去。
迴到院子,程澈和曲溪將自行車後座的麻袋卸下來搬到廚房。
接下來就是去正房的廳堂開會。
這次的會議異常沉默,大家都靜坐了一會。
“我們先看看這幾天吃飯怎麽安排。”還是老大哥江源先發話。
“我跟小程剛才打開袋子看了,李村長給我們送了大米,紅薯還有玉米,是夠我們吃的。”曲溪先匯報現在的糧食儲備情況。
肯定是餓不死的。
“我帶了很多下飯菜,也可以對付幾天,到時候也可以去跟村裏的人換點蔬菜什麽的。”
話音落下,大家都再沒有說話,吃飯的事情是解決了,但是大家都明白吃飯不是最緊要的事情。
最後會議還是結束,畢竟現在大家都沒什麽想法。
程澈打算出去溜達溜達,曲溪和範斯南一起。
三人認認真真地繞著村裏走了一圈,村民們都很熱情,招唿著他們到家裏坐坐。
跟村裏的人聊聊天,得知圓山村因在圓山腳下得名,村裏人數不多不少三百多人。
就是因為這不尷不尬的數量,圓山村在一眾貧困鄉村中很不起眼。
人數少的都會被並入其他村,而人數多的會加大扶持力度。
幾人的腳步停在一所新建的樓房前,門口有國旗,上麵紅色字體寫著希望學校。
這時兩個人從樓裏走出來,一位稍顯年輕,另一位跟村長媳婦差不多年紀。
“你們是電視台的吧。”年輕的那位女性先熱情地開口問好。
“嗯,我們在錄製節目。”程澈微笑迴應。
“真好看,怪不得能上電視呢。”年輕的女子非常活潑。
在她的話中,三人了解到這是村裏新建的小學,年輕的女子叫孫慧是這裏的老師,年紀稍大的女士是孫慧的母親楊芳。
楊芳是很早以前被派來這裏教書的,一教就教了三十幾年,而孫慧是學校老師不夠所以臨時過來幫忙的。
說到老師不夠,楊芳的臉上滿是惆悵,孫慧雖然懂一些,但是也隻有高中的學曆。
“還是老師太少,有些學生都是好苗子。”楊芳露出可惜的表情。
圓山村山高路遠,條件艱苦,老師的待遇也不是很好,希望小學的大多數老師還要自掏腰包給學生買材料。
“楊老師,你看我來助教怎麽樣?我英語還可以,簡單的語文數學也還能應付。”程澈聽完楊老師的話,自告奮勇。
程澈曾經也去支教過,能理解這種無力感。
沒有人才就建設不了家鄉,建設不了家鄉就培養不出人才,形成閉環,所以會一直貧困。
“你們願意幫忙真的太好了。”孫慧聽見程澈的話非常高興。
“我們也可以過來幫忙,像體育課那些我比較拿手。”範斯南想起自己這次來還帶了籃球、羽毛球、乒乓球。
還是想找迴麵子,上一期丟大臉了,這次專門帶了自己擅長的東西。
但是彈幕裏的觀眾早就坐不住了。
【不是吧,還有這麽窮的地方嗎?】
【節目組什麽居心啊,來這種地方,很危險好嗎】
【就是啊,感覺這些地方民風都不開化吧】
【女孩子在這種地方最危險了,擔心桑意和時藝】
【我倒是覺得節目組挺有家國情懷的,不然我們都不知道還有這麽窮的山村】
【哎,扶貧攻堅還是要一步一步來,今年圓山村就剛修了房子】
【我就是從這種農村中的農村走出來的,我可以告訴你們就是這麽窮,所以當我來到大城市周邊的農村我都不敢相信,你們口中說的農村就是像農家樂的那種,跟我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大相徑庭】
【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我家經常將二手書籍捐出去,希望它能去到該去的地方,算是盡我的一份綿薄之力吧】
【我家也有捐一些二手衣服,小孩的很幹淨,想著小孩大了不穿會浪費都是很新的】
……
圓山村的場景引起了網友們的一眾討論。
經過商量,幾人決定將正房讓給兩位女生睡,畢竟在山裏,睡裏麵安全點。
男生就睡東西廂房,靠大門,有什麽情況還能相互照應。
知青院的每個房間都修的很大,是當時為了能容納足夠的知青修建的。
男生看見房間那麽大還是大通鋪,一致決定四人住一起。
住在東廂房靠近大門,晚上有什麽動靜也能聽得見。
分好房子,幾人齊心協力將衛生弄好。
雖然村長已經打掃過,六人還是重新布置了一番。
將節目組提供的床單被子鋪好,將蚊帳掛起來,村長和村支書又過來了。
“想請你們到我家裏吃飯,你們剛來不好做飯。”看著村長有點局促的樣子,幾人心下一暖。
程澈在行李箱巴拉巴拉,找出來一些帶過來的零食,但是沒有袋子。
正苦惱著,時藝走進他們房間。
“喲,開小灶呢。”時藝來這邊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麽沒弄好的。
“不是,空手上門不好,我想著帶點東西去。”程澈指著桌上的零食。
時藝覺得很有道理,迴房間裏搜羅搜羅也拿出一袋東西。
程澈將自己的零食也放進去,拿這麽一袋也夠了。
來到村長家,村長的老婆韓翠茹拿腰上的圍裙擦了擦手,熱情招唿幾人。
副村長艾遠也在,給大家夥倒茶。
很快菜都上齊了,村長笑著舉杯。
“歡迎各位來到我們圓山村做客,粗茶淡飯,招待不周。”
老大哥江源也舉起酒杯跟村長村支書碰了一個,其餘人都是喝茶水。
“他們年紀小,我跟老哥碰一個。”江源給大家解釋了一句,三人開開心心地碰了杯
“艾村長看起來年紀也很小。”喝了酒,江源看著艾遠年輕的麵孔問道。
“哎。”說到這,村長卻是滿麵愁容,又悶了一杯酒。
在村長的愁緒中,幾人了解到艾遠是村裏第一個大學生。
但令村長最苦惱的是,原本大家都希望將艾遠送出大山,以後能有個好前途。
艾遠的做法卻與村裏的人大相徑庭,艾遠讀完大學後毅然決然地迴歸家鄉,紮根家鄉在圓山村當一個小小的村官。
艾遠看到村長的長籲短歎已經習慣了,笑著讓村長別喝那麽多。
吃飽喝足,村長還提了一大袋米和一點吃食給程澈幾人.
“村裏的都是自己種自己吃,這些米你們拿迴去,好的就沒有了,沒有菜就來找你嫂子摘,院子裏種了很多。”
村長將家裏的自行車拿出來,將麻袋放在車後座。
程澈幾人接受了村長的好意,將自己帶的東西也拿給村長。
誰知村長看到他們的袋子,堅決不收轉身迴屋了。
時藝隻好將袋子拿給韓翠茹。
“茹姐,這都是零食,給孩子吃的沒事。”時藝和韓翠茹幾番推拒最終還是讓韓翠茹收下了。
“藝姐,我心裏不好受。”迴去的路上,桑意在一旁默默地說著。
時藝摸了摸桑意的腦袋,六個人從來到圓山村多多少少都有點無力感。
這些離他們的生活太遠了,特別是他們的職業是明星藝人,之前的生活都是光彩照人的,落差太大了。
一路走迴去,路上都會有偷看他們的小孩子,有大有小。
被看到了還會羞澀地躲迴去。
迴到院子,程澈和曲溪將自行車後座的麻袋卸下來搬到廚房。
接下來就是去正房的廳堂開會。
這次的會議異常沉默,大家都靜坐了一會。
“我們先看看這幾天吃飯怎麽安排。”還是老大哥江源先發話。
“我跟小程剛才打開袋子看了,李村長給我們送了大米,紅薯還有玉米,是夠我們吃的。”曲溪先匯報現在的糧食儲備情況。
肯定是餓不死的。
“我帶了很多下飯菜,也可以對付幾天,到時候也可以去跟村裏的人換點蔬菜什麽的。”
話音落下,大家都再沒有說話,吃飯的事情是解決了,但是大家都明白吃飯不是最緊要的事情。
最後會議還是結束,畢竟現在大家都沒什麽想法。
程澈打算出去溜達溜達,曲溪和範斯南一起。
三人認認真真地繞著村裏走了一圈,村民們都很熱情,招唿著他們到家裏坐坐。
跟村裏的人聊聊天,得知圓山村因在圓山腳下得名,村裏人數不多不少三百多人。
就是因為這不尷不尬的數量,圓山村在一眾貧困鄉村中很不起眼。
人數少的都會被並入其他村,而人數多的會加大扶持力度。
幾人的腳步停在一所新建的樓房前,門口有國旗,上麵紅色字體寫著希望學校。
這時兩個人從樓裏走出來,一位稍顯年輕,另一位跟村長媳婦差不多年紀。
“你們是電視台的吧。”年輕的那位女性先熱情地開口問好。
“嗯,我們在錄製節目。”程澈微笑迴應。
“真好看,怪不得能上電視呢。”年輕的女子非常活潑。
在她的話中,三人了解到這是村裏新建的小學,年輕的女子叫孫慧是這裏的老師,年紀稍大的女士是孫慧的母親楊芳。
楊芳是很早以前被派來這裏教書的,一教就教了三十幾年,而孫慧是學校老師不夠所以臨時過來幫忙的。
說到老師不夠,楊芳的臉上滿是惆悵,孫慧雖然懂一些,但是也隻有高中的學曆。
“還是老師太少,有些學生都是好苗子。”楊芳露出可惜的表情。
圓山村山高路遠,條件艱苦,老師的待遇也不是很好,希望小學的大多數老師還要自掏腰包給學生買材料。
“楊老師,你看我來助教怎麽樣?我英語還可以,簡單的語文數學也還能應付。”程澈聽完楊老師的話,自告奮勇。
程澈曾經也去支教過,能理解這種無力感。
沒有人才就建設不了家鄉,建設不了家鄉就培養不出人才,形成閉環,所以會一直貧困。
“你們願意幫忙真的太好了。”孫慧聽見程澈的話非常高興。
“我們也可以過來幫忙,像體育課那些我比較拿手。”範斯南想起自己這次來還帶了籃球、羽毛球、乒乓球。
還是想找迴麵子,上一期丟大臉了,這次專門帶了自己擅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