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我哪惹事了,你看我的腳都起泡了。”劉玉蓮不情願的撅了撅嘴。


    “噓噓噓!你小聲點行嗎。”


    “我……”


    “好了,別說了,我們快跟上。”


    劉玉蓮話還沒說完就被拉著趕上前麵的隊伍。


    大隊長看了一眼落後幾步的劉玉蓮搖了搖頭:又是個不安分的。


    其他知青都在討論以後的生活,舒國劍眼睛四處看個不停,心裏還有種近鄉情怯的感覺。


    三刻鍾後,一行人來到了嶺下大隊中的祠堂前,大隊長舒昌丙指了指祠堂道:“這裏就是知青點了,怎麽住你們自己跟老知青商量,你們明天可以休整一天,後天跟老知青一起上工。


    你們放好行李過來大隊部領補助糧。”


    舒國劍對這裏可熟了,這就是老祠堂,前世小時候經常在裏麵躲貓貓,記得裏麵有幾條暗道,還在暗道裏撿到幾個銅板。


    舒氏祖上曾出過大官,祠堂也是那個時候建造的,所以祠堂古香古色的很有年代感。


    占地麵積至少有三畝地,前些年破四,舊鬧的厲害差點被那些激 進分子給拆了,還好族人團結,全族大大小小的人拿著武器擋在了祠堂院牆外,也幸好有幾個族人在鎮上當警察,有警察一起阻擋才得以完整保全下來。


    祠堂雖保存了下來,但祠堂閣樓上存放的古籍字畫都被搬走了,就連祖宗們的牌位都被移到了一個小暗室中。


    張誌傑推開院門大聲招唿道:“裏麵有人嗎。”


    “誰呀……欸,是新來的知青是吧,快進來吧。”在院中翻地的盧耀森放下鋤頭迎了上去。


    “是誰呀。”


    “是新來的知青吧。”


    在房間聽到動靜的知青都走出來看查看情況。


    張誌傑揮手道:“有人在,都快進來吧,你們好,我們是今天新來的知青。”


    “這次來了幾個,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去年過來下鄉的,盧耀森來自海市。”


    “盧知青你好,我叫張誌傑來自臨安省,以後多多關照。”


    後麵進來的知青也上前各自介紹了一下。


    “張知青,這裏分前後院,男知青住前院,女知青住後院,這扇門是通往後院的,前院有三間房一個廚房,還有一個小房間你們都能住下,不過這個房間有些漏水,要你們自己出錢找人來修修。


    吃飯嗎,我們都是一起吃的,要不要跟著一起吃你們自己考慮,


    劉知青我帶你去後院。”


    “謝謝。”


    舒國劍發現院子和祠堂中被一堵牆隔開了,也可能是為了保護祠堂不被破壞吧,


    知青們住的房間還是以前作為族學的教室,現在就成了知青們的安置點了。


    舒國劍沒在關注太多,提起包袱小跑進了小房間,環顧房間的環境,裏麵的床像東北的長炕一樣,隻是這裏的是用木板打的,這樣一個床能睡七八個人。


    舒國劍來到靠窗的位置把行李放在床上,現在還早可以迴家看看。


    “欸,舒國劍你已經選好床位啦。”


    “誌傑,我選好床鋪了,我出去看看,等會兒去拿救濟糧能幫我一起拿一下嗎。”舒國劍悄悄的塞了五顆大白兔奶糖在張誌傑手中。


    “欸,國劍……這……”


    “誌傑,麻煩你了哈。”


    “行,幫你一起拿迴來。”


    “謝謝誌傑。”


    舒國劍揮揮手就離開了,走出知青點快步往前世家的位置走去,十五分鍾,一臉茫然的看著一片空地。


    這才想起前世的家,是爸媽結婚後分家建的房子,那現在應該都在大伯那裏。


    想到這些轉身去了老房子那裏。


    “欸,小後生,你是誰呀。”


    “我是舒國劍。”


    “沒聽過這個名字,你哪家的。”


    “呃,我是新來的知青。”


    “新知青啊,這麽巧,你也姓舒。


    “是啊,你先忙,我去村裏走走。”


    “好好。”


    沒走多遠又遇見了幾個村裏人,都好奇的詢問著,原本十五分鍾的路程用了半個小時。


    好不容易走到老屋前,院子用籬笆圍了起來,爺爺舒昌茂和大伯舒開訊在院子裏的自留地翻地,奶奶朱雲鳳拿著裝著辣椒和豇豆種子的簸箕在一旁指揮著。


    舒國劍站在籬笆牆外感慨不已:爺奶好年輕哦,不,奶奶不年輕,按時間來看奶奶朱雲鳳現在已經有四十多歲了,生了七個孩子,但養活的隻有五個。


    由於生孩子沒有養好身體,受損嚴重,頭發已花白了大半,看上去就是五六十歲的老婦,奶奶本來就比爺爺大幾歲,也難怪會有人說奶奶像爺爺的媽。


    前世自己記事開始奶奶的頭發就是全白的,結結實實的卷在腦後特別利落。


    欸,院子裏隻有這幾人,那大姑,二姑,二伯和爸去哪了。


    探頭見院子裏沒看見別人有些奇怪。


    “欸,你是哪家的。”奶奶朱雲鳳見一個後生在籬笆院外探頭探腦的,疑惑的詢問著。


    “奶奶,我是國劍……舒國劍。”


    龍步公社地區的宗族觀念很強,不管人大小隻要是這個地區的人都是按字輩叫人,有些字輩大的剛出生就被叫爺爺或者姑婆。


    所以舒國劍叫朱雲鳳奶奶也沒有大驚小怪。


    “舒國劍?哪家的,進來坐坐,國字輩是不是河頭大隊的。”


    “不是,我是今天新來的知青。”


    “新知青?難道你家人是早些年從龍步公社出去的。”


    “不是,我是扶市的。”


    “哦,那還挺有緣份,你來我家有什麽事嗎。”


    “嗬嗬,也沒什麽事,我……我想買個木箱子放東西,就是走錯路了。”


    “你要換東西啊,開訊 你帶這個知青去趟昌路叔家。”舒昌茂抬頭見舒國劍挺順眼示意舒開訊走一趟。


    “好勒。”舒開訊放下手上的工具就跑出去了。


    “你叫舒國劍是吧。”


    “是的,大伯。”


    “咿~大伯是什麽鬼,叫我叔叔還差不多。”


    “哦,叔叔。”


    “大哥,你去幹嘛。”


    兩人走出一段路後就被兩個小孩攔住了去路,最小的那個隻有七八歲,大的應有十二三歲,手上提著一個小木桶,木桶裏麵還有幾條肥美的泥鰍。


    舒國劍眼睛一亮,一聲:“爸……”脫口而出,真的太像小時候的自己了。


    “啊,你說什麽,你是誰?”


    “不,不是,我說把桶給我,我幫你提。”


    舒開礽和舒開竺疑惑的看著舒國劍。


    “二弟,小弟,他是新來的知青叫舒國劍,我帶他去昌路叔家換東西。”


    “哦,大哥我也要去,二哥你把桶拿迴去吧。”舒開礽說著將手上的木桶遞給了舒開竺。


    “走吧,二弟,你把桶拿迴去吧。”


    “好。”


    舒國劍看著舒開礽,不知不覺露出了姨母笑:這就是爸爸小時候的樣子,除了瘦還挺可愛。


    舒開礽看了一眼舒國劍眼神,身體不由一顫:這大侄子怎麽這麽奇怪。


    不一會兒到了舒昌路家門口,舒開訊敲了敲院門。


    “誰呀,來了。”


    嘎吱一聲院門從裏麵打開,探出一個小腦袋:“開訊哥呀,有什麽事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位麵收集功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舒噠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舒噠玲並收藏位麵收集功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