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開始了,父母的農忙也結束,有了可以休息的時間。他們時不時去山上砍柴,以備過冬過年之用。有時候我們也學起大人的樣子,拿上柴刀去山上砍柴。說是砍柴倒不如說是玩,去摘野果。此時的“糖盎子”有些依然還掛在枝上,小心翼翼地摘下幾顆,放在地下用鞋底摩擦掉表麵的刺。然後用牙齒咬成兩半,再把裏麵帶有毛毛的籽扣幹淨就可以吃了。“糖盎子”這種果實的吃法是像甘蔗那樣,在嘴裏咂吧味兒,然後把渣吐掉。當然它並沒有甘蔗那麽甜,也沒有什麽水分。不過在那個沒有什麽零食的年代,吃“糖盎子”成為了一種樂趣。


    有一種稍微好吃點的野果在這個時候應該很難找到了,不是被鳥兒吃了就是被霜打落了。“野藍莓”成熟在秋末,小小的一個綠豆大小,皮是藍紫色的。放在嘴裏,有點酸,有點甜,還有點澀。這種野果可是我們眼裏的稀罕物,上山的時候看見得兩眼放光。


    既然帶了柴刀,總得砍兩把柴。山上長了很多樅樹,樹底下掉落了一地的樅針。家裏總是把這種樅針當引火物來燒灶,因為樅針油性大,曬幹後很容易點著。樅樹雖然很多,當柴也很好燒,但我們不敢砍。聽大人說樅樹現在屬於公家的樹種,砍了被舉報是要罰款的。那種好柴都是長在山腰又是荊棘刺藤很多的地方,我們也不想去。於是我們找了個地方,砍了點小灌木捆成兩捆當是今天的勞動。


    迴到家家人還會表揚我,“喲,小七不錯咧,還砍了兩捆柴迴來!知道幫家裏分擔了啊,長大了……”


    假期裏,他們一直在為過年做準備。今天早早起了床,洗漱的時候看見灶下他們在忙活。爸爸在燒柴,媽媽在揉麵準備做“沙琪瑪”。角落裏擺了一梢箕泡好的米,在那邊瀝幹水分,這個等下要做“bong”,就是炒米。大米要先加點油拌勻,然後再下鍋小火慢炒。大了火可不行,要不然不夠酥或者炒糊了,便不好吃。為了炒“pong”,必須特製一個工具。將二十多根三四十公分的竹細枝綁在一起,做成毛筆似的東西。有了這個工具,炒“bong”才能更加順利。這個工具能使米在鍋裏炒製的時候不至於被碾碎,也能毫不費力使之均勻地受熱。麵醒好了,把它擀薄切成筷子粗細的短條,撒上麵粉防粘。下鍋的時候邊抖邊下,防止麵條黏在一起。炸到金黃幹脆就可以出鍋放在一邊晾涼了。


    炸完麵條開始熬糖,用的是米糖。每年那個時候,就會有個人擔著籮筐搖著撥浪鼓,喊著“米糖,米糖……”走在馬路上叫賣。米糖米黃色的,外麵有一層白白的粉。這東西很硬,賣米糖的人有一把類似鉞一樣的工具,用工具抵著糖,再用鐵錘敲擊工具才能把米糖分開來。媽媽艱難地把糖敲碎,從裏麵撿出兩塊小的,分給我和姐姐。


    好甜,糖在嘴裏逐漸融化後開始黏牙齒,一整個扒在牙齒上。也不用擔心,慢慢的它就會化掉。


    把碎成小塊的糖放進鍋裏,再加一點水,熬至粘稠。用鍋鏟舀一點在高處滴落下來成線狀,可以拉出絲,糖就熬好了。此時灶裏不能再添柴了,把炭用灰蓋起來一些。鍋中下入炸好的麵條翻拌均勻,然後倒入四方模具中壓實。等溫度稍微降一點,就可以趁熱切了。切的時機很重要,切早了沙琪瑪就會鬆散切不成形。切晚了糖硬了切不動,然後你就得到了一大塊沙琪瑪……


    沒過幾天,又開始做豆腐了。黃豆頭天晚上泡好,第二天早上就可以開始做了。把泡好的黃豆磨成豆漿,再加水過濾。在房梁上吊下來一根繩,繩上係著一個橫放著的與地麵平行的活動十字木架,再把濾布的四個角分別綁在木架的四個角上,接著就可以開始過濾豆汁了。在濾布底下放一個大盆接過濾下來的豆汁,一人把住濾布架,一人把豆漿舀到濾布裏,就這樣兩人協作,一遍一遍地來迴搖晃濾布架。


    過濾好的豆漿入鍋煮開,倒入木桶裏冷卻到一定溫度後,開始點鹵。石膏加水攪拌融化,倒入豆漿中攪拌均勻,蓋上蓋子等待十多分鍾。到時間後,打開蓋子,你會看到桶裏麵漂浮著凝結的絮狀物,此時的形態是豆花。找來做豆腐的模具,鋪好濾布,將豆花倒入,蓋上濾布,蓋好木蓋。最後在模具上壓幾塊大石頭,讓它多餘的水分壓出去,豆腐才能成型。想要吃嫩一點的豆腐,壓的時間就縮短一些。想要吃幹一點的豆腐,就稍微延長壓的時間。一般要壓兩小時左右。


    做豆腐過濾剩出來的豆渣,加點豬油,放些辣椒粉一炒,就挺下飯的。不過也吃不了那麽多,大多都是給豬吃了。豆腐做好後,就要用油炸成“豆腐子”,然後用竹篾串起來,掛在通風的地方,這樣可以吃到元宵節。


    這時候經過了一年的豬也養肥了,村裏陸陸續續開始殺年豬。這天我家也殺豬過年,外麵的天還沒完全亮,屠夫就已經到我家了。殺豬前必須舉行一個送豬儀式,表達對豬豬的歉意。取幾根香點燃插到豬檔旁,再放一掛鞭炮。響聲停止,屠夫拿著一個鉤子進入豬檔開始抓豬。兩個幫手一人抓住一個豬的後腿,屠夫從前麵用鉤子鉤進豬的下巴,就這樣生拉硬拽把豬拉出來,放倒在案板上。豬一直“唔吔唔吔”地叫著,刺耳的聲音迴蕩在房前屋後。


    屠夫拿起尖刀刺進豬脖子,鮮血噴湧而出,流在下麵的木盆裏。無力地慘叫幾聲過後,不動彈的豬被推進熱水桶裏刮毛。被刮幹淨毛的豬又被開膛破肚,厚厚的肥膘油撕下來裝滿了一個盆。取出來的豬肺豬肝用繩子掛了起來。豬肚豬腸被屠夫隨手丟進剛才給豬刮毛的熱水桶裏。被剖開身體的豬用鉤子穿破,倒掛在家裏的木頭扶梯上。屠夫取來大刀,從豬屁股瓣那裏,順著脊骨開始砍剁,把豬劈成兩半,接下來開始一塊一塊分解豬肉。爸爸在木桶裏洗豬腸,洗豬腸得翻到裏麵,把內容物清理出來再用清水清洗好幾遍才能洗幹淨。當翻出內容物的時候,一股味道撲麵而來,似臭非臭……我們都躲得遠遠的。


    不一會兒,聞到味道的小狗跑過來想吃點邊角料,得到消息的村民也趕過來,想買上一點新鮮的豬肉。來買的人很多,很快留給我家的豬肉就沒剩多少。年少無知的我大喊,“你們都不要再買了,再買我們家過年肉都不夠吃了……”


    頓時村民都哈哈大笑起來,我爸爸也尷尬的笑了。“夠吃的,你個小鬼仔能吃掉多少肉呀……”


    我生氣地跑到屋裏,進了廚房。媽媽在熬豬油,滿滿一大鍋,白花花的肥膘往外吐著豬油,油脂香氣撲鼻而來。熬好的豬油晾涼後裝進罐子裏,能吃上好久。豬油渣趁熱灑上鹽,十三香,下酒絕對一絕。也可以用鮮辣椒,加上蒜蓉,豆豉炒成菜,下飯又下酒。


    豬殺好後,請親戚吃了殺豬飯,剩下的豬肉要用鹽醃起來。醃好的豬肉就可以開始熏,作今年的臘肉了。熏臘肉的首選材料是秕穀,就是那些沒有米粒的稻殼。用秕穀熏,沒有明火,豬肉不容易出油。當然,豬肉也應當掛得高一些,離火源太近容易被烤到。出油的臘肉來年暖和起來的時候,就容易長黴生蛆。熏製好的臘肉,可以保存到第二年甚至更久。


    每年的“堿水粑”是必做的。“堿水粑”由大米磨成的米漿,加入由禾杆燒成灰製成的堿水,上鍋大火蒸至而成。堿水必須得用稻草灰燒製,用買來的白堿麵做出來的“堿水粑”總是缺少了一點香味兒。堿水的加入,也使得米粑更容易儲存。“堿水粑”可炒可煮,是難得的美味。我更喜歡炒的,把“堿水粑”切成薄片,鍋中加油燒熱,倒入堿水粑炒到有點微微焦底,加入鹽、醬油翻炒均勻,最後加入大蒜葉,“堿水粑”就炒好了。最後的鍋底才是最美味的,幹幹脆脆,又鹹又香。


    假期大部分時間都在屋裏烤火,天太冷了,不想出去。傍晚的時候,下起雪子來。雪子一粒一粒的,掉落在屋頂的瓦片上,丁零當啷。掉落在地上,樹葉上,沙沙作響。沒下多一會兒,雪子就停了。出門一看,地上白白的一片,撒了鹽似的。雖然身體是冷的,但是稀奇的雪子還是讓我忍不住跑過去抓上一把團成球拿在手裏把玩。


    手裏的雪球融化一點水到我的手上,掌心被凍得通紅,口裏哈出來的氣也成了看得見的水霧。此時又不得不把雪球扔掉,跑迴家裏到火爐邊烤火取暖。


    第二天起床洗漱,毛巾被凍得跟晾幹了的海帶一樣堅硬,水缸裏的水也結了薄薄一層冰。媽媽早已起床燒好了熱水,我跑到灶前,往爐罐裏舀了一瓢水洗臉。洗完臉到媽媽的臥室,找到那瓶“雅霜”開始搽手搽臉。雅霜是很老的牌子,乳白色矮墩墩的玻璃瓶,綠色的金屬蓋子,外包裝上一朵黃色的大菊花。那時候皮膚嫩,冬天經常動手凍腳還凍臉,總是被人笑話“臉凍得跟個薯粉缽一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自閉青年迴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幽並收藏自閉青年迴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