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禪師在與兩位徒弟告別後,心中雖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對他們未來修行道路的祝願。他獨自一人,背負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前往普陀山的旅程。下了九華山,他直奔六安,這座古城以其深厚的曆史底蘊和獨特的風土人情而聞名。


    六安古城,古老而神奇,民風淳樸,風情獨特。這裏美麗的山川,豐富的飲食,尋常的起居,日常的勞作,都演繹成美好的傳說和地方掌故,寄托著皖西人民對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六安的風土人情具有豐厚的曆史沉澱和古樸之風。舊時皖西地區以農為本,安土重遷。建宅時,要求前闊後高,“宅坐青山龍虎地,門迎綠水鳳凰池”(後山前水),“寧要青龍高萬丈,不要白虎抬頭望”(左高右低)。門向多取東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與山牆、煙囪、水流、廁所、道路相衝。


    六安的飲食文化同樣豐富多彩。舊時沿淮地區多食麥、豆、山芋,山區多食玉米、小麥、山芋,圩畈丘崗地區多食稻米。城鄉人民均有自己動手加工食品習慣,如清明前醃禽蛋,梅雨季節製豆醬,立冬後醃花菜蘿卜,冬至後醃魚肉家禽,春節前做糯米年糕。六安人曆來好客,舊時宴席菜肴一般為八樣、十樣,即“八大海”、“十大海”。


    般若禪師進入六安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古老的城牆,它們見證了曆史的變遷,每一塊磚石都似乎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城內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商販們叫賣著各種地方特產,如六安瓜片、霍山石斛等,這些不僅是六安的名片,也是當地人民的驕傲。


    他穿過熙熙攘攘的市集,看到婦女們在河邊洗衣,用棒槌敲打著衣物,那節奏感強烈的敲打聲和著河水的流淌聲,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市井生活圖。孩子們在街角玩耍,他們的笑聲清脆悅耳,給這座古城增添了幾分活力。


    夜幕降臨,般若禪師抵達了六安城外的小南海寺,這座古寺始建於清初,曆經風雨,依舊屹立不倒,成為城區影響較大的古寺廟之一。寺廟在朦朧夜霧的籠罩下,仿佛一幅飄在浮雲上麵的剪影,顯得分外沉寂肅穆。夜色中的小南海寺,如同一位沉默的守護者,靜靜地守望著這片古老的土地。


    般若禪師緩步走進寺廟,穿過那扇古老的木門,門上的紅漆已經斑駁,顯露出歲月的痕跡。廟內,幾盞油燈散發著微弱的光芒,映照著廟內供奉的佛像,那些佛像在燈光的映照下,顯得更加莊嚴而神秘。抬頭望廟頂,那些精美的木雕和彩繪,令人眼花繚亂,仿佛每一根梁柱、每一尊佛像都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那一個個佛爺凸起的臉,莊嚴而慈悲,在夜色中顯得更加生動,宛如夏季夜空中數不清的星辰,靜靜地注視著人間的悲歡離合。般若禪師在佛像前點燃了一支香,香煙嫋嫋升起,與夜空中的星河相唿應,營造出一種超脫世俗的寧靜氛圍。


    夜深時分,般若禪師在小廟中打坐入靜,他盤腿坐在蒲團上,雙目緊閉,唿吸漸漸平緩,心神逐漸沉入冥想的深處。他的神識慢慢可以控製時光寶盒,開始瀏覽這裏的曆史和未來。這座六安古城牆,自建磚牆至抗戰被拆,修城曆史長達560年,見證了無數的戰火與和平,興衰與更迭。


    現存的古城牆雖然隻有150米,但北端典型的明代建築特征依然清晰可見,底部條石“丁”字形鋪基,牆體為明代小青磚,每一磚一石都承載著曆史的厚重。在深深的冥想中,般若禪師仿佛穿越了時空,他看到了城牆上的烽火,聽到了戰馬的嘶鳴,感受到了戰士的熱血與犧牲。


    他的心靈在這片古老土地的曆史長河中得到了淨化和啟迪。那些古老的記憶,如同流水一般,在他的心中緩緩流淌,讓他對生命和宇宙有了更深的領悟。般若禪師感受到了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沉澱,這些感受如同晨鍾暮鼓,喚醒了他內心深處的智慧與慈悲。


    在這片古老土地的曆史長河中,般若禪師的心靈得到了淨化和啟迪。他更加堅定了前往普陀山的決心,也更加明白了自己作為禪者的使命。他將在這片古老土地的曆史長河中,繼續他的修行之路,傳播佛法,普渡眾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峰雪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狗曆險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狗曆險記並收藏峰雪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