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打發,鎮上
我家撿了個最強小姑姑 作者:鳳秋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地裏早早就有人過來除草種菜了,夜間的露水還沒被太陽曬幹,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
村長和李老頭到了山腳下,這裏一眼望去全是荒地,全長滿了茅草,家裏沒稻草都會來這裏割茅草迴去引火。
“正誌啊,你打算在哪開始劃地啊?”村長問李老頭。
李老頭轉頭就問一旁的華姬,“小華兒,你想在哪蓋新房子啊”
華姬認認真真的看過後,騎黃金跑了幾百米,圈了兩畝地。
李老頭看過以後也覺得好,前麵不遠就是從山裏流下來的溪水,沒有挨著林子,離山腳下不遠不近。
村長見了都不由得讚了一句,“你這女娃還真會挑地方!”
因為是村裏的荒地,一畝一兩銀子,李老頭在華姬圈的兩畝基礎之上又加了一畝。
孫子也大了,建房是大事,這次建了新後,往後很多年都不會再建房了。
李老頭這邊迴去給了錢後,村長這幾天就能幫著去落戶辦理地契。
跟著兩個老頭迴到村裏,華姬騎著黃金扭頭又往山腳下跑去。
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剛才在量地的時候,她山裏有點不對勁,“黃金你也感覺到了對吧!”
“旺……”
華姬順著那道氣息騎著黃金跑山裏的兩裏地遠,直到在一個盆地感受不到那股氣息了,她才停下來。
她想不明白,這裏怎麽會有魔氣,調動體內的靈氣再次感受整片山林,確認那股氣息沒了之後他才往山下跑。
黃山鎮,黃員外家。
黃誌明自從知道他與李家親事黃了之後,內心就十分的煩躁,書也看不進去了。
“明兒!”門外傳來林氏的聲音。
黃誌明起身開門,“娘!”側身讓林氏進了書房。
“明兒,那田家村田秀才的孫女,你確定不認識?”林氏是清楚自家兒子的品性,但有些事還得要問清楚。
黃誌明聽到她娘再次提起這個人,一臉厭惡,“不認識!”
“既然不認識,就讓你爹把人給打發了,這一個多月以來來了好幾趟,要不是看你在書院讀書不好打擾你,早就差人去問你了。”
黃誌明詫異,“娘,你說他們經常找上門來?”
“可不是嘛!”林氏對那一家人也是十分不喜,要不是這一家人,他們也不會錯過一個好兒媳。
劉媒婆是她娘家那邊的嬸子,曆來走得近,她都說好的姑娘自然是不會差。
可發生了這樣的事,他們也不好再厚著臉再把這門親事給續上。
黃誌明得知他們還找到家裏來了,心裏的厭惡壓都壓不住。
一個多月以前,他正滿心歡喜在銀樓買了一支簪子,打算在下聘之時送過去,卻在轉角之時與對麵之人差點撞上了。
還好他反應快,隻是肩角的衣服碰到了,並沒有過多的肢體接接觸,他也沒有多想,轉身就迴了家。
沒想到第二次,那女子就帶著一家人找上門來了,要他負責。
他當時就覺得這事荒唐,居然被這麽一家人給訛上了。
他爹差人去打聽過了,這還是一個秀才的孫女,居然做出這種事。
在他們家正打算去李家行六禮之時,卻被他們堵在了門口,直接誤了吉時。
不得已黃家人才讓劉媒婆去通知李家人,他也清楚這門親事算是被這一家子給毀了。
“娘,你讓爹把人給打發了吧,即使與李家人的親事不成了,我也不可能娶這種人家的姑娘,即使是秀才的孫女又如何!”
“你安心讀書,這事你爹會處理了!”
偏廳。
田文光坐在椅子上,茶水喝了一盞又一盞,也沒見黃員外出來見他。
原本覺得十拿九穩的事,現在心裏不由得也開始慌了起來。
“來人啊!”田文光大聲喊道。
“不知田老爺有何吩咐?”外麵走進來一個婆子,麵無表情。
“黃老爺可是迴來了?”
“不曾。”
……
李家三房修房子的事定下來了,李博寬要去鎮上定青磚瓦片,喬老太則帶著幾個兒媳到鎮上買些麵料做衣服。
他們家以前沒錢一直不舍得做新衣服,衣服都是改了又改,棉衣都是穿了很多年的,早就不保暖了。
天氣已開始慢慢轉涼,這個時候去買棉花價格上還能便宜一些。
婆媳幾人商量著要去鎮上買棉花的事,被從外麵溜達迴來的華姬聽了一個正著,眼睛瞪得溜圓。
一手趴在堂屋的門框上,身體坐在黃金的身上,“我也要去!”
“小華兒要去哪啊?”劉氏笑道逗華姬。
“買棉花!”
喬老太向華姬招了招手,“過來!”
黃金見狀直接趴下好讓華姬的小短腿好下地。
花氏知道喬老太不會丟下他們母子後,整個人的氣息都變了,家裏就李婉兒了一個女孩子,她又不可能再生了,對突然收養的小姑子很是喜歡。
“給小華兒做新衣服穿!”
“都做!”華姬聲音奶奶的,讓人聽了歡喜極了。
喬老太樂嗬嗬,“好好,都做!”
喬老太也不是哄著他們,第二天一大早就跟村長家借了牛車,除了李老頭,一家人全都去了鎮上。
華姬還是第一次走出雙橋村,對什麽都好奇,窩在喬老太的懷裏,眼睛咕嚕轉。
因為黃金體型太大了,怕嚇到鎮上的人,被留在了家裏看家。
小短腿的華姬隻能被幾人輪流抱著。
看到小販在賣糖葫蘆,小嘴巴滋溜了下。
許氏笑著說道:“小華兒可是想要吃?”
華姬懂事地搖頭,她不知道家裏有多少錢,夠不夠蓋房子,果斷把頭扭到另一邊。
花氏上前刮了下她的小鼻子,再走到小販那裏買了四串糖葫蘆。
喬老太要給錢,花氏拒絕了,她身上還有這前的一兩銀子,買幾串糖葫蘆完全買得起。
華姬接過糖葫蘆,呲著小米牙,奶聲奶聲道:“謝謝大嫂!去看侄兒們!”
喬老太見花氏手裏的糖葫蘆,覺得這樣一直拿著也不方便,便同意先去私塾看看幾個孫子。
李凡他們就讀的私塾距離鎮中心不遠,走路就能到。
村長和李老頭到了山腳下,這裏一眼望去全是荒地,全長滿了茅草,家裏沒稻草都會來這裏割茅草迴去引火。
“正誌啊,你打算在哪開始劃地啊?”村長問李老頭。
李老頭轉頭就問一旁的華姬,“小華兒,你想在哪蓋新房子啊”
華姬認認真真的看過後,騎黃金跑了幾百米,圈了兩畝地。
李老頭看過以後也覺得好,前麵不遠就是從山裏流下來的溪水,沒有挨著林子,離山腳下不遠不近。
村長見了都不由得讚了一句,“你這女娃還真會挑地方!”
因為是村裏的荒地,一畝一兩銀子,李老頭在華姬圈的兩畝基礎之上又加了一畝。
孫子也大了,建房是大事,這次建了新後,往後很多年都不會再建房了。
李老頭這邊迴去給了錢後,村長這幾天就能幫著去落戶辦理地契。
跟著兩個老頭迴到村裏,華姬騎著黃金扭頭又往山腳下跑去。
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剛才在量地的時候,她山裏有點不對勁,“黃金你也感覺到了對吧!”
“旺……”
華姬順著那道氣息騎著黃金跑山裏的兩裏地遠,直到在一個盆地感受不到那股氣息了,她才停下來。
她想不明白,這裏怎麽會有魔氣,調動體內的靈氣再次感受整片山林,確認那股氣息沒了之後他才往山下跑。
黃山鎮,黃員外家。
黃誌明自從知道他與李家親事黃了之後,內心就十分的煩躁,書也看不進去了。
“明兒!”門外傳來林氏的聲音。
黃誌明起身開門,“娘!”側身讓林氏進了書房。
“明兒,那田家村田秀才的孫女,你確定不認識?”林氏是清楚自家兒子的品性,但有些事還得要問清楚。
黃誌明聽到她娘再次提起這個人,一臉厭惡,“不認識!”
“既然不認識,就讓你爹把人給打發了,這一個多月以來來了好幾趟,要不是看你在書院讀書不好打擾你,早就差人去問你了。”
黃誌明詫異,“娘,你說他們經常找上門來?”
“可不是嘛!”林氏對那一家人也是十分不喜,要不是這一家人,他們也不會錯過一個好兒媳。
劉媒婆是她娘家那邊的嬸子,曆來走得近,她都說好的姑娘自然是不會差。
可發生了這樣的事,他們也不好再厚著臉再把這門親事給續上。
黃誌明得知他們還找到家裏來了,心裏的厭惡壓都壓不住。
一個多月以前,他正滿心歡喜在銀樓買了一支簪子,打算在下聘之時送過去,卻在轉角之時與對麵之人差點撞上了。
還好他反應快,隻是肩角的衣服碰到了,並沒有過多的肢體接接觸,他也沒有多想,轉身就迴了家。
沒想到第二次,那女子就帶著一家人找上門來了,要他負責。
他當時就覺得這事荒唐,居然被這麽一家人給訛上了。
他爹差人去打聽過了,這還是一個秀才的孫女,居然做出這種事。
在他們家正打算去李家行六禮之時,卻被他們堵在了門口,直接誤了吉時。
不得已黃家人才讓劉媒婆去通知李家人,他也清楚這門親事算是被這一家子給毀了。
“娘,你讓爹把人給打發了吧,即使與李家人的親事不成了,我也不可能娶這種人家的姑娘,即使是秀才的孫女又如何!”
“你安心讀書,這事你爹會處理了!”
偏廳。
田文光坐在椅子上,茶水喝了一盞又一盞,也沒見黃員外出來見他。
原本覺得十拿九穩的事,現在心裏不由得也開始慌了起來。
“來人啊!”田文光大聲喊道。
“不知田老爺有何吩咐?”外麵走進來一個婆子,麵無表情。
“黃老爺可是迴來了?”
“不曾。”
……
李家三房修房子的事定下來了,李博寬要去鎮上定青磚瓦片,喬老太則帶著幾個兒媳到鎮上買些麵料做衣服。
他們家以前沒錢一直不舍得做新衣服,衣服都是改了又改,棉衣都是穿了很多年的,早就不保暖了。
天氣已開始慢慢轉涼,這個時候去買棉花價格上還能便宜一些。
婆媳幾人商量著要去鎮上買棉花的事,被從外麵溜達迴來的華姬聽了一個正著,眼睛瞪得溜圓。
一手趴在堂屋的門框上,身體坐在黃金的身上,“我也要去!”
“小華兒要去哪啊?”劉氏笑道逗華姬。
“買棉花!”
喬老太向華姬招了招手,“過來!”
黃金見狀直接趴下好讓華姬的小短腿好下地。
花氏知道喬老太不會丟下他們母子後,整個人的氣息都變了,家裏就李婉兒了一個女孩子,她又不可能再生了,對突然收養的小姑子很是喜歡。
“給小華兒做新衣服穿!”
“都做!”華姬聲音奶奶的,讓人聽了歡喜極了。
喬老太樂嗬嗬,“好好,都做!”
喬老太也不是哄著他們,第二天一大早就跟村長家借了牛車,除了李老頭,一家人全都去了鎮上。
華姬還是第一次走出雙橋村,對什麽都好奇,窩在喬老太的懷裏,眼睛咕嚕轉。
因為黃金體型太大了,怕嚇到鎮上的人,被留在了家裏看家。
小短腿的華姬隻能被幾人輪流抱著。
看到小販在賣糖葫蘆,小嘴巴滋溜了下。
許氏笑著說道:“小華兒可是想要吃?”
華姬懂事地搖頭,她不知道家裏有多少錢,夠不夠蓋房子,果斷把頭扭到另一邊。
花氏上前刮了下她的小鼻子,再走到小販那裏買了四串糖葫蘆。
喬老太要給錢,花氏拒絕了,她身上還有這前的一兩銀子,買幾串糖葫蘆完全買得起。
華姬接過糖葫蘆,呲著小米牙,奶聲奶聲道:“謝謝大嫂!去看侄兒們!”
喬老太見花氏手裏的糖葫蘆,覺得這樣一直拿著也不方便,便同意先去私塾看看幾個孫子。
李凡他們就讀的私塾距離鎮中心不遠,走路就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