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尋找金陵盟友?先幹一架!
人在民國,從工業開始崛起 作者:菠蘿沒有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爭可能爆發的時間,還有到底是什麽規模,林易現在無從判斷。
所以準備工作,隻能按照最壞的設想來——國戰。
而如果是這樣,不是說爆發就能爆發的。
這個層次的戰爭,總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去做準備。
兵員,物資,都需要足夠充足才行。
還有內部意見趨向統一的水磨工夫。
東瀛人也不可能無視這個規律。
基於這一點,林易判斷留給自己的準備時間,應該在一年左右。
這個時間很緊迫,所以一切都隻能快馬加鞭。
包括存在的問題,也得抓緊時間解決。
井致中有在奉天兵工廠工作的經驗。
在渠縣的小兵工廠,也是他一手籌建起來的。
讓他做擴產計劃,並不是一件難事。
無非就是羅列需要的機械設備。
至於設備購買的事情,林易自己解決。
都是正常的機床設備,隻要肯花錢,肯多花錢,沒什麽解決不了的。
雖然這筆錢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好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林易計劃用三個月的時間慢慢籌措,對他而言難度不大。
但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於此。
十倍的擴產,想要保證生產,電力供應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之前在渠縣建立的那座小發電廠,滿足兵工廠現在的生產需求,就已經力有不逮。
大規模擴建勢在必行。
具體要建多大,這是需要專家們去討論計算的。
唯一能肯定的是,這筆花費也絕對小不了。
包括集中足夠的數量的工人,也需要大筆投入。
而這些,還不是最難的問題。
最難的是如何維持後續正常生產。
雖然眼下他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整個上遊原料的整合,能保證自給自足。
但每一個環節都是有成本的。
他投錢,把擴產後的兵工廠啟動起來,咬咬牙難度不大。
可如果不能用成品換來後續資金,巨大的生產成本壓力,他也扛不住。
要知道擴產完成之後,如果全力生產,不到兩天的產量就能裝備一個步兵團。
算上產能建設四個月到五個月的時間。
整體一年下來,生產一百個步兵團的裝備,問題不大。
可這一百個團的裝備,單單隻是成本就要超過兩個億。
再算上配套的彈藥生產,打底五個億。
這還不算他準備開發的各類火炮。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說的就是炮彈的成本。
真把品類搞齊全,即使隻是標齊東瀛軍隊的火力強度,一百個團所需要的武器彈藥生產成本,怕是就需要七八個億。
哪怕是他不從中賺錢,也得有人掏錢承擔其中的成本才行。
所以要擴產的同時,開發客戶的事情也得提上日程。
隻是單單靠劉元甫李德鄰,還有陳伯南這些現成的客戶,肯定是不行的。
他們吃不下這麽多武器彈藥。
想要產能拉滿,主要目標還是得放在金陵國府身上。
但是,以他和金陵方麵現在的關係,在戰爭還沒有爆發的情況下,根本沒辦法進行正常的軍火交易。
而沒有這個大客戶,又必定讓他投入巨資擴大的兵工廠產能,麵對閑置問題。
閑置產生的損失,他咬咬牙倒是能承受住。
可問題是,這又違背了他不惜投入巨資,迅速擴大兵工廠產能的初衷。
一旦真的到了爆發國戰那一步,大家再摒棄前嫌和衷共濟,開足馬力生產肯定是不行的。
沒有足夠的裝備彈藥儲備,最起碼戰爭爆發一年之內,華夏軍隊在戰場上,都會處於被動。
而以戰爭的破壞力,這一年的時間,所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
所以,必須想辦法提前解決這個問題……
這邊廂,林易還沒來得及想出解決辦法,吳榮生和張敬德就主動登門。
談的是關稅的事情。
隨著華夏紡織行業的產能快速擴大,原料進口也是同步快速增長。
國產棉花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被關稅蠶食的利潤也越來越可觀。
再加上要搶占米國市場進行的低價傾銷,一片興盛的華夏紡織業,其實並沒有從中得到多少利潤。
“現在不單單是這個問題,聽我在國府的朋友講,東瀛人現在給到金陵的壓力越來越大,國府的財政也很不樂觀。”
“如果我們再沒動作,怕是增加出口關稅這事兒,真有可能要落在我們頭上的。”
“而且我聽人講,東瀛人已經在仿製咱們的紡織生產線,以他們的工業能力,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搞出來。”
“到時候,沒準兒又是兩頭擠的局麵。”
“真到了這一步,我們可就徹底被動了。”
吳榮生說著這些,語氣中滿是憂慮。
一旁的張敬德也是愁眉不展:“會長,我們必須盡快有所動作才行。”
“那就和國府談吧。”
林易沒怎麽猶豫。
這本來就是計劃好的事情。
拖到現在,主要還是因為他在西北耽擱了時間,手頭要處理的事情,也一件比一件重要。
反倒是耽擱了這件事的進展。
不過計劃很早之前,就已經在他的腦海裏。
這時候都不用費心思琢磨,當即說道:“三步走。”
“第一,我會請劉元甫陳伯南這些地方大員,向國府提交紡織產業扶持政策的建議,你們也要聯絡一些政府官員為我們發聲。”
“第二,組織協會成員,還有一些知名人士,發起一場產業健康發展研討會,然後以協會的名義向國府請願。”
“第三,借著這兩件事,報紙上的聲勢要大起來。”
利用輿論,逼迫國府讓步。
這是一早就想好的辦法。
悠悠眾口,當政者不得不重視。
軍閥也不行。
而這也是最經濟好用的辦法。
雖然林易還在發愁,如何去緩和和金陵方麵的關係。
但不能因為這事兒,就無視紡織聯合協會的利益。
不然人心一散,隊伍可就不好帶了。
而行業領袖的地位,又是他手中的一柄大殺器。
就比如揮一揮手,就能拉一群人去某一個地方投資興業,這都是他可以依仗的資本。
這一點,是不能丟的。
就這麽三言兩語打發走了戰意盎然的吳榮生和張敬德,原本還在苦思對策的林易,決定先休息一陣。
從離開西北他就忙碌不停,也是時候好好歇一歇了。
至於緩和和金陵方麵關係的事兒,一時半會想不到什麽好辦法,索性就等等看。
沒準兒這次一通亂拳打上去,就能發現機會!
所以準備工作,隻能按照最壞的設想來——國戰。
而如果是這樣,不是說爆發就能爆發的。
這個層次的戰爭,總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去做準備。
兵員,物資,都需要足夠充足才行。
還有內部意見趨向統一的水磨工夫。
東瀛人也不可能無視這個規律。
基於這一點,林易判斷留給自己的準備時間,應該在一年左右。
這個時間很緊迫,所以一切都隻能快馬加鞭。
包括存在的問題,也得抓緊時間解決。
井致中有在奉天兵工廠工作的經驗。
在渠縣的小兵工廠,也是他一手籌建起來的。
讓他做擴產計劃,並不是一件難事。
無非就是羅列需要的機械設備。
至於設備購買的事情,林易自己解決。
都是正常的機床設備,隻要肯花錢,肯多花錢,沒什麽解決不了的。
雖然這筆錢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好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林易計劃用三個月的時間慢慢籌措,對他而言難度不大。
但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於此。
十倍的擴產,想要保證生產,電力供應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之前在渠縣建立的那座小發電廠,滿足兵工廠現在的生產需求,就已經力有不逮。
大規模擴建勢在必行。
具體要建多大,這是需要專家們去討論計算的。
唯一能肯定的是,這筆花費也絕對小不了。
包括集中足夠的數量的工人,也需要大筆投入。
而這些,還不是最難的問題。
最難的是如何維持後續正常生產。
雖然眼下他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整個上遊原料的整合,能保證自給自足。
但每一個環節都是有成本的。
他投錢,把擴產後的兵工廠啟動起來,咬咬牙難度不大。
可如果不能用成品換來後續資金,巨大的生產成本壓力,他也扛不住。
要知道擴產完成之後,如果全力生產,不到兩天的產量就能裝備一個步兵團。
算上產能建設四個月到五個月的時間。
整體一年下來,生產一百個步兵團的裝備,問題不大。
可這一百個團的裝備,單單隻是成本就要超過兩個億。
再算上配套的彈藥生產,打底五個億。
這還不算他準備開發的各類火炮。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說的就是炮彈的成本。
真把品類搞齊全,即使隻是標齊東瀛軍隊的火力強度,一百個團所需要的武器彈藥生產成本,怕是就需要七八個億。
哪怕是他不從中賺錢,也得有人掏錢承擔其中的成本才行。
所以要擴產的同時,開發客戶的事情也得提上日程。
隻是單單靠劉元甫李德鄰,還有陳伯南這些現成的客戶,肯定是不行的。
他們吃不下這麽多武器彈藥。
想要產能拉滿,主要目標還是得放在金陵國府身上。
但是,以他和金陵方麵現在的關係,在戰爭還沒有爆發的情況下,根本沒辦法進行正常的軍火交易。
而沒有這個大客戶,又必定讓他投入巨資擴大的兵工廠產能,麵對閑置問題。
閑置產生的損失,他咬咬牙倒是能承受住。
可問題是,這又違背了他不惜投入巨資,迅速擴大兵工廠產能的初衷。
一旦真的到了爆發國戰那一步,大家再摒棄前嫌和衷共濟,開足馬力生產肯定是不行的。
沒有足夠的裝備彈藥儲備,最起碼戰爭爆發一年之內,華夏軍隊在戰場上,都會處於被動。
而以戰爭的破壞力,這一年的時間,所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
所以,必須想辦法提前解決這個問題……
這邊廂,林易還沒來得及想出解決辦法,吳榮生和張敬德就主動登門。
談的是關稅的事情。
隨著華夏紡織行業的產能快速擴大,原料進口也是同步快速增長。
國產棉花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被關稅蠶食的利潤也越來越可觀。
再加上要搶占米國市場進行的低價傾銷,一片興盛的華夏紡織業,其實並沒有從中得到多少利潤。
“現在不單單是這個問題,聽我在國府的朋友講,東瀛人現在給到金陵的壓力越來越大,國府的財政也很不樂觀。”
“如果我們再沒動作,怕是增加出口關稅這事兒,真有可能要落在我們頭上的。”
“而且我聽人講,東瀛人已經在仿製咱們的紡織生產線,以他們的工業能力,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搞出來。”
“到時候,沒準兒又是兩頭擠的局麵。”
“真到了這一步,我們可就徹底被動了。”
吳榮生說著這些,語氣中滿是憂慮。
一旁的張敬德也是愁眉不展:“會長,我們必須盡快有所動作才行。”
“那就和國府談吧。”
林易沒怎麽猶豫。
這本來就是計劃好的事情。
拖到現在,主要還是因為他在西北耽擱了時間,手頭要處理的事情,也一件比一件重要。
反倒是耽擱了這件事的進展。
不過計劃很早之前,就已經在他的腦海裏。
這時候都不用費心思琢磨,當即說道:“三步走。”
“第一,我會請劉元甫陳伯南這些地方大員,向國府提交紡織產業扶持政策的建議,你們也要聯絡一些政府官員為我們發聲。”
“第二,組織協會成員,還有一些知名人士,發起一場產業健康發展研討會,然後以協會的名義向國府請願。”
“第三,借著這兩件事,報紙上的聲勢要大起來。”
利用輿論,逼迫國府讓步。
這是一早就想好的辦法。
悠悠眾口,當政者不得不重視。
軍閥也不行。
而這也是最經濟好用的辦法。
雖然林易還在發愁,如何去緩和和金陵方麵的關係。
但不能因為這事兒,就無視紡織聯合協會的利益。
不然人心一散,隊伍可就不好帶了。
而行業領袖的地位,又是他手中的一柄大殺器。
就比如揮一揮手,就能拉一群人去某一個地方投資興業,這都是他可以依仗的資本。
這一點,是不能丟的。
就這麽三言兩語打發走了戰意盎然的吳榮生和張敬德,原本還在苦思對策的林易,決定先休息一陣。
從離開西北他就忙碌不停,也是時候好好歇一歇了。
至於緩和和金陵方麵關係的事兒,一時半會想不到什麽好辦法,索性就等等看。
沒準兒這次一通亂拳打上去,就能發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