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金星級!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 作者:彩虹之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既然是比水星級飛船更高一個級別的戰鬥飛船,那麽其戰鬥力也必然要比水星級飛船更高一個級別才行。
它要有更強大的防禦力,更強大的火力和機動性,更敏銳的雷達係統,更長的續航,等等等等,每一個方麵都要有巨大的提升才行。
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隻是單純的製造出一個更大型的飛船,沒有任何意義。
這樣的飛船真上了戰場就是活靶子,不僅起不到作用,還會對整體造成拖累。
飛船,尤其是戰鬥飛船,其複雜度極高,涉及到的科技種類也極為繁雜,幾乎與全科學體係的每一個學科都有關聯,少了哪個都不行。
得益於之前這些年的全力研究,李青鬆無論哪一個學科的研究程度俱都有了極大飛躍。
材料學方麵,克隆體們一點一點提升著材料的性能,無論是連接件還是防火材料,無論緩衝材料還是耐熱材料,或者抗輻射材料、裝甲材料、抗腐蝕材料,等等等等,無數次提升,一點一點的積累,才完成了材料學方麵的積累。
武器方麵,克隆體們研究著一種又一種槍械結構,研究著如何製造更適宜太空環境的子彈,研究著更先進的雷達,同樣是無數個一點一滴的積累,才最終將技術推進到了當前階段。
還有燃料、飛船結構、電力、維生係統等等等等,無數個子係統的研究,再加上之前新型高效發動機的研發成功,以及此刻源源不斷從敵神星上流淌過來的補給,李青鬆最終做出了這個決定。
金星級飛船的研製,將是李青鬆所有工廠、所有基地、所有學科的一次總動員。
為了這一項龐大的工程,李青鬆首先抽調了約一萬名克隆體,專門用於工程預研,總覽當前階段的所有技術,搭建飛船的框架,並研究在當前階段下,要將金星級飛船製造出來,還缺少哪些技術,需要進行哪些提升。
這一項工作以極快的速度完成。最終,李青鬆得出了結論。
要真正將自己心目中的金星級飛船製造出來,自己還需要進行約9個大類,377個小類,具體涉及到約1.6萬項具體的技術攻關。
小到如何解決供電線路之間的幹擾以提升穩定性,大到新型的高速深空雷達如何製造,都在這些項目之中。
明確了目標,那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
在玉皇ai的輔助之下,李青鬆此刻的生產效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於是,大量的克隆體便暫時“空閑”了下來,李青鬆便將他們一股腦的全都投入到了科學攻關之中。
加上原本就有的負責研究金星級戰艦的克隆體,一時間,李青鬆投入到這一項工程之中的克隆體總量突破了100萬!
幾乎五分之一的意識連接數都投入到了這一項工作之中。
而,100萬名掌握全學科知識,可以不眠不休全天24小時工作(睡覺休息的時候會有備用克隆體頂上),完全沒有內耗,沒有溝通障礙的頂尖軍事專家同時展開研究,可以爆發出多麽恐怖的研究能力?
李青鬆以前並未進行過如此大規模的科研攻關工程,但他有一個大概的預估。
平均一名克隆體的研究效率,李青鬆感覺最少也能頂的上10名人類科學家。100萬名克隆體,就等於1000萬名。
要將這1000萬名科學家培養出來,至少也得要一個規模在十億人口以上的國家才行,且還是在壓縮其餘支出,全力以赴供應的前提之下。
粗略來算,這100萬名克隆體的研究效率,大致可以等同於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全力以赴進行對應研究的程度!
此刻,這等同於一整個龐大國家的研究能力,便全部堆積在了這一個工程之中。
裝甲研究所,一種又一種不同材料、不同構造、不同密度、不同類型的裝甲搬了過來,機槍機炮終日轟鳴不休,竭盡全力的向其展開進攻;
槍械研究所,適用於太空環境的機槍研究規模更是龐大。足足數千支采取不同設計思路製造的機槍在這裏展開試驗,平均每天就要消耗數千萬顆特製子彈。
適用於太空環境的槍械,首先射速必須要高。因為太空環境太過廣袤,子彈飛行時間長,不可能依靠少數子彈精準命中。
唯一的方案是提高射速,在短時間內轟擊出大量子彈,依靠數量來提升範圍。
射速之外,便是出膛速度。
出膛速度也一定要高。原因很簡單,速度高了,動能才高,殺傷力才高。
在沒有掌握電磁炮技術的前提之下,李青鬆隻能通過優化槍械結構、提升耐熱性、提升火藥性能等方式來達成這兩個目的。
雷達實驗室裏,李青鬆試驗著一種又一種材料,竭力尋找著能提升雷達性能的配方;
推進實驗室裏,改良版的高效發動機正在試車,火焰噴射終日不休。
飛船結構實驗室裏,克隆體們搭建出了一個又一個飛船框架,在各種極端環境之中試驗著它們的穩定性,尋找著結構上的缺陷;
……
在總計100萬名克隆體全力以赴的工作之下,在總數達到了約5000座實驗室的日夜運轉之下,李青鬆耗費了足足兩年的時間,終於將項目列表之中的1.6萬項具體技術全部攻克!
金星級戰艦終於進入到了實際製造的階段。
因為還未搭建流水線的緣故,這一艘金星級戰艦所需要的各種部件便隻能通過定製化的方式製造。
最終,各種零部件全部匯聚到了總裝廠之中。在各種精密機械設備的輔助之下,一艘半徑達到了10米,總高度20米,約等同於地球上7層樓高,滿載總質量達到了800噸,七倍於水星級飛船的巨大球形飛船終於呈現在了李青鬆麵前。
點火!
伴隨著李青鬆的一聲命令,位於下方的四台高效推進器同時噴射出了亮白色的火焰,推動著這顆巨大的球體瞬間向著天空飛去,下一刻便消失不見。
它要有更強大的防禦力,更強大的火力和機動性,更敏銳的雷達係統,更長的續航,等等等等,每一個方麵都要有巨大的提升才行。
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隻是單純的製造出一個更大型的飛船,沒有任何意義。
這樣的飛船真上了戰場就是活靶子,不僅起不到作用,還會對整體造成拖累。
飛船,尤其是戰鬥飛船,其複雜度極高,涉及到的科技種類也極為繁雜,幾乎與全科學體係的每一個學科都有關聯,少了哪個都不行。
得益於之前這些年的全力研究,李青鬆無論哪一個學科的研究程度俱都有了極大飛躍。
材料學方麵,克隆體們一點一點提升著材料的性能,無論是連接件還是防火材料,無論緩衝材料還是耐熱材料,或者抗輻射材料、裝甲材料、抗腐蝕材料,等等等等,無數次提升,一點一點的積累,才完成了材料學方麵的積累。
武器方麵,克隆體們研究著一種又一種槍械結構,研究著如何製造更適宜太空環境的子彈,研究著更先進的雷達,同樣是無數個一點一滴的積累,才最終將技術推進到了當前階段。
還有燃料、飛船結構、電力、維生係統等等等等,無數個子係統的研究,再加上之前新型高效發動機的研發成功,以及此刻源源不斷從敵神星上流淌過來的補給,李青鬆最終做出了這個決定。
金星級飛船的研製,將是李青鬆所有工廠、所有基地、所有學科的一次總動員。
為了這一項龐大的工程,李青鬆首先抽調了約一萬名克隆體,專門用於工程預研,總覽當前階段的所有技術,搭建飛船的框架,並研究在當前階段下,要將金星級飛船製造出來,還缺少哪些技術,需要進行哪些提升。
這一項工作以極快的速度完成。最終,李青鬆得出了結論。
要真正將自己心目中的金星級飛船製造出來,自己還需要進行約9個大類,377個小類,具體涉及到約1.6萬項具體的技術攻關。
小到如何解決供電線路之間的幹擾以提升穩定性,大到新型的高速深空雷達如何製造,都在這些項目之中。
明確了目標,那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
在玉皇ai的輔助之下,李青鬆此刻的生產效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於是,大量的克隆體便暫時“空閑”了下來,李青鬆便將他們一股腦的全都投入到了科學攻關之中。
加上原本就有的負責研究金星級戰艦的克隆體,一時間,李青鬆投入到這一項工程之中的克隆體總量突破了100萬!
幾乎五分之一的意識連接數都投入到了這一項工作之中。
而,100萬名掌握全學科知識,可以不眠不休全天24小時工作(睡覺休息的時候會有備用克隆體頂上),完全沒有內耗,沒有溝通障礙的頂尖軍事專家同時展開研究,可以爆發出多麽恐怖的研究能力?
李青鬆以前並未進行過如此大規模的科研攻關工程,但他有一個大概的預估。
平均一名克隆體的研究效率,李青鬆感覺最少也能頂的上10名人類科學家。100萬名克隆體,就等於1000萬名。
要將這1000萬名科學家培養出來,至少也得要一個規模在十億人口以上的國家才行,且還是在壓縮其餘支出,全力以赴供應的前提之下。
粗略來算,這100萬名克隆體的研究效率,大致可以等同於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全力以赴進行對應研究的程度!
此刻,這等同於一整個龐大國家的研究能力,便全部堆積在了這一個工程之中。
裝甲研究所,一種又一種不同材料、不同構造、不同密度、不同類型的裝甲搬了過來,機槍機炮終日轟鳴不休,竭盡全力的向其展開進攻;
槍械研究所,適用於太空環境的機槍研究規模更是龐大。足足數千支采取不同設計思路製造的機槍在這裏展開試驗,平均每天就要消耗數千萬顆特製子彈。
適用於太空環境的槍械,首先射速必須要高。因為太空環境太過廣袤,子彈飛行時間長,不可能依靠少數子彈精準命中。
唯一的方案是提高射速,在短時間內轟擊出大量子彈,依靠數量來提升範圍。
射速之外,便是出膛速度。
出膛速度也一定要高。原因很簡單,速度高了,動能才高,殺傷力才高。
在沒有掌握電磁炮技術的前提之下,李青鬆隻能通過優化槍械結構、提升耐熱性、提升火藥性能等方式來達成這兩個目的。
雷達實驗室裏,李青鬆試驗著一種又一種材料,竭力尋找著能提升雷達性能的配方;
推進實驗室裏,改良版的高效發動機正在試車,火焰噴射終日不休。
飛船結構實驗室裏,克隆體們搭建出了一個又一個飛船框架,在各種極端環境之中試驗著它們的穩定性,尋找著結構上的缺陷;
……
在總計100萬名克隆體全力以赴的工作之下,在總數達到了約5000座實驗室的日夜運轉之下,李青鬆耗費了足足兩年的時間,終於將項目列表之中的1.6萬項具體技術全部攻克!
金星級戰艦終於進入到了實際製造的階段。
因為還未搭建流水線的緣故,這一艘金星級戰艦所需要的各種部件便隻能通過定製化的方式製造。
最終,各種零部件全部匯聚到了總裝廠之中。在各種精密機械設備的輔助之下,一艘半徑達到了10米,總高度20米,約等同於地球上7層樓高,滿載總質量達到了800噸,七倍於水星級飛船的巨大球形飛船終於呈現在了李青鬆麵前。
點火!
伴隨著李青鬆的一聲命令,位於下方的四台高效推進器同時噴射出了亮白色的火焰,推動著這顆巨大的球體瞬間向著天空飛去,下一刻便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