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克隆體培育工廠的建設,後續,整個工廠集群便隻需要留下不超過一萬名克隆體維持即可。


    李青鬆便將大量的多餘出來的克隆體全部投入到了更多外圍基地、基地與基地之間的鐵路線、供電網絡、通訊網絡的建設之中。


    於是,一座又一座礦場飛速出現在了洛神星的大地之上。並且,這些新建造的礦場的技術含量更高,能在采礦現場就完成礦產的初級處理,且需要的人手比起以往更少。


    一條條鐵路快速延伸,電網和網絡四通八達。


    但此刻的問題是,現在的礦場雖然多,李青鬆卻並沒有足夠的人手去讓它們運轉起來。


    建造好之後,便隻能閑置。


    不過沒關係,很快,第一批新培育的克隆體馬上就要誕生了。


    在繁忙的建設之中度過了約半年的時間,第一批克隆體的培育終於完成。


    在李青鬆的操縱之下,高達五萬個培養罐被逐一清空,克隆體則被運到了休息室之中,在那裏接受初步的檢查。


    略有些激動的等待之後,這五萬名克隆體終於蘇醒。李青鬆沒有遲疑,立刻將自己的意識鏈接延伸了過去。


    刹那間,澎湃的腦力延伸過來,李青鬆的思維立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超高速度。


    在這種情況之下,一些之前累積下來,但因為腦力有限,還未來得及思考解決的問題一瞬間便得到了解決。


    就像是一名學生因為時間有限,還來不及將麵前這厚厚一疊卷子做完。但此刻,瞬間又有了更多學生加入,於是短短一小會,這所有卷子便全都完成了。


    感受著這澎湃的腦力,李青鬆將注意力再度轉移,開始試驗自己此刻究竟能連接到多少個意識體。


    意識鏈接數量在快速的提升著,從一開始的六萬餘個,瞬間暴增到了此刻的七萬個。


    但這並不是終點,數量仍舊在快速提升之中。


    八萬,九萬,十萬……


    一直到十萬都仍未停止,最終,暴漲到了10.22萬個,李青鬆才有了那種所有意識鏈接份額都被占據的感覺。


    很顯然,此刻的連接數上限便是10.22萬個了。


    但這隻是現在這具身體的連接上限。


    同樣采取了怪鳥體液作為營養補劑,但這新培育的一批克隆體,培育流程更加標準化、嚴格化,他們的“質量”,應該比此刻自己所使用的這一具克隆體更高才對!


    李青鬆立刻將自己的意識轉移到了新培育出的一名克隆體身上,但意識連接數並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了500個。


    “細微的差異,導致質量也有細微差別,很正常。”


    李青鬆暗暗想著,再次轉移。


    這次,意識連接數又提升了900個,來到了10.26萬個。


    如此,李青鬆逐一試驗,最終將每一具克隆體身體都嚐試了一遍,挑選出了可以承載最多連接數的那名克隆體。


    這名克隆體的意識連接數達到了10.98萬個!


    差不多可以算是11萬了!


    而算上這新培育的五萬名克隆體,自己手中擁有的克隆體總數差不多剛好11萬!


    “很好,很好。”


    李青鬆滿心歡喜,立刻操縱著這五萬名克隆體穿上衣服,進行第一次用餐,做恢複性訓練之類,完成之後,立刻將它們派遣到了之前便建造完成,但因為缺乏人手,一直未能投入運轉的各個礦場、工廠、養殖場等工廠之中。


    此刻,新的一批細胞樣本已經被放置進去,新的一輪培育隨之開始。


    此刻自己的意識連接數提升到了11萬,但很顯然,隻有11萬個克隆體是不夠用的。


    他們也是需要休息的。想要維持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都有11萬名克隆體在保持工作,自己至少需要17萬名克隆體才夠用。


    如果不想讓克隆體們工作那麽勞累那麽極限,再多一點調度冗餘的空間,那麽就至少需要20萬名克隆體。


    再多一些儲備的克隆體,再留出未來仍舊可以提升的意識連接數的儲備,那麽,自己恐怕需要100萬名克隆體才夠。


    至少未來十年,這座克隆體工廠都要全功率運轉,一刻不得休息了。


    此刻,李青鬆名下總計擁有了269座基地。


    因為此刻已經有了充足的人手,這269座基地已經全部開啟了全功率運轉。


    無數輛列車在鐵軌上飛馳,無數輛大卡車在洛神星荒涼死寂的大地上開動,無數座工廠、礦場在日夜轟鳴。


    但就算全功率運轉,李青鬆此刻所能操控的11萬名克隆體,仍舊有高達三萬名暫時閑置。


    “終於有了閑置的克隆體了。”


    李青鬆暗暗感歎著:“有了這三萬名完全脫產的克隆體,我終於可以成立專門的科技發展部門了。”


    在之前,科技研發工作,李青鬆也一直在進行著。但那時候的科技研發工作,更像是遇到了什麽問題,就臨時抽調一批人員研究一下解決方案,更像是臨時應急,而不是特意研發。


    但此刻情況卻又不同。


    現在,李青鬆已經徹底脫離了初期的,為生存、為自保、為維持基地正常發展而竭盡全力的狀態。


    是時候主動推動技術的發展了。


    畢竟,建造這麽大的基地,這麽多生產線,這麽完善的工業體係,生產不是最終目的,在生產之中提升科技,推動科技發展才是最終目的。


    於是,另一座龐大的基地快速從洛神星的大地上拔地而起。


    這是一座綜合性的科技研發機構。


    它內部被李青鬆劃分成了幾個大的模塊,有材料研發大樓、鑄造工藝研發大樓、機械研發大樓、光學研發大樓、化學研究大樓、計算科技研發大樓,等等等等。


    每一棟大樓內部還有更為細微的劃分。譬如材料研發大樓,裏麵就有聚乙烯研發部、金屬研發部、玻璃研發部、耐熱研發部等等。


    計算大樓裏,則分為光刻膠研發、矽提純研發、電路研發,等等。


    其研究內容包含了現代科技的每一個方麵。


    雖然都還很基礎,但整體的研究框架,此刻已經搭建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彩虹之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彩虹之門並收藏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