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個十年計劃,李青鬆首先改變的是現在的供電模式。


    現在的供電模式,是哪裏需要電的,電不夠用,就專門造一台發電機出來為其供電。


    但這種模式效率很低,不好協調,浪費較大。


    於是李青鬆便從底層對其進行了改革。


    他生產出了一些電線,將各用電端和供電端全部連接了起來。


    如此,一個初始簡陋版的“電網”便形成了。


    從此刻開始,發電機隻需要向電網供電即可,高爐、工廠、種植基地隻需要向電網取電即可。


    而李青鬆隻需要監控電網電壓,依據其變化隨時調高或者調低發電機的出力即可。


    這樣做的好處還有一個,那便是可以極為方便的擴展,隨時可以接入新的發電機,也隨時可以接入新的用電設備,如此便為後續擴展留出了餘量。


    現有的三台發電機被他全部集中到了能源工業區,從此,那輛拖拉機隻向這裏運送氧礦和托林礦即可,無需再跑來跑去。


    那座高爐則被移動到了冶金工業區。未來,這裏還會有更多的高爐建造,可以冶煉更多種礦產。


    礦產也無需再分頭運送,隻需要向冶金工業區運送即可。


    金屬加工工業同樣如此。那些機器全都被集中到了一起,冶金工業區生產出的金屬同樣可以集中運送到這裏。


    除此之外還有化工工業區,當然,此刻這裏還空無一物。


    以及剛剛有了點雛形的玻璃製品工業區,等等。


    搭建這個框架用去了李青鬆一個多月的時間。


    此刻,看著仍舊簡陋,仍舊隻有大貓小貓兩三隻的這些工業設施,李青鬆心中卻有了一種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感覺。


    因為他知道,自己接下來所需要做的隻剩下不斷的填充此刻這幅“骨架”。隻要自己不斷的填充下去,它總歸會豐滿起來,進而由量變產生質變。


    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裏,李青鬆製造了第二和第三輛拖拉機,製造了更大一個型號的發電機,且首次將自己的觸角延伸到了這條峽穀之外。


    在那處距離最近的露天鐵礦那裏,李青鬆首次安排了一名常駐人員,固定呆在那裏采集礦產並裝在車鬥裏。


    等拖拉機來了後,直接放下空鬥,將滿載的車鬥拉走即可。


    這一年,他麾下的人口數量也提升到了47人。


    第二年時候,李青鬆麾下的金屬加工廠數量提升到了16座,能生產更多類型的零件,且精度更高。


    同時,第一座化工廠誕生。在這裏,李青鬆開始配置一些簡單的化工原料,譬如三酸兩堿之類。


    當然,一開始時候,設備簡陋,產量很低,且大部分依賴手工作業。


    但沒關係,後續慢慢迭代就是。


    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到了第六年開年時候,李青鬆麾下人口提升到了87人,二號種植基地首次具備了全功率開啟的能力。


    不過現階段他當然不會這麽做。


    生產那麽多糧食幹嘛,又吃不完,不如將人口投入到工業發展中去。


    第七年時候,第一例死亡案例出現。


    一名克隆體輻射病發病,治療無效後被李青鬆銷毀。於是他麾下的人口首次出現了下降,從97人變成了96人。


    同年,又有一名克隆體遭遇冶金爐故障,不幸死亡,人口再度減少一人。


    再之後,第一座鋼鐵結構的全封閉廠房出現。


    這座廠房是用來生產某些化學品的。有了這些化學品,李青鬆終於可以生產一些特殊型號的鋼材了。


    時間便在克隆體們的不斷忙碌之中漸漸流逝。


    慢慢的,這一條峽穀之中,鋼鐵造物越來越多,線纜越來越長。


    且這些線纜都不再是露天的,而是做了必要的絕緣處理,發生意外的概率大幅降低。


    冶金工業區裏,也從最初的一座高爐,增加到了此刻的足足20多座,除了冶煉鋼鐵之外,還具備了其餘常用金屬的冶煉能力。


    拖拉機數量增加到了16輛,且構造更加合理,裝配更加精密,性能更強勁。


    最初的那幾台發電機也全部退役,改為了效率更高的總計20台火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到了四萬千瓦。


    就連投料方式都機械化了一些,比之前方便了許多。這20台發電機,此刻僅需要5個人照看即可。


    時間悄然流逝著。


    這一天,深空號飛船之中,李青鬆本體站在舷窗之前,遙望著遠方那顆閃亮星辰的方向,長久默然。


    那是太陽。


    地球也在那個方向。


    到今天,當初自己預定的十年之期已過。距離自己與地球方麵失聯,也過去了約十四年的時間。


    十四年的時間裏,自己始終沒有等到來自地球的第二條消息。


    限於觀測能力,自己也始終未能知曉在那顆遙遠的星球上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


    “或許他們真的不在了吧。”


    李青鬆默默的想著,心中多了一點傷感。


    但很快,這一點情緒便被他甩到了腦後。


    他轉過頭來,看向了腳下那顆碩大的暗紅色星球。


    在那星球表麵有著一個與其餘地方絕不相同的閃亮的光點,就像是星辰出現在了地麵上一樣。


    他心中重新被熱血和期待所覆蓋。


    因為他知道,那顆光點,是自己在過去十年時間裏,帶領著總數高達135名克隆體沒日沒夜的幹出來的。


    心中一動,來自於地表克隆體的視野便出現在了腦海之中。


    他看到一輛又一輛拖拉機在大地上轟鳴,看到一車又一車的氧礦、托林礦、鐵礦、銅礦、鋁礦運進來,看到一座又一座高爐在噴吐著黑煙,看到一台又一台發電機在徹夜運轉。


    自己的工業規模整體上來看還很小,甚至於全部加起來,都還比不上曾經地球時代的一個小型工廠。


    論及科技程度,那更是差的沒影子了。


    直到現在,自己都沒能實現哪怕一點自動化。


    不過沒關係,整體框架已經搭建完畢,各種工業基礎也已經齊備。


    至少對於現在的科技程度來說,工業基礎是齊備的。


    未來所需要做的,僅僅是不斷的升級改造和完善。


    這十年時間的成果,讓李青鬆感到由衷的喜悅。


    但更讓他感到喜悅的,是另一件事情。


    自己此刻終於擁有生產克隆體營養液的能力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彩虹之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彩虹之門並收藏人類失蹤,幸好我有億萬克隆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