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聽了李太傅的話,齊老爺略微沉思了一會兒,景王和吳王亦或者鍾將軍?
這三個人當中該選誰呢?吳王是當初的楚王的後人,聽著李太傅口中的意思,吳王雖然自立為王,可似乎風評不佳。
更何況明遠侯府是當初皇後的母家,可吳王是自立為王的異姓王,怕是不會承認明遠侯府。
最關鍵他的性子不可捉摸,倒是景王乃是皇子,而且要論起出身來,他生母淑妃乃是正一品之位,母家也是江南身家,出身是很清貴的。
更何況景王所在之地乃是先帝早就打算賜給他的,他地勢力在那裏經營多年,說起根基來想必也是深厚的。
隻是他到底年幼,不知以後性子會如何,這倒得仔細的思量了。
若是他們兩個都不投靠的話,隻是從中借道,依照李太傅所說的景王寬厚的性子或許可行,隻是鍾將軍此人雖然曾是姚氏父親的舊部,可到底顧念著多少情誼,這誰也無法揣摩。
為著這事情他也曾詢問過姚氏,可姚氏當時畢竟還年幼,後來更是被賜了一個縣主的封號入京了,這麽多年來與鍾將軍也並無多少通信,她本來試著想寄一封信過去,可是到底是不便。
到底該怎麽選呢?如今京中尚且虎視眈眈,敏兒她也失寵於新帝,他拜托李尚宮照顧齊敏兒,萬一引起別人的關注,那他必得先找個依靠。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到底該怎麽選擇了,齊老爺一時也有些猶豫了。
過了好一會兒,齊老爺才好像終於拿定了主意,對著李太傅說道:
“我覺得還是景王比較好,此番前往邊錘,本身就要從吳王和景王的所在地通過,兩人隻能擇其一而選,到底還是景王略靠譜些,到時候可仔細觀察,若是景王所在尚可的話,亦可留在當地,不然便越過景王所在前往尋鍾將軍。
如此也算進可攻退可守,最關鍵我們現在所在到底尚不夠安全,隻有到了吳王景王處,方能避開那些耳目之流,至於你說的鄭家,就暫且先不考慮了。
而且景王到底如何,我們確實也不曾太多的知曉,隻是當初他年幼時曾經養在深宮,而當初淑太妃和皇後娘娘頗為投契,隻是具體如何在深宮當中我也不是很清楚,想來還得問問柔妃娘娘才是。”
“柔妃?你是說那個和你們一起趕路的女子,她竟然是柔妃?”
李太傅有些驚訝地開口問道,他當初自是見到了齊家其它的人,隻是他並不太認得女眷們的長相,隻知道裏麵有齊家的二兒媳和三兒媳。
後來經過這些時日的相處,他終於有些了解了,隻是與兩人相處的還有一貌美女子,隻聽得齊蓁蓁稱唿對方柔姨,原本李太傅隻以為是齊家的遠房親戚之類的,沒想到竟然是柔妃。
說起這後宮之事,他們可能不是很清楚,可是幾位得寵的妃嬪卻是知道的,畢竟前朝和後宮息息相關,而得先帝寵愛的也就那麽幾個,柔妃便是各中的翹楚。
柔妃的母家雖然是清流,可是出身卻不是很高,與明遠侯府算是有些關係,隻是卻算不得親厚,所以入宮時的位分並不高,實在是不夠引人注目。
可她位分卻升的很快,當初柔妃冊封昭容之時便引得一些爭議,畢竟是正二品之位,哪怕是很多皇子和公主的生母也沒有冊封到九嬪的位分上,隻是柔妃還是被晉封了。
後來她更是憑著陛下的寵愛,冊封了從一品妃位,位分僅在四妃之下,可以說得上是聖眷優渥,當時聽說還有人特意尋了幾個與柔妃有些相像的女子送入宮中,隻是李太傅也隻是耳聞,並未見到過。
他倒是沒想到如今柔妃竟然和齊老爺一行人在一起,她不應該在深宮當中嗎?而且瞧著她和其他人關係還不錯。
眼瞧著李太傅有些疑惑的眼神,齊老爺本來也沒想瞞著他,於是便將其中的緣由講述給李太傅。
聽了齊老爺的解釋之後,李太傅則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淺笑著說道:
“柔妃畢竟也算得上高位的妃嬪了,也是當今新帝的庶母,她的身份若是運用的好的話倒是有些講究,隻是不到關鍵的時刻,萬不可暴露柔妃的身份。
按照你的說法,既然淑太妃與皇後娘娘交好的話,那不妨就叫柔妃進來一問,她久在宮闈當中,又是高位妃嬪,想必各中情由比我們要清楚一些的。”
聽了李太傅的話,齊老爺也點了點頭,少頃,柔妃走了進來,她先是對著齊蓁蓁一笑,然後方才對著齊老爺和李太傅說道:
“不知兩位找我來是有什麽事情要說的嗎?要是我知道的話,定然告訴你們。”
柔妃其實早就知道她的身份瞞不住李太傅,隻是齊老爺未曾主動說,她也隻做不知道。
更何況如今她知道李太傅是可靠的,自然也沒什麽遮掩的,於是直接直言問兩人。
齊老爺聽到這話,也無旁敲側擊詢問的意思,畢竟這一路上他們也算是和柔妃相互扶持,自然知道她的品性,於是直接開口問道:“娘娘可還記得淑太妃,還有她的兒子溫國公。”
偶然在宮外聽到以往有些熟悉的名字,柔妃不僅有些微的怔愣,然後才定了下神色開口說道:
“淑太妃與皇後娘娘交好,昔日皇後娘娘還是皇子妃,當時淑妃娘娘誕下溫國公,實在是很受寵愛的,當時聽說兩人性子便很相投,淑太妃在宮中也昌為其美言,皇後娘娘記得她的情分。
後來等著皇後娘娘入宮後,也頗為關照淑太妃,兩人的關係更好了些。
我自從入宮之後,等到受寵升了位分之後,也是常去皇後娘娘宮中,與淑太妃自然也見過幾麵,知道兩人確實是交好。
淑太妃是個性子很好的,而溫國公雖說是太子的小叔叔,可是他畢竟年紀還小,太子對他也頗為照顧,溫國公是個溫厚的性子。
隻是當時他們並不受先帝的看重,還是皇後娘娘特意為溫國公求了先生啟蒙,後來溫國公封地遲遲未定,還是皇後娘娘特意為了其求了封地,隻等著溫國公冊封之後便可前去就蕃。”
說到這兒的時候,柔妃微微凝眉想了想,然後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要是我記得不錯的話,當初擇定地封地離著京中很遠,似乎與鍾將軍所在之地毗鄰,那時候皇後娘娘還說此地離京中甚遠,可以遠離一些人的窺探,溫國公和淑太妃能自在些。
淑太妃還特地派了些熟悉的宮人們先行去布置,其中皇後娘娘還指派了宮中的副總管韓津,我也從宮中撥了兩個擅烹飪的二等宮女過去。”
聽了柔妃的話,李太傅和齊老爺兩兩對視,然後相對點了點頭。
按照柔妃話中的意思,淑太妃與皇後的關係是頗為親近的,而此時景王的封地當中還有熟識的人。
既然這般的話,便先去景王那邊吧,若是柔妃所說不假的話,呆在景王處也可以,畢竟景王也是皇子,比起自立為王的吳王和鍾將軍要名正言順一些。
“你還不知道吧,溫國公和淑太妃已然到了之前安排好的封地,而且溫國公還自立為景王。”
暫時確定了對方心中的想法之後,齊老爺忙對著一旁的柔妃解惑道,而柔妃也從剛剛的疑惑轉為了高興。
“太好了,淑太妃也算是心願得償了,昔日她在宮中之時,便時常念著就蕃的事情,知道她的心意。”
說罷柔妃有些不好意思的望了齊老爺和李太傅一眼,然後糾結了片刻,又說道:
“而且之前我是有些擔心的,當初淑太妃和溫國公並不在宮中,而是去了行宮當中。
說來那些日子,我雖然有柔妃的封號,可是陛下有了新寵,雖然待我還有些恩寵,隻是到底還是宮中姐妹相伴的更多些,我和淑太妃兩人都喜歡刺繡,平常關係也不錯。
若是你們想要試一試景王和淑太妃的心意的話,便由我寄一封信過去,我心中也有些想念淑太妃,你們覺得如何呢?”
齊老爺和李太傅自然是沒什麽意見的,他們和淑太妃與溫國公並沒有什麽交集之類的,柔妃這麽說便可讓她試一試。
若是關係確實很好,那自然是最好,他們可前去投奔景王,若不然他們便先往鄭家所在之地暫且停留,然後再做打算也可
景王府當中……
一錦袍女子坐在椅子上,隻見她穿著頗為素淨,梳著一個十字髻,隻以幾枚素銀簪子來固定,簪子的頂部則鑲嵌著綠鬆石點綴,雖然簡單卻不失貴氣。
那錦袍女子似乎在低頭抄錄著什麽,而此時一嬤嬤快步走了進來,麵上還帶了幾分激動。
錦袍女子聽到聲音後微微皺了皺眉毛,隻聽其聲音如玉珠落盤,聽起來頗為悅耳,她一邊放下手中的筆,一邊柔聲地詢問道:“嬤嬤怎麽這麽激動?”
隻見那嬤嬤一邊將手中的信遞上來,一邊對著那錦袍女子急切地言道:“娘娘你且細看這信上的花樣。”
那錦袍女子定睛一看,隻見竟是芍藥花,她冷靜的神色也不禁有些許的失態。
“是誰送來的?還不速速請她進來,我有事情要問她。”
那嬤嬤聞言卻是搖了搖頭說道:“是奴婢出府去采買,有一個陌生的小廝突然撞到了奴婢,奴婢摸到手中的信不敢多停留,後來奴婢看著信封上芍藥花很是眼熟,所以趕來給娘娘看。”
“確實是很眼熟,或許是柔妃她也來到了這附近,所以特意寫了一封信讓你來轉交。”
</p>
聽了李太傅的話,齊老爺略微沉思了一會兒,景王和吳王亦或者鍾將軍?
這三個人當中該選誰呢?吳王是當初的楚王的後人,聽著李太傅口中的意思,吳王雖然自立為王,可似乎風評不佳。
更何況明遠侯府是當初皇後的母家,可吳王是自立為王的異姓王,怕是不會承認明遠侯府。
最關鍵他的性子不可捉摸,倒是景王乃是皇子,而且要論起出身來,他生母淑妃乃是正一品之位,母家也是江南身家,出身是很清貴的。
更何況景王所在之地乃是先帝早就打算賜給他的,他地勢力在那裏經營多年,說起根基來想必也是深厚的。
隻是他到底年幼,不知以後性子會如何,這倒得仔細的思量了。
若是他們兩個都不投靠的話,隻是從中借道,依照李太傅所說的景王寬厚的性子或許可行,隻是鍾將軍此人雖然曾是姚氏父親的舊部,可到底顧念著多少情誼,這誰也無法揣摩。
為著這事情他也曾詢問過姚氏,可姚氏當時畢竟還年幼,後來更是被賜了一個縣主的封號入京了,這麽多年來與鍾將軍也並無多少通信,她本來試著想寄一封信過去,可是到底是不便。
到底該怎麽選呢?如今京中尚且虎視眈眈,敏兒她也失寵於新帝,他拜托李尚宮照顧齊敏兒,萬一引起別人的關注,那他必得先找個依靠。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到底該怎麽選擇了,齊老爺一時也有些猶豫了。
過了好一會兒,齊老爺才好像終於拿定了主意,對著李太傅說道:
“我覺得還是景王比較好,此番前往邊錘,本身就要從吳王和景王的所在地通過,兩人隻能擇其一而選,到底還是景王略靠譜些,到時候可仔細觀察,若是景王所在尚可的話,亦可留在當地,不然便越過景王所在前往尋鍾將軍。
如此也算進可攻退可守,最關鍵我們現在所在到底尚不夠安全,隻有到了吳王景王處,方能避開那些耳目之流,至於你說的鄭家,就暫且先不考慮了。
而且景王到底如何,我們確實也不曾太多的知曉,隻是當初他年幼時曾經養在深宮,而當初淑太妃和皇後娘娘頗為投契,隻是具體如何在深宮當中我也不是很清楚,想來還得問問柔妃娘娘才是。”
“柔妃?你是說那個和你們一起趕路的女子,她竟然是柔妃?”
李太傅有些驚訝地開口問道,他當初自是見到了齊家其它的人,隻是他並不太認得女眷們的長相,隻知道裏麵有齊家的二兒媳和三兒媳。
後來經過這些時日的相處,他終於有些了解了,隻是與兩人相處的還有一貌美女子,隻聽得齊蓁蓁稱唿對方柔姨,原本李太傅隻以為是齊家的遠房親戚之類的,沒想到竟然是柔妃。
說起這後宮之事,他們可能不是很清楚,可是幾位得寵的妃嬪卻是知道的,畢竟前朝和後宮息息相關,而得先帝寵愛的也就那麽幾個,柔妃便是各中的翹楚。
柔妃的母家雖然是清流,可是出身卻不是很高,與明遠侯府算是有些關係,隻是卻算不得親厚,所以入宮時的位分並不高,實在是不夠引人注目。
可她位分卻升的很快,當初柔妃冊封昭容之時便引得一些爭議,畢竟是正二品之位,哪怕是很多皇子和公主的生母也沒有冊封到九嬪的位分上,隻是柔妃還是被晉封了。
後來她更是憑著陛下的寵愛,冊封了從一品妃位,位分僅在四妃之下,可以說得上是聖眷優渥,當時聽說還有人特意尋了幾個與柔妃有些相像的女子送入宮中,隻是李太傅也隻是耳聞,並未見到過。
他倒是沒想到如今柔妃竟然和齊老爺一行人在一起,她不應該在深宮當中嗎?而且瞧著她和其他人關係還不錯。
眼瞧著李太傅有些疑惑的眼神,齊老爺本來也沒想瞞著他,於是便將其中的緣由講述給李太傅。
聽了齊老爺的解釋之後,李太傅則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淺笑著說道:
“柔妃畢竟也算得上高位的妃嬪了,也是當今新帝的庶母,她的身份若是運用的好的話倒是有些講究,隻是不到關鍵的時刻,萬不可暴露柔妃的身份。
按照你的說法,既然淑太妃與皇後娘娘交好的話,那不妨就叫柔妃進來一問,她久在宮闈當中,又是高位妃嬪,想必各中情由比我們要清楚一些的。”
聽了李太傅的話,齊老爺也點了點頭,少頃,柔妃走了進來,她先是對著齊蓁蓁一笑,然後方才對著齊老爺和李太傅說道:
“不知兩位找我來是有什麽事情要說的嗎?要是我知道的話,定然告訴你們。”
柔妃其實早就知道她的身份瞞不住李太傅,隻是齊老爺未曾主動說,她也隻做不知道。
更何況如今她知道李太傅是可靠的,自然也沒什麽遮掩的,於是直接直言問兩人。
齊老爺聽到這話,也無旁敲側擊詢問的意思,畢竟這一路上他們也算是和柔妃相互扶持,自然知道她的品性,於是直接開口問道:“娘娘可還記得淑太妃,還有她的兒子溫國公。”
偶然在宮外聽到以往有些熟悉的名字,柔妃不僅有些微的怔愣,然後才定了下神色開口說道:
“淑太妃與皇後娘娘交好,昔日皇後娘娘還是皇子妃,當時淑妃娘娘誕下溫國公,實在是很受寵愛的,當時聽說兩人性子便很相投,淑太妃在宮中也昌為其美言,皇後娘娘記得她的情分。
後來等著皇後娘娘入宮後,也頗為關照淑太妃,兩人的關係更好了些。
我自從入宮之後,等到受寵升了位分之後,也是常去皇後娘娘宮中,與淑太妃自然也見過幾麵,知道兩人確實是交好。
淑太妃是個性子很好的,而溫國公雖說是太子的小叔叔,可是他畢竟年紀還小,太子對他也頗為照顧,溫國公是個溫厚的性子。
隻是當時他們並不受先帝的看重,還是皇後娘娘特意為溫國公求了先生啟蒙,後來溫國公封地遲遲未定,還是皇後娘娘特意為了其求了封地,隻等著溫國公冊封之後便可前去就蕃。”
說到這兒的時候,柔妃微微凝眉想了想,然後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要是我記得不錯的話,當初擇定地封地離著京中很遠,似乎與鍾將軍所在之地毗鄰,那時候皇後娘娘還說此地離京中甚遠,可以遠離一些人的窺探,溫國公和淑太妃能自在些。
淑太妃還特地派了些熟悉的宮人們先行去布置,其中皇後娘娘還指派了宮中的副總管韓津,我也從宮中撥了兩個擅烹飪的二等宮女過去。”
聽了柔妃的話,李太傅和齊老爺兩兩對視,然後相對點了點頭。
按照柔妃話中的意思,淑太妃與皇後的關係是頗為親近的,而此時景王的封地當中還有熟識的人。
既然這般的話,便先去景王那邊吧,若是柔妃所說不假的話,呆在景王處也可以,畢竟景王也是皇子,比起自立為王的吳王和鍾將軍要名正言順一些。
“你還不知道吧,溫國公和淑太妃已然到了之前安排好的封地,而且溫國公還自立為景王。”
暫時確定了對方心中的想法之後,齊老爺忙對著一旁的柔妃解惑道,而柔妃也從剛剛的疑惑轉為了高興。
“太好了,淑太妃也算是心願得償了,昔日她在宮中之時,便時常念著就蕃的事情,知道她的心意。”
說罷柔妃有些不好意思的望了齊老爺和李太傅一眼,然後糾結了片刻,又說道:
“而且之前我是有些擔心的,當初淑太妃和溫國公並不在宮中,而是去了行宮當中。
說來那些日子,我雖然有柔妃的封號,可是陛下有了新寵,雖然待我還有些恩寵,隻是到底還是宮中姐妹相伴的更多些,我和淑太妃兩人都喜歡刺繡,平常關係也不錯。
若是你們想要試一試景王和淑太妃的心意的話,便由我寄一封信過去,我心中也有些想念淑太妃,你們覺得如何呢?”
齊老爺和李太傅自然是沒什麽意見的,他們和淑太妃與溫國公並沒有什麽交集之類的,柔妃這麽說便可讓她試一試。
若是關係確實很好,那自然是最好,他們可前去投奔景王,若不然他們便先往鄭家所在之地暫且停留,然後再做打算也可
景王府當中……
一錦袍女子坐在椅子上,隻見她穿著頗為素淨,梳著一個十字髻,隻以幾枚素銀簪子來固定,簪子的頂部則鑲嵌著綠鬆石點綴,雖然簡單卻不失貴氣。
那錦袍女子似乎在低頭抄錄著什麽,而此時一嬤嬤快步走了進來,麵上還帶了幾分激動。
錦袍女子聽到聲音後微微皺了皺眉毛,隻聽其聲音如玉珠落盤,聽起來頗為悅耳,她一邊放下手中的筆,一邊柔聲地詢問道:“嬤嬤怎麽這麽激動?”
隻見那嬤嬤一邊將手中的信遞上來,一邊對著那錦袍女子急切地言道:“娘娘你且細看這信上的花樣。”
那錦袍女子定睛一看,隻見竟是芍藥花,她冷靜的神色也不禁有些許的失態。
“是誰送來的?還不速速請她進來,我有事情要問她。”
那嬤嬤聞言卻是搖了搖頭說道:“是奴婢出府去采買,有一個陌生的小廝突然撞到了奴婢,奴婢摸到手中的信不敢多停留,後來奴婢看著信封上芍藥花很是眼熟,所以趕來給娘娘看。”
“確實是很眼熟,或許是柔妃她也來到了這附近,所以特意寫了一封信讓你來轉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