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何謂醫聖?
直播修仙:我家師祖很科學! 作者:上山不下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相比於內科,華佗的外科的確是要更好一些,不過,若是憑借這一點,就說華佗的內科不行,那就有點貽笑大方了,說他內科不行,是跟他自己的外科相比,實際上,華佗的內科在當年同樣是超越時代的,沒有幾個可以相比。”
蘇青陽似乎也來了幾分講述的興致,淡淡笑著:“大概跟你們說一個病例吧,不過在此之前,先說說我與華佗如何相識的,當年,我在路邊看到了華佗,此人在街上進行乞討,因為華佗當年家道中落,不得不以此為生。”
“然而。”
“眼看著路邊另外的一個小乞兒身體有恙,華佗便將他討來的飯錢拿給了那個小乞兒,我當時看到華佗,便知道此人一定有一顆懸壺濟世之心,乃真醫心,我觀察了他幾日,方知此人內心一片赤誠,我便問他,你可想學醫?”
“他問學醫是什麽,我說學醫方可治病救人,他在思考了一會兒之後,卻是拒絕了,我問為何,他說治病救人最重要,若他學得不好,將人醫死了,當是大罪過。”
“我又問,學醫可有銀子入賬,安居樂業,隻要小心些,應該不會遇到什麽問題,華佗認真地看著我,說哪怕隻有那麽一點點可能,他也不願意害人,這是我都沒有預測到的迴答,而當時是東漢末年,戰亂將起。”
蘇青陽緩緩一頓,聲音帶著眾人到了曆史的一角。
“我告訴了他這一點,說當時人命不如狗,若是沒有一技傍身的話,會很危險,他卻是反過來問我,戰亂會不會死很多人?我說這是肯定的,而到了此時,華佗說他想學醫。”
蘇青陽停頓在這裏,並沒有說下去。
聽到這話的諸人,內心無不有所震動,唏噓感慨。
華佗醫聖不愧是華佗醫聖,為人當真是正直,縱使自己的境遇已經很差很差,卻是還想要幫助他人,即便自己會吃不上飯,也不願意有那麽一絲可能害人。
這等心思,當真不愧是醫聖!!
至於華佗最後在聽到戰亂時期,想要學醫的說法,眾人絲毫沒有覺得有問題,誰不想要保命?
亂世世界,確實需要一技傍身。
盡管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令人向往,但是,但凡對曆史有一點點了解,應當便知道,即便是放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之中,三國時期由於動蕩太多,死亡人數都是排得上號的,極為恐怖,老百姓民不聊生。
乃至於三國時期跟南北兩晉歸在一起,所謂三國兩晉南北朝,正是因為死人太多了。
對於各大英豪來說,那是逐鹿的戰場。
對於平民老百姓來說,那卻是煉獄一般的世界。
“你們猜猜看,華佗當年學醫的理由是什麽?”
蘇青陽卻是忽然笑了一笑,饒有興致地看向眾人。
一時間,所有人都是沉默了下來,有點兒不知道蘇青陽為什麽會這麽問,因為華佗學醫的理由已經十分明顯了,不過卻沒有人在第一時間迴答。
正是因為顯而易見,所以才更顯得古怪。
直到了最後,還是諸葛雲沉吟著開口:“因為正如師祖您所說的那樣,亂世世界,需要有一技傍身,老百姓尚且民不聊生,更何況街中的乞兒?”
“是,這也是我當時的想法。”
蘇青陽淡淡一笑,開口說道:“華佗在醫道上麵的天賦,乃是我一生都沒有見過幾次的,故而這種人若是不學醫,未免有些太可惜了。學習其他方麵,或許是對那人本人好,唯有學醫,是為了蒼生天下好。”
“於是我便說了一說東漢末年的未來,嚐試勸說一二,若是不行,那便算了。”
“然而。”
“我沒有想到的是,當年我問及華佗的原因,他卻認認真真地跟我,亂世時節,學醫,可以救人,救很多的人,這是我意料之外的迴答,我忍不住問他,若是醫死了人,該當如何?他歎息了一聲,說那便讓他承受這樣的罪孽。”
“醫治千萬人,隻要醫死了一個,華佗便認為是他的罪孽,此等心性,令我也不得不感慨。”
蘇青陽搖了搖頭,聲音之中充滿了感歎!!
眾人聽到這樣的一番話,更是無不沉默了下來,醫聖,他們的心中,已經隻剩下了這兩個字眼,難怪能夠被稱之為醫聖,華佗的性格,便幾乎無人可以複製!!
為何學醫?
為天下蒼生而學醫!
若是醫錯?
那便讓我受百般煎熬,地獄折磨!
這種心性,已經遠遠超出了許多人能夠理解的範疇,沒有人能夠直言,說自己能夠有這樣的心性,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心中充滿了佩服和尊敬。
醫聖,名副其實!!
要知道,醫生會醫死人,百分之九十九,其實都並不是醫生自己的失誤,而是病人本身的疾病太嚴重,醫生也無能為力——醫生終歸是醫生,盡管被稱之為醫聖,卻也不是真正的神仙,不可能起死迴生,醫生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哪怕是現代,醫生無能為力的情況也很多很多。
無論是從理性還是感性,這絕對不是醫生的問題,因為除了病人的家屬之外,醫生是最想要將病人救活的人,手術失敗,他們往往比任何人都要更加自責!
你說怪醫生,這合理麽??
華佗卻願意承受這份罪責,可見其心之善!
“華佗老先生,不愧是醫聖。”
諸葛雲深深吸了一口氣,對於這個跟自家的祖先,諸葛臥龍同一個年代的醫聖,諸葛雲的內心充滿了尊敬,有關於華佗的事跡他也聽說過一些,但從未有如此感慨。
醫聖,從來都不僅僅是因為醫術高明。
“後來,他就在我門下學習了。”
蘇青陽則是笑了笑,說起了後來的事情:“他在醫術上麵的造詣很高很高,逐漸掌握了救病治人的方法,並且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東漢末年的亂世,逐漸顯露了出來,天下蒼生疾苦,華佗便找我請辭,雲遊四方,救濟天下。”
</p>
“相比於內科,華佗的外科的確是要更好一些,不過,若是憑借這一點,就說華佗的內科不行,那就有點貽笑大方了,說他內科不行,是跟他自己的外科相比,實際上,華佗的內科在當年同樣是超越時代的,沒有幾個可以相比。”
蘇青陽似乎也來了幾分講述的興致,淡淡笑著:“大概跟你們說一個病例吧,不過在此之前,先說說我與華佗如何相識的,當年,我在路邊看到了華佗,此人在街上進行乞討,因為華佗當年家道中落,不得不以此為生。”
“然而。”
“眼看著路邊另外的一個小乞兒身體有恙,華佗便將他討來的飯錢拿給了那個小乞兒,我當時看到華佗,便知道此人一定有一顆懸壺濟世之心,乃真醫心,我觀察了他幾日,方知此人內心一片赤誠,我便問他,你可想學醫?”
“他問學醫是什麽,我說學醫方可治病救人,他在思考了一會兒之後,卻是拒絕了,我問為何,他說治病救人最重要,若他學得不好,將人醫死了,當是大罪過。”
“我又問,學醫可有銀子入賬,安居樂業,隻要小心些,應該不會遇到什麽問題,華佗認真地看著我,說哪怕隻有那麽一點點可能,他也不願意害人,這是我都沒有預測到的迴答,而當時是東漢末年,戰亂將起。”
蘇青陽緩緩一頓,聲音帶著眾人到了曆史的一角。
“我告訴了他這一點,說當時人命不如狗,若是沒有一技傍身的話,會很危險,他卻是反過來問我,戰亂會不會死很多人?我說這是肯定的,而到了此時,華佗說他想學醫。”
蘇青陽停頓在這裏,並沒有說下去。
聽到這話的諸人,內心無不有所震動,唏噓感慨。
華佗醫聖不愧是華佗醫聖,為人當真是正直,縱使自己的境遇已經很差很差,卻是還想要幫助他人,即便自己會吃不上飯,也不願意有那麽一絲可能害人。
這等心思,當真不愧是醫聖!!
至於華佗最後在聽到戰亂時期,想要學醫的說法,眾人絲毫沒有覺得有問題,誰不想要保命?
亂世世界,確實需要一技傍身。
盡管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令人向往,但是,但凡對曆史有一點點了解,應當便知道,即便是放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之中,三國時期由於動蕩太多,死亡人數都是排得上號的,極為恐怖,老百姓民不聊生。
乃至於三國時期跟南北兩晉歸在一起,所謂三國兩晉南北朝,正是因為死人太多了。
對於各大英豪來說,那是逐鹿的戰場。
對於平民老百姓來說,那卻是煉獄一般的世界。
“你們猜猜看,華佗當年學醫的理由是什麽?”
蘇青陽卻是忽然笑了一笑,饒有興致地看向眾人。
一時間,所有人都是沉默了下來,有點兒不知道蘇青陽為什麽會這麽問,因為華佗學醫的理由已經十分明顯了,不過卻沒有人在第一時間迴答。
正是因為顯而易見,所以才更顯得古怪。
直到了最後,還是諸葛雲沉吟著開口:“因為正如師祖您所說的那樣,亂世世界,需要有一技傍身,老百姓尚且民不聊生,更何況街中的乞兒?”
“是,這也是我當時的想法。”
蘇青陽淡淡一笑,開口說道:“華佗在醫道上麵的天賦,乃是我一生都沒有見過幾次的,故而這種人若是不學醫,未免有些太可惜了。學習其他方麵,或許是對那人本人好,唯有學醫,是為了蒼生天下好。”
“於是我便說了一說東漢末年的未來,嚐試勸說一二,若是不行,那便算了。”
“然而。”
“我沒有想到的是,當年我問及華佗的原因,他卻認認真真地跟我,亂世時節,學醫,可以救人,救很多的人,這是我意料之外的迴答,我忍不住問他,若是醫死了人,該當如何?他歎息了一聲,說那便讓他承受這樣的罪孽。”
“醫治千萬人,隻要醫死了一個,華佗便認為是他的罪孽,此等心性,令我也不得不感慨。”
蘇青陽搖了搖頭,聲音之中充滿了感歎!!
眾人聽到這樣的一番話,更是無不沉默了下來,醫聖,他們的心中,已經隻剩下了這兩個字眼,難怪能夠被稱之為醫聖,華佗的性格,便幾乎無人可以複製!!
為何學醫?
為天下蒼生而學醫!
若是醫錯?
那便讓我受百般煎熬,地獄折磨!
這種心性,已經遠遠超出了許多人能夠理解的範疇,沒有人能夠直言,說自己能夠有這樣的心性,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心中充滿了佩服和尊敬。
醫聖,名副其實!!
要知道,醫生會醫死人,百分之九十九,其實都並不是醫生自己的失誤,而是病人本身的疾病太嚴重,醫生也無能為力——醫生終歸是醫生,盡管被稱之為醫聖,卻也不是真正的神仙,不可能起死迴生,醫生的力量,也是有限的。
哪怕是現代,醫生無能為力的情況也很多很多。
無論是從理性還是感性,這絕對不是醫生的問題,因為除了病人的家屬之外,醫生是最想要將病人救活的人,手術失敗,他們往往比任何人都要更加自責!
你說怪醫生,這合理麽??
華佗卻願意承受這份罪責,可見其心之善!
“華佗老先生,不愧是醫聖。”
諸葛雲深深吸了一口氣,對於這個跟自家的祖先,諸葛臥龍同一個年代的醫聖,諸葛雲的內心充滿了尊敬,有關於華佗的事跡他也聽說過一些,但從未有如此感慨。
醫聖,從來都不僅僅是因為醫術高明。
“後來,他就在我門下學習了。”
蘇青陽則是笑了笑,說起了後來的事情:“他在醫術上麵的造詣很高很高,逐漸掌握了救病治人的方法,並且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東漢末年的亂世,逐漸顯露了出來,天下蒼生疾苦,華佗便找我請辭,雲遊四方,救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