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無憂在就好了,這會兒定是在堆雪球,打雪仗呢。
不知是年紀增長,還是經曆得多了,她也時常傷春悲秋起來。
心中也涼涼的,哪怕是進了溫暖的屋子。
芹嬤嬤雖然是上了年紀,動作卻總是比自己快一步,已經在給娘娘把陛下送來的臘梅插瓶了。
她把端著的湯藥放下,媞櫻姑娘說要每日用筷子蘸取給娘娘塗在嘴上避免嘴唇幹裂。
但她一般會先給娘娘擦拭身體,娘娘是極愛幹淨的。
“啊。”
“怎麽了?”芹嬤嬤聞聲過來。
媞櫻和玄易也終於動了起來,進了屋子。
綠橘看著睜眼的江月黎,淚水再也控製不住:“娘娘,您終於醒了。”
她抱著江月黎的身子流淚。
芹嬤嬤也是喜極而泣,差點忘了去派人告知陛下。
媞櫻和玄易上前查看江月黎的狀況。
她的眼神十分空洞,依然無所動作,隻是眼角的淚如斷線的晨露。
江月黎不知道自己是何時醒的,隻是那黑暗的世界裏,似乎有了光明。
她努力地睜眼,讓視線從模糊到清晰。
全身有了酸軟的感覺,就像是她初來這個世界。
用力掐了掐自己的手指,是疼痛的。這是什麽意思呢?
自己又活過來了。
為什麽會這樣呢?自己活過來後又會經曆什麽?得到什麽?失去什麽?
原主死了嗎?
不,無憂死了,蘇木死了。
媞櫻和玄易映入眼簾時,她就知道是真的。無憂不會離開她的,除非她死了。
“江姑娘。”
不知是誰在唿喚她。
她隻是看著媞櫻,她的臉上無辜長出了好多紫色裂痕。那樣嬌媚動人的臉上,因為自己消失了。
幹澀的喉嚨撕扯著:“對不起。”
媞櫻頓住,看著她的雙眼,她也恨。可該恨的又不是眼前人。
她垂眸落下一滴淚,繼續給她檢查著四肢。
“娘娘,您可算醒了。”綠橘忍不住把這幾月自己壓製的情緒一次性釋放,哭得不能自已,嬤嬤都安慰不下來。
玄易把她扶起來靠著枕頭:“姑娘不必自責,我們都知道那不是你。”
這是媞櫻第一次看到玄易道長溫柔的一麵。
她擦掉江月黎眼角的淚水:“如今你能迴來,便最好的事情了,以後定要護好自己,凡事都以自己身體為先。”
“謝謝你。”江月黎知道,正如夢中所示,是她救了自己。
玄易笑著,像仙人愛著眾生:“此事非我一人之功。隻是望姑娘不要辜負了大家的心意,好好活著。”
江月黎點點頭。
看著綠橘,伸手與她擁抱,起初綠橘有些不敢相信。直到把江月黎真正地擁入懷裏。
是小姐迴來了,是以前的小姐。此刻她無比慶幸。
江月黎也很心疼那段日子的如履薄冰。哪怕如此她也沒有離開,她如今也是萬分慶幸的。
蕭雲清走進屋內的步伐很是急促。
眾人一起轉頭看向他。
他最先看到的卻是那雙澄澈透亮的眼睛。
隻需要一個對視,他就知道是阿黎迴來了。
其他人識趣地退了出去。
他慢慢的靠近:“阿黎!”
千言萬語化作一聲唿喚。
江月黎隻怔怔地看著他,自己當然知道他這段時日也不好過。
“對不起。是我沒護好你。”
江月黎沒有想到他會和自己道歉。更沒想到堂堂帝王會把這一切怪罪在自己身上。
心軟的靠近,抬手抹去他脆弱的眼淚。
想說原諒的話,卻又似乎被什麽堵住了。畢竟她是沒有資格替逝者原諒的。
可是這小小的動作,在蕭雲清看來就是她還願意接納自己。
他要把阿黎牢牢的鎖在自己的懷抱中,讓她再也不受傷,不離開。
重複地說著那句“對不起”。
江月黎也會抱住他,似乎他的懷抱總是能讓自己安心。
可惜很多事情都已經迴不去了,她失去了無憂和蘇木,這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挽迴的。
在蕭雲清的懷中抽泣起來,如今的她變得更加膽小了。她害怕努力變成笑話,像她以往的人生。無論是現代還是如今。
總覺得在這一份安逸之後又有什麽無法預料的危險。
隻是沒多久,蕭雲清就覺察到懷中人的唿吸平穩。
許是哭得太累了。江月黎沉沉睡了過去。
再次醒來便是午後。
媞櫻在屋子裏煮著藥,滿屋的藥香讓她有些喜歡,精神頭也足了些。
媞櫻還是穿著那身她最愛的紫衣,一身精巧的銀飾動一下便傳來悅耳的響聲。
江月黎看著她,緩緩起身問道:“媞櫻,我該如何彌補你呢?”
媞櫻轉頭看著她,眼神有一瞬的複雜,很快又閃躲開。放下手中扇火的蒲扇。
“都說不是你的錯。若你真心想彌補,便快點兒好起來吧。”
其實媞櫻並非不想要江月黎彌補,而是自己除了蘇木沒有任何想要的。但她想要的,哪怕她權勢滔天,也是做不到的。
隻無奈地開始收拾自己的藥攤子。
順便告訴江月黎:“陛下在側殿等你。”
江月黎看著她收完離開。
綠橘幾人也收拾進來,如往日一般問他是否要穿衣去外麵賞雪。
“娘娘定是喜歡往外麵跑的,我們隻管給娘娘穿衣洗漱便是。”
綠橘似乎一掃塵埃,變得活潑起來。
自然是媞櫻姑娘和玄易道長都交代過的,盡量開解江月黎,不要讓她整日流年往事,鬱鬱寡歡。
連著幾日下雪,外麵的景致格外的清冷透亮。一出門子,江月黎的眼睛就不由自主的亮了一些。
玄易在屋簷下焚香打坐,有一種說不出的禪意。知她打坐時不喜被人打擾,便也沒有打招唿。
方才媞櫻說陛下在側殿等她,腳步便先往側殿過去。
宮人們都把路上的積雪掃得格外幹淨。
她一路走來都不曾打濕鞋襪。
窗戶是打開的,裏麵有蕭雲清專屬的龍涎香傳來。
她朝著裏麵看去,是正在書案上埋頭處理公務的皇帝。
他向來勤政,隻是這裏哪能和他的勤政殿相比。這樣小小的一間側殿,怎能容下他的山河壯誌?
不知是年紀增長,還是經曆得多了,她也時常傷春悲秋起來。
心中也涼涼的,哪怕是進了溫暖的屋子。
芹嬤嬤雖然是上了年紀,動作卻總是比自己快一步,已經在給娘娘把陛下送來的臘梅插瓶了。
她把端著的湯藥放下,媞櫻姑娘說要每日用筷子蘸取給娘娘塗在嘴上避免嘴唇幹裂。
但她一般會先給娘娘擦拭身體,娘娘是極愛幹淨的。
“啊。”
“怎麽了?”芹嬤嬤聞聲過來。
媞櫻和玄易也終於動了起來,進了屋子。
綠橘看著睜眼的江月黎,淚水再也控製不住:“娘娘,您終於醒了。”
她抱著江月黎的身子流淚。
芹嬤嬤也是喜極而泣,差點忘了去派人告知陛下。
媞櫻和玄易上前查看江月黎的狀況。
她的眼神十分空洞,依然無所動作,隻是眼角的淚如斷線的晨露。
江月黎不知道自己是何時醒的,隻是那黑暗的世界裏,似乎有了光明。
她努力地睜眼,讓視線從模糊到清晰。
全身有了酸軟的感覺,就像是她初來這個世界。
用力掐了掐自己的手指,是疼痛的。這是什麽意思呢?
自己又活過來了。
為什麽會這樣呢?自己活過來後又會經曆什麽?得到什麽?失去什麽?
原主死了嗎?
不,無憂死了,蘇木死了。
媞櫻和玄易映入眼簾時,她就知道是真的。無憂不會離開她的,除非她死了。
“江姑娘。”
不知是誰在唿喚她。
她隻是看著媞櫻,她的臉上無辜長出了好多紫色裂痕。那樣嬌媚動人的臉上,因為自己消失了。
幹澀的喉嚨撕扯著:“對不起。”
媞櫻頓住,看著她的雙眼,她也恨。可該恨的又不是眼前人。
她垂眸落下一滴淚,繼續給她檢查著四肢。
“娘娘,您可算醒了。”綠橘忍不住把這幾月自己壓製的情緒一次性釋放,哭得不能自已,嬤嬤都安慰不下來。
玄易把她扶起來靠著枕頭:“姑娘不必自責,我們都知道那不是你。”
這是媞櫻第一次看到玄易道長溫柔的一麵。
她擦掉江月黎眼角的淚水:“如今你能迴來,便最好的事情了,以後定要護好自己,凡事都以自己身體為先。”
“謝謝你。”江月黎知道,正如夢中所示,是她救了自己。
玄易笑著,像仙人愛著眾生:“此事非我一人之功。隻是望姑娘不要辜負了大家的心意,好好活著。”
江月黎點點頭。
看著綠橘,伸手與她擁抱,起初綠橘有些不敢相信。直到把江月黎真正地擁入懷裏。
是小姐迴來了,是以前的小姐。此刻她無比慶幸。
江月黎也很心疼那段日子的如履薄冰。哪怕如此她也沒有離開,她如今也是萬分慶幸的。
蕭雲清走進屋內的步伐很是急促。
眾人一起轉頭看向他。
他最先看到的卻是那雙澄澈透亮的眼睛。
隻需要一個對視,他就知道是阿黎迴來了。
其他人識趣地退了出去。
他慢慢的靠近:“阿黎!”
千言萬語化作一聲唿喚。
江月黎隻怔怔地看著他,自己當然知道他這段時日也不好過。
“對不起。是我沒護好你。”
江月黎沒有想到他會和自己道歉。更沒想到堂堂帝王會把這一切怪罪在自己身上。
心軟的靠近,抬手抹去他脆弱的眼淚。
想說原諒的話,卻又似乎被什麽堵住了。畢竟她是沒有資格替逝者原諒的。
可是這小小的動作,在蕭雲清看來就是她還願意接納自己。
他要把阿黎牢牢的鎖在自己的懷抱中,讓她再也不受傷,不離開。
重複地說著那句“對不起”。
江月黎也會抱住他,似乎他的懷抱總是能讓自己安心。
可惜很多事情都已經迴不去了,她失去了無憂和蘇木,這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挽迴的。
在蕭雲清的懷中抽泣起來,如今的她變得更加膽小了。她害怕努力變成笑話,像她以往的人生。無論是現代還是如今。
總覺得在這一份安逸之後又有什麽無法預料的危險。
隻是沒多久,蕭雲清就覺察到懷中人的唿吸平穩。
許是哭得太累了。江月黎沉沉睡了過去。
再次醒來便是午後。
媞櫻在屋子裏煮著藥,滿屋的藥香讓她有些喜歡,精神頭也足了些。
媞櫻還是穿著那身她最愛的紫衣,一身精巧的銀飾動一下便傳來悅耳的響聲。
江月黎看著她,緩緩起身問道:“媞櫻,我該如何彌補你呢?”
媞櫻轉頭看著她,眼神有一瞬的複雜,很快又閃躲開。放下手中扇火的蒲扇。
“都說不是你的錯。若你真心想彌補,便快點兒好起來吧。”
其實媞櫻並非不想要江月黎彌補,而是自己除了蘇木沒有任何想要的。但她想要的,哪怕她權勢滔天,也是做不到的。
隻無奈地開始收拾自己的藥攤子。
順便告訴江月黎:“陛下在側殿等你。”
江月黎看著她收完離開。
綠橘幾人也收拾進來,如往日一般問他是否要穿衣去外麵賞雪。
“娘娘定是喜歡往外麵跑的,我們隻管給娘娘穿衣洗漱便是。”
綠橘似乎一掃塵埃,變得活潑起來。
自然是媞櫻姑娘和玄易道長都交代過的,盡量開解江月黎,不要讓她整日流年往事,鬱鬱寡歡。
連著幾日下雪,外麵的景致格外的清冷透亮。一出門子,江月黎的眼睛就不由自主的亮了一些。
玄易在屋簷下焚香打坐,有一種說不出的禪意。知她打坐時不喜被人打擾,便也沒有打招唿。
方才媞櫻說陛下在側殿等她,腳步便先往側殿過去。
宮人們都把路上的積雪掃得格外幹淨。
她一路走來都不曾打濕鞋襪。
窗戶是打開的,裏麵有蕭雲清專屬的龍涎香傳來。
她朝著裏麵看去,是正在書案上埋頭處理公務的皇帝。
他向來勤政,隻是這裏哪能和他的勤政殿相比。這樣小小的一間側殿,怎能容下他的山河壯誌?